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
【摘 要】 微課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將其應用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既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還能夠讓學生準確了解物理規(guī)律,確保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關鍵詞】 微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初中物理知識概念性很強,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很高,學生通常不易理解與接受。教師通過微課為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生逐一突破教學重難點,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生動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興趣
長期以來,教師只是簡單地為學生講解初中物理內容,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容易產生枯燥、乏味之感,不僅無法產生學習興趣,學習效率也很低。對此教師可以使用微課,在導入新課時進行視頻演示,讓學生獲得生動、直觀的感受,輕松理解所學知識。例如:在“大氣的壓強”教學中,教師不能使用語言導入法,一味將生活常見現象引入進來,這樣學生很難獲得具體感知。若是教師在課堂上做實驗,也會浪費大量時間,學生掌握的知識非常有限。教師要提前將實驗視頻錄制好,把常見大氣壓強實驗錄制與剪輯起來,在新課開始時為學生播放。這樣學生會將注意力放在微課視頻上,通過觀察視頻演示,準確認識了大氣的壓強相關知識。整個教學過程也非?;钴S,學生積極性很高,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演示實驗過程,加深學生理解
對于初中物理實驗而言,很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且實驗現象并不明顯,學生也不能清晰觀察到演示過程與實驗現象。這樣不僅無法保證課堂實驗演示的效果,還會對教學進度造成影響,學生在物理學習中也會出現倦怠情緒。教師可以將實驗過程制作成微課,并將其放大體現出來,讓學生清晰、直觀觀察到實驗過程,了解其原理,保證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光的折射”實驗教學中,因為會受到室內光線的影響,學生不能清楚觀察到光由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的偏折現象,降低了現場演示實驗的效果。對此教師要在光線較暗的實驗室內將微視頻提前錄制好,課堂上再為學生播放,便于學生認識這個現象。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讓整個實驗目的與過程更加明確,逐步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合理運用微課,滿足個性需求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內容眾多,知識點也很雜,主要包括原理講解、儀器講解、注意事項及實驗內容等部分,受到學生個性化差異的影響,每個學生掌握的知識量也不一樣。對于觀察、理解能力不強的學生而言,他們在實驗課教學中,很難全面掌握實驗原理與相關概念。面對這樣的狀況,教師要提前將微課錄制好,為學生反復進行播放,讓學生腦海中產生深刻的印象,到學生全面掌握為止。例如:在“焦耳定律”實驗教學中,為讓每個學生都了解到產生熱量與電流的關系,教師要將兩個5Ω的電阻并聯,然后與另外一個5Ω的電阻串聯,通電時間一樣,讓學生對U型管液面高度變化進行觀察,對產生熱量多少與電流大小關系做出比較。由于這個電路為混聯電路,非常復雜,在完成實驗課教學以后,學生并不能完全掌握實驗過程,對此教師要將這個實驗制成視頻,讓學生多次觀看其中不理解的地方。這樣學生的學習不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回顧與復習物理實驗步驟,理解也得到了加深。
總之,將微課應用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保證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升。對此教師要引起高度重視,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保證最大限度發(fā)揮出微課的作用,促進學生學習成績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于瑞鋒.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微課的應用[J]. 西部素質教育,2017(8).
[2] 許國鵬. 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西部素質教育,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