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歌劇藝術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也屬于人類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歌劇藝術教學除了講授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之外,還包括文化教育的這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民族歌劇藝術教學的現(xiàn)狀,并闡釋了民族歌劇藝術教學中文化教育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對我國民族歌劇藝術教學中的文化教育反思措施。
【關鍵詞】民族歌??;藝術教學;文化教育;反思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民族歌劇藝術教學是一門具有一定實踐性和抽象性的學科,它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都離不開實踐而單獨存在,歌劇是聲樂藝術當中的一種表演形式,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與此同時,它能夠將舞臺表演、文學、戲劇、舞蹈以及音樂等進行相應的表演,往往以舞蹈場面、間奏曲、序曲、重唱、合唱、宜敘調、詠嘆調為主。所以,民族歌劇藝術教學被歸納入聲樂教學的一部分,可有效加強教學質量和效果,促進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系統(tǒng)性,進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文化素質。
一、我國民族歌劇藝術教學的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我國民族歌劇藝術教學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完善,但依舊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教育體制的改革促進了學校擴招政策的發(fā)展。報考藝術專業(yè)的學生近些年來一直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但并沒有代表所有的藝考學生都具有較高的唱歌能力,也有一部分學生注意到藝術基礎不夠堅實以及悟性不高,不擅長于聲樂方面的學習,同時也存在一部分學生只是為了最后的畢業(yè)文憑才選擇了參加考試。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這些學生會為了自己的成績進行不斷的努力,通過培訓自己的聲樂知識或是突擊教學內容,進而為了更高的成績而努力。其次,教師在進行指導的過程中,沒有充分對學生所需解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和溝通,學生對民族歌劇藝術教學的內涵還存在一定的不理解,也有可能會影響對其情感投入。所以,就存在一些學生無法理解作品中所闡述的內容,更不要說巴結觀眾之類的。除此之外,教師還會存在一些急于求成的想法,讓學生根據(jù)一個形象去塑造自己的個性角色,那么在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忽略了個人的風格。教師在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所有人就像是復制品一樣,一樣的演唱風格和一樣的演唱模式。以上這些問題都影響了學校民族歌劇藝術教學的水平無法提升。
二、民族歌劇藝術教學中文化教育的意義
(一)具有一定藝術表演的個性創(chuàng)造
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學生在民族歌劇藝術文化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刻意去模擬別人,而忘記塑造自身的個性形象。民族歌劇藝術教學中的文化教育能夠讓表演者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和個體,借助自己對人物角色的理解和認識,進行個性化的設置,以及對場景、動作的設計和布置,進而對原本的作品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第二次的創(chuàng)作和編排,讓民族歌劇中的人物具有不一樣的時代特征。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思想和個性,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民族歌劇藝術表演的過程中,正是體現(xiàn)這一思想特性的重要途徑,在展現(xiàn)自身個性的同時進一步詮釋民族藝術。但是,在實際的民族歌劇藝術教學中,學生對文化教育的學習和培訓并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實現(xiàn),他們只是一味地將聲音技巧和聲音華麗看作民族歌劇藝術教學的重點,沒有深入挖掘作品中的獨特意蘊,進而沒有理解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精神。換句話來說,就是他們沒有注重藝術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教育,只是一味地強調民族歌劇藝術的表面形式。所以,就造成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種情況,專業(yè)的演唱者借助優(yōu)秀的聲音技巧在觀眾的心中留下震撼,但是并不會在觀眾心中留下長久而又深刻的一種印象。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并沒有尋找到自己的藝術風格,同時忽視了對自身價值的構建。有些民族歌劇家是因為人們一直喜歡他們的音樂,主要是由于他們一直保持著自己專業(yè)技能的提高,不斷加強自身的藝術追求個性,最終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風格,進而被人們深深地記在腦海中。
(二)加強民族歌劇藝術教學整體水平
《白毛女》是我國的第一部歌劇,是我國民族歌劇誕生的重要標志,這一階段的民族歌劇主要是通過結合戲曲和民歌,并運用民族音樂作其的背景,塑造一個又一個的經(jīng)典歌劇人物形象,向觀眾們傳達人物真實的心理和情感。所以,民族歌劇不僅僅能夠促進學生的表演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民族歌劇藝術的魅力,真正地愛上這門藝術。但是,我國當前的民族歌劇藝術教學現(xiàn)狀是很不樂觀的,許多學生非常欠缺音樂知識儲備,甚至存在一些不了解民族歌劇藝術文化的學生,這就嚴重影響了民族歌劇藝術教學中文化教育的發(fā)展和進步。因此,教師應在民族歌劇藝術教學中重視文化教育教學,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樹立對民族歌劇的正確認識,積極激發(fā)和加強學生學習民族歌劇的興趣,使其意識到民族歌劇藝術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民族歌劇藝術教學中進行文化教育時,教師應采取正確的教學模式,規(guī)范且合理地訓練學生,不可以進行沒有正當理由的懲罰等,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勁頭和學習能力。
(三)增加民族歌劇藝術教學的多元性
民族歌劇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綜合能力和技巧,在保持動作和形體上的規(guī)范之外也要對舞臺場景進行一定的布置,應充分利用燈光效果來增加舞臺的整體氣氛,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吸引住觀眾的目光,保證情節(jié)的整體性和連貫性,最后應通過扮演角色向觀眾闡述這部作品的主要宗旨。這些技能需要學生在教師的領導下逐步形成,而不是僅僅依靠天賦的,在經(jīng)驗中進行總結,進而不斷積累相關的實踐。但現(xiàn)階段我國的民族歌劇教學現(xiàn)狀主要呈現(xiàn)出的是教師年齡偏小,沒有足夠深厚的理論知識,同時還缺乏一定的實踐教學經(jīng)驗和技能,進而導致學生的民族歌劇藝術表演水平?jīng)]有取得一定的進步。除此之外,學校現(xiàn)階段在民族歌劇藝術教學中只注重聲樂技巧性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對于文化教育部分的重視,所以在學校進行面試的時候,會在關注既擁有一定教學技能和教學經(jīng)驗,又具備一定的戲曲表演技能,同時對最終的教學成果進行一定的考核,例如調查問卷、網(wǎng)上評教、現(xiàn)場聽課等。
三、民族歌劇藝術教學中的文化教育反思措施
(一)專業(yè)教學應具備一定的針對性
專業(yè)教師應在民族歌劇的舞臺上全面加強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所以,專業(yè)教師應加強學生基本演唱能力,認識到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表演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民族歌劇藝術是具有一定科學性的藝術形式;其次,演員的演唱特征和風格會隨著歌劇類型的變化而產(chǎn)生不同的要求。所以,教師應對不同學生的演唱特點和風格有所了解,并制定與之符合的歌劇角色或歌劇作品,并對其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指導,促使其熟練掌握幾個歌劇角色。與此同時,由于學習時間的限制,通過這種形式來確定學生的演唱風格和演唱類型,進而使其成為具有一定綜合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的民族歌劇藝術者。
(二)全面強化學生民族歌劇藝術表演能力
全面強化學生民族歌劇藝術表演能力需要通過將專業(yè)課程教學與專業(yè)基礎輔助教學相結合的形式實現(xiàn)?,F(xiàn)階段,我國大部分民族聲樂專業(yè)教學缺少了民族歌劇表演,一直處于一種空白的意識形態(tài)。盡管一部分學校民族聲樂專業(yè)具有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課程,但僅是對課程或者訓練內容進行簡單的表演訓練或是肢體協(xié)調性訓練,在缺少一定的針對性,影響實際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所以,我們應在民歌歌劇藝術教學這門課程中增添一定的文化教育,在學生學習民族歌劇藝術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和了解歌劇表演背后的故事,針對性地講述這門課程,形成專業(yè)的教學模式。與此同時,教師應充分重視和配合民族歌劇藝術中的文化教育,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歌劇藝術技巧,以及布置民族歌劇的能力等,進而有效地發(fā)揮出民族歌劇藝術教學中文化教育的作用,有效提高民族歌劇藝術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全面強化學生民族歌劇藝術的表演能力。
(三)充分增強民族歌劇藝術教學中文化教育的理論知識
在現(xiàn)階段的民族歌劇藝術教學文化教育的基礎課程中,主要包括曲式分析、音樂欣賞、音樂史等課程,盡管每一個課程內容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民族歌劇的文化背景,但作為民族歌劇藝術教學的主要教學內容,還是缺少一定的有效性、系統(tǒng)性以及針對性。所以,我們應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對這一情況進行解決:首先,在傳統(tǒng)的聲樂基礎理論課程中添加針對性的民族歌劇藝術文化教育的具體內容充分認識到我國所需的聲樂人才是民族性的,所以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特定元素。但是我們目前的專業(yè)課程依舊缺少一定的民族性體現(xiàn)。因此,我們應將專業(yè)課程在一般教學的前提下進行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的加強。其次,開設專門的民族歌劇文化教學課程。對我國民族歌劇的藝術發(fā)展史以及現(xiàn)狀進行系統(tǒng)性的講解,并對我國民族歌劇文化教育中的類型和風格進行依次劃分和總結,分析我國民族歌劇中的表演模式以及演唱形式。通過以上的方式促使學生對我國民族歌劇藝術形成一個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的認知和理解。通過以上的教學措施來強化民族歌劇藝術教學中文化教育的理論知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歌劇藝術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族歌劇藝術教學的文化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和專業(yè)知識。
參考文獻
[1]雷文彪.少數(shù)民族文化藝術融入地方高校審美教育探析——以柳州師專中文學課程教學與改革為例[J].柳州師專學報,2012(02):487-492.
[2]劉宣琳,程雯雯.藝術教育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途徑與方式研究[J].巢湖學院學報,2014(01):100-102.
[3]沈德鵬.中國民族歌劇實踐與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J].音樂生活,2016(23):265-266.
作者簡介:葉軍(1981—),男,漢族,廣西賀州市人,武漢大學計算機音樂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