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源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針灸科,河南 鄭州 450008)
人體的睡眠是一個陰陽消長平衡的一個過程,正常情況下,人體處于“陰平陽秘,陰陽自和”的狀態(tài),一旦這種規(guī)律被破壞,就導致失眠,故失眠的病機以陰陽不調為本,因此治療應該注重調整陰陽平衡,調和陰陽,寧心安神。筆者結合臨床體會,運用辨證論治的思維,對失眠進行了辨證分型,運用針藥并用的方法進行臨床治療,療效頗佳,現(xiàn)總結如下,以饗同道。
中醫(yī)學認為失眠病因是由于邪氣客于臟腑,陽盛陰衰,陰陽失交。如《靈樞·邪客》云:“夫邪氣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臥出者……不得入于陰,陰虛,故目不瞑?!薄毒霸廊珪げ幻隆吩唬骸吧w寐本乎陰,巾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薄额愖C治裁·不寐》云:“……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也?!薄夺t(yī)效秘傳·不得眠》記載:“夜以陰為主,陰氣盛則目閉而安臥,若陰虛為陽所勝,則終夜煩擾不得眠也。”《素問·病能》同樣有關于失眠及其原因的記載:“人有臥而有所小安者,何也?……臟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具病也。”指出人體營衛(wèi)之氣不能順應自然界晝夜變化則導致失眠。根據(jù)中醫(yī)學相關理論,卒中后失眠的主要病機是氣血虧虛、陰陽失交、臟腑功能失調以致神明被擾,心神失養(yǎng),神不安。傳統(tǒng)服用西藥治療失眠,存在類藥物存在軀體依賴、困倦和撤藥反應等不良后果,長時間服用亦可引起患者沖動性用藥,造成藥物濫用,劑量常超出治療范圍,且使用不規(guī)則,對健康有害。針刺治療本病療法多樣,配合中藥配伍使用能夠避免長期應用西藥的耐藥性、成癮性。近年來,中醫(yī)藥治療失眠的臨床報道逐漸增多,在接近甚或優(yōu)于西藥療效的同時,明顯降低了藥物的副作用。
患者,女,42歲,2017年7月11日初診,主訴:失眠伴情緒急躁易怒1年余,加重2個月?,F(xiàn)癥見:入睡困難,心煩急躁易怒,口苦、耳鳴,時有胸悶不適,汗出,健忘,全身疲乏,食欲不振,大便干結,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患者自訴近2個月因家中瑣事出現(xiàn)晚上入睡困難,每晚入睡需要2~4 h,夜間易醒。有時甚至出現(xiàn)徹夜難眠,自行購買艾司唑侖,服藥后效果不佳。西醫(yī)診斷:睡眠障礙。中醫(yī)診斷:不寐病,證屬痰火擾心。治宜疏肝瀉火,清熱寧心,安神除煩。給予溫膽湯加減,藥物組成:北柴胡10 g,黨參30 g,陳皮12 g,法半夏12 g,麩炒枳實10 g,姜竹茹15 g,茯苓30 g,夜交藤30 g,制遠志10 g,石菖蒲15 g,炙甘草6 g。聯(lián)合針刺,主穴:百會、四神聰、印堂、安眠、風池、內關、神門、足三里、三陰交、心俞、照海。操作方法: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快速刺入,百會、四神聰5個穴位均向后平刺1寸(捻轉補法),印堂穴平刺0.8寸,雙側安眠穴和風池穴進針時朝鼻尖方向刺入1寸,選取提插捻轉相結合的平補平瀉法,小幅度提插適宜,雙側內關、神門直刺0.5~1寸(捻轉補法),雙側足三里、三陰交選取1.5寸針直刺,采用平補平瀉法[1],照海穴則與皮膚呈45°度角斜刺1寸,采用瀉法[2]。每次留針40 min,每15 min行針1次,1 d 1次,20 d為1個療程。治療1周后患者入睡困難情況明顯改善,10 d后心煩急躁易怒癥狀較前緩解,失眠癥狀減輕,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后患者的失眠癥狀基本消失,隨訪半月未復發(fā)。
按 此病案治療選用溫膽湯以疏肝解郁,清熱化痰,和胃安神[3]。方中法半夏為君藥,其性辛溫,有燥濕化痰、和胃止嘔之功;姜竹茹為臣藥,其性甘寒,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之效;陳皮與麩炒枳實一溫一涼,增強理氣化痰之功,佐以茯苓,健脾滲濕,以杜生痰之源;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此外,方中加北柴胡疏肝解郁,黨參補肺脾之氣,夜交藤養(yǎng)心安神,制遠志安神益智,石菖蒲行氣、化痰開竅。針刺可以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扶正祛邪,對本病的治療效果顯著。
失眠,中醫(yī)古籍又稱“不寐”“不得眠”“不得睡”“不得臥”“目不瞑”。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不能獲得正常睡眠[4]。人的正常睡眠由心神所主,通過陰陽之氣自然、有規(guī)律地轉化,陽氣由動轉靜時為睡眠狀態(tài),而由靜轉動時則清醒狀態(tài),若此規(guī)律被破壞,則產生失眠。中醫(yī)學認為本病往往多由思慮憂愁、操勞太過,損傷心脾,氣血虛弱,心神失養(yǎng),或房勞傷腎,腎陰虧耗,心腎不交;或飲食所傷,脾胃不和,濕盛生痰,痰郁生熱,痰熱上擾心神或因抑郁惱怒,肝火上擾,而致心神不寧。其主要病理機制則是臟腑功能紊亂,氣血虧虛,陰陽失調。其病位在心,與肝、膽、脾、腎密切相關,既存在營衛(wèi)失和,陰陽失調,又存在心腎不交,升降失調,以致經絡不通,心神失養(yǎng),病機關鍵為陽不入陰。失眠病位在腦,腦為髓海,又稱之為元神之府,百會穴居于巔頂,督脈和太陽經的交會于此,故針刺百會穴可以調理督脈經氣,開竅醒腦,寧心安神;印堂穴為經外奇穴,針刺有寧心益智、醒腦調神的作用;安眠穴亦為經外奇穴,針刺可以鎮(zhèn)靜安神之;風池穴位于頭部,為膽經循行所過之處,為治療失眠的經驗效穴[6]。
神門、內關均是與心相關的腧穴,針刺其可以寧心安神[7]。針刺足三里、三陰交穴能改善人體的精神和睡眠狀態(tài),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8]。心俞為背俞穴,刺激背俞穴能夠調整臟腑功能,起到安眠的作用[9]。陰蹺脈、陽蹺脈司目之開合,與睡眠有密切關系。若其功能失去平衡則會出現(xiàn)不寐,所以針灸照海穴調理陰蹺脈具有治療作用。 諸穴配伍,能夠調整陰陽平衡,寧心安神。
失眠癥早在《黃帝內經》《難經》等典籍中就有論述?!秱畬ぴ础っ}分陰陽死生論》曰:“所謂病者,悉由陰陽之偏也?!敝嗅t(yī)學認為:陽主動,陰主靜,陽入于陰則寐,出于陰則寤;陽氣日行于外動而不寐,夜歸于陰則靜而寐。臨床上運用針灸治療方法,從調和陰陽入手對失眠癥進行治療,通過針刺法調和陰陽取得良好的療效,臨床有效選穴,可以全面調整機體?!鹅`樞·營衛(wèi)生會》記載:“營氣衰少而衛(wèi)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庇纱丝梢娦纳袷юB(yǎng)而引起不寐;反之,不寐必耗血傷陰,使氣血更虛而加重病情。筆者結合臨床體會,運用辨證論治的思維,對失眠進行了辨證分型,運用針藥并用的方法進行臨床治療,針對痰熱擾心型不寐宜用溫膽湯加減配以針灸辨證選穴治療。
[1]鄒杰樸.針灸治療失眠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8):1488-1489.
[2]周菊蘋.中藥配合針灸治療失眠癥30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0,19(5):20-21.
[3]盧錦東,謝平金,林勇凱,等.溫膽湯加減治療慢性失眠驗案一則[J].中國民間療法,2014,22(8):44.
[4]賈惠雲(yún).失眠驗案二則[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6,12(7):130-131.
[5]任繼花,葛新萍.歸脾湯加減合針灸治療失眠81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4,21(3):43-44.
[6]王艷,岳增輝,李萍,等.針灸治療失眠癥用穴規(guī)律探究[J].上海針灸雜志,2016,35(6):642-645.
[7]張瀟丹,肖夏,姚弘,等.神門穴在治療情志疾病中的應用[J].醫(yī)學信息,2015,6(11):335.
[8]肖葉玉,吳仁華,裴仁全,等.針刺足三里穴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初步探討[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4,20(2):106-108.
[9]李萍,岳增輝,謝濤,等.針灸治療失眠的喻穴配伍研究概述[J].山東中醫(yī)雜志,2015,34(11):88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