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利 高文明
摘 要:為了有效培育學生的科學思維,體現(xiàn)中學物理課程的價值追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中學物理科學思維的培育展開探討,并提出相應策略,旨在為中學物理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中學物理;科學思維;培育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素質教育日益深入人心,學科核心素養(yǎng)成為當前教育界的關注焦點.倡導核心素養(yǎng)是素質教育對中學物理教學的基本要求,而科學思維是學生進行物理學習應具備的關鍵性思維能力,因此對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中學物理科學思維培育策略展開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就是對自己思維方式的反思,具體指通過這種思維方式對相關的材料進行質疑、分析以及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一些具有預設性的素材,這些材料要滿足不嚴密、不完整以及不科學性,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以及辨析,這一過程中,學生根據(jù)對材料的理解做出自己的評價,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良好的鍛煉.同時,通過預設可以更好地促進生成,然后引導學生提問,進而可以達到生成設計的目的.所以,教師在日常的課堂中應重視生成性的問題,堅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實踐中,學生出現(xiàn)“失誤”的同時也會生成重要的學習資源,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結合這些生成性的問題作為培養(yǎng)批判思維的素材.下面結合具體案例分析.
案例1 通過不完全解答的方式催發(fā)相關問題的生成策略
1.具體題目
2.針對預設解答
針對學生的回答,少部分學生感到詫異,說道:“這樣行嗎?”此時,可鼓勵學生積極論證,計算時間與路程的比值,兩次比值分別為2.5 min/km 與2 min/km,并要求學生描述兩組數(shù)據(jù)所具有的物理意義,即家到學校,車行駛路程為1km的情況下,需要的時間是2.5min;而家到市區(qū),行駛路程為1km的情況下,此時需要的時間是2min,此時學生也可以一目了然得出開車去哪里速度快.
在熱烈討論中,學生驚異對話:“怎么出現(xiàn)比值越小速度反而越快?”此時教師則可以引導以及補充:“因為‘比值越小,物體的實際運動速度越快的情況不符合人們的思維方式,在物理學中用‘路程與時間之間的比值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此概念就是速度”,從而學生就可以理解速度概念的來龍去脈.
3.點評和分析
比值法還運用在其它物理概念的教學中,在物理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掌握良好的方法,結合學生的情況進行引導,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的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三、參與示范和創(chuàng)新,提升學生獨創(chuàng)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解答具體問題時結合自己的情況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看法,通過探索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獨特方式.教師需要在實踐教學中結合學生的情況給予良好的指導,并能夠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開發(fā)物理課程教學資源,通過示范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結合物理教材進行設計,不能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在物理教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有效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獨創(chuàng)能力.
案例3 人教版物理教材“電磁波”內容,關于LC振蕩電路及其電流、電荷的變化情況.
1.分析物理教學的設計情況
掌握振蕩電路中的電流i與電容器極板電荷量q的情況,即二者在時間t內變化情況,其結論是:電流或者電量的變化情況是隨著時間的變化滿足正弦規(guī)律.
而在物理教材中是直接給出理想狀態(tài)下i — t 與q —t 是正弦圖像的結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出調整,因為學生所獲得的感性素材比較少,這就需要教師做好設計工作,可以設法將i-t與q-t的關系,通過其它量進行關系轉化,然后結合習題深化學生對正弦關系的理解.
2.分析教學設計策略一
第一,描繪出電流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第二,結合實驗方式進行驗證,電容器在開始放電時刻為初始狀態(tài),電量隨時間變化而形成圖像,通過電壓以及電流傳感器則可以掌握此內容.
3.分析教學設計策略二
通過類比方式使學生了解線圈中的電流按正弦規(guī)律變化的情況,進而讓學生在思維中找到振蕩的電流和時間之間的關系,然后通過實驗方式演示,達到引導學生思考的目的.
4.分析教學設計策略三
物理教材中“做一做”欄目,采用傳感器實施數(shù)據(jù)采集的方式,通過電腦描繪出對應圖像,而該圖像所呈現(xiàn)出的數(shù)據(jù)衰減幅度非??欤藭r學生對得出“如果參照理想條件下的LC回路而獲得正弦圖線”的結論難以證實.有的學生提出組合拋物線方式,單純在圖線中分析是合理的.在設計利用示波器顯示實際能量消耗的情況,在消耗能量較小的情況下,LC回路是正弦圖線,此時學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
四、結束語
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今后深入學習物理知識打下良好基礎.本文根據(jù)教學實例分析核心素養(yǎng)模式下中學物理教學的情況,希望能給物理教師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蔣華.基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探討[J].物理教學探討,2017, 35(4):4-8.
[2]林欽,陳峰,宋靜.關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中學物理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 2015(12):90-95.
[3]李志剛,王彩芬.地方本科院校材料物理專題實驗創(chuàng)新實踐體系的構建[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2(03):134-138.
[4]張曉燕,李維雅,李繼軍,李文才.引導學生從中學物理到大學物理學習的轉變[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2):14-16.
[5]焦月英.巧用“學案導學” 構建物理“高效課堂”——“導學案”前提下高中物理教學方法的探究[J].中學理科園地,2017,13(05):18-19.
[6]王道標.中學物理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生數(shù)理化(學習研究),2017(08):38.
[7]方勇,苗純.中學物理與大學物理思維模式的轉變——以電磁學部分為例[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7(21):64-65.
[8]廖寶明.等效思維在中學物理解題教學中的運用思考[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7(21):51.
[9]蒲新明,高丹丹.談思維導圖在中學物理教學的應用[J].才智,2017(15):202-203.
[10]李健輝.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中學物理教師專業(yè)標準的探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11]陸夢嬌.關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中學物理教學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7(39):177.
[12]余友煌.如何在中學物理核心概念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