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玲
摘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初中語文教學如何促進學生主體發(fā)展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必需改變過去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滿堂灌,學生記滿書的教學形式。如何解放教學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教育的思想。筆者進行了有效的探索。
關鍵詞: 語文教學;主體地位;激發(fā)興趣
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語文教學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就能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情、知、意、行諸方面的發(fā)展。
一、使之充分朗讀,加深理解記憶
大多數(shù)的語文課堂,往往都是教師從開頭講到結尾,從段意講到中心思想,一切都由教師包辦代替,而學生對知識掌握與否,能否遷移運用不可而知,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這樣的學生長大后只會吃“餅”,不會做“餅”。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忽視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系,這種教法違背了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規(guī)律。
語文教學,教師要善于抓住重點關鍵,懂得詳略得當,突出重點精講,盡量給學生多擠一些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充分閱讀教材。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東西比教師講懂的東西要理解的更深刻,記得更扎實。
例如,我在講《三峽》一課時,讓學生自己細心讀每一個句子,一邊讀,一邊悟出驚嘆自然的神奇,盛贊三峽夏日之時的奔放美,春冬之時的清幽美,秋日之時的凄婉美,“良多趣味”,效果很好。引導學生讀書,我除了采用悟讀法之外,還采用朗讀法,讓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優(yōu)美處還他個優(yōu)美,深沉處還他個深沉。悅耳的朗讀,濃情的感染,能使語文教學做到文道統(tǒng)一、自然和諧。課堂上,我以讀為主線,采取各種讀的形式和方法,將讀的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邊讀,邊畫,邊思考。要求學生自已仔細揣摩所讀課文的“理”,體會重點詞句,重點語段的思想內容及情感變化。讀,能夠使學生積累語言,發(fā)展智力。再加上學生自己理解,自己記憶,自己思維,自已想象,學生的語感能力將大大提高,進而為運用語言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
初中懵懂的少年,天生好奇。求知欲、表現(xiàn)欲都很強。教師適時加以正確的引導學生將學習中獲得的感悟在課堂中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把對文本的理解以說、唱、演、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比如學習了《雷電頌》一課,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了解了屈原這個人物形象,并把屈原的愛國精神延展到自己對祖國的感情上,就可以讓會唱歌的同學唱《我的中國心》,表達自己對祖國的感情。也可以開展小組競賽性質的活動,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在展示、質疑、對抗中輕松掌握知識,表達觀點、增強情趣。展示內容圍繞學習目標生成,可以是個人見解,也可以是小組智慧的結晶;可以個人展示,也可以小組集體展示。這個環(huán)節(jié)既是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展示個人風采的過程,又是檢驗各小組集體智慧與合作探究效果的過程,在教學中學生也`總能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對問題發(fā)表自已的看法。如在講巴金的文章《日》時,一學生提出“飛蛾撲火”與“夸父逐日”都是盲目的行為,不值得提倡。此言一出,引來了不同的觀點:“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就需要這樣一種無畏的犧牲精神?!闭n堂上,同學們就這兩種觀點展開激烈辯論,各抒己見,在爭論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既掌握了知識,也提高了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三、走出課堂,感悟文本,寫作訓練
語文課本對自然景觀的描寫,栩栩如生,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有時不如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親自去感受大自然,更好的感悟文本。比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品讀百草園,我把學生帶到了學校的花園里?;▓@里有老師種的小青菜,也有蟋蟀、蟬蛻、梅花,還有各種野花野草。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氐秸n堂以后,讓學生仿照百草園這一段仿寫一段景物描寫。學生興趣很高,各自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了各自心中的百草園。
四、總結拓展,提高效率
學生對自己在課堂學習中的表現(xiàn)及收獲進行自我總結、自我批評、自我反思,展示出獨特見解,有創(chuàng)新思想的多鼓勵、表揚,讓榜樣帶動其他同學。在學生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知識和情感的拓展聯(lián)想,教師要仔細精心設計拓展訓練和活動內容,要求學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可以表演,可以小創(chuàng)作。對于學生的回答,尤其是錯誤的回答,不要輕易打斷,教師要仔細傾聽,同時適當給予提示,讓學生思維過程充分顯現(xiàn)。唯有如此,才能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另外,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交流和討論中去,從學生的討論中獲得有評價意義的信息,評價才會有針對性,才能真正起到引導作用,真正讓點撥、引導拓展學生的思考空問,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從而讓學生獲得對文本的不同理解,積極探索更多的層面與感知。課堂中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就會“活”起來,教學效果也會好起來。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不僅教師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使學生明白,一個人的發(fā)展主要靠自己,別人只是輔助,不能代替。學生要自信做學習的主人,教師要重視學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安徽省濉溪縣張圩學校 2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