顧菲麗
縱觀當代教育領域的研究,都將核心素養(yǎng)擺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上。教育目標的細致化,對英語學習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有了更多要求。既有地道外語的浸染,同時兼顧人文情懷的滲透,在這樣的追尋中,繪本作為一種新鮮又時髦的教學資源躍入眼簾。
繪本,英文名稱Picture Book,指的是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通常畫面色彩絢麗,視覺沖擊力強,故事內(nèi)容簡單易懂實際道理深刻,深受孩子們的喜愛。由于繪本對語言和繪畫的構成形式均有特定的規(guī)范和要求,內(nèi)容一般朗朗上口,通篇只出現(xiàn)一兩種句型,復現(xiàn)率高,在國外已被廣泛運用于語言教學中。
啟示和探究
有一個名為《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的繪本故事,這個享譽全球的繪本故事所使用的語言具備反復性和朗朗上口的特點,文中多次出現(xiàn)On Monday he ate through one apple. But he was still hungry... On Tuesday he ate through two pears, but he was still hungry... On Wednesday he ate ... but he was still hungry...將一條毛毛蟲破繭成蝶的過程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
繪本在單詞的選取上很地道,也有一定難度,但繪本的閱讀對象基本是十歲左右的兒童,甚至更年幼的孩子,他們似乎并不“懼怕”這些有難度的詞匯,想來也是有賴于繪本在語言建構時能遵循復現(xiàn)率高、首尾押韻的方式展開,在聽覺、視覺和整體學習方面帶給學生一種正向的刺激,為孩子們掌握和運用句型提供有力的幫助。
與之對比一下傳統(tǒng)課堂的故事教學方式,由于文本中的語句沒有太高的復現(xiàn)率,一般是這樣處理的:將故事中出現(xiàn)的新單詞、新句子拎出來,變成獨立的單詞教學、句子教學和語法教學,拓展了幾個相關練習后,再退回到整篇故事的教學當中,英語教師也在思考:故事教學課到底讓孩子們學什么呢?單詞?詞組?語法?教學的時候往往最注重的就是這些東西,但事實卻總是到了最后孩子們錯得最多的還是這些知識,為什么呢?
原來孩子們學了故事里那些句子根本就不會用啊,沒有足夠的情景讓他們將學到的東西反饋出來,沒有運用就沒有理解,只有為了考試而死記硬背。
英語繪本教學是一種故事性教學的模式,但它并不提倡單獨剖析單詞與語句,因為不能打破故事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反而更多的方式是:不刻意講解每一個新詞新句,而是更多地采用體驗方式,讓學生得到知識遷移能力的鍛煉。而且因為能保持一定的反復使用頻率,核心句的使用可以在過程中自然消化。
比如繪本故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故事中的棕熊四處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見到了不同顏色的動物與人物,隨著教師的引導: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學生回答: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 教師接著問:Red bird, red bird, what do you see? 學生答: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文字有韻律,學生讀了還想讀,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語感。
繪本教學中有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便是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再現(xiàn)或創(chuàng)編,這是制造機會使學生能運用語言的一個內(nèi)化過程:把外部知識轉化為內(nèi)部知識,不僅存入,還要提取。為什么許多孩子開不了口說英語?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受到限制,會去想對錯,流利的語言也就戛然而止了。反之,如果無論語法,讓習得的語句以自然的形式存在的話,孩子們說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把他們說出來了,不用刻意去思考它,也就會慢慢形成英語思維。帶著音韻說,帶著節(jié)奏說,帶著句式說,進行模仿創(chuàng)編。學生讀完的一本繪本故事,就是在耳濡目染中掌握了一種語言形式。
筆者曾為教繪本故事制作微課,要講的繪本故事名為The Very Quiet Cricket,故事中出現(xiàn)了10種不同的昆蟲名稱,以及表示它們各具特色鳴叫方式和標志性動作的單詞,就詞匯難度而言比較高。
受著傳統(tǒng)教法影響,筆者剛開始設計腳本時恨不得將出現(xiàn)的知識點全部囊括進去,全部一一解析清楚,在“時間限制”的約束下,又因不知如何展開,感覺變成了單純的講故事,頗為苦惱。后來,漸漸理解繪本教學要在文章上進行取舍,提倡教師不必“講完”。故事的發(fā)展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起、承、轉、合的變化,因此,教師利用繪本故事情節(jié)的轉折、懸念,可采用“漏掉一個片段”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還可以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鍵點適當停頓,預留一定的“空白”,讓學生去猜后面的情節(jié),巧妙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于是,筆者這節(jié)繪本微課最終大膽地選擇了片段呈現(xiàn)方式,通過聲音、動畫等趣味性手段模擬包括主角小蟋蟀在內(nèi)的四種昆蟲鳴叫方法,剩下的則以任務形式分解,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把看書、思考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品味、沉淀故事,理清故事脈絡,把握故事主線。而且,也不必擔心學生們習得有難處,因為核心句型已貫穿到課前導讀、課中泛讀和課后任務中去了,用提高復現(xiàn)讓語言滲透于無形。
衍生與運用
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nèi)容都能夠找到合適的繪本,在日常的常規(guī)教學課上,如何將英語繪本與日常英語教學相結合,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素養(yǎng)的提高呢?受繪本的啟示,教師可以試著將課本內(nèi)容創(chuàng)編成繪本,對現(xiàn)有的教材和材料進行改動,加工成繪本,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在一堂動作故事教學課上,筆者便做了嘗試。本來動作故事教學一般都是指令性語句,帶著孩子們教教動作完畢,而筆者就地取材,就教材中故事主角在前面做的事情的圖畫進行整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Toby收到朋友Dina的邀請函,去參加Dina的派對時發(fā)生了意外”的趣味小繪本故事,不但構建了一個學生容易理解的情景,學生參與感明顯上升,也讓動作指令的出示方式更有邏輯性,不必拘泥于按順序呈現(xiàn)的死板方式,在無形中將打亂順序做動作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實現(xiàn)了。
以往的動作故事教學總是點到為止,只著重對學生聽方面的訓練,筆者在進行教材創(chuàng)編后,加入認讀和書寫的練習,讓學生在學習這種類型的內(nèi)容不再只獲得單項訓練,而是得到多方位的提高。
繪本教學對學生進行文化品格的塑造,也是英語繪本在教授學生英文的同時所承載的教育意義。在繪本閱讀學習中,孩子們不僅僅學到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故事隱含的道理,學會用正確的世界觀來看待周圍的事物。
繪本重視孩童真實的生活體驗,孩子們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做討論和思考。繪本“以小見大”傳播正能量的智慧,值得沿用到教育教學中。
英語繪本教學,既像故事教學和閱讀教學,又有著與傳統(tǒng)形式完全不同的地方。值得肯定的是,繪本教學能幫助學生發(fā)展語言綜合能力,能促進學生心智發(fā)展,培育出國際視野與國際理解情懷。也許下一步,教師可以把原版的英文繪本或復制,或改編,引入課堂,把學生的課內(nèi)外閱讀相整合。
(作者單位:武漢市江漢區(qū)大興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