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
2017的盛夏,酷熱難耐。再次翻開導師的著作——《用生長定義教育》,細細閱讀,智慧的文字讓我的心倏忽沉靜下來,在炎炎夏季竟覺出絲絲清涼。讀罷全書,掩卷回想,視界的敞亮翩然而至,心中油然而生一份敬意。
一
閱讀此書,首先體會到的是導師開闊的教育視野與深刻的教育思考。在這本書里,導師從梳理“生長教育”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開始,厘清了語文生長課堂的基本特征、基礎理念,一步一步,直至提出語文生長課堂的實踐策略、教學主張。他從課程和教學論的高度研究語文教學,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視角對教育教學尤其是語文教學進行多層面和多角度的立體觀察和認識,進而加以判斷和剖析,找到了生長理念與語文課堂的最佳結合點,結合具體的課堂案例評述,深化了我對語文教學的理解,引導我回歸課堂,回歸我們的“田野”,去發(fā)現(xiàn)語文課堂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導師在書中寫道:“為人師者,不僅要教給學生豐富的知識,更要在學生的生命里種下一棵樹,讓他們未來的生命歷程踏踏實實、蓬蓬勃勃,既扎根沃土,又伸向天穹……”樹的隱喻為我們呈現(xiàn)出美好的教育意象,也揭示了教育的邏輯起點和價值皈依:為了人自由、充分而健康地成長。
導師倡導“課堂生活要從學生的生長原點出發(f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進教學行為,不是把教學建立在自己的“視點”之上,而是要研究學生,尊重學生的內在需要,關注學生學習的原生狀態(tài),“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從而實現(xiàn)學生言語和精神的同構共生。
導師呼吁“為語言的生長而教”,“重構課堂審美,期待課堂上學生的語言生長擺脫盆景式的精雕細琢,告別灌木叢式的雜亂無章,如苗木般根深葉茂、欣欣向榮。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兒童語言生長的需要,遵循兒童語言的生長方式,順應、平衡、同化,領著兒童走向文本深處,與兒童一道過上充分的、自由的、和諧的、語言生長著的課堂生活,讓語文課堂呈現(xiàn)蓬蓬勃勃的生態(tài)美”。透過這樣的表達,我們看到了美的語文教學樣態(tài),也更清晰地了解了語文教學“教什么”“為什么而教”,更好地把握了“為語言生長而教”的方法——基于學生、基于教材、基于課堂,讓學生在言語活動中經(jīng)歷真實的語言學習,從而促進學生言語素養(yǎng)的提升。
二
閱讀的感動還在于導師對兒童的理解和關注。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這首先就是人學。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fā)展,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睂燂@然有著同樣的深刻洞見,在他冷靜理論闡述的背后,藏著一顆對兒童溫暖柔和的心。他的生長課堂思想體系,正是架構在對兒童世界的深入理解上的。他的思考,從未脫離教育的主體——兒童。
他強調要以“生命”的視角關照兒童的成長,準確把握兒童生長的特性,積極構建生動的教育路徑,讓教育以兒童為起點,通過活潑潑、欣欣然的教育歷程,真正實現(xiàn)兒童的長大、長成;他提出語文生長課堂的課程觀——“兒童在課程中央”,以兒童的方式學習,陪伴兒童生長;他主張語文課堂實踐應本著兒童文化的精神,按照兒童游戲的規(guī)則建構而成,探索、發(fā)現(xiàn)、嘗試、創(chuàng)新……他為我們描繪了理想語文課堂生活的圖景:確立兒童的學習自主性,將兒童最本真的情愫、兒童的生長方式、兒童當下的生活凌駕于單純的知識體系之上。教師是兒童學習生活的研究者、引導者、幫助者,幫助兒童去探尋自己的聲音,找到自己的步伐。
他將深厚的兒童發(fā)展情懷轉化為筆底風光,伴隨理性而詩意的語言表達著對基于兒童立場的語文教學的獨到思考。文字充滿哲學的思辨,富有文學的視野,具有藝術的浪漫,最重要的是對教育及其規(guī)律的一種敬畏和堅守。
三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弊x到朱熹的這句話,我便會想起導師。震撼我的不僅是他高遠開闊的教育理論、熾熱深厚的兒童情懷,更是他切己躬行的實踐行動。在教育詩情的召喚下,導師即便成了行政領導,也不忘初心,仍心系語文教學,常常出現(xiàn)在課堂現(xiàn)場。他對語文教育實踐有一種虔誠的朝圣,用心,也用力。
他成立的“孟曉東語文名師工作室”聚集了一大批熱愛語文教學的青年教師,通過“相約名師、同課異構、工作室聯(lián)動、送教到?!钡认盗谢顒?,帶領成員們共同探索、積極實踐、蓬勃生長。
每每讀到書的第四、第五章,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一起經(jīng)歷過的語文課堂現(xiàn)場,仿佛又看到導師專注聽課的身影,聽到他課后激情洋溢的評課。
在現(xiàn)場,他向我們拋出問題:“將‘講故事作為語文能力訓練的核心要素,如何達成?”他和我們一起探討“議論文教學‘度的把握”;他禮贊“課堂是師生走進文本、平等對話、心靈交流的‘思維場”……可以說,課堂是導師和工作室成員深入對話的場域。他一次又一次走進我們的課堂觀課評課,既在意學生學習的興奮度和思維的深度,更關注作為教師的我們所呈現(xiàn)出的教學狀態(tài)。他將一切收納于心,以敏銳的目光洞察著發(fā)生在教學中那些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課后,他總是借由“評”而產生“思辨”,在進行包括課程、教學、師生等問題剖析的同時引導我們不斷發(fā)現(xiàn)課所承載、所體現(xiàn)、所隱匿的課程價值、教學規(guī)律、教育本質,引領著我們找尋最適合學生的教學。充滿睿智的點評讓我們感受著他的深切關懷,也讓我們感受著他對教育的理解深度以及對課程建設的真知灼見。
《用生長定義教育》一出版,導師就將散發(fā)著油墨香的新書贈予工作室的全體老師,并在扉頁寫上寄語,以鼓勵我們潛心教育,砥志研思。我在一次次閱讀中不斷吸納著導師的思想,同時也時時叩問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努力修煉自己的教育教學智慧?!吧L課堂”的詩意意象已經(jīng)植根于我的內心,我相信,因為導師的引領,在今天我仍能堅守教育的一隅陣地,將以舒展的姿態(tài)尋覓著自己的希望和美好。
(作者單位:江蘇無錫市東亭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郝 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