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飛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深化發(fā)展,將素質教育理念與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進行了有機融合,教師們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轉變課堂的教學模式,為學生開拓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中掌握到更多的基礎技能,構建完善認知體系,以便為未來深層數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探究奠定下堅固基礎,推動小學教育事業(yè)的蓬勃前行。多媒體技術的合理運用,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力與想象力,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達到最優(yōu)質的教學效果。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途徑進行了概括性總結。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媒體技術;教學應用;途徑;研究
一、引言
信息時代的快速來臨,使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更新了人們的核心教育觀念,對小學基礎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媒體教學是時代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的有效應用,能夠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創(chuàng)出全新格局。利用個性化教學方法,趣味性教學手段,為數學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確保教學質量的同時優(yōu)化課堂結構,使教師各項人才培養(yǎng)計劃得以順利實施,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fā)展提供最大助力。
二、突破重難點,提高教學效果
數學知識內容相對抽象,對于剛剛步入課堂進行學習的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十分困難。教師是學生概念性知識探究中重要的引導者,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理解情況。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閱歷不甚豐富,面對一些復雜、多變的數學問題常常會表現的十分迷茫,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必然會嚴重降低,學習積極性也會隨之喪失。數學教師必須善于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成長需求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巧妙融合創(chuàng)新元素,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調動學生的感官能力,講解教材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切實感知到學習的最大樂趣,進而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體現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價值。如此獲得的知識,學生會記憶得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徹。
三、滲透數學思想,更新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要求“在教學中要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及其方法”。在幾何形體知識的教學中,有一些公式的推導往往涉及到一些中學才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只可讓學生意會,這在常規(guī)教學中往往是令教師頭痛的一件事,而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往往化難為易。課件《圓的周長》中,周長公式C=2πr的推導涉及到不完全歸納法,我在課件中是這樣設計的:先出示直徑分別為8cm、12cm、14cm的圓,然后令其依次在一條線段上滾動,在滾動直徑的1倍、2倍、3倍距離時依次出現記號,滾完后顯示其滾過路程的距離。演示完后,老師讓學生觀察圓滾過的路程即周長與圓的直徑的關系,學生有這三個圓環(huán)滾動的動畫作為依據,很容易歸納出圓的周長是圓的直徑的三倍多一些的結論。
四、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引導學生理解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能夠為學生提供形象地反映教學重點的資料,讓學生借助媒體更好地掌握學習重點。例如在教學“行程問題”求相遇時間應用題時,先在多媒體出示準備題:小東每分鐘走50米,小英每分鐘走40米,經過3分鐘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遠?為了讓學生了解在實際生活中“行程問題”的情況,教師在制作多媒體中演示兩人相對運動的情形,為學生創(chuàng)設運動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同時”“相對”“相遇”“速度和”等概念,學生很快發(fā)現“兩人1分鐘走的路是50米加40米等于90米。兩人3分鐘走的路是3個90米”,很快解決了問題。然后,教師在復習題的基礎上(復習題與例題在多媒體活動演示),改動條件與問題,即在復習題前面加上“兩地相距270米”的條件。抽出后一個條件與問題,拉入“經過幾分鐘兩人相遇?”這個問題,學生覺得很有趣,因而,很快會用復習題的逆向方法解決,并掌握了路程、速度與時間的關系。這樣,很快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解題能力,又突破了這一教學難點。
五、精心設計練習,提高課堂實效
練習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并發(fā)展智力的活動,利用計算機可以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也可以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既鞏固了新知識,又發(fā)展了思維,還反饋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并從中體會到成功的愉悅,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如果每次練習的設計都簡單的依靠小黑板、卷子、書本等單一、呆板的呈現形式,長時間學生會厭倦乏味。同時,這些形式很難較真實地營造數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場景。因此,這時多媒體發(fā)揮其圖、文、聲、像并茂的眾多特點及優(yōu)勢,能使練習、復習等環(huán)節(jié)也輕松、愉快,能使學生在練題過程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tài),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使他們覺得學習數學是一件快樂事,一件有趣的事,一件新鮮的事。例如:在《分數的意義》學習中,有按指定分數給圖形填色的練習。這樣的練習答案是不唯一的,利用計算機就可以允許學生自由發(fā)揮,填完一種后計算機再鼓勵學生想出別的填法,只要學生填的份數正確,計算機就會給學生肯定的反饋,當學生出錯后(電腦錄音)耐心地勸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來一次,這符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性格,生動有趣地復習鞏固了新知識,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思維,很好地實現了因材施教。
六、結語
總之,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確有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的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數學課堂,展示了數學稱之為“科學皇后”的魅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的熱情,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和諧發(fā)展,使學課堂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劉鳳梅.淺析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5(13):226-227.
[2]郭忠東.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藝術芻議[J].軟件:電子版,2017(2):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