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艷妮
摘要:對外漢語教學承載著中國文化的傳播。教學過程中,以交際為目的的任務型教學法廣泛應用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是值得推廣的有效的教學法。任務交際過程也伴隨著文化的傳播。本文立足對外漢語教學,圍繞任務型教學法,從文化交際的角度出發(fā),對任務設計和教學中的文化傳播進行探討,并對此提出一些思考,以便任務型教學法能更好地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
關(guān)鍵詞:文化傳播;對外漢語教學;任務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8122(2018)11 - 0137 - 03
“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開創(chuàng)了我國對外發(fā)展的新時期,沿線國家掀起了一股“漢語熱”,促進了我國對外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提升了我國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對外漢語教學的目標不僅是讓學習者掌握漢語的聽說讀寫,具有漢語交際能力,還強調(diào)文化教學與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它既是語言教學又是文化教學。目前,各高校留學生的漢語課程主要是綜合課以及聽說讀寫等技能課,文化課開設較少,尤其是初級階段的留學生,他們剛來到中國,對這個國家充滿好奇,急切需要了解中國文化,運用漢語進行交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語言教學不能同文化分割開來,教師將中國文化融入語言任務,兩者結(jié)合起來進行各種教學活動設計,學生完成任務實現(xiàn)交際目的過程中體驗中國文化。
一、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傳播
呂必松先生在《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中提到了語言與文化的關(guān)系,指出語言的理解和學習離不開一定的文化因素,語言的教學也必須是進行語言和相應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認為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發(fā)展的基礎(chǔ)[1]。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不能將語言與文化分割開來。任何一種語言在交際的過程中都避免不了文化的傳播,文化使語言變得生動起來,不再是蒼白無力的文字而是有了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同時語言的交際使得文化得以傳播,文化才能互相融合,煥發(fā)更強更持久的生命力。
對外漢語教學承載的不僅僅是漢語的教學,還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語的發(fā)展歷經(jīng)千年,尤其是漢字文化更是源遠流長,漢字作為世界上唯一表意體系的文字,可以從漢字構(gòu)字形體的演變看出中國文化內(nèi)涵的變遷。漢語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在交際的過程中避免不了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漢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對中華文化的興趣,而語言的學習是一個漫長且枯燥的過程,隨著漢語學習的深入,學習難度加深,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逃避甚至放棄繼續(xù)學習的情況,尤其是在漢語教學的初級階段。如果教師一味地追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將語言與文化分割開來,進行枯燥、機械的語言練習,而不考慮文化因素,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生積極性不高,成績提高緩慢,隨之也會影響教學進度。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既是漢語知識的傳授者又是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結(jié)合起來,增強漢語教學的生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
對外漢語教學初期,由于學生剛進入第二語言環(huán)境,一切都會感到新奇、有趣,處于興奮狀態(tài),這就是所謂的“蜜月期”,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新鮮感過去,加之語言學習的難度增加以及不適應當?shù)氐恼Z言環(huán)境和文化,學生會產(chǎn)生深度的焦慮情緒,進入“文化休克”狀態(tài)。焦慮是影響語言學習者的情感因素之一,學生深度的焦慮狀態(tài)會阻礙漢語的學習,產(chǎn)生負遷移,不利于漢語教學。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讓學生正確對待目的語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實現(xiàn)目的語文化在學習生活中的“正遷移”也是教師教學的任務之一。
二、對外漢語教學任務設計中的文化因素
(一)任務型教學法與對外漢語教學
任務型教學法以交際為目的,而交際的過程伴隨著文化傳播。任務型教學法(task - based approach)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這種教學方法最早由英籍印度語言學家普拉布(N.S.Prabhu)在印度班加羅爾進行改革試驗,主要是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語言[2]。那么什么是任務呢?一般認為的任務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布置的語言活動,這些活動不以語言為中心,而是依據(jù)學生使用語言的需要設計的交際活動[3]。教學活動作為一項任務,需要滿足四項準則才能稱之為任務,一是任務的焦點是信息,任務關(guān)注的是語言運用過程,而不是語言本身;二是任務有信息差,可以激勵學生運用語言;三是在教學過程中,參與者需要用已有的語言知識和非語言知識來完成任務;四是任務要有明確的交際結(jié)果,不是學生可以說出目標語言的句子或者片段[4]。換句話說,任務型教學法是以既定的任務展開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采取合作、交流、互動的方式參與任務活動,在實踐中感知、應用目的語,達到交際目的[5],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它實際上是交際法的延伸和發(fā)展。
任務型教學法發(fā)展于國外,之后傳于我國,引起國內(nèi)學者以及外語教師的廣泛關(guān)注。在我國任務型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界,教學效果顯著。任務型教學法應用到對外漢語教學課堂,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具體的教學實施中,任務型教學法也要結(jié)合對外漢語教學的特點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可以說兩者的結(jié)合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從任務前階段、任務實施階段、任務后階段都要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在任務設計以及任務實施的過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1.任務型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設計;2.教師任務的設置要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guān),具有真實性和趣味性;3.任務設計要有層級性,確保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參加;4.任務設計還應該具有可操作性,便于進行任務評估。
(二)任務設計中的文化因素
劉詢在《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中指出“跨文化交際是不同文化背景之間的交際行為,這種交際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盵6]在文化交際過程中實現(xiàn)文化傳播。因此,以交際為目標的任務型教學法在教學設計中不能只關(guān)注語言而忽視文化因素,將文化因素融入任務教學活動中,利于學生運用漢語完成任務實現(xiàn)交際目的,增強任務的交際性,培養(yǎng)學生漢語思維能力,同時,也會減少學生的情感焦慮,消除偏見,求同存異,實現(xiàn)對目的語文化的認同。
語言與文化是一個整體,語言本身是文化的一種形態(tài),是反應文化的一面鏡子[2]。第二語言的教學中二者不可孤立看待,對外漢語教學中需要將文化融入到任務語言中進行精心設計。任務教學經(jīng)過任務的準備階段,任務的執(zhí)行階段,完成任務鞏固新知識并加以運用的階段,即任務前、任務中、任務后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完成。任務準備實施之前,教師首先進行教學導入,導人拉開了教學的序幕,是教學的開始環(huán)節(jié),可以說一節(jié)課的好壞與否和導入密切相關(guān)。教師課前進行適當?shù)膶?,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安定學生的情緒。導入的設計融入文化因素,誘發(fā)學生對本節(jié)課任務的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在具體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導人問題,同時結(jié)合視頻、圖片或者具有中國特色的實物來使學生進入相關(guān)情境。導人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幾種形式相結(jié)合進行課堂導入,直觀性強。以形、聲、色的形式,給學生的感覺器官以強烈刺激,使學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機[7]。導入完成后進入任務活動,教師首先明確本節(jié)課的任務活動,學生完成任務,進行任務交際,達到交際目的。教師任務設計之初融入文化因素,學生用自己語言知識和非語言知識進行任務交際活動,交際過程完成了文化傳播。任務完成后,教師進行相關(guān)任務評估,給學生予以反饋。相關(guān)作業(yè)的布置,教師課后可以結(jié)合文化因素提供一些開放性的話題或者生活任務,讓學生課后描述生活場景或者對話,發(fā)揮學習者已有的語言認知能力,達到培養(yǎng)漢語交際能力。
文化的形成和傳播需要語言來表達,文化的發(fā)展離不開交際活動,因此一定要選取適當?shù)奈幕糜谌蝿战浑H。首先一定要選取和教學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文化內(nèi)容,教師將具有現(xiàn)實意義且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任務應用到語言教學中,文化來源于生活,具有真實性,將真實的具有中國元素的文化內(nèi)容融人到相關(guān)教學內(nèi)容中,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近距離接觸中國文化,實現(xiàn)交際目標,培養(yǎng)用漢語思維的習慣。其次,文化的選取還應該結(jié)合當?shù)氐赜蛭幕瑢⒌赜蛭幕c教學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進行任務設計,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際活動,可以感受當?shù)氐赜蛭幕諊?,利于學生快速了解并適應當?shù)匚幕?,避免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交際障礙,減少學生的內(nèi)心焦慮。
三、任務交際與文化傳播思考
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結(jié)合文化設計各種交際任務,進行對外漢語教學,實現(xiàn)交際目的,進而傳播中國文化。在具體的教學中,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在教學操作上也出現(xiàn)一些問題,由于不了解教學對象國家文化,課堂上學生進行任務交際活動,引起文化沖突,教學效果反而不理想。如何能將文化和教學任務更好地結(jié)合起來,值得深思。
了解對象國家文化,避免文化沖突。出于興趣學習第二語言,在學習動機上屬于融人性動機,學習者喜歡并欣賞這種語言以及它所表的文化,第二語言的學習易于成功。但是,影響語言學習的因素很多,具有很強的學習動機是不夠的,在情感方面,焦慮也是影響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來自不同國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學生跨越千里來到中國學習漢語,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由于兩種文化差異大,價值觀念以及風俗習慣不同,會受到文化沖擊甚至產(chǎn)生“文化休克”的現(xiàn)象,這些都不利于第二語言的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了解別國文化避免文化沖突。
根據(jù)學習者水平,進行任務設計。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很多,文化的選擇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而定。學習者由于年齡以及學習策略的不同,對目的語接受程度也不同,表現(xiàn)出了語言學習的個體差異。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學習者個體差異所帶來的影響。將文化融入任務活動中進行教學設計,教師要難易結(jié)合,統(tǒng)籌兼顧,放眼全班。要根據(jù)不同國家的學生以及每個學生學能情況進行設計,保證每位同學都能參與進來,這就要求教師對每位學生的國家文化、性格特征、學習情況等要“心中有數(shù)”。此外,任務活動的設置還要多樣化。
參考文獻:
[1] 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J].世界漢語教學,1992(2).
[2] 朱勇.國際漢語教師證書考試大綱解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馬箭飛.任務式大綱與漢語交際任務[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4).
[4] (新西蘭)羅德-埃利斯.任務型教學法新理念與國際漢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5]賈志高.有關(guān)任務型教學法的幾個核心問題的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05(1).
[6]劉詢.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3.
[7]楊文惠.淺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導入設計[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3 (2).
[8] 蔣麗麗.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傳播研究[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