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霞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與閱讀效果是保證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因此,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教學也自然地成為了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本文主要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總結了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了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策略,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語文教師的教學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不斷地積累。因此,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堂的閱讀,還要積極地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在豐富的閱讀內(nèi)容與材料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從而真正地激發(fā)出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享受閱讀的過程,進而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其今后的成長與進步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興趣引領,變“閱讀”為“悅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閱讀教學中也是如此。學生樂于閱讀,他們才會享受閱讀的過程,才能夠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通過閱讀來學習課文,了解課文所講述的內(nèi)容,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單調(diào)乏味,還會逐漸降低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利于高效的閱讀教學的實施。在新時期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從而引導學生變“閱讀”為“悅讀”。
例如,在教學課文《松鼠》時,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出示一個謎語:“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像把傘?”學生就會積極思考,并回答:“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傘。”通過這樣的謎語設計,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的積極性也會被調(diào)動起來,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教師就可以引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課文,并讓學生自主地閱讀課文。為了讓學生在閱讀時更加用心,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問題,如:小松鼠的外形有什么特點?小松鼠喜歡吃什么?它們是如何做窩的?通過提出這些問題,學生在閱讀時會更加認真,從而使得學生會更加積極地進行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二、師生合作,使學生體驗閱讀的趣味
閱讀不僅能讓學生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豐富閱讀教學的形式,也是提升閱讀效果的主要手段。師生合作共同進行閱讀既有助于構建出和諧的師生關系,還有助于學生體驗到閱讀的趣味。在組織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題材,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從而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提高閱讀效率,真正地實現(xiàn)教學相長。
例如,在教學課文《晏子使楚》時,教師就可以與學生一起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在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給角色“加戲”,讓參與表演的學生認識到這是一個想象加創(chuàng)造的過程,從而帶領學生走出課本內(nèi)容的限制,將課文中的人物“演活”。這樣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學習方式會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并且,師生共同合作還能碰撞出不同的思維火花,有助于教師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接下來的教學。
三、內(nèi)外結合,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也是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雖然語文教材中涵蓋的內(nèi)容十分廣泛,但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學生是很難深入地分析學習的,他們的閱讀能力也就難以得到提升。因此,教師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是極其必要的,尤其是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水平與能力都在不斷地提升發(fā)展,他們只有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具有了廣闊的視野,才能在接收的信息中正確地辨別,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了課文《草船借箭》后,很多學生對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都感到很驚奇,他們對這個人物也莫名地多了幾分崇拜感,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閱讀《三國演義》的小學版讀物。有趣的插圖、簡潔的故事情節(jié)會讓學生對整個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相應的故事背景有整體的認知與掌握,從而更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分析課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與人格特征等。而且,有效的課外閱讀也會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積累運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的閱讀成效也要通過實踐的運用來檢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語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信心。并且,多種多樣的語文活動還會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使其在參與活動中感受到語文文化的內(nèi)涵與韻味,從而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三者相互溝通、平等對話的過程。如何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實現(xiàn)有效教學?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創(chuàng)設情境、有效提問、巧用評價及等相關策略。如精心營造讀書學習氛圍,多彩活動促閱讀,重視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開設多樣讀書指導課,促進小學生課外閱讀有效性可持續(xù)發(fā)展,讓閱讀課外書成為習慣。
五、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出有效的教學方式,從而切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為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提供保障,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也是精神成長、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而閱讀教學,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學習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吸取知識,提高認識,發(fā)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的過程。新課改實施以來,小學的語文教學思想空前活躍,教學方法也層出不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是出現(xiàn)了百花齊放的局面。教學方法追求形式的熱鬧,教學過程華而不實。一堂課看起來十分熱鬧,教學手段新穎、教學形式多樣、學生回答積極,課堂氣氛活躍,但是下課后,學生學會了什么,卻不知所以然。如何使閱讀教學行之有效?筆者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參考文獻:
[1]李倩.如何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4(18).
[2]孫麗瑋.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J].學周刊.2014(17).
[3]吳薇.國培計劃與傳統(tǒng)進修實習的比較分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06).
[4]范廷俊.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苑教育.2014(02).
[5]錢春香.有效的教學評價成就高效的課堂教學——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的教學評價[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3(10).
[6]桂華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28).
[7]郭琳.淺論小學語文教師藝術素養(yǎng)的重要性及其培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