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姝芹 許勤
(南京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9)
·護理見聞·
國外災難護理教育的分析和啟示
朱姝芹 許勤
(南京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9)
災難; 災難護理; 備災; 減輕災難風險; 護理教育
據(jù)國際災難數(shù)據(jù)庫(The international disaster database)數(shù)據(jù)[1]顯示,2005-2015十年間全球共發(fā)生地震、洪水、風暴、干旱等自然災害4 420起(不包括交通事故、工業(yè)事故等人為科技災害),造成82萬人的死亡,超過18億人次受傷,經(jīng)濟損失高達15萬億美元。護士是災難救護前線不可缺少的主力,他們的活動貫穿災難發(fā)生時的緊急啟動、現(xiàn)場急救照護和后期公共衛(wèi)生的維護;具體包括護理傷員和患者,幫助個人或家庭處理身心問題、改善社區(qū)人群健康,協(xié)助災后重建等[2]。因此,護士應具備全面、充分的知識和技能,以使其在災難救援中有足夠的能力應對,確保受災人群獲得高質(zhì)量,最安全的護理。開展災難護理教育,尤其是在學校階段就接觸相關課程,不僅可以使護生儲備災難護理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而且有助于學生畢業(yè)后通過在職教育進一步發(fā)展專業(yè)以提高災難護理能力[3]。
1.1災難(Disaster) 中文也可譯為災害,但災害容易將其內(nèi)涵局限于自然災害,而忽略交通事故、工業(yè)事故等人為科技因素導致的災難,而且某些災害并不一定直接影響人的生命和健康[4],故本文更傾向于譯為災難。WHO和聯(lián)合國減災國際戰(zhàn)略組織(The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UNISDR)對災難的定義為:涉及到廣泛的人員、物資、經(jīng)濟、環(huán)境損害和沖擊社區(qū)或社會功能的嚴重破壞,這種破壞超出了受影響社區(qū)或社會能夠動用自身資源去應對的范圍[5-6]。
1.2備災(Disaster preparedness) 由政府、專業(yè)災難響應和恢復機構、社區(qū)和個人建立的知識和能力,對可能發(fā)生的、即將發(fā)生的、或已經(jīng)發(fā)生的危險事件或條件,以及它們的影響進行有效地預見、應對和恢復[5-6]。
1.3減輕災難風險(Disaster risk reduction) 通過系統(tǒng)地努力分析和控制與災難有關的不確定因素,從而減輕災難風險的理念和實踐,包括降低暴露于致災因子的程度,降低人員和財產(chǎn)的脆弱性,明智地管理土地和環(huán)境,以及改進應對不利事件的備災工作。另外也有使用“減災(Mitigation)”這一術語的,“減輕災害風險”是2005年通過的《兵庫行動框架》提出的一種綜合模式,它是對不斷變化的災難風險實質(zhì)和減輕災難風險機遇的更佳認識[5-6]
1.4災難護理(Disaster nursing) 目前較公認的是張靜[4]介紹的日本災難護理學會2004年提出的定義:指系統(tǒng)、靈活地應用有關災難護理學獨特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與其他專業(yè)領域開展合作,為減輕災難對人類的生命、健康所構成的危害而開展的活動。
雖然目前全球災難護理教育總體比較缺乏[3,7],但越來越為護理工作者們所關注;國外發(fā)展相對較早,大專、本科、研究生各學歷層次均有涉及。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開展有關災難準備的護理教育,雖然后來逐漸取消,但90年代又開始恢復[8]。日本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認識到災難教育的重要性,開始在大學課程中設置災難護理學[9]。歐洲在上世紀90年代末開設了全球第一個災難護理碩士課程進行學歷教育[10]。
2.1培養(yǎng)目標明確,有成熟的理論框架指導
2.1.1ICN災難護理能力框架(ICN Framework of disaster nursing competencies) 2009年由WHO和國際護士協(xié)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共同發(fā)布,ICN提出災難護理分前、中、后三個階段,災難前主要為有計劃的預防和減少災難事故的潛在影響以及做好社區(qū)、人群的防災準備工作;在災難或緊急事件中所涉及的所有活動都屬于災難中階段;災難后主要是重建與康復,由此衍生出護士在災難護理中需具備的4類10個領域的能力[8],見圖1。
圖1 ICN災難護理能力框架
2.1.2兵庫減災行動框架(Hyogo framework for action,HFA) 是2005年1月在日本兵庫縣神戶舉辦的世界減災大會上產(chǎn)生的十年計劃,其總體目標是建立國家和社區(qū)的御災力,減少生命、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資產(chǎn)等實質(zhì)性損失。HFA提出了實現(xiàn)減災行動的五個重點方面,分別是:(1)確保降低災難風險具有一個國家和地方的強制執(zhí)行權。(2)識別、評估和監(jiān)測災難風險并加強預警。(3)運用知識、創(chuàng)新和教育,建立各級安全、應變文化。(4)減少潛在危險因素。(5)加強各級災難準備工作的有效應對[11-12]。
2.1.3仙臺減災框架(Sendai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由2015年8月在仙臺舉辦的世界減災大會上通過,是在兵庫框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將行動重點轉(zhuǎn)移到加強對災難風險的認識、減少災難風險的管理、提高災難時的應變能力、加強防災準備以有效應對和更好地重建這四個方面來管理潛在的災難風險,并提出了未來15年減災活動的7個具體目標和13條具體的行動指導原則[13-14]。
這些框架雖然并不是專為災難護理教育而制定,但卻為制定教學目標、設置課程內(nèi)容、確定評價內(nèi)容等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支持;如我國香港理工大學分別于2009年和2010年以ICN框架為基礎設計了災難護理課程,并成功在四川進行了為期兩周的災難護理集中培訓[15- 16]。
2.2課程設計科學,重視模擬教學、實戰(zhàn)演練 由于災難具有不可預期性,且發(fā)生時需緊急應援,因此難以通過真實災難場景進行培訓,模擬教學和實戰(zhàn)演練便是公認的有效的教學策略。
2.2.1課程及師資的選擇 國外災難教育中涉及到公共衛(wèi)生、護理技能、護理管理、心理學等相關內(nèi)容,因此災難課程通常選擇放在高年級進行。師資的選擇注重實際抗災經(jīng)驗,不拘泥于本系老師,也可以是有經(jīng)驗的護理人員或援助組織的健康護理專家等;且由于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多樣,每次可能有多名老師參與,分組授課時通過集體備課確保各組間的平衡[17]。
2.2.2教學設計 教學遵循基礎理論知識準備-仿真演習-討論評價的順序?;A知識準備主要通過課堂講授課程目標、回顧相關知識,通過閱讀材料進行知識拓展,通過觀看視頻回顧操作技能等[18]。討論評價貫穿于整個課程,分過程評價和終末評價,學生、教師互評,學生間相互分享課程體驗。仿真演習部分則是我國災難教育相對缺乏并需要借鑒的。課程設計者盡可能地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使場景接近逼真:利用學校停車場、大型訓練基地、空房間等制造模擬災難現(xiàn)場[17-18],聯(lián)合學校治安人員、當?shù)叵啦块T共同參與演習[19];演習前對學生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培訓,盡量模仿真實的聲音和身份,演習時給學生化妝,換適合角色特點的服裝,使用人造傷口、人造血、仿真模型等。通過這些仿真的場景,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災難救援現(xiàn)場的緊張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彌補了無現(xiàn)場演習、重災難基礎教育的教學設計的缺陷[20]。
以美國萊特州立大學2014年春季的一項災難中領導力訓練的模擬課程為例,該課程包括每周2 h的領導力和管理相關課程,200 h的臨床課程和24 h的實驗室課程(包含8 h的仿真演習)。作為準備,學生進入本課程前已學習了傳染病、流行病學和生物災難應對等課程。8 h的仿真演習在一個52英畝的應急準備訓練基地進行,一個改造過的9層樓高的建筑可供搜救演習,教室和實驗室可供培訓民用,軍事,醫(yī)療保健等。演習提供各種逼真的災難模擬現(xiàn)場,演習前學生需閱讀護士在災難中領導角色的文獻并觀看災難急救技能的視頻,演習當天先用30 min講述學習目標、災難護理溝通和領導力框架,回顧現(xiàn)場急救技能,然后按災難不同階段分別進行備災、檢傷分類、事件指揮結構(ICS)、心理精神反應、庇護所的傷員照護等演習,最后通過總結報告會使整個過程更加清晰。仿真演習使學生將來能更自信地應對真實災難場景[18]。
2.3授課內(nèi)容全面,授課形式多樣
2.3.1課程內(nèi)容 護士在災難各期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各期涉及到的護理均為課程設計時應考慮的內(nèi)容。日本神戶大學在印尼進行的災難準備訓練和演習包含4項課程主題[17]:(1)介紹護士防災準備,包括災難中健康問題的一般描述,不同時期護士的角色及護理原則。(2)衛(wèi)生保健的控制和管理系統(tǒng),包括事故指揮系統(tǒng)(Incident command system,ICS),多部門合作系統(tǒng)和公共信息系統(tǒng)。(3)基礎生命支持(1,包括分診方法、心肺復蘇術; 2,包括處理頭部外傷,出血和骨折等)。萊特州立大學的課程包括[18]:災難概述、災難準備相關課程、災難中護士的溝通和領導能力、災難幸存者和救援者可能會出現(xiàn)的精神問題、心理問題的識別、團隊搜救、SALT傷員分診模式、ICS等。也有學校將災難護理納入碩士學位課程,內(nèi)容更加深入,如歐洲一項聯(lián)合培養(yǎng)的災難護理碩士課程第一年課程包括“救災護理的理論和概念” “公共健康和營養(yǎng)”“災難救護臨床技能”三個模塊,第二年包括“社會心理護理”“災害情境中管理原則的理論與應用”兩個模塊,第三年則是被分配到各災難區(qū)域地帶進行實習[10]。我國香港理工大學開辦了災難管理科學碩士學位教育,并與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合作開辦了災難護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包括備災、災難風險管理、人道主義援助、災害醫(yī)療及公共衛(wèi)生應對、災害精神心理護理等[21-22]。這些課程從備災到管理,現(xiàn)場急救,到后期康復均有涉及,相對全面的培養(yǎng)了護士的各項能力以適應災難中各個階段不同的角色。
2.3.2授課方式 以模擬教學為主,但針對不同的內(nèi)容會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通過課堂講授、閱讀文獻、e-learning、網(wǎng)絡遠程等學習相關理論知識,通過PBL、研討會、游戲?qū)W習問題評估、溝通、傷員分診,通過角色扮演學習急救技能等[10,23]。情境模擬教學避免了單純案例學習的缺陷,讓學生有進入災難現(xiàn)場的親身體驗,能學到一手的經(jīng)驗和技能,并讓所學知識落到實處,實現(xiàn)知識到實踐的轉(zhuǎn)化[24]。
2.4以能力為導向的多元化評價方法 國外災難護理教育多綜合運用過程評價和總結評價,客觀評價和主觀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法,以不同的評價方法匹配不同的學習目標,如Smith等[18]在備災能力訓練中要求學生根據(jù)情境評估個人和家庭存在的各項需求,列出清單,將清單與聯(lián)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xiàn)EMA)的要求進行比對,以評價學生的備災能力[25],采用應急準備信息問卷(Emergency preparedness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EPIQ)的8個分量表,評價學生培訓前后災難領導力的自我效能。
綜上所述,國外災難護理教育能在理論框架、課程設置、授課方式、評價方法等多方面為我國提供借鑒。
3.1以能力為導向,注重災難不同階段領導力的全面培養(yǎng) 我國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災難護理教育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fā)展,但目前無論是理論探索還是教學實踐都還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且各地區(qū)發(fā)展不均衡。在國內(nèi),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已將災難護理納入研究生學歷教育,招收“災難護理理學碩士學位”研究生,是我國災難教育體系較為全面的院校之一;江蘇大學醫(yī)學院已開展獨立的課程《災難護理學》,按災難前期準備、災難發(fā)生期應急、災后重建期保健3大體系設置了較為全面的核心內(nèi)容[26];而更多的則是急救技能培訓或在其他課程中納入幾學時災難護理的內(nèi)容,多重技能輕管理。ICN將災難分前中后三個階段,每個階段護理人員所需具備的能力有所不同(見圖1),國外災難護理教育多以能力為導向,考慮到災前、災難期、災后的區(qū)分,并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加強災難護理各項領導力的培養(yǎng),以使護理人員在災難各個階段都有良好的應對能力。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實際場景的仿真,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災難救援現(xiàn)場的緊張氣氛,將所學內(nèi)容融會貫通,有助于知識向?qū)嵺`的轉(zhuǎn)化,這為我國災難護理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參考依據(jù)。
3.2災難普及教育和學歷教育的思考 隨著護理界對災難護理的重視,專家一致認為在災難多發(fā)國應面向所有護士開展災難護理教育,且災難護理教育的全部內(nèi)容均應實施教學[4];但我國目前離災難普及還有很大的距離。國外的經(jīng)驗提示我們一方面可以將災難護理學納入我國高等護理教育課程體系,對在校護生進行普及教育,對臨床護士實行繼續(xù)教育;同時結合高校具有社會服務的功能和義務,在社區(qū)、學校開展個人和家庭防災、備災的訓練和宣傳,提高民眾備災意識及災難發(fā)生時初步的自救技能。另外,可逐步開展學歷教育,但考慮到學生今后的就業(yè)問題,學歷教育暫時不宜全面鋪開[27],可利用??谱o士或研究生學歷教育的形式培養(yǎng)災難護理專家,以點帶面,逐漸普及災難護理。
總之,借鑒一切可借鑒的成功經(jīng)驗,培養(yǎng)具備高水平災難救護能力的護理專家,以勝任災難現(xiàn)場的領導和指揮工作,并逐漸普及災難護理是護理界的重要任務之一,需要護理工作者們共同的努力。
[1] The International Disaster Database.Disaster Trends[EB/OL].[2016-08-07].http://www.emdat.be/disaster_trends/index.html.
[2] Achora S,Kamanyire J K.Disaster preparedness:Need for inclusion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J].Sultan Qaboos Univ Med J,2016,16(1):15-19.
[3] Halstead J A.When Disaster Strikes:Are You and Your nursing students prepared?[J].Nurs Educ Perspect,2013,34(4):213.
[4] 張靜.基于勝任力的災難護理課程開發(fā)的理論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
[5]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2009 UNISDR Terminology o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EB/OL].[2016-08-07].http://www.unisdr.org/files/7817_UNISDRTerminologyEnglish.pdf.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ssary of HumanitarianTerms[EB/OL].[2016-08-07].http://www.who.int/hac/about/reliefweb-aug2008.pdf.
[7] Usher K,Mayner L.Disaster nursing:A descriptive survey of Australian undergraduate nursing curricula[J].Australas Emerg Nurs J,2011,14(2):75-80.
[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CN Framework of Disaster NursingCompetencies[EB/OL].[2016-08-07].http://www.wpro.who.int/hrh/documents/icn_framework.pdf.
[9] 張清,陳美芳,楊國紅.日本災害護理學的發(fā)展對我國災害護理教育的啟示[J].中華護理教育,2009,6(3):137-139.
[10] Davies K,Deeny P,Raikkonen M.A Transcultural ethos underpinn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A master's programme in disaster relief nursing[J].J Transcult Nurs,2003,14(4):349-357.
[11]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Hyogo framework for action 2005 - 2015:Building the resilience of nations and communities to disasters[EB/OL].[2016-08-07].http://www.preventionweb.net/files/1217_HFAbrochureEnglish.pdf.
[12]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SUMMARY of the Hyogo framework for action 2005-2015:Building the resilience of nations and communities to disasters[EB/OL].[2016-08-07].http://www.unisdr.org/files/8720_summaryHFP20052015.pdf.
[13]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Reading the Sendai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15-2030[EB/OL].[2016-08-07].http://www.preventionweb.net/files/46694_readingsendaiframeworkfordisasterri.pdf.
[14]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Chart of the Sendai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EB/OL].[2016-08-07].http://www.preventionweb.net/files/44983_sendaiframeworkchart.pdf.
[15] Pang S M,Chan S S,Cheng Y.Pilot training program for developing disaster nursing competencies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China[J].Nurs Health Sci,2009,11(4):367-373.
[16] Chan S S,Chan W S,Cheng Y,et al.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undergraduate training course for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disaster nursing competencies in China[J].J Nurs Scholarsh,2010,42(4):405-413.
[17] Alim S,Kawabata M,Nakazawa M.Evaluation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training and disaster drill for nursing students[J].Nurse Educ Today,2015,35(1):25-31.
[18] Smith S,Farra S,Dempsey A,et al.Preparing nursing students for leadership using a disaster-related simulation[J].Nurse Educ,2015,40(4):212-216.
[19] Hutchinson S W,Haynes S,Parker P,et al Implementing a multidisciplinary disaster simulation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J].Nurs Educ Perspect,2011,32(4):240-243.
[20] 王磊,成翼娟,陳姍姍,等.災害護理課程的設計與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5):456-457.
[21]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Online Programme:Master of Science in Disaster Management (Resilience, Response and Relief) [EB/OL].[2016-08-07].http://sn.polyu.edu.hk/en/programmes/postgraduate_studies/master_of_science_in_disaster_management/index.html.
[22] 四川大學.碩士學位教育課程計劃-災害護理(2013/14-2014/15)[EB/OL].[2016-08-07].http://idmr.scu.edu.cn/zhuzhan/ssxwjy/20140114/707.html.
[23] Jose M M,Dufrene C.Educational competencies and technologies for disaster preparedness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an integrative review[J].Nurse Educ Today,2014,34(4):543-551.
[24] 胡曄.《災害現(xiàn)場救護》模擬情景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武警學院學報,2012,28(3):73-76.
[25]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Are You Ready? An In-Depth Guide to Citizen Preparedness[EB/OL].[2016-08-07].http://www.fema.gov/media-library/assets/documents/7877.
[26] 吳敏,陳志剛,鄒圣強.災難護理學課程的教學方法探討[J].中華災害救援醫(yī)學,2014,2(7):405-407.
[27] 鄒圣強.論災害救援醫(yī)學學歷教育在我國的實踐[J].中華災害救援醫(yī)學,2014,2(2):64-66.
Disaster; Disaster nursing; Disaster preparedness;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Nursing education
R471;R129
A
10.16821/j.cnki.hsjx.2017.24.031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項目(編號:15KJD320007);南京醫(yī)科大學“十二五”教育研究課題(編號:NY2222015061)
朱姝芹(1980-),女,江蘇鎮(zhèn)江,博士在讀,講師,研究方向:護理教育,臨床護理
許勤,E-mail:qinxu@njmu.edu.cn
2017-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