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忠
摘要:小學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它貫穿德、智、體、美教育實踐的各個方面,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統(tǒng)領著整個學校教育。
關鍵詞:小學德育;方法;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1-0121
小學德育是指學校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通過創(chuàng)設適合德育對象道德生長的價值環(huán)境,促進其對道德規(guī)范在認知、情操、信念和行為習慣等方面的理解與建構,從而完善其品德的教育活動,是一種規(guī)范性教育。近年來,我校以德育工作為靈魂,集中精力抓德育工作。具體的德育工作思路可以歸納為“123”,即一個中心——以德育人、以行塑人;兩條主線——落實基礎德育,推進創(chuàng)新德育;三種途徑——全員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我們的目標是培養(yǎng)“三有”“三會”的“優(yōu)秀學子”—— “有責任、有理想、有修養(yǎng);會學習、會做人、會做事”;落實“大德育”理念,強調“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處處是德育陣地,事事是德育內(nèi)容”;深化自主德育機制,促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發(fā)展。學校德育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一、抓好組織領導與管理保障
為全面貫徹落實《甘肅省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和《甘肅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通知》精神,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副組長、各班主任(輔導員)為組員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層層落實德育工作責任制,形成德育工作有人管,具體工作人人抓的良好局面。
二、更新育人觀念,育人先正師
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擔負起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新人的重任。為此,我們在加強師德師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 堅持每周一次理論學習,組織教師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師德師風教育》《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等各種法規(guī)師德教育文章,以加強師德修養(yǎng),嚴格道德行為。
2. 提高教師的業(yè)務素質。校長親自指導教育教研活動,每學年進行隨堂聽課,及時反饋、提出新的要求。教研室每周組織一次教研活動,由分管領導包括年級組,深入各備課組、指導工作、檢查督促,促進了教師業(yè)務能力的提高和不斷充實。
3. 針對我校年輕人較多這一特點,要求每位青年教師在教學上努力創(chuàng)新、敬業(yè)愛崗、為人師表,加壓青年教師的擔子,從而充分激發(fā)青年教師的潛能。
4.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對學校班主任的工作進行評比、量化,定期召開班主任會議,針對各班的實際情況,及時總結,揚長避短。每月召開一次班主任經(jīng)驗交流會,博采眾長,共同進步。
5. 開展“樹新風、樹典型”評比活動,每學年評出先進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文明辦公室、先進教研組,并給予獎勵。
6. 學校嚴格要求教師認真?zhèn)湔n、認真講課、認真批改作業(yè),無私奉獻,甘為人梯。根據(jù)學校制定的《德育工作實施細則》,嚴格要求自己,做文明文化的傳播者和教育者,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對學困生采取循循善誘、說服教育的方式,通過家訪使其學習態(tài)度有很大的轉變。
7. 學校嚴格要求教師不得參與社會上的一些事務,不允許教師打麻將、參與賭博等一些娛樂活動,更不允許教師在網(wǎng)上亂發(fā)帖子,滋生是非,制造負面輿論影響。由于筆者所在學校十分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建立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學校至今沒有一位教師參與賭博,在網(wǎng)上亂發(fā)帖子的現(xiàn)象發(fā)生,一個比師德、比奉獻、比學習、比鉆研、比創(chuàng)新、比成績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
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全體教師對學生思想教育的觀念進一步更新,方法不斷改進,措施更加得力,效果更加明顯,一批執(zhí)教有方、育人有術的德育工作隊伍正在逐步形成與壯大。
三、以思想品德課為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滲透德育教育
學校是以課堂教學為主的群體環(huán)境,要想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就必須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為此,我校制定并落實了課堂教學德育目標責任制,要求每位教師在教學中都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做人做事方面的引導,努力完成教學中的德育目標,把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到課堂中。另外,各班主任應充分利用每一節(jié)班會課,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組織學生對身邊的典型事例發(fā)言、討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使其明辨是非、積極向善。
四、結合學校實際,豐富活動內(nèi)容
重視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文化傳承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三大核心任務。為此,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1. 按照《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課時,做到專課專用,教導處不失時機進行檢查,并召開部分學生會議了解情況,有沒有出現(xiàn)挪課的現(xiàn)象,在課堂上教師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
2. 開辟第二課堂,豐富課余生活。根據(jù)學生的特長、愛好,學校開設了舞蹈、微機、繪畫、英語、武術等興趣小組。學生在活動中培養(yǎng)了才干,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德育工作煥發(fā)了新的光彩,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3. 開展愛國主義系列活動教育。如開展“告別陋習樹新風”“我為班里添光彩”“愛我校園、愛我家鄉(xiāng)”“愛我中華、愛我人民”等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利用重大節(jié)日帶領學生到哈達鋪紀念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
4. 在走廊、過道設立“古詩墻”。張貼《論語》《增廣賢文》《三字經(jīng)》《唐詩》《宋詞》《元曲》《千字文》《百家姓》以及家長、學生、教師寄語和名人格言等;在教室內(nèi)張貼班訓、班風、名言警句,讓學生耳濡目染,時時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受到傳統(tǒng)文化教育。
5. 教學樓、走廊、過道墻壁上的宣傳牌,有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克堅攻難、惜時勤勉的警世名言,也有歷代偉人、英雄模范的畫像。這些精彩的內(nèi)容讓師生了解、學習并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使學生受到了崇高的思想品德教育。
6. 以“播種良好習慣,收獲健康人生”為主題,建設“養(yǎng)成教育”系列宣傳長廊。在校園內(nèi)醒目的墻壁上張貼《小學生安全常識歌》《環(huán)境與健康》《保護資源,從我做起》等宣傳畫,使學生理解“習慣就是良好的素質”的內(nèi)涵,對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7. 以“陶冶藝術情操,展現(xiàn)個人特長”為主題,開展“成功教育”系列主題活動。每學期按照中心工作安排,按時開展“三字一話”、作文、詩歌朗誦、書法、數(shù)學知識、繪畫、歌詠比賽和各種體育競賽活動。每年“六一”“國慶”舉行文藝匯演,讓學生積極參與,積極實踐,展現(xiàn)自己,品味成功的喜悅,激勵學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全面發(fā)展。
8. 以“打造書香校園,塑造健康心靈”為主題,開展“經(jīng)典文化教育”系列活動?!耙徽b三讀”已成為我校學生的自覺習慣?!耙徽b”即每天早上課前背誦一首古詩;“三讀”即晨讀、午讀、晚讀。
9. 每學期開學舉行開學典禮,每周一舉行升國旗儀式并在國旗下講話,在國旗下表彰優(yōu)秀學生,舉行重大紀念或慶祝活動,觀看愛國教育影片,開展各項讀書活動、征文比賽活動。通過這些形式各樣的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學生勤奮學習、愛國愛校、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五、高度重視校園環(huán)境和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認真做好校園美化、凈化工作,讓標語引導,掛像感召、圖片影響、墻壁說話,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讓校園處處體現(xiàn)育人功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圍。學校還應充分發(fā)揮少先隊戰(zhàn)斗堡壘的作用,辦好“紅領巾廣播站”,通過播出先進班級、優(yōu)秀學生的事跡,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六、家庭、學校、社會通力配合,齊抓共管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不能單純依靠學校教育引導,還應與社會和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實施的德育工作和家長的配合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因為除了學校,家庭也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學校要加強對家庭教育的科學引導,積極開辦家長學校,舉辦知識講座。并與家長之間及時溝通信息,交換意見,形成協(xié)調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體現(xiàn)教育的整體性。在這方面,筆者所在學校努力抓住每一次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機會,充分利用家長會、飛信、電話、信息等途徑向家長強調學生德育的重要意義,傳授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確保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得到有效落實。
關注兒童的道德成長,是一項浩大而長期的工作,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不遺余力的付出,我們將迎難而上,傾盡所能譜寫學校教育的新篇章。
注:本文系隴南市市級課題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小學 74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