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華
【摘要】 隨著素質教育開始在全國范圍內(nèi)得到普及,新課程也隨之加大改革步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現(xiàn)代課程要改變死記硬背、盲目訓練和機械操作的現(xiàn)象,積極提倡學生勤于思考、愿意探究、主動參與,大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使他們形成與他人進行合作、實現(xiàn)資源共享的能力?!庇纱丝梢?,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要發(fā)生新的變化。教育源自生活,本文提出幾點實現(xiàn)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對策,意在起到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生活化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2-051-01
0
新課改對當前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實現(xiàn)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是落實新課改基本精神的必要舉措。如何讓生活之花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綻放,是擺在我們一線教師面前的重要問題。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生活化教學是面向現(xiàn)實生活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風靡于美國,美國教育家杜威,我國教育家陶行知都提出過生活教育理論。他們一致認為,教育源自生活,要為現(xiàn)實生活服務。我認為,我們的小學語文之所以要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是基于以下幾點思考:
1.改革傳統(tǒng)教學法的必然需要
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比較多,祖國文字也獨具魅力,如果只顧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很容易導致學生消化不良,導致學生的學習困難。實施生活化教學后,教師會主動結合小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探索新穎的教學法,延伸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更有興趣地學習語文知識。
2.擴展教學空間的現(xiàn)實需要
新課改指出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只局限在課堂內(nèi),實施生活化教學后,教師會將學生帶出教室、帶向自然進行語文學習,自然界是鮮活生動的,在大自然中學習語文,使學生更加能感覺到語文學習的實用性。
3.豐富教學評價的內(nèi)在需要
生活化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是有著多元化的評價內(nèi)容和評價主體的,這有利于改變單一化的紙筆測試,全面判斷出學生的學習進展。
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對策
1.教學過程生活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的方法有很多,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現(xiàn)實生活,應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比如我考慮到很多小學生喜歡繪畫,所以引導他們將生活中的繪畫引入到語文課堂上,如教學杜甫的《絕句》一詩,我結合自己的介紹、講述,在黑板上進行簡筆畫:柳樹上有黃鸝、青天上有白鷺、窗外可見積雪的西嶺、門口停泊著的船只(所用粉筆的顏色必須和詩中所述一致)。此時,我的板畫首先可讓學生感知詩歌所涉及的具體事物形象,激活學生頭腦中以有的記憶表象,在兩者的同化中獲得成功感,產(chǎn)生愉悅感,以此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過圖畫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首詩以區(qū)區(qū)28個字容納了這么多事物,感受到中國古詩巨大的容量,感受到中國古詩中蘊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國智慧。
2.游戲活動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極力提倡“教學做合一”,他呼喚學校教育要“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之能干”,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鑒于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小學教師可以采取游戲化的方式使他們在“做中學”、“學中做”。比如我在教小學低年級學生學拼音時,就采取了游戲化的教學方式,使他們感受到拼音學習的樂趣。
3.課外活動生活化
小學語文教學涵蓋的世界是廣闊無邊的,我們的教學絕不只能局限在課堂上,這樣會局限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所以我們語文教師應該為學生開辟“第二語文課堂”,開放教學空間,使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來學習語文,多角度地感受語文的存在。比如曾經(jīng)組織學生召開過“愛我中華”故事會,具體做法如下所示:
(1)收集材料。首先在小組中進行初步分工,明確每個人的任務,然后分頭收集資料。例如,有人收集抗日故事,有人收集歷史名人的故事,有人收集祖國燦爛文化遺產(chǎn)……
(2)書寫“我的感想”。讓學生圍繞本次活動寫自己的感想??梢詫憣ψ约菏占降牟牧系母邢?,也可以寫讀過、聽過別人的材料后的感想,還可以寫對此次活動的感想。最重要的是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4)以小組為單位,將“我的感想”在全班展示。匯集“讀后感”與查找的文字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布置展覽,同學之間互相觀摩、學習。
在長達3周的活動過程中,學生不時被中華文化的燦爛,祖國山河的壯美,中華民族的勤勞勇敢感動著,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得到激發(fā),自我體驗得到增強。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在體驗著生活、也體驗著自我,更可能與故事發(fā)生心理的同感與共振,讓自我體驗更為強烈,更能幫助學生調整自己對客觀事物的看法,也更有利于學生獲得積極的自我體驗。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課堂教學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教師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導致學生成為課堂的“觀眾”,這些問題必須解決,方能提高小學教育質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提倡教育要貼近生活,小學教師應該汲取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并積極應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性,真正貫徹落實新課改的基本精神!
[ 參 考 文 獻 ]
[1]孫欣.找尋生活中的語文元素——淺談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模式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1).
[2]董湘淑.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探微[J].學周刊.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