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學 林純娟
《舌尖上的中國》是紀錄頻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類系列紀錄片,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文化。向觀眾,尤其是海外觀眾展示中國的日常飲食流變,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和獨特的味覺審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層面的東方生活價值觀,讓觀眾從飲食文化的側面認識和理解傳統(tǒng)和變化著的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是學生學習借鑒的好素材。布置學生了解搜集有關云霄美食及其制作烹飪方法,讓他們走出課堂,接觸生活,觀察生活,積累素材,學習借鑒《舌尖上的中國》解說詞,寫出一段說明文。學生寫出了許多云霄美食,諸如燒窯雞、水面,肉煎、五香、水晶粿、綠豆粉粿等等。例如,云霄五香的制作,有學生寫到:先把豬瘦肉切成小塊,加上適量淀粉、蔥花、精鹽、味精、砂糖、五香粉等,用適量的水調制成焰,以豆腐衣為外皮,裹成直徑約2至3厘米的長條狀的“五香生坯”。油炸時,先在油鍋中放入適量油,中火至油五成熱后,放入“五香生坯”炸3-5分鐘,待五香條成為金黃色浮上后,即可取出,切成若干小段,配上蕃茄汁或辣椒醬、酸蘿卜片等,趁熱食之,外酥內嫩、醇香可口、回味無窮。介紹云霄燒窯雞,有學生寫到:它色澤金黃,滋味別致,肉質鮮嫩,香氣撲鼻。這些說明文字觀察細致,說明條理清楚,用詞準確具體。
有些同學們從沒想到寫寫我們餐桌上的美食文化,或者我們筆下的食物只是作文中的一個配角,因為我們視它為普通的生存物品,卻忽略了它本有的氣質,每一份珍貴的食材,每一雙供養(yǎng)的手,每一條食品生產線,從簡單的食材到半成品到齒間的美味,都凝聚著濃濃的情感。
在許多人眼中,臊子面是嘴邊的食物,是吃完就會淡忘的生活材料,可是,《舌尖上的中國》告訴我們臊子面有“奧妙”,它的每一道工序都會引發(fā)我們對于這碗面中蘊含的秘密的探求欲,把面加工成3厘米寬的形狀加上合適的火候是為了彰顯新麥筋道的牙感和清香的味道,這時候會自然地出現(xiàn)一個可以把握這個奧妙的人——老婆婆,而面食產生的大量碳水化合物則是麥客們維持體力勞動的必需品……一碗臊子面,因為融入了真正的生活而顯得溫情脈脈,這碗臊子面也因此產生文學作品中的引導力量,引發(fā)我們強烈的情感共鳴。
在漢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遠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除了舌之所嘗、鼻之所聞,在中國文化里,對于“味道”的感知和定義,既起自于飲食,又超越了飲食。也就是說,能夠真真切切地感覺到“味的,不僅是我們的舌頭和鼻子,還包括中國人的心。
我們來看看秀茹同學寫的《年少的滋味》片段:年少的滋味是甜甜的,像極了捧在手掌心的棉花糖。喜歡吃媽媽做的菜,淡淡的味道,帶著一股甜甜的清香。習慣在還沒開飯前就坐到飯桌旁等待,迫不及待地催促著:“媽媽,準備好了沒有啊,要開飯了嗎?”每每這時,媽媽總會假裝一臉驚訝的表情看著我說:“怎么一會兒都等不了,上一餐沒吃飽么?”然后看著低頭憤憤的我嘿嘿的笑。這段文字的成功之處在于它融入了人物的神情、動作描寫,寫出飯桌旁普通生活場景中那溫馨的畫面,母女深情與飯菜的香醇交融在一起,令人回味無窮。
再如菁菁同學在《薄餅的滋味》寫到:
每年立夏前后,是吃薄餅的日子。
我們家的薄餅是母親親手做的,母親說:“買的雖然方便,但吃起來還是沒有自己做的好?!泵磕赀@時,太陽炙烤著大地,酷熱的天氣直逼人頭腦暈眩,可是,邊忙碌的母親卻還能哼著小調。她先用小麥粉加水打成黏狀,這個過程可有講究的: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需要長時間反復揉打,不能有水的痕跡,可是摸起來卻要感到有水的存在。因此,這項工作是很難掌控的。常看見汗流浹背的母親,連鼻翼兩側也都泛滿了小汗珠,而她,在整個過程中總是帶著那不易察覺的笑意,不時地用毛巾擦擦汗,埋頭繼續(xù)工作。
到了煎餅的時候,媽媽抓起一把調揉好的小麥糊,在鍋板上畫個圈,熱燙的鍋板瞬間把它煎熟了,發(fā)出純純的麥香。每次我都迫不及待地挑上一張,加入母親早已親手翻炒、攪碎的黑芝麻,卷成長長的圓柱形狀,咬下一口,濃郁的黑芝麻,醇香的薄餅,味道確實與我曾在外婆家吃到的不一樣,它是更香更甜。
曾聽母親說過,在她們小的時候,糖類的東西都挺稀罕的。小時候,家中姐妹多,能吃到帶糖的薄餅更是困難。有一次,家里有瓶不知哪來的蜂蜜,就在外婆不注意時母親偷偷舀上幾湯匙倒在攪拌好的米糊中。吃了這種帶有蜂蜜的薄餅,才發(fā)現(xiàn)香脆中還帶有一絲甘甜。從那以后,這種制作方法被母親沿用了下來。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家的薄餅是加了蜂蜜的,怪不得滋味更香醇、更獨特。我也知道,加入了蜂蜜的調和,薄餅口味愈發(fā)香脆和甜美。我分明看見,每當我大口大口地咬著薄餅,享受著它的風味的時候,母親的臉上總洋溢著幸福的笑。
我非常喜歡這篇文章,小作者借助美食這個媒介,選取母親為家人做薄餅這樣一件小事,描寫母親嫻熟的技藝,表現(xiàn)母親生活的智慧,“加入了蜂蜜的調和,薄餅口味愈發(fā)香脆和甜美。我分明看見,每當我大口大口地咬著薄餅,享受著它的風味的時候,母親的臉上總洋溢著幸福的笑。”這一細節(jié)描寫細膩深刻,它流淌出的濃濃的親情,無不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美德,引發(fā)讀者的共鳴。
《舌尖上的中國》講述的不僅僅是美食,而是深入美食背后講述中華文明的傳承。可以說,《舌尖上的中國》是勞動人民的大戲,那一雙雙制作美食的粗糙雙手,那一個個辛勤勞作的背影,那一張張欣賞勞動成果的笑臉,不經意間流露出感動所有人的平凡而偉大的中國力量?!渡嗉馍系脑葡觥沸1菊n程的開發(fā)也契合這一時機,它讓學生通過了解家鄉(xiāng)美食,激發(fā)對生活的熱愛,,同時告訴學生,懂得生活的人,不僅鐘情于美食,更應注重于對親情的感恩和回報。而能把這些寫進作文,正是我們文章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