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科學與文學之間

2018-05-14 14:16周瑞娟晉世翔潛偉
科學文化評論 2018年4期
關鍵詞:科學史魯迅

周瑞娟 晉世翔 潛偉

摘要魯迅幼年時就表現(xiàn)出對博物知識的喜愛,接受過系統(tǒng)新式教育的他有過赴日學醫(yī)和翻譯科幻小說的經(jīng)歷。隨著對西方科學的認識不斷加深,近代科學文化中的理性精神充分體現(xiàn)在魯迅文學轉(zhuǎn)向之初,相繼完成的三篇科學史論述當中。以“科學史教篇”為代表的這批早期作品,不僅位于《魯迅全集》首卷開篇的關鍵位置,其中所體現(xiàn)出的科學理性氣質(zhì),更是后世理解魯迅棄醫(yī)從文,從科幻小說翻譯轉(zhuǎn)向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條線索。

關鍵詞魯迅 科幻小說 科學史 科學文化

一引言

《魯迅全集》第一卷收錄的作品中,位于卷首的三篇文章分別為《人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執(zhí)論》([1],頁45-64),它們是魯迅從科幻小說翻譯向文學創(chuàng)作轉(zhuǎn)變時的過渡作品。這三部作品內(nèi)容涉及生物學、人類學等,并圍繞科學在歷史中發(fā)展的經(jīng)驗與教訓展開,表現(xiàn)出對科學理性的推崇。這不禁令人發(fā)問:作為一代文學宗師的魯迅,為什么在其文學轉(zhuǎn)型之初曾寄希望于西方的科幻小說,而后又連續(xù)創(chuàng)作了三篇同科學史密切相關的文章,并最終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這三件事之問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

前輩學人曾有選擇地對魯迅作品中的自然科學元素進行闡釋,如金濤、孟慶樞的《魯迅與自然科學》(天津科學出版社,1977)一書注重魯迅科學史文章的教育、教化功能,對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等各類自然科學進行分析,形成一組論叢。作者通過分析魯迅翻譯的科幻小說,旁征博引,高舉魯迅開辟的科學與文化旗幟,提倡科學文藝,并創(chuàng)造人民喜聞樂見的科學作品。但書中只是提及了魯迅在科學文化上的勝利,并沒有深入探討魯迅的科學文化具體內(nèi)涵,只認為摻雜自然科學的小說和科學小品文主要為了科學普及服務,是科學傳播的一種方式,僅承載了科普功能;并沒有把后期文學創(chuàng)作同科學文化背景融為一體,亦未能深入討論科幻小說翻譯、科學史文章和文學作品之間的深層聯(lián)系。

此外,《魯迅和自然科學》一書主要是從魯迅早期的自然科學思想研究人手,對其早年同科學的接觸進行綜述。除對魯迅作品中鐳、地質(zhì)學和生物進化論概述外,該書還提出魯迅對孔孟之道包括儒醫(yī)的批判,以及社會制度對科學發(fā)展的影響,相關討論引人深思。本書雖然提到魯迅在自然科學教育方面的經(jīng)歷,但并沒有論及魯迅留日學醫(yī)的事件以及在翻譯科幻小說上的貢獻。結(jié)合成書背景和書中運用的語言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通過解讀魯迅,更多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沒有客觀、立體地對魯迅思想本身進行討論。

綜合以上研究,本文嘗試以科學文化為背景,在魯迅接受的新式教育、赴日求醫(yī)、科幻小說翻譯、科學史寫作的動機以及后期進行批判性文學創(chuàng)作之間梳理出一條科學理性的思想線索;思考受過西方正統(tǒng)科學教育的魯迅是如何看待西方科學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及如何整合西方理性氣質(zhì)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之間的摩擦與沖突;并以此為例,在西撰學東漸的大背景下,窺探近代理性科學初人華夏時與中國傳統(tǒng)自然認識、文化價值之間發(fā)生的碰撞與融合。

二與自然科學的密切接觸

1.在南京路礦學堂學習時接觸自然科學

魯迅在年幼時就很喜歡有關草木蟲魚的自然科學書目。他閱讀過大量經(jīng)世之作,如《釋蟲小記》(清,程瑤田撰)、《南方草物狀》(又名《南方記》,晉,徐衷撰)、《筍譜》(宋,僧人贊寧撰)等。1898年,他報考江南水師學堂,同年十月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在這里,除研究礦學、地質(zhì)學、化學、格致學、測算學、繪圖學外,還可以做翻譯西方科學書籍的工作。魯迅曾抄寫《八線》《開方》《幾何學》《地質(zhì)淺說》,其中英國地質(zhì)學家賴爾的《地質(zhì)淺說》介紹了古生物學知識的書,對他理解進化論有重大幫助。這些都是魯迅正式接觸近代自然科學的開始。

2.日本留學時的自然科學訓練與實踐

從礦路學堂畢業(yè)后,魯迅對自己前期工作做了深刻反思,他認為,僅憑短期的實踐不足以掌握事物的本質(zhì),只有繼續(xù)探索才是可行之路。通過《全體新論》(合信著,1851年出版)和《化學衛(wèi)生論》(真司藤著,傅蘭雅譯),他了解到日本維新與西方醫(yī)學的關系,于是拿定主意去日本留學。1902年,魯迅人讀京東弘文學院,從當時的課程來看,“所學知識有理科示教,算學、代數(shù)學、幾何學、動植物學,理化學這些相關的自然科學”。在弘文學院學習的課余時間,他經(jīng)常赴會館、往集會、聽講演,多方探索新知識。1903年在刊物《浙江潮》上發(fā)表的《說鉬》(《浙江潮1903年第8期》),此文是我國最早介紹鐳發(fā)現(xiàn)的論著之一,僅離1898年鐳的新發(fā)現(xiàn)四五年,足以證明在當時魯迅對世界自然科學的發(fā)展關注度之高。魯迅還撰寫了《中國地質(zhì)略論》(以索子為筆名),該書論述了地球的進化史。

1906年,魯迅還與他人合編出版《中國礦產(chǎn)志》(顧瑯,周樹人編),這本著作是在其科學論文《中國地質(zhì)略論》的基礎之上完成,主要分析介紹了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構造和礦產(chǎn)分布情況,通過列舉大自然的物質(zhì)性來批判上帝創(chuàng)造萬物,否定所謂的看風水掌握人類命運的偽科學。這時的魯迅已經(jīng)開始著手向國人介紹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試圖用唯物主義的方法看待問題,開化國人思想。1906 1907年,《中國礦產(chǎn)志》連續(xù)出版三次,可見此書在當時影響之大。魯迅還計劃把編著《中國礦產(chǎn)志》的工作繼續(xù)進行下去,他特刊登了《(中國礦產(chǎn)志>征求資料廣告》,但隨著魯迅思想逐漸走向成熟,他把目光投放在文學方面,關于科學著作的發(fā)表工作也隨之終止。

從弘文學院結(jié)業(yè)后,魯迅本應升入東京帝國大學工科所屬的采礦冶金科。但是,他卻毅然改學醫(yī)學,原因之一是新的醫(yī)學對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魯迅回憶:“當時的夢想也是非常美好,學成畢業(yè)就回國診治像自己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如遇戰(zhàn)爭可去當軍醫(yī),一面又能增加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睘榱四軌?qū)P膶W習,他選擇了去偏僻小城鎮(zhèn)上的仙臺醫(yī)學學校學習。課程除學習德語外,還有物理、化學、解剖學。“醫(yī)專的學制為四年,前兩年學習基本醫(yī)學,后兩年學習應用醫(yī)學。一年級的主要課程是解剖學理論,占全部課時的三分之一;其他還有副科:組織學理論、化學、物理、倫理學等,課時占全課時的三分之二?!保?39-154)第二學年的課程為:局部解剖學、藥物學、病理解剖學、細菌學理論、病理學、診斷學、生理學、外科總論、組織學實習、解剖學實習(頁31-37)。魯迅在實踐解剖方面十分仔細,并沒有像傳統(tǒng)中國人那樣敬重鬼而退縮,相反,他在解剖圖畫方面相比其他同學更勝一籌。通過學習,魯迅了解到胎兒在母體發(fā)育的全過程,礦工的肺部感染問題以及兩親花柳病對嬰幼兒的折磨和摧殘。魯迅在醫(yī)學的實踐方面對他之后的科學實證精神形成具有深刻影響。

三從事科幻小說翻譯

1.翻譯的原因和目的

魯迅在留學期間閱讀了大量的外國文學作品,并先后翻譯了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北極探險》。1877年,凡爾納作品開始受到日本社會的好評與追捧。魯迅到達日本時,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仍占據(jù)主流地位,各種介譯也非常流行。當時日本經(jīng)過明治維新運動開始步入資本主義社會,對科學技術帶來的新文明有著無限憧憬。凡爾納科幻小說中實用的科學知識滿足了日本人的愿望,同時喚起了人們對科學的喜愛??梢哉f,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在大眾視野扮演了科學啟蒙的角色。魯迅從歷史中了解到日本走向強大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對科學技術的重視。

魯迅在路礦學堂學習時研讀過嚴復的《天演論》,對其中自然界循序漸進變化的理論表示贊同。他的進化論思想成分不僅包括嚴復和赫胥黎的見解,還吸收了日本進化論思想。魯迅在去日本之前就已購買過加藤弘之的《動物進化論》,在日本上課期間曾聽過進化論課程,《進化論講話》《進化新論》等進化論著作都為魯迅所熱愛。無論是對自然科學的接觸還是對進化論思想的吸收,這些都加快了魯迅現(xiàn)實主義精神的形成并為以后翻譯科幻小說鋪墊了基礎。

魯迅鐘情科幻小說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響應梁啟超的號召,梁啟超提倡小說界革命并論述:“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說界革命始?!彪S后主辦雜志《新小說》,專門刊載了泰西新小說《海底旅行》并進行連載,魯迅在日本期問訂閱了《新小說》由此而深受啟發(fā)。魯迅在《月界旅行‘辯言》(1903年10月)闡釋:“使讀者觸目驚心……導中國人群以行進,必自科學小說始?!保?63)如果只是簡單的閱讀科學知識,常人會感到厭倦,并且昏昏欲睡,如果加入些理論故事在其中,人們就會開動腦筋閱讀,不覺得生厭,讀者會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知識,啟迪智力,識破迷信,改良思想,用科幻小說補助文明。

在《辯言》中,作者強調(diào)“經(jīng)以科學,緯以人情”,內(nèi)容除了要有“比事屬詞,必恰學理”的科學知識外,同樣也須注重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辯言》的最后,作者寄予冥冥黃族可以興起的期望。魯迅在《辯言》中寫到“培倫氏實以尚武之精神,寫此希望之進化者”,可見魯迅對《月界旅行》的作者是法國凡爾納并不知情。從魯迅所留的底本來看“培倫者,名查理士,美國碩儒也”,這個翻譯是根據(jù)日本文學家井上勤譯本錯誤翻譯的結(jié)果。同年12月,魯迅又翻譯《地底旅行》,“他把凡爾納名字誤作英國威男。原因是三木愛華和高須墨浦翻譯時記為:‘英國術爾斯·威男,日文譯者在前言中寫道:‘今譯術爾斯氏所著地底旅行”,。魯迅認為這兩部作品的作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他主要是被作品內(nèi)容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所吸引。

2.翻譯特點

魯迅最先嘗試的一種科學普及方法就是翻譯科幻小說。為了使中國讀者對小說感興趣,以便更好的進行科學啟蒙,他在不少地方下了工夫,如增加陶淵明的詩句,引用《論語》中的語句。《月界旅行》講述了一群身殘志堅的士兵為了實現(xiàn)環(huán)游月球的夢想進行各種挑戰(zhàn)和嘗試并取得成功的故事。在《月界旅行》中,魯迅將原作二十八章目錄改為十四章,并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章回體標題??紤]到讀者的自身條件,魯迅加入句子“各從所好,以養(yǎng)其生”,這和傳統(tǒng)中醫(yī)追求養(yǎng)生相符合,把西方話語對話“感冒”“鼻炎”“炎癥”改為中國人常用詞語“咳嗽”“氣喘”“骨節(jié)痛”。他把對太陽系、宇宙、星云純粹天文學知識的描寫以及探討火箭在在佛羅里達發(fā)射過程中一系列繁瑣數(shù)字和公式推算均被刪除。

凡爾納的《地底旅行》以科學知識為基礎,講述了在地底下的所見所聞。原著由四十五章構成,日譯本為十七回,魯迅改編為十四回。作品有一段話,列曼鼓掌大笑道:“正是!正是!……噫!我知之矣!……偉哉電力!”(頁145)英德日等幾種語言的翻譯都是采用直譯方式,對電的作用按原文的冗長話語形式進行展開,而魯迅直接簡化為“偉哉電力”,對電進行直接的大加贊美,彰顯科學技術的偉大,關于亞籬士和洛因戀愛細節(jié)描寫被刪除,對亞籬士的稱呼也變?yōu)橹袊怂矏鄣摹氨坎?。但是在第九回,插入了底本沒有的論述——勝天說理論,勝天說也就是《天演論》中進化思想。凡爾納另一篇科幻小說《北極探險》所涵蓋的測地學、博物學、北極地志也為魯迅青睞。魯迅并不是對科幻作品進行隨意更改,他對羅盤在地心時會出現(xiàn)兩極顛倒現(xiàn)象、炮彈在月球出現(xiàn)的最佳位置和影響炮彈發(fā)射的因素、月球的運行軌道為橢圓等等進行了完整保留,對其中的科學知識進行了直譯,從而更好地達到傳播科學和啟迪民智的目的。

四科學文化的整體構建

1.棄醫(yī)從文原因

魯迅在日本期間一邊翻譯科幻小說、整理相關的自然科學資料,一邊在醫(yī)專學校上課,1906年,他在細菌課堂上看到幻燈片的內(nèi)容時大為震驚,畫面宣傳的是日本戰(zhàn)勝俄國的喜訊,中國人替俄國做偵探被日本軍逮捕即將被處決,現(xiàn)場圍觀的卻是一群中國人,他們麻木地站在旁邊沒有絲毫反應,在同學們歡呼鼓掌聲中魯迅內(nèi)心深深被刺痛,那時他覺得學醫(yī)并非一件要緊事,首要任務要改變國民精神,改變精神要先推文藝?!耙虼耍钟X得在中國醫(y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頁437-443)

魯迅對好友許壽裳談起自己放棄學醫(yī)時提到中國的呆子、壞呆子,不是醫(yī)學所能治療,于是決計棄醫(yī)。棄醫(yī)之前,魯迅的思想受到加納治五郎給第一批畢業(yè)生講話的影響,加納治五郎的講話提到了中國的教育問題并發(fā)表了觀點。但是此內(nèi)容引起了參加畢業(yè)典禮的中國人楊度的懷疑,他們就中國教育發(fā)展的方法展開深刻的探討。最后在民族劣根性的見解上達成共識,“在種族競爭中白種人最強,日本和中國同屬于黃種人,所以要相互幫助,并且要壓制消除所謂的服從之根性”。魯迅在這次討論會上深受啟發(fā),繼而轉(zhuǎn)向?qū)Ω脑靽裥缘乃伎肌?/p>

2.對科學文化的展開與升華

魯迅和許壽裳的討論常圍繞三個相連的問題發(fā)問: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在對魯迅的研究中,學界也有把他思想歸納為立人思想,在前期科幻小說翻譯和后期的文藝創(chuàng)作,立人思想都體現(xiàn)在其中,在后期文學作品中魯迅并不是簡單對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倫理制度進行批判,更多是對其中非理性元素的批判,進一步說是對一種近代科學文化的呼喚?!翱茖W文化不但涉及科學組織或科學共同體內(nèi)部的文化,它還涉及科學知識方法、價值觀倫理觀念在其他社會領域的廣泛傳播和應用,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種文化沖突與文化整合現(xiàn)象。在此意義上,科學文化的行為主體不僅包括科學家,還包括其他一切在某種意義上認同科學文化之價值理念和思維方式并據(jù)之行動的人們?!濒斞杆瞥绲恼沁@樣一種自科學共同體成員由科學信仰及其相關探索實踐形成的,以批判理性為核心的文化整體。從前期科學知識傳播的啟蒙立人到后期文學對傳統(tǒng)道德的批判,科學理性精神始終穿插在其作品中,并具體表現(xiàn)為一種對科學文化的展開與升華。

《人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執(zhí)論》三篇文章完成于魯迅將科學啟蒙和文學創(chuàng)造相互融合的關鍵階段。三篇文章在安排次序上也頗有深意。首先,《人之歷史》對應了魯迅對進化論解釋的接受,屬于純粹的自然科學內(nèi)容。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生物學和人類學的卓越成果,文中列舉林耐、拉馬克、達爾文等人的研究觀點并把這些思想歸納為??藸柕南到y(tǒng)發(fā)育學,即種族發(fā)生學,他在文中添加了自己的解釋,并為達爾文進化論在中國的傳播開辟道路,同時,他也提出了大自然的“適者生存”法則,暗示國人要有上進精神,努力成為優(yōu)秀的種族,這樣才不會被世界所淘汰。

接下來,《科學史教篇》則注重從科學發(fā)展的歷史中提純其“教化”的含義,它涉及近代科學的理性精神,有價值宣言的意味。文章開頭描繪了科學對自然世界的改變,贊美了科學技術的偉大。隨后,論述科學總是螺旋式前進,魯迅強調(diào)科學家在研究中要注重方法,科學的思維方法也應全面,他提出,笛卡爾和培根在科學上有著巨大貢獻,但是在認識方法上存在局限性。另外,魯迅認為科學研究者更要有恬淡、遜讓、理想、圣覺的精神品質(zhì)。對于科學的態(tài)度不能只停留在科學物質(zhì)利益方面,片面的物質(zhì)利益不僅不能促進科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甚至會產(chǎn)生不良后果。在科學發(fā)展的歷史中,宗教也與科學相互影響,那么,研究者應理性對待科學與其它文化的關系。文章特別強調(diào)科學和文藝應并重,魯迅認為西方的科學與人文具有合一性(如莎士比亞與玻爾、康德與貝多芬、達爾文與卡萊爾)(頁25-44)。在科學理性氣質(zhì)的影響下,不僅有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還衍生出文學、繪畫、音樂、歷史等人文學科,通過這種強調(diào),科學開始具有文化含義,這種建立在科學之上,統(tǒng)一科學精神的文化是魯迅未來工作的出發(fā)點。

最后,《文化偏執(zhí)論》借用“尼采反抗西方傳統(tǒng)”來激烈批判中國文化傳統(tǒng),是魯迅棄醫(yī)從文的宣言書。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埋葬舊認知、舊文化、舊道德。并明確提出“立人”,從現(xiàn)代性角度出發(fā),對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制度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解構,并分析了在此制度下所造成的國民劣根性。三篇文章構成了“墳”的主題,即埋葬腐朽的傳統(tǒng)文化和倫理價值。同時開啟了魯迅文學創(chuàng)作的大幕。

3.后期文學作品所體現(xiàn)的科學文化

除科幻小說和科學論文對科學文化的構建外,魯迅后期的文學作品本身也是科學文化構建的一部分。作品中呈現(xiàn)的內(nèi)容更為犀利、批判,但同時充滿理性氣質(zhì)。魯迅曾論孔孟之道是科學的死敵,他在《三十三》提出,中國自維新以來就沒有真正的科學,也不懂真正的道德,只是信口開河造謠生事給社會罩滿了妖氣。在魯迅看來,偏重科學,則相尚于知能,偏向道德,則相尚于欺偽,要救治這幾乎亡國滅種的國家,那些鬼神和所謂的道德是不對癥的,還要靠不是皮毛的真正科學。

《狂人日記》揭露了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封建主義弊病就是“吃人”,那些親情、友情和人性在封建制度下都已不復存在,唯有科學可以推翻這種吃人現(xiàn)象?!端帯防镞吽I的血饅頭深刻反映出普通勞動人民的迷信和無知?!兜苄帧穼τ贯t(yī)不負責任和迷信的進行了大力諷刺。魯迅談論在創(chuàng)作這些小說時說:“大約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過的百來篇外國作品和一點醫(yī)學上的知識,此外的準備,一點也沒有?!保?26)由此可見,科學知識是魯迅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之一?!栋正傳》中,阿Q所展現(xiàn)出自輕自賤、欺弱怕強、麻木健忘的形象,這些特征也普遍存在于當時的國人身上,這種可悲不是物質(zhì)匱乏導致,而是因為精神上的自甘墮落,以及沒有科學知識和信念來武裝自身。此外,魯迅小說曾多次提到魯鎮(zhèn)。阿Q在魯鎮(zhèn),祥林嫂、孔乙己(頁457-462)和閏土也在。魯鎮(zhèn)在魯迅的塑造中是一個充斥著許多封建觀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級制度的地方,這里的人冷漠無情而且愚昧無知。魯迅對封建制度批判以達到“科學立人”的目的,在這種悲觀和否定中也體現(xiàn)了他對新文化科學與民主的渴望??梢哉f,魯迅的文學世界陰暗中有明亮。

4.魯迅思想中的科學、啟蒙與批判

綜上所述,魯迅前期和后期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以立人為目的,而科學、啟蒙和批判在其科學文化立人的構建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文化偏執(zhí)論》中,魯迅第一次明確提出立人思想——“生存兩問,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與同時代思想家相比,魯迅對主體性的關注從國家轉(zhuǎn)向了對人本身的思考。他從“人”這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出發(fā)展開對當時社會制度和封建倫理的批判,包含了一種深刻的懷疑和反思精神。在西學東漸的背景中,盡管中國學者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重大作用,并紛紛鼓吹科學,然而西方科學的真正品質(zhì)卻少為人知。由于缺乏對西方科學的系統(tǒng)學習及其文化語境的深入理解,魯迅同時代的大多數(shù)人對近代科學的解讀仍然含混不清。魯迅對西方科學理性精神有著較為全面的認知,得益于他與西方科學知識的長期接觸,及其背后社會文化背景的敏銳理解,他轉(zhuǎn)向文學創(chuàng)作正是這一認識深化的結(jié)果。

魯迅早期對科學的理解停留在對西方具體科學的認知上,試圖通過具體知識改變國人的身體狀況以及開闊國人眼界;后期則試圖選擇將科學理性精神深入國民的思想深處,改變國人的精神面貌,把倒立的、麻木的人重新扶正、樹立起來。他運用大量篇幅闡釋應如何對待科學,通過闡釋科學理性精神達到對國民性的改造。從直接從事科學傳播和到批判國人的舊倫理、舊道德,都是以樹立人的主體性為其目的?!棒斞噶⑷怂枷肜锏摹?,其強調(diào)的是‘每一個具體生命中‘個體的意義和價值,他把人還原到人的個體生命之中……強調(diào)每一個具體的人的生命價值和意義。”(頁78)

魯迅最終想讓每個國民都能認識到自我的價值,讓每個人從迷信、迷茫的狀態(tài)中走出來,認識到“人各有己,朕歸于我”。魯迅的立人點從注重人的身體轉(zhuǎn)向?qū)θ怂枷氲臉淞?,他的立人是一個大寫的“人”。魯迅批判的準則,也是以每一個個體意志的上升和思想解放為根本出發(fā)點,他以反抗為動力改造舊文化,從側(cè)面彰顯出理性精神,可以說,這也是科學啟蒙的一種方式。

五小結(jié)

魯迅的一生是與科學文化傳播相伴的一生。幼時的魯迅閱讀過大量博物學著作。青少年階段,他接觸到西方自然科學知識。留學期間,又投身于凡爾納科幻小說的翻譯。隨著魯迅對科學知識及其文化背景認識的不斷加深,《人之歷史》等三篇文章拉開了魯迅文學轉(zhuǎn)向的帷幕。此外,魯迅關于西方科學代表的理性精神的深刻闡釋充分體現(xiàn)在他的文學創(chuàng)造當中。簡言之,啟蒙理性代表的科學文化貫徹于魯迅工作的前后期。魯迅思想中,人作為理性的主體性存在,試圖擺脫一切枷鎖束縛,渴望站在遙遠的自由之巔上。他自己則是一個孤獨的戰(zhàn)士,對中國社會中非理性元素給予激烈地否定、痛斥與鞭笞。

猜你喜歡
科學史魯迅
魯迅防竊
孔乙己
淺談科學史在初中科學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高中生物HPS教育融入科學史的校本課程開發(fā)
利用生物學史組織探究性學習的案例及反思
阿迅一族
科學史教育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
科學教學中挖掘科學史的有效途徑
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策略初探
從魯迅給取名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