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前諸子時期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探析

2018-08-22 03:00:22宋德剛
管子學刊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肯定性否定性周公

宋德剛

(中山大學 哲學系,廣東 廣州 510275)

目前學界對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家的“自然”“自生”“自化”“自知”“自愛”“自樸”等語詞上。然而,在前諸子時期尚有為數(shù)不少的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亟待研究,本文擇取典型語詞并從觀念史、思想史的視域考察其基本面貌,所依據(jù)的文獻有《尚書》《詩經(jīng)》《易經(jīng)》《左傳》《國語》,其中《尚書》只取今文。

一、引言:“自”類語詞概釋

根據(jù)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自”有“己”義[1]136。作“己”義的“自”首先是代詞,指“自己”或“自我”,根據(jù)語言中的具體位置,還可作副詞,指“親自”,然而“親自”仍然是對“自己”“自我”的一種延伸性表述?;诖?,本文所論之“自”統(tǒng)合了代詞與副詞,且在行文中以前者為主。在“自”指稱人自身的前提下,有四個基本特征:(1)指向性或區(qū)分性,一旦用“自”,則主要是內(nèi)指于那個根本的最終的“我”,而每一個“我”都是與他者、外在世界相區(qū)分的;(2)獨立性,突出了每個人存在的獨特意義,每個人都是具體的、不可替代的;(3)動態(tài)性與主動性,“我”具有生命的活力而非絕對的寂滅,“我”時刻處在活動或狀態(tài)的場域之內(nèi),并且通常是主動地展開并呈現(xiàn)自身的;(4)主體性,將上述特征進行統(tǒng)合便有了這一特征,可以說“我”或人自身是作為絕對的、獨立的、主動的主體而存在的①筆者所使用的“主體”“主體性”需要從寬泛意義上理解。。

古人在使用作“己”義的“自”字時其后常跟隨著動詞,也有形容詞以及詞組、短語等,這種方式從殷周之時便已出現(xiàn),至春秋時期已經(jīng)比較固定,到了《老子》甚至出現(xiàn)了其后跟代詞的情況。從結(jié)構(gòu)上看,湯可敬認為“自”+動詞屬于“自反結(jié)構(gòu)”。他說:“自反結(jié)構(gòu)是一種由‘自’和及物動詞性詞語構(gòu)成的,反映自反情思、自反行動的,特殊的主謂結(jié)構(gòu)?!苑唇Y(jié)構(gòu)的‘自’是古漢語中獨一無二的施受同體的主位代詞?!盵2]2這種“自反結(jié)構(gòu)”的實質(zhì)就是“自”字的內(nèi)指,“施受同體”體現(xiàn)了主體性;同時也說明“自”與動作、活動、狀態(tài)密切相關(guān),不能將“自”與其后的動詞分開。當然,它并不局限于“自”+動詞。那么,這種語言、文字現(xiàn)象或者說這種結(jié)構(gòu)形式可以統(tǒng)稱為“自”類語詞,姑且在這里為“自”類語詞下一個定義:“自”類語詞指的是以作“己”義的“自”字為結(jié)構(gòu)原型,與其后的動詞、代詞、形容詞、詞組、短語等組成相對獨立的語詞或語言單元,并以“自”+動詞為根基。

前諸子時期的“自”類語詞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一般觀念性“自”類語詞;一類為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上古時期的“自”類語詞多為一般觀念性“自”類語詞。毛志剛統(tǒng)計了甲骨卜辭中“自”與動詞的組合出現(xiàn)的頻率次數(shù),共82例,其中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多的“自來”6次、“自往”9次、“自鄉(xiāng)(饗)”19次、“自比”7次、“自征”12次、“自入”5次、“自望”3次,有些只出現(xiàn)過1次[3]72-73,這些語詞大多反映人的日常活動,并無思想內(nèi)涵。殷商時期也出現(xiàn)了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至春秋時期趨于成熟。無疑,其與一般觀念性“自”類語詞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其中蘊含著一定的思想內(nèi)涵。不過,本文所論的某些語詞,也有兩類交織的情況,若脫離語境,實難判斷其歸屬,這一點在接下來的論述中體現(xiàn)得較為明顯。

二、殷商時期的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

殷商時期,盤庚已經(jīng)開始使用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有些意義較為明確,語詞的獨立性較強,有些則需要根據(jù)上下文來獲得明確的意義?!渡袝けP庚》載盤庚之言曰:“乃不畏,戎毒于遠邇,惰農(nóng)自安,不昏作勞,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盵4]227這是盤庚告誡其他執(zhí)政者不要像惰農(nóng)那樣安于現(xiàn)狀而不更加努力,“自安”反映的是惰農(nóng)處于一種安逸的不思進取的狀態(tài),在這里顯然具有貶義。而盤庚使“自安”具有了雙重指向,惰農(nóng)和惰臣、惰王,其重點在于后者。盤庚又言:“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敗禍奸尻,以自災(zāi)于厥身?!盵4]227這里的“自”類語詞是“自生毒”*為行文簡便,筆者有時用“自”類語詞代指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后文“否定性‘自’類語詞”“肯定性‘自’類語詞”中的“否定”“肯定”本身就意味著觀念—思想化。,王世舜解釋“自生毒”為“自己種下的禍根”[5]107,強調(diào)的是自己做出能招致災(zāi)禍的行為?!白詾?zāi)”可理解為“自害”,是指人做出種種行為活動而使自己處于災(zāi)禍、受害的狀態(tài)。盤庚更加明確地提出:“則惟汝眾自作弗靖,非予有咎?!盵4]228-229“靖”乃是“善”,“自作弗靖”就是“自作不善”。“自作”雖可獨立成詞,但在語境中需要結(jié)合后面的“弗靖”才能看出其思想內(nèi)涵*后文將根據(jù)情況,有時用“自作”,有時會加上其后的內(nèi)容,如“自作弗靖”“自作不典”,或者表述為“自作+不○”等。,否則單純看“自作”,亦可從一般觀念性“自”類語詞的角度理解,即指人做出了某種行為,加上“弗靖”后,語境中的“自作”意指自己做出不善的行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是你們這些執(zhí)政者自己做出的不善行為而招致的災(zāi)禍,我(盤庚)沒有過錯。

以上“自”類語詞蘊含著盤庚對執(zhí)政者種種行為以及相應(yīng)后果的反思、批判,具有否定性。盤庚認為執(zhí)政者必須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既不能像惰農(nóng)那樣“自安”,也不能“自生毒”“自災(zāi)”“自作弗靖”,執(zhí)政者的一舉一動都被有所規(guī)定和限制。盤庚面向民眾說:“爾惟自鞠自苦,若乘舟,汝弗濟,臭厥載。爾忱不屬,惟胥以沉。不其或稽,自怒曷瘳?”[4]234“自鞠”即“自窮”,這句話的大意是說民眾難以體諒盤庚的用心,做出使自己處于窮困、受苦狀態(tài)的事情,如同乘船而不渡河,直到船沉,大家也要跟著一起沉沒,這時候不去檢查沉沒的原因,而一味地發(fā)怒,于事無補。簡言之,民眾不聽從盤庚的要求就會使自己處于困苦不堪、心態(tài)失常的狀態(tài)。其中,“自鞠”“自苦”“自怒”都是否定性“自”類語詞,不過這里的言說對象就不再是執(zhí)政者,而是民眾,可見盤庚對“自”或“我”的思考具有統(tǒng)治階層與被統(tǒng)治階層的雙向性。

盤庚還使用了具有肯定性的“自”類語詞。盤庚曰:“無總于貨寶,生生自庸?!睂O星衍曰:“戒諸臣無聚于貨寶,生殖以自用者,上自言不作好貨,下敕其臣以生生為萬民之事,不可與之爭利。”[4]241“庸”即“用”,“自庸”與前面的“無總于貨寶”“生生”結(jié)合在一起,用以說明人(在這里主要指統(tǒng)治階層)能夠不貪求貨寶,自身充分且合理地行事,不與民爭利*關(guān)于否定性與肯定性“自”類語詞,將在后文有所討論。。

三、西周時期的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

西周時期,周人更加注重使用“自”類語詞來表達觀念與思想。作為西周理性精神的代表、周朝政治倫理制度奠基人的周公,主要使用否定性“自”類語詞。從“自”類語詞的延續(xù)性角度看,“自作”一詞非常突出。周公不僅承襲前人使用“自作”,且使用頻次頗高,當然也要根據(jù)語境來判斷?!渡袝た嫡a》曰:“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盵4]363《康誥》是周公為康叔能管理好殷地而作的訓誡誥文。《爾雅·釋詁》云:“典、彝、法、則……常也?!盵5]17“典”有“法”“常道”“準則”之意。引文說的是如果有人犯了小罪,而不知道悔過,繼續(xù)作惡,這就是自己有意去做違反法律之事,罪雖然小,卻不可不殺?!白宰鳌痹谶@里就是針對被統(tǒng)治者而言的。

在《尚書·多方》中,周公用了兩例“自作”:第一例是“爾乃迪屢不靜,爾心未愛,爾乃不大宅天命,爾乃屑播天命,爾乃自作不典,圖忱于正”[4]465-466?!抖喾健肥侵芄槍σ笕艘约皩χ芡醭瘧延袛骋庵硕鞯?。“自作不典”指的就是不服從周朝統(tǒng)治的人做出破壞常則的行為,也就是發(fā)動了叛亂,而周朝的常則是“天命”;換言之,叛亂違背了“天命”。另一方面,叛亂還會危害到民眾,由“天命”而來的人間常則就是“敬德保民”,“自作不典”還意味著叛亂違背了“敬德保民”的原則。因此,周公在后面接著說:“非我有周秉德不康寧,乃惟爾自速辜?!盵4]466“速”乃“召”,“辜”乃“罪”,周公認為周朝雖然秉承“德治”的理念,但是叛亂者的行為違反了“天命”“德”,因此必然受到懲罰,這是叛亂者的“自速辜”,即自己招來的罪責、禍患。第二例是“自作不和,惟爾和哉。爾室不睦,惟爾和哉?!盵4]467周公的語氣緩和下來,這不僅是對叛亂者也是對所有臣服者而言的,即各諸侯、官長?!昂汀敝负湍?,“自作不和”指的是諸侯、官長們做出的行為導致了彼此間的不和睦,那么就應(yīng)該和解,而不是反目成仇。周公使用的“自作”都是否定性的,且固定為“自作+不○”的形式。不過,既然“自作”有著一般觀念性“自”類語詞的底蘊,那么“自作”還可以納入肯定性的思想內(nèi)容,變成肯定性“自”類語詞,這一點稍后論及。

周公還汲取了殷商的經(jīng)驗和教訓,對統(tǒng)治集團提出很高的要求?!渡袝ぞ普a》說:“自成湯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飲?”[4]378-379雖然《酒誥》是周公為告誡康叔所作,但可以視為周公對上層統(tǒng)治者的諄諄教誨。周公指出殷商統(tǒng)治者所成就的王業(yè)與他們“不敢自暇自逸”有關(guān),即不處于放縱自己、貪圖享受的狀態(tài)??紤]到這里是以殷商杰出的統(tǒng)治者為例,“自暇”“自逸”就被置于比較的層面上,所比較的對象乃是殷商腐朽的統(tǒng)治者,這些人“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4]380-381。“自息”即自己主動停止,具有自我克制的意蘊,是肯定性“自”類語詞。這是說他們沉湎于飲酒作樂之中,不考慮主動停止種種享樂之事,也就是“自暇”“自逸”,其結(jié)果是“弗惟德馨香,祀登聞于天。誕惟民怨,庶群自酒,腥聞在上。故天降喪于殷,罔愛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4]381臣民對統(tǒng)治者心有怨恨,都飲起酒來,上帝聞到了氣味,降災(zāi)于殷?!疤旆桥?,惟民自速辜。”這里的“自速辜”強調(diào)了殷商的滅亡是臣民以及背后的統(tǒng)治者自己招來的禍患。單從“自”類語詞看,“自暇”“自逸”而不“自息”,以致于“自速辜”。周公用一連串“自”類語詞表達了人的存在狀態(tài)的變化。此外,周公還在《尚書·康誥》中提到了“凡民自得罪”[4]366,“自得罪”可視為對盤庚“自生毒”的繼承,是“自速辜”的另一種表達,不過在這里特指民眾。

雖然周公所使用的“自”類語詞針對不同的對象,有民眾、叛亂者、諸侯、官長、統(tǒng)治集團上層,但從根本上說都是對“我”或者說對人的主體性的深刻反思和批判。這種反思和批判,一方面繼承了殷商統(tǒng)治者的相關(guān)思想;另一方面總結(jié)了殷商從興盛到滅亡的歷史教訓,其核心在于以克制、約束的方式確立了人在種種活動中不應(yīng)當做什么,不應(yīng)當處于怎樣的狀態(tài),從而提示出人如何合理地存在。這種思想也體現(xiàn)在《詩經(jīng)》中,《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曰:“天命不徹,我不敢傚我友自逸?!盵7]580“我友”指的是周幽王時當政的皇父、家伯等“七子”,皆為小人,作詩者是當時的一位沒落貴族,他用“自逸”一詞諷刺了“七子”的安逸享樂,是對周公“不敢自暇自逸”思想的繼承。

除了“自息”,還有兩例值得關(guān)注的肯定性“自”類語詞?!渡袝涡獭酚小拔┛颂斓?,自作元命,配享在下”一語。孫星衍曰:“言惟能兼任天德,自作善命,則配天命而享天祿于天下矣?!盵4]527這里的“自作”具有肯定性,顯示了“我”依“天德”“天命”做了有益于壽命、有益于福祿的行為?!对娊?jīng)·大雅·文王》:“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盵7]750這是周朝統(tǒng)治者對殷商舊臣所言,“要他們不要再眷戀自己的祖先,只有努力服侍周朝,遵修品德,配合天命,才能求得眾多福祿?!盵7]750與“自作”相類似,“自求”也需要在語境中領(lǐng)會,強調(diào)殷商舊臣在配合“天命”也即承認周王朝統(tǒng)治的情況下,使自己保持一種進取的狀態(tài);如此,認識、心態(tài)、行為等存在狀態(tài)都變得積極、合理起來。由于周初的統(tǒng)治者反對“自暇”“自逸”,主張敬畏“天命”“敬德保民”,那么所“求”雖然是福祿,但其背后必然有“天命”“德”的支撐,能“自求多福”者乃是敬德、敬天命之人。當我們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自求多?!睍r,它已經(jīng)超出了殷商舊臣的范圍而適用于整個周王朝。“自求多?!迸c“自作元命”是同一的,相較而言,“求”的內(nèi)在性強一些,而“作”的外在性強一些。

結(jié)合上述兩個時期,有三點需要申說。其一,否定性“自”類語詞反映人不合理的存在狀態(tài),體現(xiàn)了一種過度的自我,是對自我、主體性的反思、批判,并從消極方面對自我、主體性進行了限制。反思、批判、消極方面的限制是為了存在狀態(tài)、生命活動的轉(zhuǎn)向。譬如盤庚的“自作弗靖”、周公的“自作+不○”提示出人應(yīng)當實現(xiàn)轉(zhuǎn)向,即處于“自作于靖”“自作于典”“自作于和”的狀態(tài),又如“自逸”的轉(zhuǎn)向就是實現(xiàn)“自息”??隙ㄐ浴白浴鳖愓Z詞反映人合理的存在狀態(tài),體現(xiàn)了一種適度的自我,是從積極方面對自我、主體性的充分展開。充分展開又內(nèi)蘊著積極方面的對自我、主體性的限制,當然這要通過具體的限制來體現(xiàn)。譬如“自庸”與“無總于貨寶”相關(guān)、“自息”本身就體現(xiàn)著限制。與自我克制相關(guān)?!白郧蠖喔!薄白宰髟惫倘挥羞M取、奮發(fā)之意,高揚了主體性,但都以積極的價值理念作為支撐,這種支撐就是一種限制。由此反觀“自作不典”,一定意義上說正是缺乏價值理念或缺乏積極方面的限制所致。其二,某些“自”類語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一個他者的維度,意味著作為主體的人還要將自身與他者相聯(lián),“我”之如何關(guān)系到他者的存在,“自—他”關(guān)系已初見端倪。將他者納入到自我的存在之中,他者也就成為了一種具體限制。其三,盤庚、周公等人盡管使用了不少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但是某些語詞的獨立性、規(guī)范性不強,需要同前后的語詞或語境相結(jié)合。因此,“自作弗靖”“自作不典”“自作不和”“自作元命”“自求多?!钡葘嶋H上也是寬泛意義上的“自”類語詞。如果脫離前后語詞或語境,“自作”“自求”更像一般觀念性“自”類語詞,這也符合語詞的發(fā)展邏輯?;蛟S可以這樣說,這些語詞是以一般觀念性“自”類語詞為底色的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當然,像“自暇”“自逸”,所體現(xiàn)的思想上的批判色彩已經(jīng)非常強烈,屬于比較純粹的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

四、春秋時期的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

春秋時期*限于論題,本文所言“春秋時期”不包含春秋末期。,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愈加豐富、規(guī)范、凝練,趨于成熟。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人們的“思想觸覺”更加敏銳?!蹲髠鳌る[公元年》鄭莊公之言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盵8]12“自斃”是“多行不義”的結(jié)果,其中蘊含著對母親姜氏所作所為的批判?!蹲髠鳌る[公四年》載眾仲之言曰:“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盵8]36戰(zhàn)爭如火一般,不阻止便會燒到自己?!白苑佟睆娬{(diào)戰(zhàn)爭的危害,而人不應(yīng)當卷入戰(zhàn)爭中。《左傳·桓公十三年》載楚武王的夫人鄧曼之言曰:“莫敖狃于蒲騷之役,將自用也,必小羅?!睏畈f:“自用,自以為是,獨斷專行之意?!盵8]137它不同于前文的“自庸”。楚國的屈瑕(莫敖)在蒲騷打了勝仗,自以為是,必然輕視羅國?!白杂谩敝该髁饲ψ约簺]有合理認識、心高氣傲的狀態(tài),其結(jié)果就是楚軍被羅國打敗,屈瑕死于荒谷。自以為是也可理解為自我標榜。《國語·周語中》載周襄王之言曰:“君子不自稱也,非以讓也,惡其蓋人也。夫人性,陵上者也,不可蓋也。求蓋人,其抑下滋甚,故圣人貴讓?!盵9]74-75“稱”為稱舉,“自稱”即自我標榜。周襄王認為君子“不自稱”,并非是出于表面上的禮讓,而是出于真正的厭惡對他人的掩蓋。人的本性是喜歡凌駕于他人而不被他人掩蓋的,越想要掩蓋他人,就越會被他人所抑制,因此圣人貴謙讓。周襄王對人性、人心、人為有著深刻的思考,并將往圣作為典范?!白苑Q”及其相關(guān)表述鮮明地體現(xiàn)了“自—他”關(guān)系,“我”的自我標榜或自以為是對他者是一種侵害,因此為了自己與他者便要“不自稱”,這一點同樣適用于“自用”。

上述否定性“自”類語詞顯示出人們意識到如果不能對人的認識、心態(tài)、行為等加以限制,就會導致危害,人也就無法合理地存在;相應(yīng)的轉(zhuǎn)向是行為要符合道義、慎用兵、對自我有恰當?shù)恼J識、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謙讓。從肯定性“自”類語詞以及從肯定與否定相結(jié)合的方面來看,這一時期,人們迫切想要實現(xiàn)的是自我反思、自我克制,尋求自身的安全。《左傳·昭公十年》記載晉平公去世,鄭國大夫子皮攜財禮前去吊喪,子產(chǎn)勸說子皮不要耗費財禮,耗費財禮的結(jié)果是亡國,子皮不聽勸告執(zhí)意而為。子皮用盡財禮后歸國對子羽曰:“非知之實難,將在行之。夫子知之矣,我則不足?!稌吩唬骸麛《龋v敗禮。’我之謂矣。夫子知度與禮矣。我實縱欲,而不能自克也?!盵8]1319子皮進行了自我反思,認識到縱欲的危害,自己不能克服、克制住欲望,以至于敗盡財禮。雖未能“自克”,但“自克”理應(yīng)實現(xiàn)?!白钥恕币馕吨拔摇钡某浞终归_,而這種展開是對自身欲望的節(jié)制,或者說是從積極方面對自我、主體性的限制。“自”類語詞與“欲”直接相關(guān)聯(lián),較以往更加明確。子皮是在自我反思之中提出人應(yīng)當“自克”,這就是說對于嗜欲之人,要實現(xiàn)“自克”離不開自我反思。關(guān)于自我反思、自我克制,《國語·楚語上》載白公子張之言曰:“近臣諫,遠臣謗,輿人誦,以自誥也?!浮⑽慕匀?,君不度憂于二令君,而欲自逸也,無乃不可乎?”[9]504-505在這段引文中,“自誥”和“自逸”相對反,白公子張勸諫楚靈王應(yīng)當效仿齊桓、晉文這樣的明君“自誥”而不“自逸”?!罢a”有告誡之意,其要義在于反思與克制。“自誥”指統(tǒng)治者應(yīng)當處于自我克制、自我反思的狀態(tài)中,所反思、克制的便是自己的欲望、言行,同樣是積極方面的限制。而楚靈王暴虐,非但不“自誥”,還貪圖安逸、不聽諫言,使得民不聊生,其結(jié)果便是死于之后的乾溪之亂。從“自誥”到“自逸”,無論是歷史地看還是本質(zhì)地看,都顯示出人的存在狀態(tài)的墮落,而人應(yīng)扭轉(zhuǎn)乾坤,轉(zhuǎn)危為安?!蹲髠鳌ふ压吣辍飞蛞鐚ψ映Uf:“楚國若有大事,子其危哉!知者除讒以自安也,今子愛讒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8]1488“除讒”“愛讒”對舉且對反,“自安”“自?!睂εe且對反,體現(xiàn)出一定的語言模式?!皭圩嫛笔亲映U诮?jīng)歷的狀態(tài),其結(jié)果是“自?!?,即自己處于危險、危殆之中,沈尹戌告誡子常人應(yīng)當“除讒”,也就是遠離讒言,實現(xiàn)“自安”,即自身處于安全、安穩(wěn)之中(不同于《尚書·盤庚》中的“自安”)。此處揭示出人在展開其存在的過程中,應(yīng)當從否定性的“自危”變化、發(fā)展到肯定性的“自安”?!白园病币馕吨晕摇⒅黧w性在祛除“塵垢”之后的光明顯現(xiàn)。

五、前諸子時期“自”類語詞的三個特例

前諸子時期的“自”類語詞有三個特例?!兑捉?jīng)》中的“自”類語詞極少,有一例是一般觀念性“自”類語詞?!兑住ゎヘ浴罚骸俺蹙?,悔亡;喪馬,勿逐自復(fù);見惡人,無咎?!盵10]221“自復(fù)”指的是馬自己會回來,“自”指向了非人。《國語·周語中》載晉文公向周襄王請求隧禮(王之葬禮),遭到襄王的拒絕,周襄王曰:“叔父其懋昭明德,物將自至”[9]53。即如果晉文公能大顯明德,隧禮就會到來。這里的“物”指代的是隧禮,而隧禮終究是人事;因此,“物將自至”的“自至”并沒有完全脫離于人。《左傳·莊公十四年》載申繻之言曰:“人無釁焉,妖不自作。人棄常,則妖興,故有妖?!盵8]197申繻將“自作”指向了“妖”,如果人的氣焰強盛,則妖怪就不會興起作亂;反之“則妖興”。

語境中的“自復(fù)”“自至”是一般觀念性“自”類語詞,“自作”則是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具有否定性。不過,它們都是特殊的,其特殊之處在于體現(xiàn)了一種獨特的思維與觀念以及言說方式,這就是擬人。蕭無陂說:“廣而言之,人類之外的天地萬物并沒有‘自己’,它們的‘自己’并不存在……當我們認為天地萬物‘自己’如何時,我們就已經(jīng)與言說對象處在一種緊密的關(guān)聯(lián)之中。這種說法或許會被認為是‘移情’(Empathy)或‘擬人’(Personification),但正如卡西爾所說,人文科學是無法否認其擬人主義(Anthropomorphismus)和人類本位主義(Anthropozentrismus)色彩的。”[11]143誠如其所言,對一切事物的認識只能出自人,人天然是“自己”“主體”,從根本上說,“自己”“主體”等詞只適用于人。

關(guān)于“自”的擬人化,需要進一步思考。將“自”擴展到其他對象,并不是混淆更不是倒退,而是人類思維向外部世界展開的必然結(jié)果。用“自”字來指代馬并不是說馬像人那樣進行思考、活動,而是人們試圖以擬人的方式去解釋、理解馬的活動。通過擬人,馬與人建立了兩種聯(lián)系:第一種聯(lián)系是從人的角度去理解馬的活動,拉近了人與馬的距離;第二種聯(lián)系是基于“自”本身的四個特征,在擬人化之后,它們被遷移到馬身上,從而使距離被拉近的同時,馬被當作一個獨立于人的存在者看待。馬并不依附于人,馬的活動是能動的,在一定意義上說,馬就是一種特殊的“主體”。第二種聯(lián)系試圖揭示世界的真實性。換言之,擬人化的“自”恰恰體現(xiàn)出人的思維與觀念去接近、達到世界的真實、真相,而不是將世界看成一個自我精神的外化?!把蛔宰鳌钡囊饬x在于,盡管妖怪的興起、作亂有待于人這一條件,但擬人也使“妖”成為一種有神論層面的特殊的“存在者”“主體”?!白灾痢睕]有脫離人事,只是一定程度的擬人;但“物將自至”從文字、語詞方面或許會引導人們將真正的獨立于人的“物”或者包含著人的“萬物”同“自”類語詞相關(guān)聯(lián)。

綜上所述,前諸子時期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可劃分為兩層,一層是否定性“自”類語詞;一層是肯定性“自”類語詞。它們是以人為中心的,其視點聚焦于人自身的活動、狀態(tài)。從普遍性的角度來看,其思想內(nèi)涵主要是:呈現(xiàn)作為主體的“我”自身的種種存在狀態(tài),是先賢們對“我”的認識、反思、批判,具有一定的倫理道德訴求和價值判斷,充分體現(xiàn)出人的理性精神;否定性“自”類語詞不合于倫常、道德、價值,強調(diào)從消極方面對自我、主體性進行限制并提示出存在狀態(tài)、生命活動的轉(zhuǎn)向,肯定性“自”類語詞合于倫常、道德、價值,強調(diào)自我、主體性的充分展開并蘊含著積極方面的限制,否定與肯定的實質(zhì)都是在追求一種合理性,這種合理性的根柢在于規(guī)避傷害和展開適宜的生存、生活。

此外,有些“自”類語詞中蘊含著“自—他”關(guān)系,如揭示出處于某些存在狀態(tài)既對自身造成危害也不利于他者更好地存在,又如實現(xiàn)某些合理的存在狀態(tài)需要將他者作為一種積極的限制。如此,“我”與他者共生、共存、共榮。有些“自”類語詞體現(xiàn)出一定的語言模式,強調(diào)了變化、發(fā)展,有些“自”類語詞獨立性、規(guī)范性較弱,而擬人化的“自”類語詞意味著思想能夠向人之外的世界探尋。正是有了以上積淀,到了諸子時期,“自”類語詞才會在《老子》《莊子》等道家文獻中大放異彩。

附表:本文所論前諸子時期觀念—思想化“自”類語詞分層

猜你喜歡
肯定性否定性周公
論周公的法理學說
周公攝政未稱王申論——兼論周公二次東征與營新邑
國學(2021年0期)2022-01-18 05:58:06
賞識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yīng)用
甘肅教育(2019年14期)2019-10-08 03:11:13
論美國基于種族的“肯定性行動”
反歧視評論(2018年0期)2019-01-23 06:47:22
黑格爾哲學之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
論異化的“肯定性”解讀何以可能
談數(shù)學中的反證法
周公,你好
中國收藏(2014年3期)2014-03-12 02:57:44
論羅素和迪莫斯關(guān)于“否定性事實”的觀點差異
淺析“半A半B”格式的肯定性和否定性
卢龙县| 莱西市| 防城港市| 阳春市| 天峻县| 阳山县| 上栗县| 青海省| 信丰县| 宁津县| 苗栗县| 开原市| 老河口市| 兴业县| 承德县| 启东市| 黄冈市| 济南市| 宜章县| 六枝特区| 安溪县| 临桂县| 内黄县| 松溪县| 伊金霍洛旗| 古田县| 大同县| 都安| 嵩明县| 饶河县| 红河县| 双鸭山市| 高清| 增城市| 长乐市| 仁寿县| 琼中| 新竹县| 阿勒泰市| 五大连池市| 田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