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白花第二小學 胡遠銀
雖然學生在低年級也有過各種說話的練習,但主要還是“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痹诙温浒才拧l理清晰方面要求不高。而中年級階段則開始要求讓學生做到段落分明、條理清晰。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這個轉變中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是當今的小學生挫折教育缺乏,對于挫折很容易會一蹶不振。為了避免出現(xiàn)學生對寫作的畏難情緒,在實際的寫作指導過程中,要盡量從學生“只言片語”的成功中給予鼓勵,讓學生于“只言片語”的成功中,樹立寫作信心,相信自己寫得不錯,相信自己也能寫得好。而且挖掘學生“只言片語”的成功的做法,也是對學生于低年級時養(yǎng)成的“愛說話”的習慣較好地延續(xù),很好地把“愛說話”延伸到“愛寫作”。比如,我今年剛接手的班上有個學生,根據(jù)其前語文科任反映,是個較為活潑的一個女孩子,平時很是能說會道,但是每次作文都是一塌糊涂。我綜合了她的實際情況后,就特別注重挖掘她作文中的“只言片語”,從一個詞使用得好,到一句話寫得好,再到一段話的表述較為突出。就是通過這樣讓她感受到這些“只言片語”的成功,半個學期下來,該學生的寫作有了喜人的進步,連其前語文科任也驚訝于她的進步。
在學生樹立起寫作信心的同時,教師要注重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得到訓練與鞏固,進而形成愛寫作的習慣。這個練習的開展,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進行。我個人的做法有如下幾種:
每周都要求學生寫周記,我就緊緊抓住學生所寫的周記,盡量挖掘學生在周記中的“只言片語”,堅持在第二周的其中一節(jié)課,盡量展示學生作品里較突出的“只言片語”,讓學生共同欣賞。因為,展示的只是學生作品中的“只言片語”,要求并不太高,會有較多學生的作品得到展示。而這樣的展示,一方面能讓學生在欣賞別人的“只言片語”,同時也讓學生學習別人的寫法,另一方面也很好地激勵了被展示的同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練寫的積極性。
至于對學生作品中的“只言片語”的挑選,我個人也只是在活動開展的初期才親力親為,同時選拔若干個小助手加以培養(yǎng)。當在活動開展了一段時間后,在小助手們基本能獨立完成時,就會讓小助手們自主去開展活動。這樣不但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也培養(yǎng)了小助手們的組織能力。如班上的張小慧同學,活動開始初期并沒有被選為小助手,是她本人在活動中期自告奮勇要求做小助手的,當時,她的寫作水平也只是中等而已。為了鼓勵她,我吸收她為小助手,結果,在活動過程中,她非常積級參與。平時的挑選“只言片語”很用功,到了活動后期,她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一個學期來竟然有多篇作文得到同學們好評。
單元作文是每個單元中較具體的作文指導后的作品,寫作之前都進行了較全面的指導教學,無論是語言表達、布局謀篇等方面都進行指導。所以我對其中的“只言片語”要求會略有提高,除了在語言表達方面要較突出外,對于結構安排也提出要求。比如,對于寫事的作品,要求學生做到條理清晰,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同時也要有詳略的體現(xiàn)。對于個別在段落銜接上較流暢的作品,我重點給予展示。借助于單元作文的展示,讓學生對寫作要求能有更加全面的認識,逐步實現(xiàn)“只言片語”的要求向整個布局謀篇、語言表達的要求提升,從而更好地指明學生日后寫作努力的方向。
目前我們學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著內容較平淡的現(xiàn)狀。所以,我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積累好詞好句,讓學生努力在平淡的內容中,以“只言片語”提升自己作文的格調。而要達到以“只言片語”提升自己作文的格調,就要求學生學會提煉警句。在這個方面,我主要是引導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時刻不忘美好的品質,積極發(fā)現(xiàn)身邊的人和事的真善美。特別是結合語文教材中的人物品質去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相似的人。如在教學《中彩那天》對于“父親”這個人物的品質——誠實,講信用,我講完后就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同時,再引導學生體會“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一大筆財富?!边@句話在文中的作用。讓學生明白,其實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本文的“只言片語”,也正是這句話,本文的格調更加突出了。從而真正明白如何以“只言片語”提升自己作文的格調,并學會自己嘗試去提煉警句。
如在上述《中彩那天》的教學關于“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一大筆財富?!钡膶W習,就是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別人提煉的警句,并加以積累運用。農村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在閱讀方面可能比較欠缺,閱讀量比較少,這個對于“只言片語”的積累是個障礙。為此,首先,我充分調動學生讀書的興趣,在班上組建了班級圖書角,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引導學生積累課文中出現(xiàn)的警句,我還會盡量拓展,把與課文有關的部分課外好的警句展示給學生,豐富學生的積累。再者,動員學生自己主動去閱讀,把自己認為好的句子加以摘抄積累。
同時,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積極積累“只言片語”,我不定期地舉行警句積累展示,讓學生相互交流所積累的警句,及時表揚積累多的同學并給予獎勵,激勵積累較少的同學多讀書多積累。為了檢查學生的警句積累效果,我在展示的過程中還會要求學生說說:“這個警句是怎樣摘抄的?”“這句警句你是怎樣理解的?”“我們寫作時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運用這個警句?你能舉個例子嗎?”等等。在摘抄的同學發(fā)言完畢后,再讓學生各抒己見,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樣一來,學生所摘抄的警句就真正成為學生日后寫作的材料了,同時也讓學生的閱讀真正做到理解閱讀,杜絕了囫圇吞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