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勤
【摘? 要】導入是課堂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一堂課的開頭,好的“導入”能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藝術(shù)性于一體,從各方面刺激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教學效果。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結(jié)合教學實例,從創(chuàng)設(shè)情境、運用奇聞軼事、采用直觀形象的方法、介紹背景知識及運用課題等方面闡述新課的導入策略,以期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把“教”的目標最終轉(zhuǎn)化為“學”的目標,取得最佳導入效果。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導入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樂曲講究好的“引子”,文章講究好的“開頭”,講課同樣講究好的“導語”。只要教師導入有方,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整堂課的展開定下基調(diào),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重視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引人入勝的誘導學生自覺地發(fā)現(xiàn)新知識、接受新知識,力求通過精彩的導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叩開語文學習的大門。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渲染氛圍
“教學的藝術(shù)在于喚醒、誘導和激勵。”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能將知識滲透于具體情境之中,實現(xiàn)寓教于樂,而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能圖文并茂地導入新課內(nèi)容,是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最佳選擇,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調(diào)動多種感官,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在教學《荷花》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請大家閉上眼睛,讓我們一起走進一片荷花池中,去看看那些美麗的夏季荷花,聽,風吹著荷葉微微的響著!然后邊配樂邊朗讀課文,接著利用多媒體放映圖像,讓學生說說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樣的,綜合學生的述說,引導學生概括出荷花的色彩艷麗和形態(tài)各異。這樣既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利用多媒體制作精美別致的課件,直觀呈現(xiàn)感知對象,使學生自然進入課文所描繪的美麗情境之中,學習熱情高漲,思維更活躍,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知識的深入理解與掌握。
二、奇聞軼事,增強趣味
語文教學應回歸兒童本真。愛聽故事、喜歡想象是兒童的天性,教師可利用兒童的這種心理特點,選擇與文本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故事趣聞,吸引學生的注意,利用故事感染和打動學生,既能為課堂增添無窮魅力,也能為新課教學打下鋪墊。
比如,教學《李時珍夜宿古寺》一課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漏籃子和虎掌的故事”,古代一位藥鋪老板因為看到藥物書上說“漏籃子”又名“虎掌”,于是錯把“虎掌”替代“漏籃子”賣給了病人,以及李時珍決心重新編寫一本比較完善的藥物書的故事,故事內(nèi)容雖然淺顯,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也能加深學生對李時珍的認識。
選擇生動有趣又能體現(xiàn)文本主題的小故事,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隨著課文故事情節(jié)的深入,學生更能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能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妙用插圖,進入角色
教科書是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細心翻閱小學語文教科書,你會情不自禁地贊嘆選文之精、插圖之美、習題之巧,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它。在課堂導入時,教師可巧妙利用插圖教學資源,這種直觀導入的優(yōu)勢就是向?qū)W生提供形象、生動、具體的感性材料,這些材料往往最容易渲染氣氛,使學生進入課題的學習。
《虎門銷煙》是篇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當學生打開課本時,一幅畫面就展現(xiàn)在眼前:“新搭起的禮臺上彩旗林立,林則徐帶領(lǐng)文武百官,在應邀而來的外國商人面前,下令讓民工硝煙。”學生通過觀察圖畫對課文產(chǎn)生了興趣,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故事原委,教師便可適時板書課題,開展新課的教學。
插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是有目共堵的。利用插圖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既形象又直觀,不僅能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進入角色,又能使其更好地理解新課內(nèi)容。
四、介紹背景,負載信息
每篇文章都是在特定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由于時代變化甚大,有些入選語文教材的作品寫作年代較遠,學生會對文本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感到陌生,缺乏對文本情感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師可抓住導入環(huán)節(jié),將背景材料自然滲透,為學生的有效閱讀提供適宜的探究環(huán)境,以便其更好地理解課文。
例如,在教學《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課時,教師可利用PPT圖片+文字的形式,結(jié)合教師的講解,在課前為學生介紹紅軍過草地的時代背景,讓學生知道紅軍是迫于敵強我弱和在王明“左”傾錯誤領(lǐng)導下而不得不制定北上戰(zhàn)略部署,避其鋒芒,才能與敵軍周旋。想要瞞過國民黨的耳目,悄無聲息地完成紅軍三大主力的會合,就必須不走尋常路。1935年8月,紅軍進入松潘大草地,而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則是負責殿后,草地本就環(huán)境惡劣、糧食不足,野菜、樹皮等都已被之前的先行部隊吃空了,因此,紅三軍在過草地時付出的代價更大、更慘痛。通過這樣的背景介紹,學生深深明白了過草地的異常艱難,仿佛能看到那些紅軍在草地中因饑餓、寒冷、沼澤而一個個倒下的情景,不僅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也能為接下來感受彭德懷雖然深愛大黑騾子,卻又不得不將它槍殺充饑的復雜而又矛盾的心情,從而更好地體會彭德懷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美好品質(zhì)。
利用新課導入,向?qū)W生詮釋教材文本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簡介等資料,不僅能為新課教學打下情感基調(diào),也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文本主題,收獲個人閱讀情感體驗。
五、析眼入題,開門見山
好的新課導入能頃刻間就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完成教學任務打下基礎(chǔ)。運用課題來導課,設(shè)計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字詞推想課文的內(nèi)容,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不失為一種開門見山又高效易行的導課方法。
以《徐悲鴻勵志學畫》一課為例,“勵志”一詞是“題眼”“文眼”,透過“勵志”一詞,可以讀出徐悲鴻刻苦學藝的精神和熾熱的愛國情懷。為此,在教學中,我敏銳地抓住該詞,巧妙地開發(fā)教學資源。在新課伊始書寫課題名稱時,我故意將“勵”寫成“厲”,這時:
生:寫錯了!“勵”字還差一個“力”呢!
師:哦!“厲”與“勵”不同,這是“厲害”的“厲”,“嚴厲”的“厲”。課文標題中的應該是“勵”,“鼓勵”“激勵”的“勵”。(然后用紅色粉筆在“厲”字后加上“力”)同學們在寫這個詞時也要注意,可別像老師這樣粗心,一不小心就弄丟了“力”。(生眾笑)讀了課題,大家認為“勵志”是什么意思呢?
生:勵志就是立志。
師:那我們可以把題目改為“徐悲鴻立志學畫”嗎?
這時,有的學生說可以,有的學生卻極力反對,課堂中的爭辯此起彼伏。我適時要求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課文,大家興致高漲地開始尋找答案。
可見,抓住“勵志”一詞作為領(lǐng)會課文的切入點,把錯誤的“厲”字當作教學資源來開發(fā),通過辨別“勵”“歷”的異同,捕捉生成的資源,引導學生深入主動地探究課文,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效。
導入有法,但無定法。課堂導入是一門學問,有效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課堂趣味盎然,教學效率事半功倍。因此,教師應重視一堂課的開端,結(jié)合教學需要,設(shè)計有針對性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將學生快速引入正軌,同樣也生成了課堂精彩。
【參考文獻】
[1]王保潮.基于故事的小學語文課堂導入設(shè)計探討[J].科普童話,2015.42:73
[2]成紅關(guān).開門見山,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文開講的導入[J].文教資料,2012.22:62-63
[3]唐昕.從語文課前導入做好德育教育滲透[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7:110-111
(本文系2018年度張家港市微課題《小學語文課堂導入有效性的研究》課題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17-19042
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