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淳 李靜
摘 要:參與或執(zhí)教研究課有助于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筆者以人教版《英語》六年級下冊“My Weekend Plan”的磨課經歷為例,從一線教師的視角審視磨課對教師專業(yè)知識是和技能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呈現教師如何在小學英語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研究的引領下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理念并提升教學設計與執(zhí)教能力。
關鍵詞: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能力
做研究課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與備課團隊的討論和爭論中、在專家的引領和指導下、在一次次的試講實踐與反思里,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執(zhí)教能力以及教學改進能力都會有較大的進步。尤其是對于新手教師而言,經歷一次研究課的磨煉要遠比教師自己摸索進步快。
筆者將以“My Weekend Plan”的磨課經歷為例,呈現教師如何在小學英語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研究的引領下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理念并提升教學設計與執(zhí)教能力。
初入備課組
從加入備課組到進行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教研員沒有給我們分配具體課時的備課任務,這讓我們感受到了和以往不同的備課經歷。以往是依據教學進度和課型要求,由做課教師自選一課時,先自主備課,再由教研員和教研團隊進行指導和研磨。但本次備課在教材分析和學情調研上經歷了反復的研究和調整,遲遲沒有進入到課時設計。根據教學進度,研究課選自人教版《英語》六年級下“Free Time”單元。翻開教材,該單元由三個綜合復習課時、一個項目制作課時和一個故事閱讀課時組成。在對教材進行了系統且深入的梳理分析后,備課組將“Free Time”單元的教學范圍聚焦到“Weekend”子話題,并對學生的周末生活情況、態(tài)度和期望等進行了調研分析,結合話題的生活意義,將教學主題確定為“Have a Great Weekend”,旨在幫助學生體會不同活動的意義,學會合理安排周末生活,充實自己的時間,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熱愛生活。
由于教學主題為“Have a Great Weekend”,相關教材內容就聚焦在Lesson 2和Lesson 3,分別從將來(Weekend Plan)、現在(Usual Weekend)、過去(Last Weekend)談論周末生活。筆者承擔的是“My Weekend Plan”的課時設計任務,教學內容主要是教材Lesson 2的A板塊(聽力活動,Bill和Ted談論周末計劃)和B板塊(調查同學周末計劃)。
依據單元的主旨任務“設計并實施一次周末活動計劃,充實自己的周末生活,并用英語進行介紹和分享”,筆者將自己執(zhí)教的課時目標定位為:幫助學生制定周末計劃,并用英語介紹、交流周末計劃。圍繞該目標,筆者形成了第一稿的課時教學設計(見圖1)。
教學反思與歸因分析
在完成第一稿教學設計之后,筆者對這樣的設計并不滿意,雖然教學設計符合呈現、感知、梳理、歸納、應用、評價的整體思路,但在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思維方面還很欠缺,教學缺乏新意。在與教研員和備課組研討后,筆者對自己在教學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做出以下分析:
1. 習慣執(zhí)行課本,教學視角與思路封閉
以往筆者多是按照課本、配套教學資料、測試試卷和標準答案等開展教學,不敢或不能對教材進行必要的調整與完善,日常教學只是簡單照搬課本和教參,缺乏審辯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長此以往,教學思路受限,視野狹窄,思維單一,資源意識薄弱。本次設計也只是停留在對教材設計的細化處理,對制訂計劃的目的和意義,如何更合理的制定計劃,如何借助計劃調動學生對周末生活的期待等并沒有深入的思考,教學浮于表面。
由于教材中有關周末計劃的內容僅有板塊A和B,原定教材設計不能支持學生的深入學習和討論,如果僅按課本安排執(zhí)教的話,無論是話題內容還是語言表達都會顯得單一、淺顯,難以滿足學生表達真實想法的需要,甚至會由于語言的單一而限制學生的思維。如果深化主題意義就需要重組、豐富內容和語言,也需要教師設計更具有思維含量的活動。基于課本,但不局限于課本,只有多視角的思考才能避免思維定式。
2. 注重單課設計,忽視單元課時之間的邏輯關聯
在確定本課時教學重難點時,教研員曾經提問筆者:本課與“My Usual Weekend”和“My Last Weekend”課時間的內在關聯是什么?“My Usual Weekend”為“Make a Weekend Plan”有哪些幫助與鋪墊?制定周末計劃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嗎?它對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否能真正產生影響,從而讓學生在后續(xù)談論過去的周末生活時能有的說,愿意說?
面對教研員的問題,筆者意識到自己在備課時只聚焦自己所承擔的“My Weekend Plan”一課,只求一個課時的精彩、完整,沒有從基于主題的單元整體設計角度上思考過這一課時與“My Usual Weekend”和“My Last Weekend”的內在關聯,將單課時的教學從主題單元任務中割裂出來。由于缺乏單元的全局觀念,各課時“各自為政”,彼此孤立,大大削弱了單元的整體功能。
3.語言脫離情境,忽略語言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語言源于生活,只有符合真實生活情況的語言才是鮮活的、表意的。真實生活中的制定計劃會涉及必須做的事(have to do)、打算做的事(be going to do)和希望做的事(want to do),如果僅用be going to do一種表達方式,則不能滿足學生真實表達的需求。
此外,定周末計劃的意義在于激發(fā)學生對周末生活的期待,調節(jié)和豐富學生的周末生活。如果缺乏真實生活情境和需求,學生定出的計劃也只是詞句的羅列,難以體現本課主題的價值。本課的執(zhí)教時間正好是清明節(jié)前夕,清明小長假的到來為學生開展本課學習提供了真實的生活情境。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經歷,善于利用真實生活事件,為學生提供在生活中運用語言做事情的機會。
4. 教的痕跡過重,學生沒有經歷真實思維過程
依據第一稿的教學設計,學生如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師安排的語言學習任務,能夠達成“制定并表述計劃”的目標,但并不能達成“體會不同活動的意義,學會合理安排周末生活,充實自己的時間,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目標。學生的思維沒有被激活,情感沒有產生共鳴,學習并沒有真正的發(fā)生。
主題單元視角下的整體教學設計
1. 變話題為主題,關注單元整體育人價值
筆者所在學校所使用的小學英語教材采用的是“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相結合的編排思路,每個單元以某一話題為核心,通過聽、說、讀、寫等技能活動重點學習該話題下的一組或多組功能交際用語。
以往教學中,筆者以鞏固語言知識和提升語言能力作為六年級綜合復習的主要目標,力求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境和活動幫助學生操練和應用語言。做研究課時筆者和教研組的老師們感覺最傷腦筋的是如何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和多樣的活動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開口說英語。雖然在富有創(chuàng)意的活動里學生參與踴躍,課堂氛圍活躍,但是每每熱鬧過后,聽課專家都會給出建議:要思考各個活動內在的情境關聯;要注意活動不要流于形式,關注語言的真實表意;要以情感和思維體現語言的人文性。專家的建議我們是非常認同的,但是卻不知該如何改進。
本次在設計“Weekend Plan”的第一稿時,仍然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在與備課組和教研員的研討和交流中,筆者意識到自己在備課時只關注了學生應該“說什么”和“怎么說”,對“為什么說”缺乏深入的思考,即除了關注具體的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之外,教師還要思考語言及其語境的生活意義和育人價值。設計之初,筆者只關注了教材分別從將來(Weekend Plan)、現在(Usual Weekend)、過去(Last Weekend)談論周末生活,但是卻沒有思考這樣的安排對學生有怎樣的生活意義和育人價值,導致教學浮于表面。
參照《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備課組意識到,作為生活類話題,“Free Time”單元的主題意義在于幫助學生體會不同生活活動的意義,學會合理安排周末生活,充實自己的時間,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熱愛生活,這是單元學習的核心。基于此,備課組力求通過任務型的實踐性活動幫助學生客觀反思自己的生活,嘗試調整生活方式,健康快樂地生活。有了明確的價值導向,教學脈絡也就逐漸清晰起來。
2. 以任務為驅動,整體設計單元學習進程
圍繞單元主題意義,備課組創(chuàng)設了“結合清明小長假的生活實際設計并實施一次周末活動計劃,充實自己的周末生活,并用英語進行介紹和分享”的單元主線任務。依據關鍵問題和任務解決的步驟和程序,備課組重新規(guī)劃了三課時的教學設計,從反思日常的周末生活(第一課時),制定一次周末計劃(第二課時),實施周末計劃(清明假期),再到回顧周末以期待下一個周末(第三課時),引導學生深度體驗學習的全過程。
筆者承擔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制定周末計劃并不是讓學生隨意創(chuàng)作,而是制定一份真實的、可行的、合理的計劃,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更多活動的意義,并在反思自己生活狀況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進行適恰的調整。這些內容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上完成,因此,了解活動的意義和反思自己的生活是第一課時的目標之一。第二課時的重點在于制定合理、可行的周末計劃,從而為學生實施計劃和第三課時回顧周末打好基礎。
基于任務和問題解決的單元整體備課改變了筆者以往只關注單一課時,忽視單元整體的備課習慣。本課的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活動、細節(jié)都會考慮與前后課時之間的關聯,能否有效促進單元目標和單元任務的達成成為課時設計中必須權衡和揣摩的因素。
3.以思維促語用,切實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學習語言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借助語言傳遞信息和表達思想,實現有效溝通。因此情感態(tài)度和思維品質對語言能力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可以說語言學習的過程,也是思維和情感態(tài)度發(fā)展的過程。深度體驗學習過程就是讓學生經歷真實的情感體驗、思維發(fā)展和問題解決的過程。如何制定一份合理的計劃?制定計劃需要考慮哪些情況?如何更好地安排時間等?這些思維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
在多次的研討和調整后,備課組對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如下頁圖2所示。
教師與學生循序漸進地互動,制定計劃的同時兼顧到哪些是學生需要去做的,哪些是學生想要去做的,還要根據具體時間進行調整和完善,思維層層深入,切實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反思與感悟
1. 眼觀全局,確保單元教學設計的整體性
筆者以往的教學是按照教材設計按部就班地開展的,沒有站在單元整體的層面上思考主題與情境間、語言與任務間、課時與課時之間、思維與過程間的內在關聯,教學出現零散、表面、封閉等問題。
“主題單元教學設計”圍繞單元主題和目標設計單元主線任務,在任務的驅動下整體思考和安排學習內容,將教學文本和語言知識進行整合或重組,使之呈現為有意義的系統形式,并根據學生認知發(fā)展的特點來重新劃分教學板塊和課時,是任務型教學的延伸。較之基于語言的教學,基于主題的教學能更好地將主題、任務、內容、語言統領起來,避免脫節(jié)現象的發(fā)生。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眼觀全局,整體把握,活動設計要注意前后的聯系和整合,借助完整、統一的語境將整個知識脈絡貫穿起來,使單元各課時的設計渾然一體,使學生對于整個單元的主題線索、學習任務以及學習標準有比較清晰的認識、思維連貫、目標明確。
2. 聯系實際,確保單元教學設計的生活性
事實證明,教學設計如能再現學生的真實生活,并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空間,就能較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使其全身心地參與學習任務,自然地達成學習目標。
備課組抓住了學生們對清明假期的期待和熱情,利用這一契機為清明假期制定計劃,一方面以真實的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真實交流情境,另一方面也將課堂學習延伸到了生活,用所學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落實學以致用。
3. 深度體驗,確保單元教學設計的育人性
深入解讀文本,挖掘其內隱的人文內涵和育人價值,是開展主題單元教學的首要條件,但德育并不能通過說教和貼標簽而達成。真正的學科育人是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發(fā)生的,需要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設計有思維、有情感、有方法的學習進階,使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和任務積極參與和經歷有意義的語言學習過程,促進語言能力、情感態(tài)度、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協同發(fā)展。
“My Weekend Plan”教學設計從學習、討論、評價、梳理,再到建構、調整、互評、完善,力求讓學生經歷思維的全過程,學生在與教師、同伴的討論和互評中培養(yǎng)了鑒評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理解學習的過程,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和情感、態(tài)度、正確的價值觀。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主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能有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同時也促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使教和學兩個方面都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