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文
摘 要: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大學體育教育事業(yè)取得了飛速的發(fā)展,從鴉片戰(zhàn)爭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受到內憂外患以及缺乏重視的影響發(fā)展較慢,尤其是受到纏足等陋習和迂腐觀念的影響較大。盡管大學是引領風氣之地,但是解放之前我國大學更注重教育救國,而忽視體育育人的功能。即便如此,我國近代大學體育教育發(fā)展的歷史仍然有一些經驗值得借鑒,本文就對我國近代大學體育教育的相關歷史進行簡要的研究。
關鍵詞:近代大學 體育教育 歷史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5(a)-0250-02
我國近代體育教育起源于救亡圖存的需要,毛澤東于1917年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的《體育之研究》就是典型代表,他提出:“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xiàn)象也?!痹诰煷髮W堂之前,我國近代高等教育主要是由傳教士創(chuàng)辦,比如林樂知、狄考文、李提摩太等人,雖然“洋和尚”提倡體育教育,但是辛亥革命之前民風守舊,政治動蕩,敵視西洋文化技術,因此體育教育更多是作為抵御外侮的精神武器,正如毛澤東所說:“現(xiàn)今文明諸國,德為最盛,其斗劍之風,播于全國;日本則有武士道?!睆摹扼w育之研究》一文我們能夠看出100年前的青年學者毛澤東就已經認識到體育是一項“動必有道”的育人工程,但是由于文人迂腐,思想陳舊,纏足之風盛行,入學率低,我國體育教育事業(yè)在解放前沒有得到真正發(fā)展,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挖掘解放前像《體育之研究》這樣對現(xiàn)代體育發(fā)展有貢獻、有價值的歷史經驗。
1 我國近代大學體育教育的發(fā)展歷史
1.1 清末我國高等學府體育教育的歷史
洋務運動實際上是一場自強運動,中國近代體育教育就是在自強運動的風氣下依靠中國有識之士和傳教士的共同努力開始發(fā)展的。從丁韙良主持的京師同文館,到狄考文在山東創(chuàng)立的中國第一所近代大學登州文會館,盛宣懷督辦的中國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北洋大學,再到京師大學堂的建立,中國高等教育在慈禧等腐朽統(tǒng)治階級的打壓下和盲目排外艱難生存。教會學校還沒有開設系統(tǒng)的體育課,體育課的概念和守舊派傳統(tǒng)正襟危坐的讀書理念格格不入,洋教士們只能強迫學生進行有限的體育運動,隨著清末改革的深化,這些洋學堂逐漸推動和引進體育項目:1884 年鎮(zhèn)江的基督新教女校中曾規(guī)定午間休息時間學生可以“使用已備好的器具各自進行游戲”;1895年基督新教長老會創(chuàng)辦的山東匯文書院規(guī)定每天加兩次運動,上午“搶球游戲”名為“放小學”,下午接力賽跑,名為“奪旗”游戲。1896年天津基督教青年會傳入美國籃球,由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創(chuàng)辦的北京匯文書院 1895年建立了棒球隊,1901年建立了足球隊。最著名的體育圣殿是上海圣約翰大學,該校由洋教習華僑和香港同胞引入各種體育項目,包括每年一屆的校運會首創(chuàng)于1890年。
中國有識之士更是將體育視為自強的重要教育,和洋學堂相比,中國人創(chuàng)辦的學堂更重視體操,1903年《奏定學堂章程》中規(guī)定開設體操科(體育課),普通體操和兵式體操為必修課。1904年仿制日本學制的《癸卯學制》出爐,全國開設大規(guī)模建設體操科,以振武而自強的呼聲此起彼伏。這一時期大量日本留學生為體操課程主力軍,他們本著體育救國的精神將兵式體操擴展為對體育技術和理論的研究,1901年徐一冰和高仲南的《體育界》雜志創(chuàng)刊,同時期還有《體育原理》等書籍出版。當時國人對體育認知甚少,朱德曾于1907—1908年在四川高等學堂附設體育學堂求學。1908年畢業(yè)后回到儀隴縣立高等小學堂任體育教習兼庶務,遭到父親嚴重反對。清末體育雖然以自強為主要精神,但是競技體育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比如1881年,嚴復擔任總教習的北洋水師學堂在體育課上就引進了足球。必須要注意的是當有識之士發(fā)現(xiàn)體育自強不足以救國,他們就轉向了辛亥革命的道路。
1.2 北洋時期我國高等學府體育教育的歷史
北洋初期推行軍國民主義思想,1923年教育改革體育課程以田徑、球類和游戲為主,在教育改革中麥克樂貢獻巨大,他在《體育的哲學》一書當中認為體育應該實驗教育,而不應該是兵操教育,他編寫了許多體育教材,規(guī)范了體育術語,對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北洋時期體育教育受到軍閥混戰(zhàn)的影響發(fā)展緩慢,但是這一時期也是百家爭鳴之時,體育教育逐漸從救亡圖存向塑造個人的方向轉變,而上海圣約翰大學等學校也開始廣泛參與各種賽事,競技體育開始逐漸興起。這一時期學、術并重,理論課程大量編撰,開始推動以學分制為基礎的球類運動課程。
1.3 國民政府時期我國高等學府體育教育的歷史
國民政府推行“黨化教育”和三民主義,1927年開始逐漸收回外國人在教會大學的校長權力,國民政府成立了“強國強種”為宗旨的中央國術館,各地大力推廣國術。1934年國民政府禁止私人創(chuàng)辦體育教學機構,盡管如此,體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學校還是以基督教大學為主,比如圣約翰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國民政府時期雖然學術思想受到壓制,但是體育教育體系有了完整發(fā)展,國內大學仿照國外模式建立了大學—體育系—體育專業(yè)的三層學科體系,這一時期中國人開始進入奧運會,最知名的人物就是張學良資助的劉長春。盡管這一時期體育事業(yè)發(fā)展較快,但是國民黨奉行獨裁政策,對體育教育的學術自由進行了大量干預。
2 我國近代大學體育教育發(fā)展的經驗和教訓
2.1 我國近代大學體育教育發(fā)展的經驗
我國近代大學體育教育在國內有識之士的推動下,在以傳教士為主體的西方教育人士的幫助下,充分借鑒了發(fā)達國家的教育經驗,引進了西方活潑有趣的教育課程,以教育救國為主要宗旨,注重培育國人體格,用毛澤東的話就是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清華大學是典型代表,在宣統(tǒng)三年到民國七年,清華強制推行可自由選擇的體育運動,體育部助教馬約翰一到休息時間就拿著小本子到處向學生講解體育運動的好處,而體育測試不過關不能畢業(yè)的規(guī)定讓清華大學學子實現(xiàn)人格、意志和體魄的全面發(fā)展。
盡管傳教士以傳教為主要目的,但是在客觀上中國人用自強不息的傳統(tǒng)文化抵御了西方宗教文化的滲透,而在體育教育上卻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在政府無力辦學的情況下,民間有識之士懷著崇高的理想和熱情竭盡全力推動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依靠簡陋的辦學條件充分發(fā)揮民間辦學的優(yōu)勢,實現(xiàn)了我國體育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尤其是在改進社會陋習、塑造國民精神和推動社會進步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2.2 我國近代大學體育教育發(fā)展的教訓
我國近代體育教育以兵操為主,在教會大學中才廣泛推廣現(xiàn)代體育項目,這反映了當時人們對體育教育認識的落后,當然這也是救亡圖存的需要。盡管體育教育思想如毛澤東所說和德育智育并重,但是真正的實施過程中,不注重引入籃球、足球等活潑項目,而重視死板的體操,導致現(xiàn)代體育教育主要集中在教會大學中,尤其是忽視體育教育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推動而更多讓體育服從于政治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普及程度太低,體育教育受眾群體太小,現(xiàn)代體育項目始終沒有走出大學校門。
3 結語
我國近代體育教育在曲折中發(fā)展,解放后全面廢除纏足陋習進一步推動了女性體育事業(yè)的進步,我國今天成為競技體育大國和解放前教育界人士耗盡畢生推動體育教育事業(yè)是分不開的,利用大學體育教育塑造一國人民全新的精神面貌在今天也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
參考文獻
[1] 蘇競存.中國近代學校體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崔樂泉,楊向東.中國體育思想史[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 羅時銘.中國體育通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