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本刊記者 化定興(發(fā)自廣東潮州)
人情、關系可以說早已融入了中國人的血液里,“送人情”“找關系”也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社會學博士阮極告訴本刊記者,中國的人情關系看起來簡單,但要說清非常難。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國的人情關系,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改變一些國人的價值觀,讓人情關系變得純粹一些,進而建設一個公平的社會。他自稱這是“小人物的情懷”。在阮極看來,中國民眾有較強的特殊主義思想,特殊主義重視私人關系勝過法律法規(guī);而普遍主義強調(diào)人人平等、一視同仁,法律比私人關系更重要。
阮極是廣東潮州人,在這里,經(jīng)商的氛圍很濃,著名商人李嘉誠便出生于此。大學畢業(yè)后,阮極回到廣東創(chuàng)業(yè),成立了計算機和英語培訓中心。大學畢業(yè)至今,他逐漸從商人變成了學者,這個跨度不可謂不大。2008年,36歲的阮極申請到了英國蘭開夏大學的碩士?!爱敃r出國留學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想去鍍金,因為我是辦培訓中心的,感覺出國進修一兩年回來能夠把外語培訓辦得更好、更有競爭力?!?/p>
然而,讀碩士期間,阮極發(fā)現(xiàn)自己對學術(shù)產(chǎn)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后來在導師的建議和推薦下,攻讀了英國肯特大學的社會學博士,并于2015年6月畢業(yè)。2016年9月,阮極回到家鄉(xiāng)的高校——韓山師范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阮極坦言,讀碩士時有強烈的功利心,但讀博不一樣。“讀博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因為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不喜歡做生意了,也不想為了生意去攀關系求人;另一方面也是期望通過自己的研究促進中國社會的進步,這個意義要比做生意大多了。當時很想深入研究為什么在中國事事得找關系求人,而在英國為什么就不用, 所以我碩士和博士的研究都以中國人的人情關系展開的?!?阮極說。
阮極讀的是社會學,他是能用英文寫有關人情關系學術(shù)論文并在中國有十幾年經(jīng)商經(jīng)歷的學者。因為一般能用英文寫有關人情關系的學者要么是外國人,要么是年輕時便出國留學的中國人。由于阮極在中國十幾年的經(jīng)商和在英國七年的留學經(jīng)歷,造就了他現(xiàn)在的學術(shù)成就。
近年來,媒體頻繁報道家長為子女找關系入學的新聞,這個熱點問題自然也引起了阮極的關注,他力圖從這里找到切入口。2012年到2014年,阮極在中國南方兩個城市開展了有關家長為子女找關系入學的民族志研究,并根據(jù)自己的調(diào)查與思考,寫成了一本英文書和三篇英文論文發(fā)表于國外SSCI期刊,并在近期用中文寫了 《人情對賄賂及其“道德化”的影響——基于找關系入學的民族志研究》一文,發(fā)表在了國內(nèi)權(quán)威期刊《社會學研究》上。
這個研究用的是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最先運用這種研究方法的人是費孝通的老師馬林諾夫斯基。阮極告訴記者,民族志研究第一要求時間長,第二調(diào)查者要盡可能成為族群中的一員,和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拔耶敃r是以教師的身份到那兩座城市的,也告訴了別人我是來做研究的,但平常都是和大家在一起,別人也不會有抵觸心理。時間長了,人們總認為我是個老師,忘了我是個研究者?!比顦O說。
《人情對賄賂及其“道德化”的影響——基于找關系入學的民族志研究》一文條理清晰,顯示出了阮極見微知著和抽絲剝繭的能力。他的數(shù)據(jù)采集主要采用了參與性觀察、訪談和文檔分析三大方法。兩年里,阮極共訪談了49個人,獲得了大量的案例,為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提供了堅實的論據(jù)?!皞€案研究的長處就是得到的信息是多渠道的,可以進行互證,使研究更加客觀,兩個個案研究,證據(jù)就更加可信了,而個案之間的區(qū)別也能引發(fā)我的進一步思考?!睘榱俗屪约旱难芯扛由钊?,2016~2018年,阮極又在另外的城市訪談了31人,其中也包括農(nóng)民工子女的入學問題。
2018年6月,阮極接受了本刊記者的專訪,講述了他對中國人情關系的看法。他說,人情關系加劇了社會的不公,這不利于法治中國的建立。由于人情有對稱性,不同階層之間很難做到“禮尚往來”。中上層人士通過人情關系,相互幫忙,得到社會資源,并且相互通婚,鞏固了他們的階層地位,他們的下一代也通過父輩的關系得到好的發(fā)展,如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等。下層群眾由于沒有資源可與中上層人士交換,難與他們進行人情往來,所得資源較少,更加固化在底層,因好的教育資源也被中上層所占有,底層群眾的下一代也很難流動到中上層,如農(nóng)民工子女。一些官商勾結(jié)也是通過人情往來而得以實現(xiàn),他們形成利益集團,操縱了主要的資源。這樣,人情強化了上層階層的聯(lián)盟,階層更加固化。
而身處人情社會,阮極也有自己的處世原則,那就是處處結(jié)善緣,當別人需要幫忙時,在不違規(guī)的情況下盡量幫助,不求回報,并盡可能對不同親疏、不同地位的人一視同仁,信奉眾生平等 。阮極坦言:“和英國人相比,我深深體會到一些國人有兩種人格特性:一是差序人格,二是奴性人格?!?/p>
差序人格的人對不同親疏、不同地位的人給予很不同的對待;而奴性人格的人屈服于權(quán)力,愛拍馬庇、巴結(jié)人,而對地位比他低的人卻擺架子,高高在上,欺壓人家,如魯迅筆下的阿Q?!白鳛橥辽灵L的中國人,我也多少有這些特性,所以一直在克服。”然而,阮極也承認,以“大公無私,一視同仁”的原則與國人相處,卻常常會得罪人?!坝H友對你的期待是人情,而不是與外人一視同仁。我們一些國人的平等心太缺了,很講究私德,卻不講究公德和法律,講究親疏內(nèi)外,差序格局,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一書中也講了很多?!比顦O意味深長地說。
清風:你原來是經(jīng)商的,怎么會轉(zhuǎn)到中國人情關系的研究上來?
阮極:在中國社會,特別是一些小地方,大小事都要靠關系。而英國一般不需要,有的也是正規(guī)的社會網(wǎng)絡和社會資本的使用,不涉及人情、走后門;找熟人幫忙也是有的,但沒有一套講究親疏尊卑的人情倫理,我想幫誰就幫誰,與他人無關。在中國做小生意的人,有時是沒有人格尊嚴的,因為隨時可能面臨突如其來的麻煩,這時你就要去求人。在國內(nèi)的時候,我就對人情關系有所體會,但在英國的七年生活體驗,學習西方哲學文化,讓我對中國的人情關系及中國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清風:該如何理解中國的人情關系?
阮極:這個問題比較復雜。為了便于研究,我結(jié)合一些學者的定義,認為關系是基于中國文化的私人關系或人脈網(wǎng)絡,它能通過非正式的、私底下的方式獲得社會資源。如果兩個有關系的人互相幫忙,而且利用這樣的關系來辦事情不違法或不違背公德,那么這種行為無可非議;如果利用關系做出無視政府規(guī)章制度和法律的違法犯罪行為,就往往涉及賄賂、腐敗,容易造成社會不公。
有關系就會有人情。我在研究中,把人情界定為中國社會人際交往的傳統(tǒng)規(guī)范,它強調(diào)情感上的關懷、相互的責任和虧欠以及對稱性的互惠原則,它是道德、情感和工具性三個維度的結(jié)合體。不同情況下,這三個維度的占比可能不同。不過,人們在交往中總是夸大其感情和道德的成分而掩蓋其工具性的一面。這也就產(chǎn)生了假感情,假情假意,人際交往少了真誠。
清風:你的論文怎么會選擇“道德化”這個角度?
阮極:回國以后,我就看國內(nèi)關注一些什么話題,發(fā)現(xiàn)大家十分關注反腐。但我上知網(wǎng)搜索相關文章,發(fā)現(xiàn)大多是從宏觀層面論述,少從細節(jié)入手。后來,我看到一篇文章,不管其引用的材料還是文章撰寫的角度都非常好,我就把文章下載打印下來,并在上面標明了“好文”。這篇文章的一個主要觀點就是行賄者和受賄者清楚自己的行為不合法或不道德,但會采取各種策略使這個行為合乎道德,作者將其稱為“自我道德化”。簡單點說,就是不管行賄者還是受賄者,都力圖讓自己的行為變得合乎法律和道德規(guī)范,從而減少自己的道德罪惡感。為表明這個觀點,作者分析了一些紀檢監(jiān)察機關與司法機關允許查閱的部分賄賂案件的檔案材料。可以說,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非常詳實,觀點也很新穎。
不過,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比如,檔案材料里的落馬官員都是被抓起來的人,有的為了減刑或其他目的,他們的話不可全信;而且,受賄者不能完全還原當時收別人錢的心理,那么由此推出來的觀點也就值得商榷。
我的民族志研究發(fā)現(xiàn),受賄的人的確常常會“自我道德化”。但對于行賄者,他們較少進行“自我道德化”,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行為不道德,也就無“自我道德化”之說;另一方面,由于家長們法律意識淡薄,普遍認為自己行賄不違法,而只是受賄者違法,這樣更無“自我道德化”的必要。當然,這些只是從我的兩個個案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
清風:不是所有送人情、走關系都涉及腐敗,但這種行為無疑助長了腐敗,但為什么不少人并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所不妥?
阮極:這其實是我論文中講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情為賄賂提供了道德支撐。道德包括私德和公德。梁啟超先生認為“二者皆人生不可缺乏之具也”,但“國民公德缺乏”。我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當?shù)丶议L和不少干部心目中關于收送禮物和紅包中所謂的道德標準其實是指私德。他們只注重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互動是否合情合理,是否符合私人之間的情義,是否符合“禮尚往來”的規(guī)則;而較少以國家、社會、政治、法律等公共領域的道德為標準。他們在賄賂時雙方所做的一些互動儀式大多是針對私德的道德化,而非針對公德的道德化。它不是為了掩蓋其違法性或?qū)碌倪`背,而是掩蓋私德中拿親友錢財而不好意思的緊張感。
清風:為什么中國人特別重視人情關系?
阮極:這個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不過,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一些制度不切實際,定的標準特別高,使得大家無法執(zhí)行,只能違反規(guī)則;有些領域幾乎“全民違法”,如小企業(yè)的偷稅漏稅、村官或基層干部的“靈活處理”。這樣,大家都沒安全感,因為“全民違法”,上面的領導隨時可以用法把你給辦了,你不怕嗎?還不去拉關系找后臺! 這就有點像人治了?!吧嫌姓呦掠袑Σ摺霸诨鶎雍芷胀ǎ斠粋€規(guī)則大家都不遵守時,那就成了一個表面的東西,對它沒有神圣感,最后遵循的都是潛規(guī)則。
還有,定規(guī)則的精神,也叫立法精神,我們的文化中是比較缺的,我們沒有處處定規(guī)則的習慣,傳統(tǒng)上我們更喜歡讓德高望重的人幫我們拿主意,這是禮治的思維。民主思想,我們的文化中是比較弱的。而且,我們看到一個新現(xiàn)象時往往不會想著先定規(guī)則,然后不斷完善規(guī)則,因為怕規(guī)定死了不好辦事情,所以常留有余地。領導們在定規(guī)則時,一方面是高標準,使人人違規(guī);另一方面卻很彈性,使領導有操作的空間。那么,遇到事要商量時,往往是聽一把手的,而且有些一把手更喜歡這樣,這樣對他有利。這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便是人治了。這個時候,人情關系就會發(fā)揮很大作用。還有,定規(guī)則的過程也很講究,過程不公平,定出來的規(guī)則也不公平??傊]法治中國,需要文化上、思想上的大變革。
清風:這種重人情關系的文化有哪些弊端?
阮極:一個顯而易見的危害就是加劇了社會的不公平,社會矛盾、特別是階層矛盾加劇。有些國人比較勢利,在中國,如果你沒錢、沒地位、沒資源,別人就不愿和你交朋友,這樣就越?jīng)]有資源,越被邊緣化。越是被邊緣化,就越?jīng)]有資源,這就成了惡性循環(huán)。如果一個人有很多人情關系,那么就對他越有利,關系就越多,也就越有錢和資源。所以中國人喜歡去走后門、攀關系,如果你不這樣做,路就越走越窄,即使一點小事都沒人愿意幫你。
清風:要破解人情困局,該怎么辦?
阮極:一方面,要建設法治社會。注意,是“法治”而不只是“法制”,是“rule of low” 而不是“rule by low”。 法 制(rule by law)是人用法制來治國,其實還是人治(rule by man)。法治(rule of law)是盡量不去人為地治理,而讓法自己去治。我們的憲法也剛剛改正過來了,從“法制”改為“法治”。而且,如果民眾對法律沒有信仰,就不能說我們是個法治社會。另一方面我覺得還是要從文化上引導國民的價值觀,公德教育和普遍主義思想要深入人心。
還有需要強調(diào)的是,要回歸到道德修為的層面。英國的規(guī)章制度雖然很嚴密,但也有漏洞,所以很多時候要靠人的自律。關于個人的道德修為,現(xiàn)在很少人講了,因為它不能給人直接帶來好處,而且很多人認為好人吃虧。但其實它的好處是深遠的,是關乎生命、心靈、靈魂的東西,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的很多精華值得借鑒,比如孔子的“慎獨”,佛家的“自凈其意”,王陽明的“此心光明”。所以,黨中央多次呼吁要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是非常正確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高明之處是對“心”的高度重視,所謂“心即理”“萬法唯心造”“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希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能弘揚到每個國人的心里去,而不是外在表面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