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吳芬
【創(chuàng)課緣起】
2017年秋季,我迎來了新一屆的七年級學生,開始和他們一道使用統(tǒng)編本語文新教材?!盁釔凵?,熱愛寫作”是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寫作專題,是整個初中階段的第一個作文專題。從教材編寫來看,這一專題承擔的任務是鼓勵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寫作。
我們學校有一個“觸發(fā)·感悟與寫作教學”的課題,我是這個課題的組長。單元寫作專題教學目標和我們的課題研究方向“砰”的碰撞在了一起,觸發(fā)了我的思考。
【創(chuàng)課思路】
通過課中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沖動,讓學生消除對寫作的畏難心理;通過寫作實踐,讓學生體悟到“生活是寫作的金礦”這一寫作要訣,并從中體會寫作帶給自己的快樂感和成就感。
“熱愛生活,熱愛寫作”的教學過程分為三個板塊。
第一個教學板塊是:遙望,發(fā)現(xiàn)“校園里的那一棵樹”。教師示范,引導學生沿著“校園里的一棵樹”這樣一個抓手,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寫作素材,同時體悟到“生活,要用心靈去發(fā)現(xiàn)”。
第二個教學板塊是:走近,思考“校園里的那一棵樹”。通過“小小朗讀者”和“‘我與樹的對話”兩個活動,引導學生回憶與“那一棵樹”有關的人和事,在此基礎上,體悟出“生活,要用‘情、趣、理、美去提煉”。
第三個教學板塊是:回首,講述“校園里的那一棵樹”。讓學生給學弟學妹們當導游,寫導游詞,介紹“校園里的那一棵樹”,引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掌握“生活,要用細節(jié)定格”的寫作要訣。
【教學現(xiàn)場】
一、遙望,發(fā)現(xiàn)“校園里的那一棵樹”
1.導入。度過了六年歡樂時光的小學校園里有沒有樹?有沒有哪棵樹給你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像我,就對六中操場西門邊的一棵桂花樹印象很深,因為每到秋天,它就開滿了細細密密的黃色小花,每次我去食堂吃飯經(jīng)過那里時,就會聞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實在是太難忘了。
(屏顯)
秋天、操場西門、桂花樹
2.仿寫。仿照示例用“拼詞”的方式在作文紙上寫下自己的“一棵樹”。
3.分組。根據(jù)小學畢業(yè)學校重新分組,將來自同一個小學的學生集中到一個小組中。
4.抽簽。抽到的小組里的每個學生都要分享自己那“一棵樹”。
“航空路小學”組分享:
張文凱:夏天、校園圍墻、爬山虎。
李佳軼:微風、操場邊、枇杷樹。
魏羽軒:盛夏、校園、楊樹。
李雨虹:秋天、操場邊、銀杏樹。
萬恩溪:我也是說的操場邊的銀杏樹。
舒思童:我……好像沒有印象特別深的樹。
5.分析。
師:來自同一個小學的同學,他們所看到的那棵樹為什么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而且有的同學一棵樹也沒有“看到”?那些看到了校園中的樹的同學,說說是什么原因?
李雨虹:因為銀杏樹的葉子到了秋天,就變黃了,一片一片飄落下來,像一把把小扇子,非常美。我們女孩子經(jīng)常把這些葉子撿起來,夾在書中當書簽。
李佳軼:我記得剛進小學的時候,一個同學也不認識,所以常常在下課時一個人跑到操場邊的那棵枇杷樹下面玩,時間長了,感覺枇杷樹就像我的朋友一樣。即使后來和同學們都認識了,也還是愿意和同學們在枇杷樹下做游戲、談心事。
師生交流明確:原來,這“一棵樹”并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而是用心靈去發(fā)現(xiàn)的。同樣,生活,也要用心靈去發(fā)現(xiàn)。
(屏顯)
人和人的眼睛是不同的,每個人的瞳仁,實際上是長在自己的心靈上,他們只能看見各自心靈所給予的那個界限之內的東西。
——張潔
二、走近,思考“校園里的那一棵樹”
(一)小小朗讀者
1.自由且有感情地朗讀學長的習作片段。
(屏顯)
夕陽·小巷·老桑樹
沿著小巷隨意鋪砌的青石板路面走到盡頭,就是我曾經(jīng)度過六年歡樂時光的小學。
每至夏季,我們一放了學就往巷里跑。那棵老桑樹下總是落滿了紫紅的桑椹,女孩子們寶貝似的一顆顆拾起來,小心翼翼地裝在小杯子里,裝滿了便跑去洗了,還等不及拿回來就迫不及待地揪一個送進嘴里。熟透的桑椹飽滿得根本不用嚼,用嘴一抿便溢出汁來,味兒是冰涼清甜的。吃一個當然不解饞,便再吃一個。不多時,伙伴們的手指全給染成了紫紅色,再看嘴巴,同樣涂著紫色?!皳溥辍币宦曅Τ雎晛恚?,牙齒也變成紫色的啦!這下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在照鏡子一般,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一只小饞貓。夕陽的余暉灑在老木屋上,灑在老桑樹上,把我們的身影拉得好長好長。
2.各組代表展示,并評選最佳“朗讀者”。
3.小結。大家有一雙靈敏的耳朵,凡是把字里行間吃桑椹的“趣”讀出來了的,都是最佳朗 讀者。
(二)“我”與“樹”的對話
師:如果樹會說話,當你上初中后第一次回到小學校園,再次見校園里的那一棵樹時,你會和那棵樹說些什么?請以“嗨,你還記得——嗎?”的句式開頭,寫幾句與“那一棵樹”的對話。
(屏顯)
我:嗨,老桑樹,你還記得我嗎?我是貝貝呀!以前每天上學時都要從你身邊經(jīng)過的女孩子。
老桑樹:貝貝?就是那個因為摘桑椹扯我的樹條,把我扯得生疼的調皮鬼嗎?
我:唉呀,老桑樹,誰讓你的果實那樣美味呢!不過,我還沒有怪你把我的嘴巴、臉染成紫紅,惹得媽媽好一陣罵我呢!
老桑樹:哈哈,你們幾個調皮鬼最饞,連落在地下的桑椹都撿起來吃,也不怕臟!哈哈哈!
師:下面同學們來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陳芷萱:嗨,老松樹,你還記得我嗎?以前,我最愛坐在你的身上看書了。這個校園里,我最難忘的樹就是你喲。
老松樹:哦?我都不太記得啦,因為坐在我背上的淘氣鬼太多啦,把我的背都壓彎了。
陳芷萱:老松樹,我可沒有像其他的孩子一樣傷害你呀。我總是靜靜地坐在你身上,讀書、背書,哼,我教會了你那么多詩詞,你全都忘了嗎?
……
教師小結:是“吃桑椹之趣”讓老桑樹成為長在“我”心靈上的一棵樹,是“陪伴之情”讓老松樹成為長在陳芷萱心靈上的一棵樹……由此,我們可以更明確地領悟到:生活,要用“情、趣、理、美”來提煉。
三、回首,講述“校園里的那一棵樹”
8月30號,剛好是你的母校小學一年級學生報名的日子。你接到六年級班主任的邀請,要你給初進校園的學弟學妹們當導游,帶領他們參觀校園。請你寫一段與樹有關的故事,作為導游詞,送給學弟學妹。
(學生寫作并朗讀)
親愛的學弟學妹,這就是我給你們講的那棵廣玉蘭樹。
每至夏季,廣玉蘭樹就開出白色的肥大的花朵,因為廣玉蘭樹很高,所以我們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時候開的花,只有當一瓣一瓣白色的花瓣落下來的時候,再抬頭仰望,才發(fā)現(xiàn)廣玉蘭已經(jīng)開花了。我常常把這些白色花瓣撿起來,和小伙伴一起來到金魚池邊,把餅干屑放在花瓣里,然后把花瓣放到水面上,讓花瓣像船一樣,搖搖晃晃地駛向遠方,給池里的金魚帶去餌料。大多數(shù)時候,花瓣里什么也不裝,只用筆寫上名字,然后四五個同學一起把花瓣放進金魚池里,看誰的“花瓣船”行駛得最遠,然后就在金魚池邊歡呼,弄得別的班的同學一臉好奇地看著我們。
師:這段導游詞記錄了與廣玉蘭樹有關的一段趣事,其中有著動人的細節(jié),比如把餅干屑放在花瓣里讓花瓣像船一樣隨水漂流,在花瓣里寫上同學的名字比誰的花瓣船駛得遠,生動具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下面再來看看同學們的作品。
親愛的學弟學妹,這就是我給你們講的那棵鐵樹。
你們看,它矮得很,一點也不顯眼;但它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散發(fā)出本屬于生命的活力;葉子又是那樣硬,如鋼鐵一般,一點兒也沒有柔美的感覺,像一把把小劍。我們男孩子愛在鐵樹的周圍竄來竄去,覺得這鐵樹是帶有男子氣概的。有時,我們還會偷偷拔幾根葉子當武器,在“擊劍”場上決斗。你們看我,高大威猛的身形是不是恰如一棵鐵樹呢?開個玩笑啊,但我自我感覺確實從鐵樹身上學到了一點男子漢的勇敢。
師:這段導游詞記錄了鐵樹帶給楊譽杰同學要做勇敢堅強的男子漢的啟示,“擊劍”的細節(jié)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楊譽杰同學還要加強鍛煉,爭取早日練成“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這樣才更像一棵“鐵樹”哦!
教師小結,明確:深厚的情誼、別致的樂趣、深刻的哲理,需要用生動細膩的細節(jié)來定格,使之永恒。生活,要用細節(jié)來定格。
四、結束語
師:親愛的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遙望”那一棵樹,懂得了寫作素材需要用心靈去發(fā)現(xiàn);一起“思考”那一棵樹,領悟到只有充滿了情誼、樂趣、哲理和美,素材才會烙在我們心上,進入我們的寫作視野;一起“講述”那一棵樹,學會用細節(jié)來定格生活中那些美好的發(fā)現(xiàn)。從今天起,熱愛生活吧!
(屏顯)
熱愛生活,生活是寫作的金礦;熱愛寫作,寫作是快樂的源泉。
【創(chuàng)課所得】
本次作文訓練有兩個目的:1.這是一次研究課。本次作文訓練是“觸發(fā)·感悟與寫作教學”課題研究“‘觸物生情‘睹物思人、以‘物為情感觸點”的一次教學實踐。2.這是一次激趣課。作為統(tǒng)編本初中語文新教材作文起始課,本次作文訓練重在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為學生愛上寫作做好鋪墊。
從教學現(xiàn)場學生表現(xiàn)來看,我認為基本實現(xiàn)了以上教學目的。
首先,情感觸點選擇精準。“‘觸物生情‘睹物思人、以‘物為情感觸點”的這個教學目標中,我選擇了“校園中的一棵樹”。一方面是考慮到“樹”作為情感載體比較切合學生生活實際,校園中一般都有樹,學生們的校園活動大多在樹下,樹一年四季陪伴學生但每個季節(jié)又有變化;另一方面,學生剛進初中,對小學校園、小學生活、小學老師和同學都還有著深刻的記憶和深厚的感情。事實確實如此,當“校園里有一棵樹”這個情感觸點亮出來后,學生們幾乎是不假思索便打開了記憶的閘門。情感觸點,如果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和情感實際,能很好地激發(fā)寫作欲望。
其次,課中活動設計精巧。這節(jié)課中,每個教學板塊都有精致的課中活動。第一個板塊“發(fā)現(xiàn)校園里的那一棵樹”,使用了“拼詞游戲”的說法,讓學生們在游戲中漸入回憶。第二個板塊“思考校園里的那一棵樹”,首先在“小小朗讀者”活動中體會到“老桑樹給學長帶來的樂趣”,然后在“‘我和‘樹的對話”活動中思考、提煉出那一棵樹給“我”帶來的或深厚的情誼、或特別的樂趣、或深刻的哲理。第三個板塊“講述校園里的那一棵樹”,則是讓學生在給學弟學妹當導游的情境中,講述自己與“那一棵樹”的故事。這些活動,既富有趣味性,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學生作品】
校園里,有一棵樹
李雨萱
在印象中,我以前的小學校園里種了許多樹,有桂花樹、柚子樹、香樟樹、銀杏樹……每一棵都能使我回憶起小學時光的點點滴滴。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定是操場旁那一排高大的銀杏樹。
在我剛剛進入這個使我處處充滿好奇的校園時,我和同學們第一次玩耍的地方就是在銀杏樹下。那時正值秋天,銀杏葉變得金黃,四處散落的銀杏葉好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撿起地上的銀杏葉仔細看,它又好像是一把小扇子,為我們帶來了秋天的涼爽。
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一叢叢的樹葉中,還藏匿了一顆顆金黃色的小果子,那是白果。男生們總是喜歡把掉落在地上的果子攢起來,趁女生不注意,把果子丟到女生的身上。大家總是喜歡這樣互相打鬧著。所以,當我看見這些果子,就能想起那些美好的回憶。
在每年的運動會上,我們都會站在銀杏樹下,為操場上奔跑的運動健兒們加油助威。而我們身后的銀杏樹好像也在觀看這精彩的比賽,也在為我們加油。
體育課上,我們總會在銀杏樹旁的跑道上做游戲,玩累了,我們就坐在樹下聊天。我喜歡觀察銀杏樹葉,把好看的銀杏葉制成標本或當作書簽,會有別樣的風味。我們還會把掉落的銀杏葉在地上擺成各種各樣的圖案,或是把葉子用樹枝串起來,玩“賣串燒”的游戲。銀杏樹一直陪伴著我們的童年。
現(xiàn)在,每當放學回家,路過小學的時候,我總會抬頭望一望那排銀杏樹,心里不禁發(fā)出感慨:??!銀杏樹,是你陪伴了我們六年的時光,是你見證了我們六年的成長,我忘不了我們的母校,更忘不了操場上的你。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第六中學;4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