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宏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015-01
有一次語文期中考試中,有一個學生得了57分,他不敢拿試卷回家。于是就去找語文老師求情:能不能少扣幾分?語文老師笑了笑:少扣不行,這樣吧,老師借你5分。這下敢回家了吧?這個學生捧著改過的試卷喜出望外。后來,他像換了個人似的,學習非常認真。下一次語文考試時,他得了87分。于是,他又去找老師,天真地說:"老師,我還您5分。"這故事讓我引發(fā)了對教學評價的思考。
1.評價不是甄別和選拔,而是鼓勵和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中,人們認為評價文化就是考試文化,考試的最大功能就是甄別和選拔,通過考試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在這樣的過程中只有少數(shù)的學生能獲得鼓勵,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而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成為失敗者。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網(wǎng)絡時代的形成,更加構成了知識的無限豐富與急劇增長,原有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基礎教育課程受到極大的沖擊。僅僅掌握知識與技能已遠遠不能適應社會對人的發(fā)展要求,要想培養(yǎng)出適合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人,我們不能只關注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多少,更要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即關注學生全人的教育。利奧巴恩格莉亞先生曾寫過:"我們整天在干些什么,我們?nèi)绱说拿τ趥魇谥R,如果我們沒有交給她真正需要知道的東西,譬如:如何快樂地生活著,如何有個人價值感和自尊心,而單教給她如何讀書、寫作、算題,這又有什么用呢?"可見我們的評價一定要從人的發(fā)展為本,服從、服務于人的全面健康的發(fā)展,必須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評價不是要消除差異,而是要利用差異,讓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質和生活環(huán)境,都有自己的愛好、長處和不足,這也就是說每一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獨特性也意味著差異性。學生的差異性不僅是指學生成績的差異,還包括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的不同特點。這就使得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的速度和軌跡不同。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對于智力的理解僅限于智商理論和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這就使得評價只環(huán)繞著學科分數(shù)進行,試圖消除學生之間的學科差異,然而卻事與愿違,這種評價方式反而消除了許多孩子原有的靈氣。"多元智能"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加德納有一句名言: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加德納認為人至少有七種智能:語言智能、邏輯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知智能。人與人之間只有智能傾向的不同和強弱的差別,而沒有優(yōu)劣之分和輕重之別。試問比爾蓋茲和邁克爾喬丹誰更聰明,誰更成功?;卮鹗牵憾己苈斆鳎己艹晒?,只是成功的領域不同。因此,評價不能只局限與學科評價,應該從多元的角度進行評價。在這方面,多元智能理論為多元學習評價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一些實用的教學策略。要求教師不要拿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的學生,要多幾把尺子,多量出一批好學生。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去看待每一個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的智能所長,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而且要通過適當?shù)慕逃龔娀麄兊拈L處,促進其優(yōu)勢智能領域的優(yōu)秀品質向其它領域遷移。達到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讓學生得到全面地發(fā)展。
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其實是一種可利用地教學資源,評價可以成為開發(fā)學生差異性資源的"催化劑"。例如:一個數(shù)學問題也許有不同的答案,這時要鼓勵孩子暢所欲言,不管是對還是錯,肯說就好,教師要利用好這種對與錯的教育資源,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分析,最后形成適合每個學生的正確方法。這樣,不僅師生可能會在評價中得到許許多多意外的收獲,而且,還能發(fā)揮評價對學生的激勵功能,讓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評價要注意多種方式相結合
首先,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是面向"過去"的評價,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則是面向"未來"中在發(fā)展的評價。其次,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我們不否認量化評價方法的作用,他科學、客觀,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現(xiàn)代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但他們不能包含豐富的評價內(nèi)容,如:鑒賞力、創(chuàng)造力等,這也是不真的事實,質性評價方法較好地彌補了量化評價方法的不足,是對量化評價方法的一種反思批評,從根本上講,質性評價方法是為了更逼真地反映教育現(xiàn)實,量化評價方法與質性評價方法并不對立,在同一評價過程中,可以將這兩類方法結合起來運用。在此,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評價過程中重視評價者與被評價著之間的互動,在平等、民主的互動中關注被評價者發(fā)展的需要,共同承擔促其發(fā)展的職責。這樣有助于被評價者接納和認同評價結果,激勵和促進其不斷地改進和發(fā)展。對于學生的超常發(fā)揮、獨特見解、精彩回答,都應及時評價并記錄在案,以借終結性評價時的參照。通過這種對學生學習的即時、即地、即興評價,必然引起學生強烈的內(nèi)心反響,從而帶動起全體學生的學習激情。
總之,恰當?shù)脑u價如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于學生的心理。作為一名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體現(xiàn)學生主體,激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xiàn)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