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
“他是一位扎根本土、具有大愛、守正創(chuàng)新、真正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當代教育家?!?在2017年10月21日舉行的“教育家何炳章先生從教50年及其教育思想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對何炳章先生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進行了不同視角的研讀。
何炳章先生曾經(jīng)擔任安徽省合肥市教委主任、合肥一中校長、合肥實驗學校校長、合肥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安徽省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秘書長等行政和學術(shù)職務(wù),曾出版了150余萬字的《何炳章教育文選》(1~5卷)(以下簡稱“何選”)、38萬字的《從教育原點出發(fā)—“自育自學”理論和方法》(以下簡稱《原點》)等專著。
在10年前舉辦的“《何炳章教育文選》研討會”上,有學者說何先生是“事業(yè)上的‘孺子?!薄敖逃绲摹振橊劇?;還有同仁說“我們應(yīng)當遠學陶(行知),近學何(炳章)”,我對此都深有同感。研讀《何選》和《原點》,如進寶山,如沐春風。我與先生多年相處,先生的教育實踐、顯著業(yè)績激勵著我,先生的教育情懷、人格魅力感染著我,先生的系統(tǒng)理論、獨到思想啟迪著我。我深切感到,50年來,作為一位教育家,先生具有諸多過人之舉、超越之處,十分難能可貴。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尊重教育規(guī)律,敢于反潮流
尊重教育規(guī)律,敢于對一切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行為說不,是所有教育家的秉性之一。何先生也不例外。
在“左傾”思潮泛濫時,教育界存在“抓政治保險,抓教學危險”的傾向;1972年,先生在《安徽日報》撰文,果敢提出“不抓教學的領(lǐng)導不算好的領(lǐng)導”。自此至上世紀80年代初期,面對教育方針得不到全面貫徹的重大問題,先生撰寫多篇文章,疾呼“抓了快班不能丟掉慢班”“副科不可偏廢”“體育教學不能忽視”“畸形教學要不得”,指出“不少學校既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又程度不同地存在限制、壓抑甚至摧殘人才的現(xiàn)象”。
當示范學校評估出現(xiàn)偏差時,先生敏銳地指出:學?!皳Q牌子”(“重點”變身“示范”)之風不可長,校長“債臺高筑”(為爭示范四處借款、貸款)之風不可長,“泛化示范”(有的地區(qū)一共只有10所職業(yè)高中,居然全部評上省示范)之風不可長。當高校逐年擴招、普通高中一再擴大、各類“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不斷擴張現(xiàn)象蔓延時,先生發(fā)表《國外學校小型化改革給我們的啟示》一文,予以針砭。2005年,先生撰寫《中國教育的“暑期病”》一文,指出“盲目補課”病、“無端加壓”病、“估猜志愿”病、“爭奪生源”病、“失敗心態(tài)”病、“熱衷借讀”病等,是中國教育在暑期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亟須從根本上“療救”。
在安徽省義務(wù)教育“一費制”收費方案聽證會上,先生作為專家代表,強調(diào)無論怎樣改,前提是生均公用經(jīng)費必須到位。他坦誠直言、語驚四座:“不能保證中小學公用經(jīng)費的投入,卻要求他們正常辦學甚至高質(zhì)量地辦學,就如同沒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卻要求一個家庭必須天天正常開門,沒有起碼的生活保障金卻要求困難群眾必須天天正常生活,沒有基本的辦公費卻要求黨政機關(guān)必須天天正常辦公一樣。說重一點,豈不是蠻不講理?說輕一點,也是強人所難?!?/p>
在全國學習汨羅經(jīng)驗、推行素質(zhì)教育開啟階段,到底以什么為抓手、從哪里突破,才能“走出獨具合肥特色的素質(zhì)教育之路”?這是一個大難題也是一個必做題。經(jīng)過廣泛聽取意見和一番痛苦的思索過程,先生決心以“四個不得”和“兩百戰(zhàn)略”為突破口—他認為這是標本兼治之策。其具體內(nèi)容是—
學校要開足開齊課程課時,不得隨意增減;學校不得編重點班;班級不得超學額;節(jié)假日和學生課余時間不得在校內(nèi)集體補課、上新課和在校外進行變相的有償性補課。百分之百的學校和教師都必須在厚愛后進生、轉(zhuǎn)化后進生上建立新的運行機制;百分之百的學校和教師都必須在精心備課上課、擠干課堂水分上建立新的運行機制。
在合肥市教育界領(lǐng)導干部素質(zhì)教育培訓班上,他豪情滿懷、信心滿滿地說:“‘軍中無戲言。我們一定要以教育家兼戰(zhàn)略家的膽識和氣魄,以為國家和民族切實負責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九死猶未悔的鐘情和求索精神,全力推進‘四個不得和‘兩百戰(zhàn)略的全面實施?!?/p>
二、堅定的教育理想,非凡的研學精神
1. 堅定的理想和目標
何先生說:“干教育工作的人,要有持續(xù)的‘教育沖動、不懈的職業(yè)追求、澎湃的從教激情?;蛘哒f,教育工作者要有九死猶未悔的‘教育情,要有‘都云此人癡的‘教育癮。而確定經(jīng)過努力能夠?qū)崿F(xiàn)的教育理想和奮斗目標,恰恰是持續(xù)‘沖動的發(fā)動機,是形成‘教育癮的加油站?!彼f:“我經(jīng)常與教育界同仁這樣共勉:我們即使不是教育家以至今后也很難成為教育家,但我們總不能沒有一點教育家式的童心和志趣,不能沒有一點教育家式的膽識和氣魄,不能沒有一點教育家式的詩人氣質(zhì)和素養(yǎng),不能沒有一點教育家式的熾熱理想和執(zhí)著追求。暫時達到達不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心向往之,力所系之;力所系之,或能近之;果能近之,或能成之(成就教育理想,成為教育家)?!蹦敲?,先生的教育理想和奮斗目標是什么呢?一句話,就是他經(jīng)常說的—“走出獨具合肥教育特色之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大廈添磚加瓦?!边@是貫串在《何選》1~5卷的一根紅線,是先生50年教育生涯的原驅(qū)動力。這個教育理想是堅實的又是高遠的,是冷靜的又是熾熱的。
在退休后的11年間,他是實實在在的“退而未休”。作為合肥老年大學校長,他一邊向“老的”做奉獻—謀劃和推進全市老年教育發(fā)展;作為“自育自學”理論創(chuàng)始人和“自育自學”實驗主持人,他又一邊向“小的”“燒心香”—指導和推廣有150多所實驗校、12萬名中小學生參與的“自育自學”實驗??梢姡壬诶硐腧?qū)動下“躬行教育五十載”,并非形容之詞,而是實事求是。
2. 堅韌的學習和研究
何先生是“視學為命”論者。他經(jīng)常說:“我們應(yīng)當視學習為第二生命。如果說一個人需要吃飯、喝水,是為了維持和延續(xù)物質(zhì)生命的話,那么,一個人需要學習,則是為了發(fā)展和升華其精神生命?!彼ㄗx或多遍通讀過《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4卷)、《列寧選集》(1~4卷)、《毛澤東選集》(1~5卷)、《魯迅全集》(1~16卷)、《陶行知全集》(1~12卷)、《中國現(xiàn)代教育家傳》(1~2卷)、《西方教育思想史》、《中國教育思想史》,他研讀或精讀過杜威、盧梭、赫爾巴特、福祿貝爾、贊可夫、蘇霍姆林斯基、佐藤學、蔡元培、陶行知、黃炎培、陳鶴琴等諸多中外大家的教育代表作,以及其他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經(jīng)濟學、教育社會學、教育統(tǒng)計學等方面的專著。有一次他生病住院,我去看望,只見他一手打著吊針,另一手還拿著盧梭的《愛彌兒》閱讀。退休之后,他仍訂閱報刊近20種—投遞地點也從辦公室改為家里。郵遞員從未見過誰家訂閱這么多報刊,竟然誤以為這個地點是“社區(qū)閱覽室”。退休后這些年,他一直堅持每天早晚新背和復(fù)背唐詩宋詞、毛澤東詩詞、魯迅詩歌等經(jīng)典詩詞—他能熟記背誦的經(jīng)典詩詞達到400多首,他說這是一種凈化心靈的“文化早、晚茶”??梢哉f,先生50年如一日,堅韌不拔,刻苦學習,是一位手不釋卷、“腦”不釋“思”的人。endprint
何先生經(jīng)常講一個理念,就是“崗本研究”論。他說:“我們務(wù)必把現(xiàn)有的工作崗位同時珍視為研究崗位,甘于寂寞,樂于面壁,勤于在工作中研究,精于在研究中工作,爭做‘崗本研究的模范”,從而“以出色的工作促使研究上水平、出成果,以獨到的研究引領(lǐng)工作創(chuàng)特色、上層次”。50年來,先生總是身體力行,把從事教育和研究教育當作一回事,把躬行教育和思考教育融匯在一起,在躬行中研究,在研究中躬行,大大減少了躬行教育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大大提升了研究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 堅實的筆耕和總結(jié)
何先生經(jīng)常講一個觀點,就是“總結(jié)成家”論。他說:“能夠把想到尤其是做到的,說得很達意,是個不易的提高過程;能夠把說得很‘心領(lǐng)的,寫得很‘神會,更是個費神的升華過程。”他指出:你我都有同樣獨立的實踐和先進的理念,到頭來,你成了教育名家,我卻默默無聞,一個重要原因,是你勤于動筆,我卻不善總結(jié)?!皬倪@個意義上說,教育家是‘總結(jié)出來的。誰害怕在‘筆頭上用功夫,誰就很難在更高層次上造就自己?!?/p>
50年來,先生說他對教育“情有獨鐘,為之憧憬過,付出過,繼承過,開拓過,創(chuàng)造過,困惑過,諫諍過,無奈過,顧全過,委屈過,振奮過,痛苦過,酸甜苦辣,都在教育上飽嘗過”。十分不易的是,無論處于何種情境和心境,先生在堅韌學習和研究上,在堅實筆耕和總結(jié)上,從未懈怠過。
三、癡迷的“教育癮”,深厚的“基層情”
陶行知先生說,辦教育是他的嗜好,“我辦教育同吃鴉片煙一樣有了教育癮,寧可不吃飯也不能不辦教育”。同樣,何先生的“教育癮”也到了癡迷的程度。先生的“教育癮”是全方位的。
1.“教育癮”之一:深入基層調(diào)研
在職時,先生工作時間的1/3左右,是深入基層。市區(qū)不用說了,就農(nóng)村而言,當時合肥市所轄三個縣的所有完全中學、所有的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和70%左右的村小,他都去調(diào)研過,被稱為“在農(nóng)村學校跑得最多的教育局長”。有一次,他到一所村小調(diào)研,剛剛下課,只見一群女孩急速地往東邊洼地跑,一群男孩飛也似的往西邊田野跑。他感到很奇怪。一問,原來該校沒有廁所,學生只得去野外“方便”!他當即商請陪同的鄉(xiāng)長,限期解決這個緊迫問題(當時農(nóng)村小學是縣管鄉(xiāng)辦)。有一次到一所初中,正是上第一節(jié)課時間,他卻看到二十多位學生站在教室外面,陣陣寒風襲來,孩子們凍得清鼻涕直流。經(jīng)了解,這些學生是因為早讀遲到,才被如此罰站的。他對在場的縣教育局領(lǐng)導和該校校長說:學生,學生,就是學習生活之道的人;他們在學習生活之道的過程中,難免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再大的不足,我們都不能以剝奪他們的聽課權(quán)作為懲罰手段—這可是一個教育者最起碼的辦學常識!有一次,他到一所辦學條件較差的鄉(xiāng)中心小學,從學生教室看到教師辦公室,從食堂看到廁所,感到全校有條不紊,十分整潔。校長在匯報中說:“我給老師們講,我們窮要窮得干凈,窮要窮得精神。”先生聽了,非常高興,大為贊賞,說我今天總算遇到“治校知音”了!之后,他多次在全市農(nóng)村教育工作會議上,大力宣傳這種“窮且益堅”的辦學精神。有一次,他在肥西縣馬不停蹄地看了一整天中小學,在晚上吃完簡餐回縣城的路上,他還乘著秋夜的月色,饒有興致、樂此不疲地考察了農(nóng)興中學。他的“教育癮”就是到了這種程度!
2002~2006年,時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何先生應(yīng)邀回合肥實驗學校擔任教育科研顧問,指導“自育自學”實驗。他確保每周去一次,力爭多次,在學校參與實驗研討會,帶領(lǐng)教師學習,認真聽課、議課,及時釋疑解惑。據(jù)統(tǒng)計,四年間他一共去了176次。老師們說,那是得益最多、成長最快、令人難忘的四年。2006~2010年,我擔任合肥市屯溪路小學校長時,誠請先生來校做科研顧問,他同樣激情滿懷,雷打不動,堅持按時到校指導“自育自學”實驗。老師們說,那四年是他們校本專業(yè)發(fā)展的美好時光。
2.“教育癮”之二:深入課堂聽課
50年來,何先生深入課堂聽課也成了癮。他說,如果工業(yè)局長不能到車間,農(nóng)業(yè)局長不能去田頭,教育局長不能進課堂,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先生1983年8月就任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長,當年秋季開學到次年上半年,他硬是擠時間聽了100多節(jié)課,隨后寫成《聽課百節(jié)有感》一文并發(fā)表。自此至今,他聽課、評課達2000多節(jié),諸多教師從他親切、坦率、到位的議課中,得到具體、真切、管用的指導和幫助,他也被譽為“我們身邊的教育家”。
近幾年,為了更好地推廣“自育自學”實驗子課題之一—“引導自學”課型,年逾70的何先生還去多所實驗校上演示課。2016年2月底,先生給合肥實驗學校200名教職工上了示范課,我就在現(xiàn)場,感到十分精彩。2017年8月,在第十屆“自育自學”實驗論壇上,先生給500多位實驗教師代表上了“引導自學”示范課,大家都說獲益匪淺。他還經(jīng)常給剛起步的實驗教師修改“引導自學”課型教案。為了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便于他們在對比中反思備課情況,他利用電腦在原稿上標出三種顏色的字,分別代表保留的部分、建議教師自己刪掉的部分、建議教師采納的部分。這個過程是非常繁瑣、十分花費時間的,但先生卻不厭其煩。所有教師看到被修改過的紅藍黑字交織的教案,無不心生感激:第一次遇到這樣一位與教師平等商榷、嚴謹治學的長者,第一次見到這樣一位認真細致、指點到位的先生。
3. “教育癮”之三:深做學術(shù)報告
50年來,在各種業(yè)務(wù)會議、學術(shù)會議上,在各種層面的培訓班上,先生做學術(shù)報告或講課達600多次,聽眾達10多萬人次。說他“深做”,一是下深功夫備課。每次備課時間常常是每次報告(講座)時間的幾倍乃至十幾倍。二是深入淺出表達,頗有新意。三是深入答疑。每次講座,他都一開始就打招呼,在聽講過程中有疑問請隨時寫條子,后面會有比較充足的時間解答。他有問必答,答必中的,營造了更深層次的學術(shù)氛圍。諸多同仁說先生的報告是他們“最愛聽的報告”。
四、獨立的理論思考,獨到的教育思想endprint
安徽省資深學者沈培新先生說:“像炳章這樣自強不息、鍥而不舍,一直努力既立人、立行,又立言、立論,一直努力既出行政成果又出思想理念成果的‘老教育,不僅在安徽地市級的教委主任(教育局長)中是第一個,就是在全國地市級的教育部門負責人中恐怕也不多見?!蹦敲?,50年來,何先生在“立言、立論”方面出了哪些“不多見”的思想理論成果呢?下面我做一些簡要介紹。
貫串在《何選》中的思想理論觀點有19個,被簡稱為“何氏教育十九”論:教育功能上的“教育動力”論,教育特質(zhì)上的“累積效應(yīng)”論,教育“基建”上的“觀念缺項”論,教育管理上的“中觀指導”論,育人起點上的“異步提高”論,教育本質(zhì)上的“自育自學”論,課堂教學上的“結(jié)構(gòu)改革”論,職業(yè)追求上的“理想驅(qū)動”論,教師成長上的“自我造就”論,教育實踐上的“動手動筆”論,辦學實力上的“科研決定”論,人生境界上的“視學為命”論,立足本職上的“崗本研究”論,教育宗旨上的“終生受益”論,教育時勢上的“敢反潮流”論,網(wǎng)絡(luò)教育上的“教網(wǎng)育人”論,教研人員作用上的“學科領(lǐng)袖”論,家庭教育上的“益友第一”論,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關(guān)系上的“學校引領(lǐng)”論等。前“十三論”,先生都有概要的闡述,后“六論”只是點到為是,沒有展開說。其實,根據(jù)我的研讀,先生的教育思想遠不止這“十九論”,有待我們繼續(xù)研究。
在這一系列教育思想理念中,有兩個“論”,我想稍加展開介紹。
一是“中觀指導”論。何先生說:“在中國,至少是省級及其以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者和廣大的中小學校長,只有站在獨特的中觀立場上,養(yǎng)成獨有的中觀眼光,運用獨到的中觀策略,才能防止對上‘述而不作、食而不化,從而將宏觀決策具體化地落實在微觀領(lǐng)域里;才能防止對下‘中而不介、生搬硬套,從而將正確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貫徹到生動實踐中?!豹毜降摹爸杏^指導”論,源于教育實踐,又有效地指導教育實踐,是全國較早提出的系統(tǒng)教育理論。
二是“自育自學”論?!敖逃?,教育,就是教學生會自育;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會自學。不能教學生會自育的教育,不是真教育,不能教學生會自學的教學,不是真教學。這就是我對教育教學本質(zhì)的理解?!边@是何先生“自育自學”論的核心理念,是具有豐厚內(nèi)涵的新思想。
在國學大師樓宇烈先生的大作《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中,樓先生從“整個中國文化”和“根本性”這樣兩個高度,十分明確地揭示:“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人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覺悟?!焙蜗壬鷱慕逃?、人生之根上揭示的“兩自”,與樓先生從中國文化的根本上揭示的“四自”是否深度契合、殊途同歸呢?我想應(yīng)當是的。
獨立、獨特、獨到,系統(tǒng)、創(chuàng)新、豐厚,當是何炳章先生教育思想的顯著特點。除此之外,出于對教育全面負責的強烈事業(yè)心,和堅持辦“大教育”的信念,何先生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冷門”事情總是有新認識,進而統(tǒng)籌兼顧“彈鋼琴”,將被邊緣化的弱項工作也做得頗為出色。比如:積極扶持民辦教育、在合肥特殊教育中心新增盲班、組織弱智兒童在普通小學隨班就讀、運用“小先生”制掃除農(nóng)村青壯年文盲,等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