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芳
【摘要】本文論述提高群文閱讀教學效率的策略,通過改變閱讀文章的方法,提高群文閱讀的速度;教給學生閱讀文章的方法,挖掘群文閱讀的深度與廣度;開展閱讀探究活動,提高群文閱讀的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群文閱讀 教學效率 提高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9A-0028-02
顧名思義,群文閱讀是指在單位教學時間里,圍繞一個主題,選取多個文本進行閱讀的教學活動。小學高年段要求學生的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教師在小學階段實施群文閱讀,一方面能夠有效實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量的目標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拓寬學生的閱讀面,鍛煉學生搜集信息、提煉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其閱讀速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語文素養(yǎng)。為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探索群文閱讀的途徑,以提高群文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改變閱讀文章的方法,提高群文閱讀速度
在小學高年段實施群文閱讀,學生要在一節(jié)課時間內(nèi)讀完幾篇文章,必然要求具有較快的閱讀速度。因此,學生改變傳統(tǒng)閱讀文章的方法是關(guān)鍵。教師要引導學生轉(zhuǎn)變傳統(tǒng)閱讀文章方法的觀念,教給他們閱讀文章的技巧,才能提高學生的讀文速度,提高其思維能力。
1.由朗讀轉(zhuǎn)為默讀。有研究表明,小學生在朗讀時每分鐘可讀約130個字,而默讀時每分鐘可達300個字。在教學課文《開天辟地》時,教師讓學生閱讀《始祖大梵天》《諸神創(chuàng)世》《冰雪巨人伊密爾》3篇文章,總共約1300字,運用逐字朗讀的方法需要10分鐘左右,這是因為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需要停頓注意,使文章讀起來有抑揚頓挫之感,這樣就降低了讀文的速度,并且不利于學生整體把握文本。而運用默讀的方法閱讀這幾篇文章時,學生只需要5分鐘左右就能夠讀完,還能夠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意??梢姡谌何拈喿x教學中,由朗讀轉(zhuǎn)為默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讀文速度,促進學生對群文的整體把握,提高其理解能力。
2.由逐字逐句的讀轉(zhuǎn)為視讀。在閱讀教學中,高年段學生讀文章時已能做到不出聲地讀,并且習慣逐字逐句去閱讀,這種閱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閱讀的速度。這時,教師可以適當滲透視讀法,即通過視覺感官直接感知文本意思的讀書方法。比如讀《彩色農(nóng)莊》中的句子:“回到白色的農(nóng)莊,/三個朋友一起/種下了/麥子、向日葵、楊柳和青草。/他們把山上流下來的水攔住,/有了藍藍的湖水。/”如果逐字逐句地讀,學生的停頓次數(shù)約19次,而教師教給學生視讀法,只需要停頓5次,將句子分為5個意象群:農(nóng)莊、朋友、植物、山、湖水,這樣閱讀的速度自然就提高了,而他們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二、教學生閱讀文章的方法,挖掘群文閱讀的深度與廣度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字詞量,抽象邏輯思維逐漸形成,但是閱讀方法較為單一。在群文閱讀中,教師可以利用多文本組合閱讀的契機,給予學生閱讀方法指導,教給學生掌握比較、分析等讀書方法,將文本信息進行融會貫通,挖掘文本閱讀的深度與廣度。
1.教學生掌握聯(lián)結(jié)的閱讀方法。群文閱讀是圍繞一定的主題進行的,教師通常設計一份閱讀單,方便學生記憶和理解,以至遷移運用。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文學圈群文閱讀》這節(jié)課時,學生需要一邊閱讀童話故事《石頭湯》《敵人派》《兔子蛋糕》,一邊利用閱讀單提取文本信息,梳理文本大意。這樣一來,學生通過理解幾個簡單的詞語,就能夠把一篇篇童話故事的大意概括出來,同時提高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概括能力。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幾個童話故事的情節(jié)進行對比,將三個故事文本聯(lián)結(jié)起來。通過比較、分析,學生自然而然發(fā)現(xiàn)童話故事隱藏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如并列關(guān)系、遞進關(guān)系等,加深了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2.教學生掌握統(tǒng)一整理的閱讀方法。群文閱讀要求學生能夠?qū)λx的多篇文章進行梳理、整合。通過閱讀多篇文章,學生找到了文章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學會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統(tǒng)一整理,將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使他們對文章的認識變得更深刻、更全面。例如,在以“水”為主題的群文閱讀實踐中,學生通過閱讀文章《長江之歌》《三亞落日》《煙臺的海》《孔子游春》等,知道提取“水的作用是什么”“水的形態(tài)有哪些”“水如何造福人類”等內(nèi)容信息,同時了解“寫水的文章體裁有哪些”“不同體裁文章是如何寫水的”等信息,這樣的歸納總結(jié)就是對文本統(tǒng)一整理的過程。學生掌握了統(tǒng)一整理的閱讀方法,對于提高群文閱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開展閱讀探究活動,提高群文閱讀的效率
語文新的課程標準針對小學第三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在閱讀文本過程中引導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做出自己的判斷。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共同構(gòu)建學習過程,師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達成共識,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加深對問題的思考,深度挖掘文本意義,有效地提高了閱讀的效率。
1.求同存異,探究發(fā)現(xiàn)。群文閱讀中的“群文”有著相同的組合形式,但文章的寫作切入點、表達形式卻不盡相同。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表達形式上求同存異,探究發(fā)現(xiàn)文本的異同點。比如,在學習“寓言故事”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求學生閱讀寓言故事《鸚鵡學舌》《猴子與駱駝》《數(shù)典忘祖》《邯鄲學步》,學生讀后進行探究,從中發(fā)現(xiàn):第一,這幾個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是對立的;第二,這些寓言故事的人物背景不同、所處的朝代不同;第三,相同的寓意可以通過不同的寓言來理解。得出這些結(jié)論,學生需要在群文閱讀中進行深入探究,思考隱藏在文本中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羅列出來,這就如同“走迷宮”的游戲一般,學生對此自然十分感興趣。
2.師生合作,共同參與。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教師要善于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激活思維、暢所欲言,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話題的討論,共享閱讀的成果。比如開展“愛國情懷”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活動,學生閱讀了《過零丁洋》《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題臨安邸》等詩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主題思考以下問題:①你讀懂了哪首詩?②你最喜歡哪些詩句,為什么?③這幾首詩有哪些相似之處?不同之處又是什么?④你還了解哪些詩人的詩也是描述愛國情懷的?學生圍繞這些問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而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及時鼓勵學生,并引導學生聯(lián)系文本,深挖文本的內(nèi)涵去思考。通過不斷地補充、分析,學生圍繞同一個問題共同討論、探究,在思維上發(fā)生了交流碰撞。比如,對于“你還了解哪些詩人的詩也是描述愛國情懷的”這個問題,學生說出了杜甫的《春望》、岳飛的《滿江紅》、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屈原的《離騷》,等等。當學生說出這些關(guān)于愛國情懷的詩歌時,教師要趁機鼓勵學生進一步朗讀詩歌,引導學生按照不同朝代的詩歌進行分類,形成更高層次的閱讀,還可以與學生一起找出與“愛國情懷”主題有關(guān)的詩歌、記敘文等,形成師生合作共同探究學習的氛圍。
總之,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善于結(jié)合課內(nèi)外讀物,圍繞主題對文章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去閱讀。教師只有改進群文閱讀的方式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責編 楊 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