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
一、閱讀教學可以指向寫作教學
目前閱讀教學的指向是豐富的,一線教師都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而寫作訓練往往依托于課內的習作指導課。一學期大概有八次,而這八次教學中往往是教師按照例文指導方法,學生實踐練習,教師反饋。無形之中,寫作成了語文海洋里的一座孤島。除了寫作課之外,作文往往被冷落了。其實,背后凸顯的是一線教師對作文教學的高耗低效的困惑。聆聽了管建剛團隊的《音樂之都維也納》《我眼中的他》,他們將寫作中的“圍繞”這塊糖,巧妙的溶化于閱讀教學這節(jié)課中,值得提倡,值得贊揚。這種指向,主要針對學生不會琢磨作家的文章是怎么寫出來的,而他們的閱讀教學課,在閱讀中“指向了習作”,就帶著學生“在課文里走了一個來回”。因此,閱讀教學可以指向寫作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呈現(xiàn)出螺旋上升的趨勢。
二、一線語文教師要有生活慧眼
學生習作中,常常無話可說,即便有話可說,說的又有多少是真話呢?正如管建剛老師所說的,“真話”指的是作者要說真切的話、內心翻騰的話、有著深切感受的話。如何做到這一點,我覺得老師的引導很重要,一位語文老師要有一顆敏感的心,這種敏感包括對自然、對生活、對社會的敏感。一位語文老師光有敏感的心還不夠,還要找到與作文契合的點。這個契合點該怎么找,《別人家的孩子》《手機》無疑是一個典型。因此,學生的眼中、心中關注的點多了,關注的次數(shù)多了,關注的時間長了,有了切膚之感,必然在心中生成文字,這些文字恰恰就是學生作文拔節(jié)的聲音。
除了讓學生在關注中拔節(jié)之外,語文老師還要帶著學生“下水”。只有語文老師寫了下水文,才能懂得寫作文的艱辛,才會解決寫好作文的困惑。一旦老師“下水了”,就會將自己的經驗和經歷用更好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的表達意識、發(fā)表意識必然增強,這或許比更多的高深的方法來得更實際、更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