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彬
摘 要:不同于文學課堂中傳統(tǒng)的問答、討論等活動,創(chuàng)意情境化活動能激趣、啟思、促讀。根據(jù)輸入和輸出不同階段的目標,可以使用不同的情境。淺層閱讀階段可采用信息梳理類情境,細讀階段可采用細節(jié)聚焦類情境,深層閱讀階段可采用高階思維類情境,語言輸出階段則可采用再創(chuàng)作類情境。
關鍵詞:文學教學;情境化活動;中學英語
近年來,文學閱讀日益受到中小學英語教師的重視。文學閱讀能激發(fā)學習興趣、發(fā)展語言能力、培養(yǎng)批判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和積極的價值觀、審美觀等。鑒于此,我校從2012年秋季引入《典范英語》,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補充教材。經過幾年的實踐,師生均獲益匪淺。教師們普遍關注文學要素的解讀、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和優(yōu)美的語言,較多采用表演和寫作的方式進行輸出活動,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總體說來,閱讀活動較為傳統(tǒng),教師往往針對每個章節(jié)的內容設計一系列問題,做成預習學案。有些課堂變成了學案的解答課,了無生趣。教師們較少關注文學閱讀輸入和輸出過程中的趣味和創(chuàng)意,導致部分學生在一段時間后失去對文學閱讀的新鮮感。
維果茨基曾提出,文學閱讀本身是一種愉悅身心、放松心靈的體驗,能夠舒緩學習壓力,恢復學習本來應有的快樂(吳思廉,2013)。這種閱讀所帶來的愉悅是因為文學是有“靈性”的,從某種程度上說,文學作品中豐富的思想和人文內涵是通過“趣味和創(chuàng)意”的表達來實現(xiàn)的,因此,在文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特別關注有創(chuàng)意的活動設計,讓學生體驗到文學閱讀的快樂,充分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活力。
筆者從王薔教授的教學建議中得到了啟發(fā)。她指出,教學設計要力求情境化、問題化、活動化,賦予靜態(tài)的已有知識以動態(tài)的激發(fā)(2015)。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實在或仿真的情形,通過學生親自經歷的學習實踐,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促進學生學習、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教學方法,具有很強的“真實性、開放性、深刻性、持久性”的特點(姜大源,2008)。這種教學方法相比傳統(tǒng)的問答模式,學生參與度更高,教學互動性更強,效果更佳。雖然情境教學并非新概念,但在實踐中,還未得到足夠重視。如果教師能夠聚焦文學教學輸入和輸出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加入有創(chuàng)意的情境,精心設計活動,定能激趣啟思。
在英美等國,母語教學中的文學教學是一種常態(tài)。筆者參考了以下兩本書:60 Reproducible Activity Pages That Promote 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s and Spark Creativity(Kelly, 2007)和50 Common Core Reading Response Activities(Pryle, 2014),把實踐過的活動按照閱讀層次進行了分類,與讀者共享。案例中的文本為《典范英語》(9)中的兩個故事《布萊克·丹》(Black Dan)和《搜救狗凱莉》(Kelly the Rescue Dog)。
《布萊克·丹》講述了男孩Stevie跟隨護林員父親搬到森林中的小屋之后的故事。Stevie與隨房子一起出售的老賽犬布萊克·丹七世一見如故,成了好友。然而,第一天晚上,森林中各種詭異的聲音就讓Stevie睡不著覺。更令他害怕的是,他在窗外看到了六雙火紅的眼睛。第二天,原護林員告訴Stevie,小屋原來的主人老比利酷愛賽狗,但是,一旦狗跑不贏比賽了,他就會毒死它們,已有六條狗命喪黃泉,過氣的布萊克·丹暫時躲過一劫是因為老比利進了醫(yī)院。護林員的話讓Stevie不寒而栗,他開始懷疑那六雙眼睛是幽靈狗的,更擔心愛犬會加入幽靈狗的隊伍。一天晚上,布萊克·丹跑了出去,Stevie為了找回愛犬追了出去。似夢似真之間,他和愛犬被幽靈狗包圍在漆黑的森林中?;艁y之下,Stevie跑進了一座廢棄的鉛礦,就在他被幽靈狗追上,即將掉進一個深不見底的通風井時,布萊克·丹趕到了,它對著幽靈狗狂吠,把它們趕走了。Stevie和愛犬回到了家,過上了平靜而快樂的生活??墒?,Stevie仍會在夜晚看到火紅的眼睛……
在《搜救狗凱莉》這個故事中,一場強烈地震發(fā)生在土耳其西部,小鎮(zhèn)Izmit瞬間變成廢墟。英國的搜救狗凱莉和她的主人兼隊友西蒙火速趕到地震災區(qū),馬上投入救援工作。男孩Tariq的父親Omar被埋亂石之下,情況危急。凱莉憑借出色的嗅覺和豐富的經驗,和西蒙默契合作,排除萬難,救出了男孩的父親,再次證明了搜救狗在災難救援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贊美了人與狗之間的愛與默契。
1. 信息梳理類活動
在傳統(tǒng)教學中,作為淺層閱讀層面的文本信息梳理過程,教學活動多采用圖表或問答形式??傮w說來,活動較為單調,缺乏創(chuàng)意,學生通常只是回答問題或完成表格,索然無味。如果能在信息梳理活動中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完成一個有創(chuàng)造性的任務,那么信息梳理的過程會變得饒有趣味,也更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Literary ID Card”是一個制作“文學人物身份證”的活動,旨在把分散的人物信息集中在一張身份證之中。教師可以提示身份證的要素,也可讓學生自己決定需要的信息。與傳統(tǒng)的問答或普通的表格不同的是,這是一個有一定創(chuàng)意的活動,雖然利用的是淺層信息,但是,學生要經過一定的分析、篩選,才能制成一張?zhí)厣矸葑C。教師還可以鼓勵擅長繪畫的學生畫出人物肖像。奧爾罕·帕慕克提出,要從小說之中獲得樂趣,就要善于離開詞語,將事物轉化為意識中的意象和想象中的圖畫(吳思廉,2013)。根據(jù)文字畫出作品中的角色形象,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而且能鼓勵特長。學生對角色的不同理解和對細節(jié)的不同感受會讓他們畫出不同的肖像。比如,在《布萊克·丹》這個故事中,學生畫的布萊克·丹七世有的是溫順的,有的則是目露兇光、張牙舞爪的??勺寣W生解釋說明他/她的畫,進一步加深對角色的印象和理解。
“Nightly News”讓學生對故事中的不同事件進行整理,要求學生識別主要事件“Top Story”,相關事件“Related Stories”和其他事件“Other News”,并且學生要提供主要事件的細節(jié),用自己的話歸納。該活動幫助學生理解事件的主次,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還可以把學生的筆頭記錄轉化成口頭的“晚間新聞播報”,讓學生體驗擔任新聞主播。該活動還可以發(fā)展成一個新聞播報及記者采訪的表演活動。比如,在《搜救狗凱莉》的教學中,“晚間新聞播報”這個表演活動就比較應景,因為該故事本身就具有新聞的某些特點。
2. 細節(jié)聚焦類活動
細節(jié)是故事的血肉,對文學作品中細節(jié)的研讀無論對指導學生深度理解作品,還是引導學生模仿寫作都有著重要意義。一些細節(jié)提供故事的背景或是環(huán)境對人物心理的烘托,一些細節(jié)是故事的起因,一些細節(jié)創(chuàng)設伏筆,一些細節(jié)制造懸念,一些細節(jié)是故事的轉折點,一些細節(jié)是故事的高潮,再有一些細節(jié)可能是主人公面臨沖突時復雜的心理活動等等。
在傳統(tǒng)的細節(jié)賞析活動中,很多教師會關注其語言表達,這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學生沒有融入自己的情感,沒有代入角色的體驗,效果往往不佳。教師可以運用創(chuàng)意情境,根據(jù)細節(jié)的不同作用設計相關的情境與任務,讓學生更準確地理解、更主動地分析這些細節(jié)。
“Two Roads Diverged…”這個活動引導學生關注主人公在故事發(fā)展過程中面臨選擇的關鍵時刻,這些時刻往往是故事轉折的起點。常言道,“Life is a series of choices.”主人公不同的抉擇會導致故事往不同的方向發(fā)展。該活動不僅讓學生識別故事的關鍵點,而且能讓學生運用人生經驗和邏輯思維,把自己代入角色,在故事中涵泳,更能發(fā)揮想象,從被動的讀者變?yōu)橹鲃拥淖髡?,對細?jié)興趣盎然。對于更為曲折的故事,這項活動更能體現(xiàn)其價值。
不同的學生對細節(jié)有不同的體驗,但一定有某些細節(jié)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Special Effect”活動則能加深學生的這種體驗。在影視中,人工制造出來的假象和幻覺,被稱為“影視特效”,電影攝制者利用它們避免讓演員處于危險的境地、減少電影的制作成本,或者理由更簡單,只是利用它們來讓電影更扣人心弦。在活動中,學生首先選擇要制作特效的場景(說明選擇的理由),并描述制作何種假象或幻覺。在《布萊克·丹》這個故事中,學生A的特效如下:場景選擇Stevie聽到“毒害賽犬”之后的晚上,用特效體現(xiàn)男孩的恐懼,先慢鏡頭凸顯森林中六雙火紅的眼睛,再用快鏡頭閃現(xiàn)Stevie頭腦中各種各樣的夢魘畫面,六條幽靈狗圍攻Stevie時隱現(xiàn)骷髏和紅眼等等。在《搜救狗凱莉》中,學生B設計,把凱莉用鼻子嗅出生還者的過程拍成科普式動畫的特效視覺化呈現(xiàn)?!疤匦е谱鳌弊寣W生體驗了電影拍攝中特效師的工作,雖然不是很專業(yè),但在此過程中更準確、細致地理解了某些細節(jié),而且,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場面,課堂瞬間創(chuàng)意迸發(fā)、精彩紛呈。如果在之后的小組表演時,能利用這些討論進行微電影拍攝,會更有收獲。
3. 高階思維類活動
閱讀過程中,分析、歸納、綜合、評價、質疑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越來越受到重視。培養(yǎng)高層次思維能力的活動因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而更能觸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興趣。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對這類活動的設計也常常傾向于問答或小組討論,缺乏情境的創(chuàng)設,少了點“情趣”。
“Has the jury reached a verdict?”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體驗選擇故事中的一個反面角色給他/她/它定罪,提出罪名,并提供足夠的證據(jù)。教師還可以依據(jù)學生的書面陳述設計一個法庭辯論。該活動為人物評價活動,重在歸納文本中的證據(jù)進行論證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能走進人物的內心,換位思考,然后綜合做出評價。在《布萊克·丹》故事中,小組A裁定老比利犯了“虐待動物罪”,并以此推斷出故事的其中一個次主題——人和動物的關系。小組B選擇Stevie的父母為反面人物,定了個“忽視子女罪”,認為他們忽視兒子的異常表現(xiàn),更沒有去嘗試理解孩子的恐懼。
探討作品的主題是文學課堂例行的活動,也是培養(yǎng)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良好契機。然而,主題往往是嚴肅的、隱含的、抽象的,甚至是晦澀高深的,因此,如何設計有趣的、顯性而深入的主題探討活動,值得研究?!癟heme Road Trip”活動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思路?!爸黝}之旅”活動要求學生尋找一個重要主題,依托整個劇情——故事的起因、發(fā)展、高潮與結局,用“行車路線示意圖”的方式,把該主題在劇情發(fā)展的各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的體現(xiàn)表達出來。示意圖的要素包括交通工具、路線(起始地)、路標、地標(劇情中出現(xiàn)的地點或象征主題意義的地點)和引語(文本中表現(xiàn)主題的話語)。比如,在學習《布萊克·丹》時,學生小組C選擇了“Fear”為主題,他們的主題之旅示意圖如圖1所示:“恐懼之車”的起點為“搬進小屋,奇怪的聲音,火紅的眼睛”,接著經過“老比利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然后進入森林深處的鉛礦,在此,恐懼達到了頂點,之后布萊克·丹的及時救援把Stevie從恐懼中解救出來。路標有“Do not enter”“Icy”“Traffic light”“Rough Road”“Tunnel”。地標有“森林”“鉛礦”等。關鍵處還注有來自文本的語言。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示意圖后,派代表在課堂中進行三分鐘口頭闡述。最后,所有學生參與評價,選擇出最心儀的作品。這個主題探討活動強調回歸文本、研讀文本,尋找體現(xiàn)主題的一系列連貫的細節(jié)證據(jù),加深學生對主題在小說中的“貫穿性”的認知,使得學生的主題研究成果有系統(tǒng)性、創(chuàng)造性,而不是碎片化的探討,同時,學生的思維過程通過畫圖而外顯,輔助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
4. 再創(chuàng)作類活動
再創(chuàng)作活動是文學教學輸出階段的常見活動,傳統(tǒng)的方式有寫概要、寫劇本、續(xù)寫、改寫、縮寫等等。這些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結構、語言風格及社會背景等,使閱讀活動變得立體,真正實現(xiàn)用中學(張雪芹,2011)。但是,如果頻繁使用以上創(chuàng)作活動,學生也會日久生厭。教師可以讓學生更仔細地研究作品中的人物和細節(jié),進行更“入境”、更“靈動”的寫作。
“Journal Entry”要求學生在閱讀時深入體會角色的思想、情感,并聯(lián)系某個關鍵事件的細節(jié)以該角色的身份寫一則日記。比如,在《布萊克·丹》案例中,主人公Stevie得知老比利毒死賽犬的事后驚恐不已,學生C針對這個事件寫了如下日記:
Saturday, Apr. 1st Overcast
Dear Diary, you will never know what a terrible day I had today.
This morning, I took Black Dan for a walk in the forest. We were having a great time running, panting and laughing when the forester appeared out of nowhere. He told a horrible, horrible story about Old Billy and his dogs. Old Billy is crazy about dog racing. But when his dogs stop winning,he will cruelly poison them. The very day he was rushed to hospital, Old Billy was going to get rid of Black Dan. And Black Dan would have been dead if Old Billy had had his way.
What a heartless man he is! Now I fear the six pairs of fiery eyes belong to the six ghost dogs. Are they coming for my Black Dan? What if Black Dan cant help joining them?
Dear diary, what can I do?
“A Deleted Scene”借用了電影中刪減戲份的做法。教師不必糾結于電影中什么樣的場景會遭刪減,只需讓學生在故事中添加一幕場景,使其恰如其分地嵌入原來的劇情。添加的一幕可以針對故事中的某一處留白,可以是對某個事件的詳述,也可以是對某個人或物的補充介紹。在《搜救狗凱莉》第一章結尾處,Omar被困廢墟之下,生死未卜,這是文本的一處留白。學生D選擇這個節(jié)點添加了如下一幕:
A strange, empty silence hung in the air(原文第一章結尾). Tariq felt so helpless. He seemed to hear his father moaning and crying for help. But there was nothing he could do.
All sorts of nightmare pictures flashed through his mind. He saw a tangling mass of concrete fall and crash onto his father. He saw his father trapped under rubble with his head and legs bleeding. He saw rescue workers pull out the dead body of his father and his mom crying her heart out.
“Oh, God, please have mercy and help my father!” he prayed.
這樣的寫作練習引導學生從文中角色的角度出發(fā),設身處地地體會和感受其內心情感,從而把文章中隱含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出來,并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進而有效地深入體會和領悟文章內涵(張冠文,2015)。
文學作品有著生動的細節(jié),優(yōu)美的語言,豐富的思想和不朽的智慧,更有一般文本無法比擬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因此,文學學習的過程應該是鮮活、靈動、充滿趣味的。相比傳統(tǒng)的文學閱讀教學活動,以上情境化活動讓教學的過程充滿樂趣。但是,趣味并不是這類活動唯一的追求,這些活動強調讀者的閱讀與情感體驗,以創(chuàng)意情境為媒介使學生與文本充分互動,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升華情感,培養(yǎng)其閱讀思維能力,有效運用文本語言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簡言之,情境化活動能激趣、啟思、促讀,從而引發(fā)快樂的閱讀體驗,潛移默化中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Kelly, D. 2007. 60 Reproducible Activity Pages That Promote 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s and Spark Creativity[M]. New York: Scholastic Teaching Resources.
Pryle, M. 2014. 50 Common Core Reading Response Activities[M]. New York: Scholastic Teaching Resources.
姜大源. 2008. 關于情景教學或情境教學:行為與行動[J]. 交通職業(yè)教育, (6)
王薔. 2015. 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J]. 英語教師, (16): 6-7
吳思廉. 2013. 英語文學閱讀活動課RAISE教學模式研究[J]. 中小學外語教學,(10): 12-16
張冠文. 2015.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引發(fā)學生情感體驗的策略 [J]. 中小學外語教學, (1): 52
張雪芹. 2011. 合作讀報——提高中學生英語水平的有效途徑[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7): 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