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職業(yè)教育網絡學習空間中的學生學習滿意度實證研究

2018-05-14 17:57雍文靜
中國電化教育 2018年4期
關鍵詞:網絡學習空間職業(yè)教育

雍文靜

摘要:為了研究職業(yè)教育網絡學習空間中的學生學習滿意度,該研究依托湖南鐵路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在世界大學城空間開設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一課,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對學生學習滿意度以及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進行研究。通過對選課的231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學生在此門課程中的學習滿意度普遍較高。其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水平、網絡學習空間系統設計、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設計、網絡學習空間拓展資源均能正向預測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關鍵詞:職業(yè)教育;網絡學習空間;學習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2012年9月,劉延東副總理在全國第一次教育信息化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要把“三通兩平臺”作為我國“十二五”期間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核心目標和標志工程。其中,“三通”工程為“寬帶網絡校校通、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為推動“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劉延東副總理還提出“三個率先”的原則,即“教師率先使用、職業(yè)教育率先部署、發(fā)達地區(qū)率先示范”。從2012年到2015年,我國“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實現了跨越式發(fā)展,全國超過30%的學校開通網絡學習空間,數量從60萬個增長到4200萬個,應用范圍從職業(yè)教育擴展到各級各類教育。2016年,教育部辦公廳再一次把全面完善“三通兩平臺”建設與應用,重點推動“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作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進行部署。并且,鼓勵教師應用空間開展備課授課、家校互動、網絡研修、學習指導等教學活動;鼓勵學生應用空間開展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協作學習,逐步實現“一生一空間、生生有特色”;鼓勵學校應用空間開展教師考核管理、班級組織管理、學生綜合評價、教學綜合分析。從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可以看出,“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已經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級各類教育中推廣“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普及應用已經成為教育信息化的重點工作。

近年來,國內關于“網絡學習空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網絡學習空間”的內涵、架構、特征等宏觀層面的理論研究,相關實證研究較少,尤其是對“網絡學習空間”課程建設中的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實證研究較缺乏,但是針對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空間”進行學習的學習滿意度開展研究又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推廣“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普及應用的最終落腳點是教師和學生使用,另一方面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滿意度的研究有助于幫助改善“網絡學習空間”中的課程建設,對于幫助提高網絡學習空間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于進一步幫助推動“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建設和應用。湖南省職業(yè)教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教學應用相對較成熟,本研究以湖南鐵路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一課作為“網絡學習空間”中的課程案例,研究本門課程中的學生在利用網絡空間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滿意度情況以及滿意度影響因素,以期對“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和應用提供相關經驗和參考。

一、相關文獻分析

(一)網絡學習空間研究

目前,國內關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內涵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網絡學習空間是運行于學習支撐服務平臺之上、面向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的虛擬空間,另一種觀點認為網絡學習空間是為不同教育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應用系統。第一種觀點強調網絡學習空間是支持在線學習的虛擬空間,MOOC平臺、教育云服務平臺等都可以提供這種虛擬學習專區(qū)。第二種觀點強調網絡學習空間是一個完整的空間應用系統,可以提供學生空間、教師空間、管理空間等,并且學生可以在空間系統中實現預習、練習、作業(yè)、測試、實驗、選課、協作、討論等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在空間系統中實現在線備課、輔導、教學、研修等教研活動。本文進行實證研究依托的網絡學習空間是基于第二種內涵觀點的空間進行的。

對于網絡學習空間特征的研究,國內學者基本能夠形成一致的觀點。教育部在推動網絡學習空間建設過程中,強調督促和指導各地和各級各類學校積極利用成熟技術和平臺,統籌推進實名制、組織化、可管可控的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國內學者在研究網絡學習空間的特征時也普遍認為網絡學習空間應具有五個特征,即采用實名制度、賬號終身使用、空間人人擁有、資源創(chuàng)新運用、組織功能強大。

國內關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研究主要圍繞對學習空間的建構和設計,尤其是個人學習空間的構建問題、空間的應用問題、從區(qū)域層面推進空間的建設問題這三個方面來展開研究。廖軼等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網絡學習空間一體化設計模型;武崢等提出了“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云服務架構體系建設模式;楊玉寶等提出了泛在學習視角下的五種網絡學習空間的創(chuàng)新應用模式,即基于網絡空間的翻轉課堂模式、個性化學習模式、創(chuàng)客教育模式、家校協同模式和專業(yè)發(fā)展模式。

綜述相關文獻,國內對于利用網絡學習空間開展教育教學的實踐研究比較缺乏,尤其是關注網絡學習空間課程的相關實證研究較少。本研究聚焦網絡學習空間課程中的學生學習滿意度開展實證研究,以期填補相關研究空白,對利用網絡學習空間開展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供經驗和參考。

(二)在線學習滿意度研究

學習滿意度是學習者對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得以實現的滿意程度,是學習者對學習過程的一種主觀評價。學生對在線學習的滿意度取決于他們是否在網絡學習過程中獲得了預想的學習過程、體驗和結果。國內外很多學者都對在線學習滿意度進行過定量研究,認可度較高、使用比較廣泛的是Richardson和Swan開發(fā)的學習滿意度量表,本研究亦采用此量表測量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國內外許多學者對影響學生在線學習滿意度的因素進行了研究,有國外研究表明學生的基本個性特征比如性別、年齡、家庭種族背景,以及在線學習的經歷往往對他們的在線學習滿意度有影響。國內學者崔國強等通過對美國一所大學的在線課程調查發(fā)現,學生的個性特征與在線學習滿意度沒有統計意義的相關性,在大學中開展在線教學對于各類學生都有良好的適應性。龔少英等研究了任務價值和學業(yè)情緒與網絡學習滿意度的關系,并指出愉快或沮喪的學業(yè)情緒通過任務價值的中介作用影響網絡學習滿意度。胡勇以一門混合式教學的網絡課程為例,分析學習者在參與在線協作學習過程中,個人和小組特征對學習滿意度的影響,發(fā)現社會臨場感、學習者對協作學習的態(tài)度、學習者每天的在線時間、學習者對順應型學習風格的偏愛、學習者在網絡學習中的投入度以及小組內部沖突會顯著影響網絡學習滿意度。詹姆斯·拉菲等認為學生的網上社會技能影響學習滿意度。徐曉青等認為學習者與學習內容的交互、自我調節(jié)學習、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交互是影響大學生在線學習滿意度的重要因素。

綜述相關研究,國內外對影響在線學習滿意度的因素大致可歸結為學習者、教師、學習環(huán)境、資源等方面,本研究結合網絡學習空間課程特點,從學生個體特征、網絡學習空間系統設計、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設計、網絡學習空間拓展資源四個方面設計網絡學習空間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問卷,探索網絡學習空間中的學生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

二、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發(fā)現網絡學習空間中的學生學習滿意度如何以及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因素,具體研究在網絡學習空間中:(1)學生的學習滿意度怎么樣?(2)學生個體特征與學習滿意度有什么關系?(3)網絡學習空間系統設計與學習滿意度有什么關系?(4)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設計與學習滿意度有什么關系?(5)網絡學習空間拓展資源與學習滿意度有什么關系?具體的研究框架如下圖所示。

(二)研究假設

根據本研究的研究問題,提出如下研究假設:(1)在學生個體特征方面:男生的學習滿意度高于女生;學生年齡越小,學習滿意度越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水平越強,學習滿意度越高。(2)網絡學習空間系統設計功能越完善,學生的學習滿意度越高;(3)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設計教學目標越清晰、包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越豐富、交互性越強,學生的學習滿意度越高;(4)網絡學習空間拓展資源越豐富、越易學,學生的學習滿意度越高。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定量的實證研究方法,問卷為主要的研究工具。本研究共制定兩份調查問卷,一份為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采用Richardson和Swan開發(fā)的學習滿意度量表,共13個題目。另一份為學生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問卷,該問卷從學生個體特征、網絡學習空間系統設計、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設計、網絡學習空間拓展資源四個方面設計問題。其中,學生個體特征包括學生的性別、年齡、信息技術技能水平三個維度。網絡學習空間系統設計、課程設計和拓展資源三部分問題取自香港公開大學張偉遠開發(fā)的網上學習環(huán)境測評量表中的相應問題。另外,根據本研究選取的空間課程案例特點,編寫了部分問題,共33個題目。

(四)研究對象及數據采集

湖南省職教系統依托世界大學城空間平臺進行的教育信息化改革是我國“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較早的實踐,湖南鐵路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是較早的一批實踐院校之一,該校為每一位師生都配發(fā)了教學實名制空間,教師和學生用空間上課已經成為該校的教學常態(tài)。本研究依托湖南鐵路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在世界大學城空間開通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一課,該課程開設時間為2017年春季學期,二月開課,六月結課,面向大二年級學生,共有231位學生在線學習該課程。在課程結束后,通過對231位學生發(fā)放在線調查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231份,回收率100%。

本研究采用克朗巴哈α系數分析問卷的內在信度。經驗上,克朗巴哈α系數大于0.9,則認為量表的內在信度很高;如果克朗巴哈α系數大于0.8(小于0.9),則認為內在信度是可接受的。分析本研究的兩份問卷,學習滿意度問卷克朗巴哈α系數為0.987,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問卷克朗巴哈α系數為0.982,說明兩份問卷的內部一致性較好,信度較高(如表1所示)。

對學生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問卷的所有題目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系數為0.948,Bartlett球形檢驗的Sig值為0.000。KMO值越接近于1,說明變量間的相關性越強,原有變量越適合做因子分析。KMO和Bartlett的檢驗值均說明該問卷適合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問卷內部結構效度較好。

對學生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問卷的網絡學習空間系統設計、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設計、網絡學習空間拓展資源三個因子共30個題目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的因子數為3,在經過一次最大方差法旋轉后,剔除掉具有多重載荷的7個題目。將剩余23個題目繼續(xù)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的因子數為3,成份轉換矩陣在公共因子貢獻方面表現出良好的離散狀態(tài),累計解釋的數據為87.359%,克朗巴哈α系數為0.991。按照成分轉換矩陣的因子載荷將剩余23個題目保存為網絡學習空間系統設計、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設計、網絡學習空間拓展資源3個自變量(如表2所示)。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把學生的學習滿意度作為被解釋變量y,學生個體特征(x1)、網絡學習空間系統設計(x2)、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設計(x3)、網絡學習空間拓展資源(x4)作為4個解釋變量,用SPSS20.0作為統計軟件,具體的統計學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皮爾遜相關分析、多元回歸分析。描述性統計分析主要用于統計學生學習滿意度水平,皮爾遜相關分析用于測量解釋變量之間以及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之間的關聯水平,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用于發(fā)現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及水平(如表3所示)。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學生個體特征描述

在231名參與在線調查的學生中,男生有148人,女生有83人,男女比例將近2:1,這符合本專業(yè)男生比例稍高于女生比例的特點;18歲以下的有12人,18-20歲有125人,21-23歲有57人,23歲以上有37人,大部分學生集中在18-23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普遍接觸網絡較早,對網絡較為熟悉;有92人認為自己信息技術技能水平較強,132人認為自己信息技術技能水平一般,7人認為自己信息技術技能水平較弱,由此可見,認為自己信息技術技能水平較弱的樣本量過少,這可能是由于大部分學生處于18-23歲年齡段,相對較年輕,信息技術技能水平普遍較高。具體統計分析如表4所示。

(二)學生學習滿意度分析

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為李克特5點量表,對該量表的13個題目進行均值統計,所有題目的得分均在4.7以上,且均值的標準差均控制在0.03左右,說明學生對在網絡學習空間中學習本課程的滿意度較高。具體結果如表5所示。

(三)獨立樣本T檢驗

為了研究學生個體特征中的性別因素是否會影響其學習滿意度,將性別和學習滿意度做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不同性別之間的學生學習滿意度并沒有顯著差別。結果如表6所示。

(四)方差分析

為了研究學生個體特征中的年齡因素和信息技術技能水平因素是否會影響其學習滿意度,將年齡、信息技術技能水平分別和學習滿意度做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不同年齡層次之間的學生學習滿意度并沒有顯著差別,如表7所示。而不同信息技術技能水平之間的學生,其學習滿意度具有顯著性差別,如表8所示。通過事后多重比較進一步發(fā)現,信息技術技能水平較強的學生在網絡學習空間中的學習滿意度顯著高于信息技術技能水平一般的學生(顯著性水平0.05),而信息技術技能水平一般的學生和信息技術技能水平較弱的學生學習滿意度沒有顯著差異。同時,信息技術技能水平較強的學生和信息技術技能水平較弱的學生學習滿意度也沒有顯著差異,這可能是由于信息技術技能水平較弱的學生樣本較少,如表9所示。

(五)相關分析

將網絡學習空間系統設計(x2)、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設計(x3)、網絡學習空間拓展資源(x4)3個解釋變量和學生學習滿意度(y)一起做相關分析發(fā)現,3個解釋變量之間沒有相關關系,3個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分別在0.01水平上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說明3個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之間可能存在預測關系。同時,相關分析的結果也證明3個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之間適合做多元回歸分析。分析結果如表10所示。

(六)多元回歸分析

將網絡學習空間系統設計(x2)、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設計(x3)、網絡學習空間拓展資源(x3)三個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學生學習滿意度(y)一起做多元回歸分析發(fā)現,三個解釋變量均能正向預測學生的學習滿意度,且標準系數均在0.5左右,說明三個解釋變量的預測水平相當,同時,VIF值也說明解釋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多元回歸分析的結果結合問卷的問題,可以說明網絡學習空間系統設計功能越完善,學生的學習滿意度越高;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設計教學目標越清晰、包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越豐富、交互性越強,學生的學習滿意度越高;網絡學習空間拓展資源越豐富、越易學,學生的學習滿意度越高。分析結果如表11所示。

四、結論與建議

在本研究案例中,學生對在網絡學習空間中學習課程的滿意度普遍較高,這可能和網絡學習空間平臺本身的成熟性以及教師豐富的網絡學習空間授課經驗有關系。通過對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和學生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問卷采集到的樣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在網絡學習空間中開設課程,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特征

心理學中,學習者的個體因素是影響學習滿意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學生個體特征中的信息技術技能水平是影響其學習滿意度的因素。隨著網絡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在網絡學習空間中學習的學生個體特征差異將越來越明顯,而不同的學習者個體對教學和學習的需求差異也會越來越明顯,因此,在網絡學習空間中開設課程,必須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受教育水平等學習者的需求,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二)在網絡學習空間中開設課程前,要對學生開展課程學習操作培訓

數據分析的結果顯示,信息技術技能水平較強的學生,其學習滿意度明顯高于信息技術技能水平一般的學生,學生個體特征中的信息技術技能水平是影響其學習滿意度的因素。而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可以在開設課程前,專門對學生組織開展網絡學習空間課程學習的操作培訓,以確保所有的學生在學習開始時擁有同樣的信息技術技能水平,進而提高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滿意度。

(三)網絡學習空間系統設計的界面要盡量達到用戶友好,功能要盡可能全面完善

數據分析的結果顯示,網絡學習空間的系統設計是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影響因素,且系統設計可以顯著正向預測學習滿意度,結合本研究的問卷問題,說明網絡學習空間課程的界面設計越簡潔、學習流程越清晰、功能越完善,學生的學習滿意度越高。網絡學習空間中的課程學習是一種人機交互的學習過程,課程界面是直接的交互媒介,簡潔、清晰的界面設計可以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阻礙,有助于幫助學生聚焦于學習過程本身,避免被過多無關緊要的因素影響。而完善的功能設計可以讓學生更方便、更直接、更快速地通過網絡學習空間完成課程的全部學習過程,能夠幫助學生體驗完整的網絡學習,這些都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滿意度。因此,建議選擇設計簡潔、功能完善的網絡學習空間平臺開設課程,以提高人機交互的質量,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四)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要充分重視課程設計

數據分析的結果顯示,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設計是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因素,且課程設計可以顯著正向預測學習滿意度。因此,要提高學生在網絡學習空間中的學習滿意度,必須充分重視課程設計。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網絡學習空間課程設計的質量,從課程設計部分的問卷問題可以看出,教學目標的清晰度、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豐富度、交互性、反饋f生等都是衡量課程設計的重要指標,因此,要提高課程設計的質量,必須充分做到教學目標清晰、教學環(huán)節(jié)豐富、交互性強、反饋性強。

(五)網絡學習空間要提供豐富的、易學的拓展資源

數據分析的結果顯示,網絡學習空間的拓展資源是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影響因素,且拓展資源可以顯著正向預測學習滿意度,說明拓展資源越豐富、越易學,學生在網絡學習空間中的學習滿意度越高。在網絡學習空間中,學習者與學習內容之間的交互是實時發(fā)生的,學習者可以通過學習內容補充新的知識,建立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拓展學習內容可以及時補充自己的不足,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所以,網絡學習空間要盡可能提供豐富的、易學的拓展資源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猜你喜歡
網絡學習空間職業(yè)教育
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教師網絡學習空間應用能力調查研究
服務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人人通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研究
淺談職業(yè)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yǎng)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yè)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yè)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利用網絡學習空間促進中職學生發(fā)展的考核之研究
論本科教學中傳統教學與網絡學習空間結合的重要性
英吉沙县| 资源县| 沁源县| 石首市| 靖西县| 中山市| 明水县| 蒲城县| 越西县| 万盛区| 闵行区| 沈丘县| 安宁市| 高雄市| 赤城县| 梅河口市| 孟州市| 金沙县| 自贡市| 宾阳县| 乳山市| 康平县| 台北县| 呈贡县| 黔江区| 东安县| 深州市| 宝兴县| 泗阳县| 江北区| 舒兰市| 临湘市| 成安县| 丹江口市| 萝北县| 湘潭县| 碌曲县| 章丘市| 黄平县| 万山特区| 武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