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杏
【摘要】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節(jié)課要做到揮灑自如,自然少不了厚實的教學基本功.“非線性”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策略告訴我們,若做到“靈在預設”“活在導學”“實在反饋”,相信課堂定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學個性,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彰顯教學的靈與活……
【關鍵詞】 靈活;非線性;小組合作學習
一次學校進行高效課堂示范校評估,評估組給我的評價是“靈活處理教材的功夫深.”這句評語,引發(fā)了我的思考.我到底是怎樣做到“靈活”的呢?
我通過查閱《現(xiàn)代漢語字典》了解到“靈活”的意思是:聰明、不呆板,善于隨機應變、不拘泥.
我校所研究的“非線性”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通過“學生自主預習→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課堂上師生互動解決問題→通過反饋練習檢測學生掌握情況→學生歸納整理、總結提升”的課堂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而其以開放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進度,允許學生適當超前學習,把學生真實的學習起點作為每節(jié)課的教學起點,圍繞學生的認知難點、本節(jié)課的核心知識而展開教學,更要求教師要靈活地開展教學.
一、“靈”在預設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節(jié)課要做到揮灑自如,自然少不了厚實的教學基本功.對教材深入透徹地理解,對教材前后知識體系明了,清晰地把握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易錯點;清楚知道學生本課的真實起點、對課堂生成有足夠的預測,并有相應的對策,使得教學游刃有余.
(一)研讀教材、深悟課標
正如吳正憲老師講到的:“我們的學生只有一次一年級,一個童年,我們不可以有半點不珍惜孩子的生命……”.同樣,我也珍惜每一次跟孩子共享課堂的機會,珍惜當中的每一分鐘.
通過選取五年級下冊“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一課不同時期的兩個版本進行對比后發(fā)現(xiàn),它們的編排意圖和教材內容呈現(xiàn)是相同的,只是版面的大小不同而已.當然有部分內容,也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如對解決問題方法的全過程加以呈現(xiàn),讓教師們用教材和學生自學更便利.
根據(jù)《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精神,新課程改革更重在教師理念的改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法要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評價要從“注重統(tǒng)一的教學要求”向“注重個性化服務”轉變……
多年來在小學數(shù)學教育的摸爬滾打,雖然對教材熟稔于心,但我在每一節(jié)課前仍認真研讀教材、聯(lián)想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情況,預設著自己的每一次應答、每一次的追問,審慎地確定每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易錯點,并由此決定在課堂教學中著墨的輕重緩急.
(二)以生為本,巧用教參
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案例,我校三年級備課組在討論一道題目的解法時意見出現(xiàn)了分歧.
例題:我在網(wǎng)上書店上午接了279個訂單,下午接了395個訂單.今天準備600張快速單夠嗎?還差多少張快速單?
教學參考書上給出的建議是:第一個問題用估算就可以解決,第二個問題需要精確計算.兩位教師的分歧主要出現(xiàn)在第一個問題上,其中一方認為教參書的只是建議,另一方則認為教參上說要用估算就要用估算.
這個案例,引起了我的思考.我發(fā)現(xiàn)某些教師把教參當成了尚方寶劍,對新課標的理念理解不夠透徹,對教學沒有自己的想法,教師自己都不靈活,怎能讓學生靈活.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jù),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靠教師善于運用.”同理,教學參考書也是作為一種參考而已,教師要善于運用,尤其要結合自己的學生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靈活運用教材、教參資源,才能使教材、教參為我所用,又不為教材、參所束縛,才能充分發(fā)揮教材、教參的潛在優(yōu)勢.
根據(jù)“非線性”教學策略,我決定突破教參的局限,結合學生的實際加工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shù)脑?、刪、補、調,使其更符合學生的需求.
如,在二年級上冊“9的乘法口訣”一課.教參書的教學建議是:動態(tài)出示主題圖——講清圖意,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填數(shù)軸,寫得數(shù),總結口訣,尋規(guī)律,記口訣.
如果按照這樣的教學建議,前面要花不少的時間,留給學生記憶口訣、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交流方法、思維碰撞的時間就很少了.基于以上思考,我決定讓學生前置學習.
(三)針對學情、前置學習
在學“9的乘法口訣”之前,已經(jīng)學了6,7,8的乘法口訣,學生掌握了“編制—記憶—運用”乘法口訣的學習要求.盡管才二年級,但早已躍躍欲試.通過預習,學生能匯報主題圖含義,自主編出乘法口訣,乘法口訣中積的規(guī)律也略知一二.為此,我靈活進行處理,把本課的重點放在了記背口訣上.
二、“活”在導學
“非線性”教學策略告訴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改進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使教學過程更具彈性,教學方法和內容更具選擇性.
(一)針對學生的困惑、疑難開展
“9的乘法口訣”一課,9的乘法口訣有九句,得數(shù)比較大,怎樣才能讓學生清楚、熟練地記背呢?
1.抽絲剝繭,聚焦疑難.
我的做法是:先讓學生把容易記的分出來,如,比較簡單的“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以及蘊含了《西游記》典故的“九九八十一”;然后聚焦其他六句上,教師啟發(fā):“怎樣才能記好這六句口訣,你有什么好辦法?”,讓小組討論.
2.搭建平臺,相互啟發(fā).
通過思考、討論,讓大家各抒己見:
學生1:“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這兩句很像,可以一起記,一個積是四十五,一個是五十四,少一點的肯定是五九,多的是六九.”
學生2:“三九二十七與八九七十二”也很像……其他學生受此啟發(fā)也發(fā)現(xiàn):9的乘法口訣中積的十位數(shù)字與個位數(shù)字相加的和是9,比如,36不會是32的,72不會是71;還有同學提示如果記不住八九七十二可用九九八十一的積減9.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推波助瀾——
師:“如果用假想法來進行簡便計算,你們會把9假想成什么?”
生:“假想成10.”
師:“9×1=9的積可以看成:10-1,9×2=18的積可以看成:幾個十減幾?”……
由此,幾乘9的積可以用幾十減幾就行了的辦法學生也悟出了.學生的思維完全被激活,教學內容也得到了深化和拓展.
3.借助媒體,突破難關
一些比較直觀易懂的教材內容,可以提前讓學生自學,在課堂上分享學習成果,但如果遇到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內容,學生在預習時就出現(xiàn)了困惑又怎么辦呢?
在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一課中,學生通過預習就出現(xiàn)了困惑.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是這樣導學的:
問題1:“老師,我們把圓分成四等份后拼出的圖形好像不是一個真正的平行四邊形.怎么求出它的面積?”
教師把問題拋給小組討論,接著利用媒體展示了4等份、8等份、16等分的剪拼圖形,通過感官沖擊,讓學生感悟到:“分的等份越多,所拼圖形就越接近平行四邊形.”教師再追問:“如果再把圓平均分到32份,64份,128份……無限份時,大家閉著眼睛想象一下,會——”學生會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近似一個長方形了”!
生生、師生間的思維碰撞,讓學生逐步理解“化曲為直”,成功地實施了由“圓”→“長方形”轉化!
(二)采用倒敘,設疑推敲
在“非線性”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還可以采用倒敘的學習方式,即從結論出發(fā),假設結論是成立的,你能有什么理由證明它是正確、合理的呢?
在“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這節(jié)課就遇到了這種情況.通過預習,學生順利地把答案做出來了,而且一下就說出了“我還知道了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是——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學生覺得自己都會了,怎么辦?是不是就不用教了呢?其實不然.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思維特點決定了他們在預習時存在局限性,他們有可能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屬于淺層次的學習.
為此,教師可以順勢而為,改變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采用倒敘的方法,干脆把主動權拋給了學生.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把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都總結出來了,那你能不能介紹一下你是怎樣知道的?為什么會這樣呢?
生1:我們小組是通過折紙的方法知道的.我們把一張正方形紙對折后,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 1 2 (涂了顏色);我們把這張紙再對折,每份就是 1 4 ,剛才的 1 2 就變成了 2 4 (邊說邊指著自己的折紙);如果再一次對折,每份就是 1 8 ,原來的 1 2 又變成了 4 8 了;因此,我們發(fā)現(xiàn) 1 2 = 2 4 = 4 8 .把這幾個分數(shù)從左往右看,分母變化的規(guī)律是乘2,分子變化的規(guī)律也是乘2,所以說,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相同的數(shù),分數(shù)的大小一樣.
師: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證明嗎?
生2:我們通過折紙也知道了 1 2 , 2 4 , 4 8 ,不過我們是把這幾個分數(shù)從右往左看,發(fā)現(xiàn)他們的分母和分子的規(guī)律都是同時除以2,分數(shù)的大小也是相等的.
……
師:我也覺得他們說得很有道理,通過大家的討論我們證明了:“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shù),分數(shù)的大小確實不變.”(師生一起說,教師板書演示以加深印象)
“非線性”教學策略中的倒敘手法,不但要向學生問“你是怎樣知道的?”,而且還得讓學生再次深入理解這個規(guī)律上.請看:
師:你們都知道了“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shù),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這個相同的數(shù)是不是可以是任何數(shù)?
生1:不可以,因為如果乘或除以“0”得到數(shù)的與原來的分數(shù)不相等,所以不能為“0”.所以要“0除外”.
師:那我們來完善一下這個規(guī)律吧,大家一起說.
……
三、“實”在反饋
教學的靈活最終是要提高教學效率,尤其是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為此,“靈活”最終是要看實效如何,還得看學生的反饋情況.通常我們用“檢測性練習”來反饋和促進教學目標的落實,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通過歸納整理,梳理知識,形成脈絡,為后續(xù)學習做好鋪墊.
(一)巧設練習,當堂反饋
練習的設計既要體現(xiàn)對新課的鞏固,又要拓展學生的思維.“非線性”小組合作學習課堂,通過反饋練習,達到檢測預習和導學的效果,及早暴露學習中的薄弱點、模糊點和易錯點,為教師的二次導學鋪墊.
(二)歸納積累、梳理知識
課堂的最后幾分鐘,讓學生歸納整理本節(jié)課的收獲,不僅要讓學生說說本節(jié)課學了什么知識,與前面哪些知識有聯(lián)系?還要說出本節(jié)課掌握了哪些方法、規(guī)律?能解決哪些問題?進而上升到說出本節(jié)課學習了哪些解決問題的策略、注意事項與易錯之處等.
總之,教師是孩子人生中的導師,我們的言行、智慧無不在影響著學生.在教學中,我們應全身心投入,用熱情去點燃激情、用智慧去啟發(fā)智慧、用恒心去引領、用毅力去陪伴;善于運用“非線性”教學策略,做到靈在預設、活在導學、實在反饋,相信我們的教學必定充滿靈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