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修團
【摘 要】本文論述中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的山水情話,認為古詩詞中的山水意象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和清新之境,滲透詩人們骨子里的閑適優(yōu)雅、不慕榮利和回歸自然的情感,傳達一種“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思想,山水意象、山水情結和山水性情渾然一體,體現(xiàn)古詩詞中深藏的山水情話。
【關鍵詞】語文教材 古詩詞 山水情話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B-0135-02
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笨鬃右陨剿稳萑收吆椭钦?,形象生動而又深刻,他認為人和自然是一體的,山和水的特點也反映在人的思想感情之中。愛山、愛水,以山和水為意象,營造獨特的意境,在山水情境中滲透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是很多詩人的詩歌風格和特色。
一、古詩詞中的山水意象
在古詩寫作上,恬淡自然、古樸質(zhì)直、醇厚雋永的詩風,是與詩中的山水意象巧妙融合,構成一種渾融的山水意境,渲染詩人心境和思想。
(一)整體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曲家馬致遠除了寫“枯藤”“老樹”“西風”等秋季特定的景物,還用“小橋”“流水”“人家”等意象,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寫清新之境,表達《天凈沙·秋思》的整體村落,描繪蕭瑟、凄清的意境,為僻靜的山村曠野圖增添一份荒涼、清幽之感。詩人把秋季九種平淡無奇的意象,結合情境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和瘦等六個字,將詩人的漂泊他鄉(xiāng)的情思自然地寓于圖景,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靶蛄魉痹⑶橛诰?,更是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完美地表現(xiàn)了漂泊天涯的羈人的愁思。
(二)特定意象。岑參“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兩句詩,用山、路、雪和馬跡等意象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畫面,雖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顯情深意濃。這兩句詩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戀不是直接抒發(fā)的,而是通過“山回路轉”和“雪上空留”來表達詩人的悵然若失,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表面上這首詩句句是寫景,實際上卻句句都在抒情,是一個由實到虛的意境升華過程,詩人想起很久沒有消息友人,聯(lián)想到自己長期漂泊在外,內(nèi)心更加愁苦、凄涼,“一切景語皆情語”。好的詩人,常常能夠使意境“景中生情,情中含景”,讀者可以觀畫面,品其境,悟其意。
二、古詩詞中的山水情結
許多古詩中,詩人寄寓的是一種作用于詩人心靈感官的山水情結,而圍繞山水情結而闡述的.文字里展現(xiàn)的是人與自然物我諧忘的畫面和或山或水的意象,綜合成一個渾融完整的山水意境。
(一)江南水鄉(xiāng)的風情?!扒Ю嵇L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痹娙硕拍恋脑娒枥L了江南花紅柳綠的世界,江南水鄉(xiāng)的風情:鶯歌燕舞,綠樹紅花;帶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詩人運用點面結合,極寫江南景物的特征:山重水復,柳暗花明。通過錯綜的色調(diào),豐富的層次,山水、色彩、動靜的映襯,使整個村落富有立體感,表現(xiàn)江南相映成趣、豐富多彩的山村風光。這首詩表現(xiàn)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也深深維系著杜牧的江南水鄉(xiāng)的情結。
(二)青山繞水的多情?!扒嗌綑M北郭,北水繞東城。”這是李白送別詩句,詩的情景在“送”,意境卻在“山”,在“水”。送別之時,所看之景是一抹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一灣清澄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詩中有景,景中含情。淡遠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即,牽引出一縷悵惘之意,暗透出詩人對眼前離別的無可奈何;繞城的流水,潺潺不絕,更是綿綿離情,久久不絕?!扒嗌健睂Α鞍姿保氨惫睂Α皷|城”,對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個畫面色彩艷麗、清新。山水相依,以山言情、以水言別,在青山綠水之間,作者與友人并肩而行,情意綿綿、依依不舍。
三、古詩詞中的山水性情
古人說,文如其人,詩亦如此。古詩中的清新自然的山水在描繪過程中往往被人格化,物我渾融、相得益彰和富有情趣。
(一)率直淡泊。王維“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這句詩情景交融,境由情生,情以造境,傳達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隱逸情緒。詩中運用對仗,“空人心”對“悅鳥性”,“空人心”提示如此空靈純潔的世界的確可以滌除塵念,凈化心靈,“悅鳥性”又暗示人只有像鳥一樣,遠離世俗、紅塵,回歸自然,隨心隨緣,才能保持本真、本性,順其自然。這樣寫飛鳥怡然自樂,含蓄不露,這就是詩味;鳥的怡然自樂,正是詩人淡泊寧靜的反映,這就是借物境寫心境;光和影營造了一種幽靜清寂的境界,這就是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通過聲色交匯、動靜相襯、情神并茂的景物描寫來渲染氣氛,讓讀者滌蕩人心、怡神悅志。賴愛清《從“歸心”看王維詩歌的本真之美》指出:“王維的詩歌是內(nèi)在生命與自然高度默契而生成的無為狀態(tài),是虛靜后表里澄澈的最高境界。山水詩中對大自然的生命觀照不僅停留于對山水景物的摹寫也是對宇宙生命的感悟”。
(二)閑情逸致。古詩功效之一是使讀者觸景生情,情以景觀,景中有情,陶淵明的詩就是這一典范。陶淵明的山水景觀其實就是陶詩的山水性情,其中出現(xiàn)的山和澤兩種物象本質(zhì)上是一種山水情結的實體化。陶詩中最為人稱道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用了兩個地點,兩個動作,把一種神仙般脫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點畫得令人不禁向往,悠然地采菊、眺望南山的生活如此閑適愜意。此詩是描述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畫面,但更妙的是連作者也忘記了自己的存在,是在不經(jīng)意中道出的“絕妙佳句”,可謂渾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國維的話來說就是“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南山的美景正好與采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達到了物我兩忘、物我相容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的最佳詮釋。
四、古詩詞的山水情話
古詩詞中,山水意象是普遍存在的,往往他人瞧不上眼的山野水流等景觀在詩人筆下卻顯得格外親切自然,欣賞之余,一種屬于山水獨有的意境縈繞于心,在意境中呈現(xiàn)一種人生哲理,給人以啟迪。
(一)“山外有山”。楊萬里的“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實際上揭示的是“山外有山”這一哲理,這是詩人情結與山水實物之間的通感的體驗。人的一生,想出人頭地、卓爾不群,干出一番事業(yè),自然要有遠大的目標,打造山一般穩(wěn)重、厚實的個性,包容萬物,執(zhí)著而恒定,不為眼前的困難所折腰,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詩人正是通過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借寫于山勢中行路的感受,揭示這樣一個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做好充分的估計和準備,不要為沉醉于一時一事的成功。
(二)“站得高,望得遠”。李白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也是揭示“站得高,望得遠”的哲理。山有脊梁,人有人格。泰山,文人說其是“山中的偉丈夫”,山上的每一塊巖石都銘刻著歲月的滄桑,正如“偉丈夫”額頭上的皺紋,是歲月和風雨的見證。登上泰山峰頂,俯瞰齊魯大地,頓時忘卻了身后的紅塵俗事,感受著造物主的偉大魄力與自我感覺的渺小,對生命意義的自然會有一種全新理解,追求功名利祿,留戀煙花巷柳是多么的俗不可耐。詩句登臨泰山頂峰表現(xiàn)出來的自信和堅定豪邁的氣概,更顯示詩人高瞻遠矚和俯視一切的雄心,使人的心胸顯得格外雄闊高昂。
(三)“源頭活水”?!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詩中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nèi)涵豐富。這兩句詩暗含我們常用成語“源頭活水”,詩句借水之所以清澈,是源于源頭活水的不斷注入,實際上是暗喻一個人想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識。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另一種解讀,只有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思源不斷,才華橫溢。朱熹說,多讀一點好書,會讓自己思維活潑,才思不絕,情操高雅。
張潮《幽夢影》云:“文章是案間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鄙胶退@兩種客觀事物,在大自然中是兩種風格迥異又渾然一體的,是詩人筆下常見的意象,山有其高、深、博的特質(zhì),以執(zhí)著挺拔表現(xiàn)力度,能夠打磨你的剛毅和傲骨;水有其靈、動、柔的特點;水以暢達柔順顯示智慧,可以培養(yǎng)你的靈活和敏銳。中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中貫穿著山水意象,形成一道獨具魅力的風景線,讓古詩詞在文學星河中熠熠生輝。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