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秋芬
(合肥市第十九中學 安徽合肥 230001)
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思維導圖充分地利用了思維放射性的自然表達形式,將知識與圖形通過線條的方式聯系起來,學生可以進行發(fā)散思維,將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很好地結合起來,實現對知識的加工和處理。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心理學家托尼·巴贊提出的,最早是被用作為一種記筆記的方法。他認為:放射性思維是一種新的、以大腦為基礎的高級思維形式,而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自然表達形式,這是一種非常有用途的圖形技巧,可以說是打開大腦潛能的萬能鑰匙。思維導圖在應用過程中可以利用色彩、圖形、代碼和多維度來加以修飾,增加了思維導圖的趣味性和美感,有利于學生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進而增強記憶效果。
在學習過程中應用思維導圖會促進大腦形成整體觀念,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建構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和知識體系。學生可以把分散的知識集合起來,通過一定的方式將他們匯集到一起,形成知識網絡。
1.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
在繪制思維導圖時,學生首先要準備一張白紙、彩色水筆和鉛筆,運用自己的大腦,發(fā)揮想象。學生要從中心開始繪制,用圖或者是文字來表達中心思想,通過變化顏色的方式,將中心圖像和分支連接,讓分支自然彎曲。在每一個節(jié)點,學生都要找到相應的關鍵詞,并借助圖形來促進知識框架的建構。例如在學習《唐太宗與貞觀之治》時,為了使學生明白“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教材之后,再繪制思維導圖以此來思考和探究。在繪制的過程中,學生就會以“貞觀之治”為中心,按照政治上、經濟上、法律上等推行的一系列的新措施作為關鍵詞,進行發(fā)散思維,寫出中心圖像以及中心圖像邊上的分支,之后探究“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學生通過自主分析和繪制思維導圖,會深化認識,更好地理解當時政治上的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而出現的“貞觀之治”。
2.用思維導圖突出重點
我們繪制思維導圖的時候一定要用中央圖像作為中心,所有的知識都圍繞著這個中心開展,促進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在思維導圖繪制過程中要用圖形,圖形要有層次感,中央圖像上要用三種或者更多的顏色,使整個思維導圖更加清晰,重點突出,要點分明。為了更易于學生觀察,繪制思維導圖時,字體、線條和圖像的大小盡量多一些變化,間隔要有序、合理,使要點突出。例如在學習《甲午中日戰(zhàn)爭》時,本課需要學生掌握的就是戰(zhàn)爭發(fā)生的背景、經過、失敗的原因及影響。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時候可以“甲午中日戰(zhàn)爭”為中心,以背景、經過、失敗的原因及影響為分支,圍繞這幾個方面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這個中心展開,進行發(fā)散思維和拓展探究。這樣重點就會一目了然,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3.用思維導圖促進不同知識的聯系
利用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將課堂所講授的知識全盤呈現,讓學生形成系統的認識,更好地了解知識間的聯系。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知識通過不同的形式聯系起來,進而更好地理解知識。
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時,我們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總結辛亥革命的時代背景,為了方便學生理解,加深學生對知識間聯系的認識,教師可指導學生用同種顏色的筆來繪制這一方面的相關知識。學生可以從《辛丑條約》的簽訂;清朝推行的“新政”和“預備立憲”;以及革命知識分子隊伍不斷壯大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探究,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將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串在一起來,形成系統的認識。
4.通過思維導圖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學生通過對知識的學習和探究后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如果學生可以把不同的知識通過關鍵詞等方式聯系起來,說明學生已經掌握了知識。如果學生在思維導圖中缺少了一些知識點或者是關鍵詞,說明學生并沒有完全掌握知識。例如在學習《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時,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探究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原因,中國取得勝利的原因以及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意義等。學生分析得詳細,表明學生對知識已經掌握,否則,則需要學生進一步探究。這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很好途徑。
總之,思維導圖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系統化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和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探究中。學生通過對知識的加工和信息的分析,會更好地體驗學習過程,進行發(fā)散思維,在思考中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