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宏杰(北京海淀)
曾國藩在北京做官,正常情況下是收不抵支的。這也是清代京官的普遍情況。
那么,當(dāng)時官員們在北京苦熬苦度,為的是什么?為的是有朝一日,能夠到外地去做地方官,一做地方官就發(fā)財了,因為地方官主掌了一個地方的財政稅收權(quán),而且在古代傳統(tǒng)社會沒有今天的審計局、監(jiān)督局這樣的機構(gòu),沒有一個嚴(yán)格的會計制度,所以地方官在地方上的稅收是有非常大的彈性的。好比說朝廷規(guī)定稅收的幅度是10%,到地方官這有可能變成20%,有可能變成40%,有可能變成50%。所以做了地方官,想發(fā)財確實是易如反掌。
曾國藩離開北京之后,帶兵打了幾年仗,咸豐十年,咸豐皇帝任命曾國藩當(dāng)上了兩江總督。兩江總督是一個非常大的地方官,清代這個兩江包含了江蘇、安徽、江西三個省份,這三個省份的軍政大事,都由曾國藩一個人來管,他的品級也達(dá)到了一品,可以說位極人臣。
這么高的地位,曾國藩的收入是多少呢?名義上的收入,就是朝廷規(guī)定當(dāng)中的收入,說起來也是令人難以置信:年收入是155兩,就是比他做京官的時候僅僅高出30兩。
當(dāng)然在清代的時候,總督一級的官員可以做到工資基本不動,這155兩只是工資條上的基本工資,他們最主要的、名正言順的收入,是從雍正時期起朝廷給他們特批的“養(yǎng)廉銀”。
這是雍正皇帝考慮到地方官員的開支非常大,這么點工資根本不夠花,所以有針對性地給各個省的總督、巡撫每個人批一筆“養(yǎng)廉銀”。各省長官的數(shù)量不一樣,兩江總督因為地位非常重要,所以養(yǎng)廉銀的數(shù)額也比較高,數(shù)額是18000兩白銀,合300多萬人民幣。
這樣算的話,曾國藩的收入就天翻地覆了,跟原來就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事實上,這還不是曾國藩這樣一個省級官員收入的全部,這仍然是他收入的一個小頭,他收入的大頭是什么呢?陋規(guī)。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灰色收入。
陋規(guī)大概能有多少呢?研究清代俸祿制度的張仲禮先生說,中華帝國督撫級的官員,平均陋規(guī)一年是18萬兩白銀,也就是3000多萬元人民幣。要是這樣說的話,那曾國藩肯定是整個大清王朝最有錢的人之一了。
那么,做了兩江總督之后曾國藩的生活水平變得怎么樣呢?是不是比在北京的時候有非常大的變化?應(yīng)該說還是有很大的變化,但他的生活水平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
首先從穿著上來講,曾國藩就不再花錢買官服了,因為他在北京的時候,他要面對的都是自己的上級,為了表示禮貌和尊敬,他必須得穿戴得特別符合體統(tǒng)。但是在“兩江”,他是當(dāng)?shù)刈畲蟮墓賳T,周圍都是他的下屬,他就沒有必要穿得特別正式和嚴(yán)肅。曾國藩有一個幕僚叫趙烈文,趙烈文在他的日記當(dāng)中記載,說他第一次見到曾國藩,他“不過練帛,冠靴敝舊”,就是說曾國藩穿的衣服,料子非常普通,而且這個帽子和鞋子都非常舊了。
趙烈文的記載,可以在外國人的記載當(dāng)中得到印證。同治二年,有一個外國人叫戈登,就是率領(lǐng)洋槍隊幫助清朝平定太平天國的那個英國人,有事到兩江總督的衙門跟曾國藩見面,他在資料中記載,說他見到的堂堂的兩江總督,穿得非常陳舊,衣服打皺,而且上面還有斑斑的油漬,非常不修邊幅,曾國藩的穿衣水平,較他京官時期,下降了一大截。
在生活水平方面。曾國藩較京官時期也沒有什么上升。他家里只有兩個女仆,一個年紀(jì)非常大,一個又年齡很小,人手根本不夠用,曾國藩要求家里的兒媳婦、女兒都要下地干活,參與家庭勞動,而且還給她們制定了一個課程表。這個課程表,在曾國藩的日記當(dāng)中有記載:每天吃完早飯,他的女兒、兒媳,要做小菜,腌咸菜,做酒漿,這叫食事;上午要織布,紡棉花,下午要做衣服,晚上要做鞋,一天到晚不讓她們歇著。在南京城的兩江總督府內(nèi),每到晚上就點起油燈,油燈一邊是他的夫人,率領(lǐng)兒媳女兒在那兒做鞋,一邊是曾國藩在那兒批閱公文,我感覺這樣一幅場景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動人的一個場景。
所以曾國藩在做兩江總督的時候,是比較清廉的。
那么他收不收禮呢?曾國藩也收禮。因為過去在官場上,下級給上級送禮是一個常態(tài),特別是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三節(jié)兩壽的時候,每個官員的下屬都會給他送禮,這是官場的一個規(guī)矩,這種送禮一方面當(dāng)然是一種經(jīng)濟來往,同時也是一種感情上的溝通。
曾國藩這個人有一個特點,他在很多地方注意和光同塵,就是盡最大的努力去包容別人,不要把自己弄得特別的孤立,特別與眾不同,所以在處理送禮問題上,他不想做得特別不近人情。所以他也收禮,但收禮他不全收,一般只收一樣?xùn)|西,就是他會從下屬送他的東西當(dāng)中挑一樣收下來,象征性地收一下。比如咸豐十一年,湘軍一個名將叫鮑超到安慶給曾國藩過生日,給曾國藩帶了16車的禮物,曾國藩在日記當(dāng)中記載說,鮑超“帶禮物十六包,以余生日也。多珍貴之件,將受小帽一頂,余則全璧耳”,就是說,曾國藩就挑一個最不起眼的小花帽收下了。
通過曾國藩的書信,我們起碼判斷他還收了一個叫容閎的美籍華人送給他的禮物。容閎是晚晴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寫過《西學(xué)東漸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正式的留美高材生,在洋務(wù)運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曾國藩在同治四年的時候給了他六萬八千兩白銀,讓他到美國去采購機器,回國建立工廠、興辦企業(yè)。在那個時代,拿那么大一筆銀子到外國去采購機器是一個肥缺,所以按照當(dāng)時的官場慣例,容閎回來之后肯定要到曾國藩家拜訪,而且要送一點禮物。
容閎到曾國藩家的時候,曾國藩正好出差在外,他知道容閎肯定要拜訪,就寫信給他留在家里的兒子曾紀(jì)澤,囑咐說“容閎所送等件如在二十金以內(nèi),即可收留,多則璧還為是”,就是說,容閎送禮的時候你掂量一下,如果這個禮物價值不到二十兩白銀,咱們就收下;要超過二十兩,就退還掉。所以通過這則書信記載,我們可以判斷曾國藩收禮有一個價格線,就是二十兩白銀,相當(dāng)于今天4000塊錢:這個東西不超過4000塊錢我們可以收下,超過4000塊錢就給他退回去。以上是曾國藩做地方官比較清廉的一面。
實際上,曾國藩身上也有他不太清廉的一面。比如說曾國藩在做兩江總督的時候,他也要大吃大喝。有一次曾國藩到蘇州去檢閱軍隊,他經(jīng)常通過書信把自己的行蹤告訴留守老家的兒子曾紀(jì)澤,通過這些書信,可以發(fā)現(xiàn)曾國藩在蘇州除了閱了幾次兵,主要就是請客吃飯,他的那些下屬輪流請他吃飯、喝酒、聽?wèi)?,到最后兩天,他再回請大家,這個是當(dāng)時清代晚晴官場上的痼習(xí),曾國藩也不能免俗。
同時,曾國藩做兩江總督的時候,每年都要給他認(rèn)識的京官送炭敬。我們知道,他在做京官的時候也收過地方官的很多炭敬,他做地方官也不忘這些京官,每年給每個人大概送十來兩白銀做炭敬,因為他認(rèn)識的人很多,所以每年都要花掉幾千兩白銀。
曾國藩在同治七年的時候,從兩江總督調(diào)任直隸總督,需要進北京面見慈禧太后。過去地方官要到北京,離開北京的時候,要送給他認(rèn)識的每一個官員一筆錢叫別敬。所以曾國藩在離開南京到北京的時候,身上就帶了一張兩萬兩的銀票,這張銀票主要就是用于送別敬。后來離開北京的時候,曾國藩算了一下,他在北京一共送出了14000兩白銀的別敬。
(作者系知名歷史學(xué)者,著有《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曾國藩的正面與側(cè)面》《坐天下很累》《饑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