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阿亮??
摘要:解三角形是高中數(shù)學的重要一章,在本章中主要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為主,公式靈活多變,同時又緊密聯(lián)系三角函數(shù)、平面向量等章節(jié),學生在學此章節(jié)內容中不能將公式靈活運用,方法比較呆板。
關鍵詞:解三角形;數(shù)形結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本文通過以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為主體,對2011年卓越聯(lián)盟的試題進行多角度的分析,既系統(tǒng)地復習了解三角形這一章節(jié)的基礎知識,又拓展了解題思路和激發(fā)了思維火花,同時提煉出最佳解法,優(yōu)化解題思路。從而達到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提高整體復習效果的目的。
在△ABC中,AB=2AC,AD是∠A的角平分線,AD=kAC。
(1)求k的取值范圍;
(2)若S△ABC=1,問k為何值時,BC最短。
解法一:正余弦定理應用
(1)∵S△ABD+S△ADC=S△ABC,
∴12|AB||AD|sinθ+12|AC||AD|sinθ=12|AB||AC|sin2θ,∴k=43cosθ
∴k∈0,43
(2)∵S△ABC=12·2·|AC|2sin2θ,∴|AC|2=1sin2θ,以下三角形各邊用三角函數(shù)表示。∴|BC|2=|AB|2+|AC|2-2|AB||AC|cos2θ=5sin2θ-4cos2θsin2θ=5-4cos2θsin2θ
令t=5-4cos2θsin2θ,∴5-4cos2θ=tsin2θ,∴t2+16≥5,∴|BC|≥3
cos2θ=45=2cos2θ-1,∴k=2510
在解三角形中,運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決問題是一種典型方法。通常解題到此已經結束,不過深入研究此題,發(fā)掘其背后的幾何特性,更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因為只有教師站在高觀點下看待高中問題,才能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數(shù)學問題本質,從而舉一反三,提高復習效率。
解法二:數(shù)形結合(補形)
延長AC至E,使得AC=CE,連接BE,過C作CF//BE,過B作BG⊥CF,AH⊥BE,α=∠CAF,α∈0,π2
(1)由題意知D為等腰△ABE的重心,
AF=12AH=12·32AD=34AD=34kAC,cosα=AFAC
,∴cosα=34k,k∈0,43
(2)設AC=x,由三角形相似可知,BG=AF=xcosα,GC=3FC=3xsinα
∴BC=BG2+GC2=x2(cos2α+9sin2α),∵2S△AFC=12=12x2sin2αx2=1sin2α,∴BC=cos2α+9sin2αsin2α=cosα2sinα+9sinα2cosα,當且僅當3sinα=cosα時,BC取到最小值。此時k=43cosα=2510
在解三角形中,其實質上是對于幾何問題的求解,在解題時試著回歸到幾何的性質上,對于題目的解決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可以拓展學生思維,更好地理解題目的本質。
華羅庚先生曾經指出:“數(shù)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shù)時難入微;數(shù)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非?!睌?shù)和形在內容上互相聯(lián)系,在方法上互相滲透,互相轉化,它們是高中數(shù)學的兩塊基石。同時數(shù)形結合是高中數(shù)學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上述解法借助平面圖形坐標化,實現(xiàn)了幾何問題代數(shù)化,為該問題的解決又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同時也開拓了思維,對于問題的理解更加深入。
對于這道題,還可以試著做如下推廣:
在△ABC中,AB=αAC,AD是角A的角平分線,AD=kAC,問:
(1)α為何值時,k有最小值;
(2)若S△ABC=1,問k為何值時,BC最短。(用α表示)。
作者簡介:倪阿亮,浙江省溫州市永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