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提升,對于英語教學的要求,也提出了一項新的要求。在英語的教學中,要求提高教學質量。對于英語的學習,要求學生在每節(jié)課結束后,都有所收獲,也就是相當于在每節(jié)課程中學生都能夠有所得,有所產出。“產出導向法”的提出,在英語教學中帶來了很多的促進作用。本篇文章,將以“產出導向法”為理論基礎,結合實際的英語教學進行了研究,根據教學活動的展現(xiàn),對“產出導向法”在綜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做出了反思和總結。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英語教學;應用
【作者簡介】王克香(1981.04-),女,漢族,山東高密人,通化師范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產出導向法”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英語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語的教學質量,讓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得到了提升。在本文中,我們將以《新概念英語》第二冊中的課程來進行實踐,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產出導向法”概述
“產出導向法”是2015年提出的中國大學英語的授課方法,由文秋芳教授的教師團隊提出來的。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以之前的一些教學方法為理論基礎,但是關鍵的目的在于“產出”,強調學生在課堂的實際收獲?!爱a出”,既可以作為教學目標,也可以是教學的手段,最終的目的是要求學生“學以致用”,合理的應用在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爱a出”對于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種方法很好的將課程內容的講述預計課程效果結合起來。首先讓學生了解產出的需求,從而讓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產生積極性。然后在進一步講述課程的內容,教師進行合理的引導,這樣學生會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針對性的選擇。在課堂之后,能夠針對產出的需求,應用在課堂內容中所學習的知識,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二、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本篇文章,將結合《新概念英語》第二冊的第一單元中的一片課文,來設計了一些教學活動。在這些教學活動中,我們將“產出導向法”作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同時結合一些其他的教學方法,來觀察學生的上課情況,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
1.教學主題。本單元的教學主題,只要是要學生了解初級的句型,以及對一些簡單材料的理解。相比較前一冊的內容,這一冊的課文無論從篇幅的長度還是內容的安排上,對于學生都具有一定的難度,對于長句型的理解,是本單元教學目標的一個重點。
2.學生分析。本篇文章中所涉及的教學活動,我們選取的授課對象為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通過對這些學生的了解,我們發(fā)現(xiàn),在這些學生中,對于英語的學習,一部分認為是基礎課程,需要認真努力。學好一門語言還是很重要的,能夠積極投入到平時的課堂學習中;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英語學習僅僅是為了完成上課的任務,對于學習的熱情不高,參與度也不高。
3.教學安排。根據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我們基本明確本次教學的目標在于:第一,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內容,明確課文的主題;第二,學習課文中的句型,并能夠應用到平時的寫作當中;第三,掌握課文中一些重點單詞以及相關的語法內容。我們將安排六個課時的內容,來實現(xiàn)本次的教學目標。
在第一課時,首先我們要設定出“產出任務”,可以根據授課學生的相關專業(yè)來設立于他本身相關的一些任務。比如,如果是新聞類的學生,設定的任務就可以是在結束本單元的學習之后,要求寫出一篇關于“科學未來發(fā)展”為主題的新聞稿件;在第二個課時中,我們可以要求學生采用頭腦風暴的做法,引導學生對于文章的主題或者相關的關鍵詞等作出積極的暢想。在完成這兩個課時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對于文章的寫作形成初步的思路。在接下來的第三、第四個課時中,教師開始根據教學目標講述課本的內容,同時能夠將課本的內容穿插到產出任務上,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緊扣產出任務的目標,這對于接下來的課時中,完成任務有很大的益處。在第五課時中,對于學生的課堂學習進行簡單的檢測,尤其是相關的單詞、句型等的使用和理解,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第六課時,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完成在第一課時中提出的任務。
三、 教學反饋與總結
完成本次教學之后,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以及對學生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相比較之前的教學,本次教學結束后,英語文章的質量較高。在很多學生的文章中,都能夠應用到課文中所學到的單詞和句型,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認為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在課堂的學習中目的更加明確;一部分學生認為這樣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習英語的實用性,感受到了英語在實際學習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但值得我們反思的是,應用“產出導向法”的教學,需要結合實際的應用,在專業(yè)等的考慮上一定要更加的細致實際,需求越迫切,對英語的應用才會更多。
四、結語
本篇文章通過對“產出導向法”的研究分析,在當前的英語教學中,要注意學以致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盡最大可能讓英語課堂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對于英語教學方法的研究也應該繼續(xù)探索,為英語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5.
[2]陳麗蘭.基于輸出驅動假設的任務型大學英語口語課堂設計[J].戲劇之家,2016.
[3]文秋芳.輸出驅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