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潔 姚耀 鹿慧
摘 要: 從分析當前兩種相反的課程觀開始,探討士官職業(yè)技術教育數學課程教學目標,并進一步指出要實現教學目標必須從四個方面調整教學理念。
關鍵詞:士官職業(yè)技術教育;數學課程;教學目標;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6.075
數學課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存在著二種截然相反的課程觀:一種認為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的士官職業(yè)技術教育,培養(yǎng)的是“崗位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數學課對士官學員崗位動手能力的形成并不產生直接影響,所以數學課程教學只用少許學時講一講專業(yè)理論課“必需”的數學基本概念、“夠用”的數學計算方法即可(所謂的“必需夠用”為度)。從而把時間更多地用到專業(yè)訓練上,認為只有壓縮了文化基礎課的教學時間,才能提高士官學員的崗位任職能力。第二種認為只有增加數學課的分量,系統(tǒng)學習數學課的內容,才能保證士官學員專業(yè)課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將士官文化基礎課程教學簡單地與大專高等教育、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劃等號。這兩種對立的觀念各執(zhí)一端,前一個主張是“實用效益型”,為了滿足部隊對士官上崗位頂用的期望;后一個主張是“理論經驗型”,認為符合院校教育特點和人才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兩個主張都帶有理想主義色彩,極大地束縛了士官基礎課程的改革。士官職業(yè)技術教育培養(yǎng)的學員具有特殊身份,肩負特殊使命。要提高戰(zhàn)斗力,就必須把學員培養(yǎng)成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士官人才,這也是數學課程無可爭辯的永恒目標。
但士官職業(yè)技術教育課程改革應遵循士官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強調文化基礎課程的現實定位,即要求依據士官生源的現實狀況和院校裝備培訓的現實條件,確定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課程目標。目前之所以有不同的觀點或定位,完全是基于對士官教育現實情況的不同認識。有些過于理想化、功利化,脫離現實條件的基礎,忽視部隊建設發(fā)展對士官人才能力素質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有些還持有傳統(tǒng)職業(yè)教育觀念,按照原有的教學習慣教學,沒有考慮到部隊對職業(yè)技術教育需求的變化,教學目標也早已過時。因此士官職業(yè)技術教育數學課程目標改革,就必須以“崗位工作任務”需求為中心,并且兼顧學員發(fā)展要求。數學課程中主要內容是微積分,有很多人認為學微積分沒有用,工作生活中不容易接觸到。正是因為看問題太表面,沒有看到在學習微積分過程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能力的鍛煉,使學員們認識問題更加客觀,干起工作更加嚴謹,并鍛煉學習能力和毅力,總之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員們不但要學會數學基本概念理論等知識點,還要學會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敢于探索的科學品質及良好的工作作風。為符合士官崗位任職需求,并實現教學目標就必須進一步調整教學理念。
1 在內容結構上,實現模塊化與專業(yè)的融合
將數學內容分為一個基礎模塊和兩個提高模塊。基礎模塊主要是一元函數的微積分,對學員進行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提高模塊主要是微分方程。按照要求的不同構建兩個模塊,對不同專業(yè)的學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拓展訓練。士官數學課程之所以強調模塊化,主要原因:一是在規(guī)定的數學課時內,不可能讓學員系統(tǒng)全面地學習數學內容;二是從士官職業(yè)教育課程體系功能看,課程模塊化有利于對數學能力訓練的設計和數學思想文化的滲透;三是從課程基礎支撐作用來看,課程模塊化有利于加強專業(yè)指向性。從而在內容的結構功能上,極大地提高數學課的教學效率。
2 在內容設計上,實現數學理論與數學建模的融合
微積分產生于力學與幾何學上的問題,直到今天,仍在各個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不僅顯示出了微積分的生命力和應用價值,而且實際上也為微積分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背景素材。以能力為本的士官教學,在內容的設計上,不能固守陳規(guī),不要一味追求微積分學科體系的完備性、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注重基本概念的建立,基本方法的突破以及應用問題的分析和求解。精煉地描述概念的起源和本質,淡化數學概念的抽象描述,強化幾何直觀,突出實際應用。圍繞主要的數學概念和思想,有機融合相應的數學模型,以建立模型為任務牽引,強化數學建模思想和方法,真正做到簡單高效地讓學員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從而有利于學員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在教學模式上,實現學員主體與教員為主導的融合
在課堂上要把握好教學質量,不能只局限于教員講學員聽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必須以學員為主體。以學員為主體不是單純的增加提問互動環(huán)節(jié),而是從教學設計上就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以激發(fā)學員主動探索,主動思考為出發(fā)點。教員只是要做“指路人”,引導啟發(fā)學員獨立思考,這樣課堂上才能“抓住”學員,這樣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完成“硬指標”,這樣才能鍛煉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軟實力”。
4 在育人策略上,實現數學科學與數學文化的融合
荷蘭數學家H Frendenthal(1908-1990)有一句名言“沒有一種數學思想,以它被發(fā)現時的那個樣子發(fā)表出來。一個問題被解決以后,相應地發(fā)展成一種形式化的技巧,結果使得火熱的思考變成了冰冷的美麗。”作為教員,我們要善于將知識的學術形態(tài)轉化教育形態(tài)。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每節(jié)課都引入一段名人名言和數學文化的內容,以提高學員學習數學的熱忱和學習動力。僅僅把數學作為工具來教學、育人是遠遠不夠的。數學科學成就的背后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文化。深入挖掘數學發(fā)展及其應用過程中的精神、思想,揭示它們在數學文化層面上意義及作用,是使士官數學教育成為學員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對士官數學課程教學目標的重置和提升,必將使數學課教育功能趨于完善。
綜上,要將數學課視為文化基礎課,以培養(yǎng)學員的崗位綜合素質。士官數學課程改革要以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為主題,以學員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將初等數學、高等數學、工程數學及生活數學、專業(yè)數學、社會數學及數學文化進行統(tǒng)整。如果不從理念上改革士官數學課程,可能永遠也找不到改革的出路。
參考文獻
[1]黃冬梅,周旭,朱亞培.教學理念的更新與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