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華
摘要:競走運動具有極強的技術性特征,只有確保技術的規(guī)范和穩(wěn)定才能實現(xiàn)成績的穩(wěn)步提升。為此,遵循合理的訓練原則并輔以科學的訓練理論方法指導十分必要,同時是提高競走技術訓練質量的支撐保障。高校作為培養(yǎng)競走人才的重要場所,然而一直以來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整體訓練效果差強人意。為此如何高效借助短期訓練這一捷徑,進而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果,是目前高校競走教學訓練的重要課題之一。
關鍵詞:高校;競走;短期訓練
競走項目起源于十九世紀,是一項技術性耐力運動。由于競走運動對于競走技術有著嚴格的要求,需要運動員具備嫻熟的技巧以及形成規(guī)范的技術動作。自從1986年競走成為我國大學生運動會的必備項目之后,競走在高校田徑中的地位日益凸顯,高校競走運動水平也隨之提升。然而由于高校競走訓練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大學生還需要同時兼顧文化課學習,與專業(yè)體校、體工隊無法相提并論,因此長期系統(tǒng)的競走訓練計劃很難實施。此外,在訓練時間有限、競走人才匱乏以及比賽任務緊的多重因素制約下,如何在短時間內(nèi)取得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成為了考驗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難題。本文結合實踐,從運動員的自身基礎和潛力出發(fā),進而因材施教地在步頻和步長方面對學生給予針對性無法指導,進而達到教學質量和訓練進度雙豐收的目標。旨在為高校競走訓練開辟新思路,并提供些許參考或借鑒。
一、高校競走運動員常見錯誤技術動作及形成原因
大學生初學競走項目,技術環(huán)節(jié)不扎實,很容易出現(xiàn)側擺膝,即向外展或內(nèi)扣,支撐腿瞬間沒有伸直以及兩腳落地足跡是二條平行線等錯誤動作。此外骨盆動作僵硬也極為常見。而出現(xiàn)上述錯誤動作的具體原因如下:首先,腿部肌肉及柔韌性差,同時擺膝方法以及肌肉感覺不正確,進而到骨盆轉動過大或過小。其次,靈活性和專項力量差,過于重視走的速度導致支撐腿沒有伸直。最后,手臂動作不正確,骨盆柔韌性欠佳,控制能力差導致向外兩側擺動出現(xiàn)。
二、高校競走運動員的選材依據(jù)
競走項目是一項考驗學生耐力的運動,為此在身體和生理素質上,應該格外注重學生的心肺機能,身體勻稱、健壯并輕盈,骨盆較窄,小腿三角肌也應該十分發(fā)達,最好選擇有長跑經(jīng)歷的學生,同時意志品質堅定能夠吃苦耐勞。此外,基于競走運動的特征,在心理素質的測試中,要從興趣、性格、動機和氣質出發(fā),確保所選運動員具有堅強的毅力和耐受力,同時自信心強,敢于自我主動挑戰(zhàn)并不具挫折,而且對竟走具有濃厚的興趣,可以應對大強度、枯燥的訓練、比賽,進而為全力配合教學指導奠定堅實基礎。
三、對高校競走短期訓練優(yōu)化策略的探究
(一)競走速度的訓練
高校競走短期訓練初期應該進行短距離(100米、200米)的快速技術訓練,而不是強求速度的訓練。隨著技術動作的嫻熟,可以循序漸進地加大速度練習的比重,例如1000米與2000米的快慢交替結合。此外,在競走速度的訓練中還要與學生身體特點有機融合,制定因地制宜的策略,做好充足的準備活動,以確保訓練效果事半功倍。
(二)應用快速掌握競走技術方法
競走項目看似簡單,實際掌握起來并不容易。為此根據(jù)大學生生理特點、特征及規(guī)律制定和實施三個階段的競走訓練模式如下:首先在初級階段中,要讓學生了解和明晰競走的完整技術,并采取重復訓練法,力爭上下肢的靈活協(xié)調(diào)性。其次,在成績提高階段,要逐步完善技術細節(jié),形成牢固的動力定型,針對訓練學情,應用間歇訓練法,適當增加步長和發(fā)展步頻,讓運動員能夠熟練、省力運用競走技術。最后,在鞏固比賽階段中,重點要發(fā)展步長,保持步頻,掌握合理的運用戰(zhàn)術,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
(三)德育和競走訓練
教練員要強化德育教育,定期開展生活品質與道德品質的教育,結合榜樣鼓勵法以及情感的熏陶,利用模范事跡熏陶運動員,使之生成堅定的意識品質。此外,通過克服困難訓練法、鼓勵表揚法以及設置針對性的困難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在困難面前能夠敢于挑戰(zhàn),確保運動員不出現(xiàn)半途而廢的狀況。
(四)賽前競技狀態(tài)的控制
高校競走教練員在賽前一個月內(nèi)要嚴格控制運動員的運動量,在確保大、中、小訓練強度的基礎上,規(guī)范觀察和改進運動員技術,明晰自身的實力,并樹立強烈的欲望與信心,確保儲備最佳競技狀態(tài)。當然還要預防最佳競技狀態(tài)的提前出現(xiàn),為此要采取優(yōu)化訓練強度的方式主動壓抑其參賽欲望,使得競技狀態(tài)適時出現(xiàn)。
(五)科學診斷競走技術
為了防止運動員在比賽中出現(xiàn)違例,為此加強技術診斷十分必要。一方面,根據(jù)競走的定義科學診斷技術標準,即軀干姿勢正確,骨盆沿人體縱軸轉動,腳跟領先著地,無可見的騰空現(xiàn)象,整體擺動自然且配合過程放松協(xié)調(diào)。另一方面,教練員要在訓練的整個過程中,將技術診斷全效實施,不得有絲毫的放松,而且一旦出現(xiàn)錯誤要及時糾正并常抓不懈,使得技術動作能夠穩(wěn)固持久。
總之,競走訓練的核心關鍵是技術,然而對于高校競走短期訓練而言,還需要結合隊員的選材,合理考慮其體能條件及心理素質,并堅持德育滲透的理念,使運動員能夠全效掌握高頻走技術,確保步長與步頻能夠協(xié)調(diào)共進,并將其貫徹始終。此外,鑒于高校訓練的特殊約束性,為此一定要構建科學安排與系統(tǒng)訓練相結合的模式,安排一些競走技術的專項訓練,最終實現(xiàn)競走技術在短時間內(nèi)能夠穩(wěn)定、協(xié)調(diào)和規(guī)范。
參考文獻:
[1]彭仁華.論普通高??焖僬莆崭傋呒夹g的訓練方法[J].邵陽學院學報,2006 (12).
[2]王林,鄭滬娥.電動跑臺對提高競走運動員步頻率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3 (39):57-59.
[3]張文普.競走速成教學法新探[J].洛陽師專學報,2000 (19):115-116.
[4]齊建國.淺析競走短期訓練[J].宜春學院學報,2007,12 (29):30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