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瀟佳
【摘要】“關鍵經驗”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流行詞”,就是幼兒正在做的事情。結合本園和本班實際,自選區(qū)域活動是我們的重點研究和探討部分,對于幼兒的自選區(qū)域活動,教師可以為幼兒“搭建支點”,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創(chuàng)設中主題與游戲并蒂開花,玩美融合。作為幼兒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我們更應該教游相融,師幼同行。把握關鍵經驗,為幼兒構建區(qū)域活動“實習場”。
【關鍵詞】關鍵經驗;區(qū)域活動;自主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2-0107-01
在把握關鍵經驗的基礎上,老師要學會觀察,注重幼兒的活動過程,關注幼兒活動中的行為、情緒等變化,從而對幼兒的認知、智慧和個性進行更有效的分析。我們能將關鍵經驗作為觀察、描述幼兒行為的工具,更好地理解某階段幼兒正在做的事,理解他們的想法,理解他們的興趣和需要,并以關鍵經驗來指導對幼兒的教育,更好地支持幼兒的發(fā)展。
一、舞臺王者,我為你“搭建支點”
區(qū)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它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它是幼兒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一種獨特方式,其活動動機由內部動機支配而非來自外部的命令,表現為“我要游戲”,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兒游戲活動的內在特征。① 用心觀察幼兒在區(qū)域中的活動情況,根據關鍵經驗及時調整材料、環(huán)境等,以滿足幼兒的活動發(fā)展需要。
(一)豐富材料,創(chuàng)設情境
材料作為區(qū)域游戲的操作載體,豐富了游戲的主題和內容,同時也能很好地推動游戲情節(jié)的發(fā)展,激發(fā)了幼兒的游戲興趣,也促進了幼兒間的交往?!耙魳稰K臺”中,孩子們喜歡樂器,但各種聲音混在一起顯得很混亂嘈雜。在此觀察的基礎上,我又增添了一些表演道具:服飾、絲帶、頭飾、掛飾......,在幾次區(qū)域活動游戲中,很多孩子駐足觀賞,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觀眾席應運而生,這樣,表演的孩子們游戲興致便會增加,同時觀賞的孩子也可以為他們投票,豐富了游戲的環(huán)節(jié)。
(二)增強區(qū)域聯動
區(qū)域之間往往是一“墻”之隔,缺乏聯動。
在構建“實習場”的過程中又出現了一個問題,美工區(qū)的孩子做出來的食物只是讓它們展示出來么,還是可以增強區(qū)域聯動,比如說,美工區(qū)的幼兒做好的糖葫蘆、點心、蛋糕之類,可以放到隔壁的飲料店進行售賣。那么美工區(qū)的孩子所創(chuàng)造的內容會越加豐富,而飲料店的老板也能更好地增加材料,而顧客也會增強購買的興致。增強了區(qū)域聯動,豐富了活動的內容,孩子們的興致也會越來越高,社會性也不斷增強,讓整個“實習場”流動起來,互動性增強。
二、主題與游戲并蒂開花,玩美融合
區(qū)域游戲中,教師往往要根據教育主題來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材料,但在現實生活中,教師的操控性太強,而幼兒的主體地位卻不被重視,自主性缺乏。那么在區(qū)域游戲中,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構建區(qū)域活動“實習場”呢?
(一)我做我玩,體現自主
作為中班下學期的幼兒,他們知道要遵守游戲的一些規(guī)則,但時常也會打破規(guī)則。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區(qū)域的規(guī)則,結合幼兒的已有經驗,可以嘗試著讓幼兒們自己將規(guī)則畫下來,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說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與認知,個別孩子也很好地將規(guī)則用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做到了玩美融合的第一步。
(二)整合家長資源,家園共育
在“大樹與小花”這一主題中,我們豐富了益智區(qū)中“旋轉的蓮花”這一益智游戲。本來,我們提供的材料是單一的碎乒乓球條。但通過孩子們兩個月的嘗試玩,他們開始對單一的一片、兩片疊加已經不滿足,有些孩子為了在硬板上讓蓮花旋轉的更多,增加了朵數。在此基礎上,我請幼兒看看別的幼兒園中如何花樣玩轉乒乓球,孩子們很受啟發(fā),各抒己見。我們也開展了一次親子作品比拼,發(fā)揮家長資源,增強親子互動,讓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出屬于自己家庭的獨特的“旋轉的蓮花”,做到了玩美融合的關鍵一步。
玩中激趣,玩中啟智,錦上添花,玩美融合,讓主題與游戲迸發(fā)出更美的火花,也擦出了很多智慧的火花。
三、教游相融,你我同行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p>
那么,在把握關鍵經驗的基礎上,教師如何更好地指導幼兒區(qū)域活動呢?
(一)把游戲權利還給幼兒,做個民主型的老師
在教育上,我們更多地提倡“跳一跳”教學,民主型的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是良性的,這類教師在活動中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讓幼兒自由討論,自由交談,與幼兒共同制定活動計劃和規(guī)則,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探索活動中,成為幼兒群體中的一員。
(二)提供充足的時間、高效的空間和多樣的材料
自主性區(qū)域活動的展開需要教師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幼兒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在游戲中的自主性、能動性;高效的空間布局,為幼兒游戲活動“錦上添花”,也有效增強了區(qū)域聯動;多樣的材料則讓幼兒觀察問題、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得以提高。例如,投放低結構材料,能夠引發(fā)幼兒思考;簡單、多變、可替代的材料,對幼兒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他們會不停地擺弄,主動地探究學習。
(三)多觀察,因材施教,滿足幼兒需求
幼兒的游戲行為是教師了解游戲中幼兒的興趣、能力以及需求的最直接呈現方式。因此,在區(qū)域活動中,教師應該多觀察幼兒,了解其興趣、需要及活動的水平。不同的幼兒具有不同的能力,每個幼兒的興趣也是不相同的,在游戲行為與語言中,我們可以更直接的觀察到幼兒,這時候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及現有的活動水平等因材施教。
在幼兒自主性區(qū)域活動中,我們始終要緊跟幼兒步伐,“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我們要運用指南精神,將其“自主”融匯貫通與其中,讓孩子“玩中學”“學中玩”,為孩子的區(qū)域活動“錦上添花”,構建屬于他們的“實習場”。
注釋:
①周曉華.區(qū)域活動--幼兒自主活動的重要形式[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11).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姜萍.幼兒園區(qū)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策略[J].科教導刊,2015,(59).
[3]范萍萍.做“輕松”的幼兒教師———《指南》背景下如何開展區(qū)域游戲活動[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