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讓“語文”在《散步》里“散步”

2017-11-15 08:38代保明
內蒙古教育·綜合版 2017年11期
關鍵詞:散步言語形式

代保明

語文教學“少慢差費”,質量不高;語文課堂“散亂繁悶”,效率不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緩慢,乏術乏力。中學語文教學飽受詬病,語文人茫然四顧。語文教學存在種種問題,造成問題的原因多種多樣,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各式各樣。但無論多么高明的辦法,都必須圍繞“語文教學”的“語文”做文章,必須要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

一、徘徊在“語文”外的語文課不少

(一)內容理解成為了教學的歸宿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已經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和特點,語文教學有了非常明確的理想指向。按理,語文教學就不應該出現(xiàn)“荒了自己的田,耕了別人的地”的尷尬局面??涩F(xiàn)實呢?

先看《散步》教學案例:

一、導入。三張溫馨的家庭照片,讓學生說感想。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要求:1. 畫出生字新詞。2. 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人物?寫了一件什么事?結果如何?

三、通讀課文,注意把握重要信息。

(一)檢查閱讀效果(搶答)。

A.散步的地點:田野。

B.散步的人: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C.散步的季節(jié):初春。

D.散步的過程發(fā)生了什么:分歧。

(二)請同學們思索以下幾個問題。

1. 散步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樣的分歧?

2. 解決分歧取決于誰?

3. 為什么由“我”來抉擇?

4. “我”為什么會感到責任重大呢?

5. 最終“我”是如何決定的?

四、品讀課文。

下面請大家速讀課文,和你的小組共同找出你們認為寫得最美的詞句,說一說美的原因。

(教師出示“這南方初春的田野……”一段寫景文字)請同學們思考:“我”怎么會看見這田野美麗的春景就想起“生命”來了?

(接下來,教師出示了另一段寫景文字和文章最后兩句話,讓學生談含義)

五、總結主題。通過寫什么事,表達什么情感,表揚或批評什么。

六、七嘴八舌:晚飯后,全家人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jié)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手里,你該怎么辦?

在這個教學課例中,是“語文”教學內容的有幾個?第四個環(huán)節(jié)似乎像是語文課,可老師預設的問題又不是語文的。接下來研究第二處寫景文字,討論此處寫景的好處,確是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而分析最后兩句話的含義,也是基于內容的理解??傮w來看,這個課例似乎更像是思品課,學生除了在文章內容情感上知曉一些外,在語文上還有什么收獲呢?作者為什么把一個普通的生活小事寫得這樣感人呢?字詞、句段、布局謀篇、寫作手法等方面有學習的地方嗎?從語言文字運用的角度該讓學生學些什么?從工具性角度看,我們又應該完成哪些目標?這個案例凸顯的強烈人文性,只能算是“耕了別人的地”。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都是如此,讓語文課經常徘徊在“語文”外,語文課能談得上有效嗎?“不論國文、英文,凡是學習語言文字,如不著手形式方面,只在內容上去尋求,結果是勞力多而收獲少?!保ㄏ膩D尊、葉圣陶《閱讀與寫作》)但這樣的課例恐怕不只這樣一個。

(二)同主題的課外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施行以來,拓展延伸成為了課堂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從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初衷看,拓展延伸的立足點是課內知識能力的遷移和應用,是通過向文本外的拓展延伸來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和能力。故此,拓展延伸的價值取向是語文能力的實踐和運用,考量的是“語言文字運用”,專注于“語言文字運用”這個教學目標。如果沿此深入下去,語文學習應該是扎實有效的??稍趯嶋H教學中又是怎樣的呢?

一位教師教學《散步》,將近尾聲時進入了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他給每個同學發(fā)了閱讀資料——龍應臺的《散步》,要求學生讀后回答:這篇《散步》寫了一件什么事?中心思想是什么?試問,這樣的延伸有價值嗎?立足于人文性的拓展是“語文”嗎?

(三)架空文本作虛無分析

一篇教學文本,因為解讀視角不同而有多樣解讀是正常的。在語文課堂中,學習主體應該是學生,要珍視的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該做的是對學生的閱讀給予“指導、引領和點撥”。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僧斚虏簧僬n堂的文本解讀,是“教師的分析”對課堂的壟斷,是“教師的分析”對學生大腦的搶占。課標所言的“逐字逐句的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fā)揮”時有發(fā)生。

《散步》一文的解讀,有很多說法。如,親情——關愛、謙讓——和諧、孝道——倫理、中年——責任、生命——感慨、選擇——擔當?shù)?。應該說,這些解讀都能在文本中找到注腳,是貼著文本在飛,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大有裨益。但有的教師把《散步》的主題解讀為“人生的悲涼”“難以背負的責任”“生命輪回的慘淡”等,就有脫離文本之嫌。從人生所經歷的諸多磨難看,也許會有“人生的悲涼”這個結論,但就這篇文章看,我們是讀不出這樣的理解的?!拔业哪赣H”老了,人老病多,歲月難熬,什么事聽兒子的話,兒子也尊重她的意見,“悲涼”從何而來?作為中年人的“我”,上有老下有小,肩上確實有沉甸甸的責任,人生的每一步確實應該走得“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稍有不慎會影響到整個家庭,可這個責任是必須要背負的,怎么可能是“難于背負”呢?這樣的解讀,就是維姆薩特所認為的“感受謬誤”。孫紹振先生早就告誡我們,“所謂多元解讀,不是絕對自由的,應該是以文本主體和讀者主體的歷史結合為基礎的”。

二、讓“語文”在《散步》中走幾個來回

語文課姓“語”,語文課自有其目標任務,那就是讓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 。王尚文教授說:“語文教學就是以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為基本內容的教學,而不是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人文教育的基本內容?!泵恳黄谋?,每一堂語文課,都應該以學生生成語用知識、訓練語用能力為價值追求。在言語形式的分析中理解言語內容,找出表達言語內容的言語形式規(guī)律,在言語形式的解構與批判中理解言語內容表述的內涵,從而琢磨言語內容與言語形式的關系,體會言語形式表達的奧妙。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站在“語文”的角度思考問題,要讓言語形式在文本中找到多個落腳點,有真真正正的落實“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教學活動。就《散步》而言,不妨從以下三個活動去落實“語文”教學。endprint

(一)俯瞰文句語境,咀嚼詞語意蘊

很多課堂都有對文中“熬”字的理解,多數(shù)都是把詞典里的解釋文本化而已。有的課堂,適當結合文本作分析,但分析非常膚淺,讀不出“熬”的深厚意味。這兩種做法都是孤立地解釋詞語,為解釋而解釋,斬斷了詞語所生存的所有根須,并讓詞語離開了它所生存的土壤,血液流干,形容枯槁,意味盡失。詞語的生命是句子給予的,詞語的靈氣是文章的氣血給予的,詞語要有生命力,一定離不開文章這塊肥沃的土壤。理解詞語,一定要俯瞰整篇文章,一定要從詞語生長的環(huán)境去刨根究底,一定要從供給詞語營養(yǎng)的根須中找到意脈情緣。

就“熬”字來說,如果我們在整體了解全文的基礎上,有這樣的語境認知:第一,“他老了,身體不好”;第二,“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第三,“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即將到來的時候死去了”;第四,“我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第五,“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第六,“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這六點,就是供給“熬”字血液的根須,而這些根須又扎根在整篇文章里,基于這樣的土壤而品析“熬”字,“熬”的意蘊就不再單薄了。母親年紀大、身體不好、身子瘦弱、暖和春天遲遲不到僅是她“熬”過嚴冬的部分原因,而兒子的孝順、家庭的和睦是她要堅持“熬”的一個原因,母親要出來走走,也是要在這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春天享受家庭的幸福。“一個詞語在上下文的語境中,可能變化出千差萬別的意味,這是我們運用語言時往往忽略的。字典義是個‘最大公約數(shù),在具體上下文、具體人際交流中,語言會發(fā)生無窮無盡的、微妙的變化,懂得這個變化才是真正懂得了駕馭語言?!保▽O紹振、崔久生《把握語用規(guī)律,堅守語文正道》)如果沒有俯瞰語境的舉動,如果不結合“熬”字的語境去咀嚼,就一定會窄讀甚至誤讀文本要表達的情感。一定要“于明顯的意義里解讀隱蔽的意義,在于展示暗含在文字意義中的意義層次”(洪漢鼎《理解與解釋》)。

(二)細琢言語形式,探幽文句內涵

言語內容和言語形式是同時相互促生的,言語內容產生言語形式,言語形式實現(xiàn)言語內容。正如朱光潛所言:“內容跟著形式,意念跟著語文,時常在變動,在伸展。一切調配妥帖了,內容與形式就同時成就,內容就已在形式中表現(xiàn)出來。”(朱光潛《談文學》)言語形式的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通過言語形式的分析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是語文教學成為“語文”教學的顯著標志。王尚文教授認為:“語文教學的聚焦點應該是 ‘言語形式,即‘怎么說、怎么寫,而非‘說什么、寫什么?!闭Z文課程的工具性就體現(xiàn)在“怎么說、怎么寫”中,而“說什么、寫什么”是體現(xiàn)的人文性,而人文性是眾多學科都必須要完成的教學目標。語文課堂,應該用更多時間和更多精力的是言語形式,而不是言語內容。這是通過言語形式的分析去理解言語內容,從言語形式的細微差別里去探究情感的不同。

“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塊兒小塊兒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枝上的嫩芽兒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兒……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這段寫景文字,我稍作了改動后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試著分析兩段文字在表達上的差別:

“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塊兒小塊兒的濃的淡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樹枝上的嫩芽兒密了;田里的冬水汩汩地起著水泡兒……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p>

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第一句中少了一個“這”,“!”變成了“?!?;第二句中“有的濃,有的淡”放在了前一句中,沒有單獨出來;后兩句中各少了一個“也”。經過討論,學生明白,“這”是近指,是作者所生活的并感到喜悅的南方,“這”加在這里,表現(xiàn)的是作者的高興、愉悅、滿足,特別是為母親迎來春天而高興?!?!”就是表示高興情感的,是作者內心無比激動的寫照,因為溫暖春天的到來,母親的生活就不再會是“熬”了。作者把“有的濃,有的淡”單列出來,獨立成句,起到了突出強調的作用,強調濃淡相宜的綠意帶給人的美好,帶給人們愜意的享受,并且“有的濃,有的淡”也特別符合初春新綠的特色,初春時節(jié),綠色植物的生長是有早晚之別的?!皹渲ι系哪垩恳裁芰恕敝械摹耙病笔亲髡唧@訝之情的寫照,既然樹枝上的嫩芽都密了,說明春天時節(jié)的樹枝也將很快穿上綠裝了?!疤锢锏亩补竟镜仄鹬輧骸敝械摹耙病?,不僅是承前句的意脈,更是作者內心抑制不住高興的表現(xiàn),春天,帶給人們的不僅是溫暖、綠色,更是生命的希望,是生命迎來新時節(jié)的激動。朱光潛說:“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從來沒有一句話換一個說法而意味仍完全不變?!?/p>

這樣的一番言語形式的細細琢磨,有對“這”“也”這類普通詞語內涵的咀嚼,有對標點符號作用的評析,有對語序作用的賞析。這樣的言語形式解剖,就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活動。

再如:“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p>

我把它改變?yōu)椋骸靶〖一锿蝗唤衅饋恚昂蠖际菋寢尯蛢鹤印!?/p>

讓學生對比分析這兩句在表意上的差別。經過討論,學生明白了原句在表達上的效果:一是故意重復,起強調的作用,強調生命的輪回,責任的輪回;二是駢句齊整,有回響綿長之韻,這樣的綿長回響之韻,久傳不絕,隱喻生命的傳遞不絕;三是復沓詩韻,這兩句僅有“前”“后”兩字不一樣,其余都是一樣的,造成復沓的音韻效果,復沓的文句使文章有了典雅之美,韻味無窮。如果這兩句合在一起,所有意蘊全部喪失。

這句看似平常的話,經過仔細的言語形式分析,言語表達的奧妙就顯露出來了。在琢磨言語形式的過程中,不僅品出了句子所包含的情感,而且體會到了言語形式的運用規(guī)律。僅這一句話,學生就明白了“重復”“駢句”“復沓”等寫法的作用,以及這樣的言語形式在表達上的神奇效果。這樣的語文學習,學生會感受不到語言的魅力嗎?

(三)洞察寫作手法,細品表達之妙

文章都是作者用以表達情感、表明觀點、介紹知識或事理的載體。從廣義視角看,文章的終極價值追求是一樣的,但從表達的形式看,則是千差萬別的。相同的內容、情感,可以有不同的文體、寫法。細究文章的寫法,細究文章特別的表達方式,就會找到作者埋在不同寫法中的情感密碼,借助不同的表達方式、寫作手法解密文章,就會讀出作者的情感內涵。眼下不少語文課堂,只以提取文章的人文性為目的,對承載人文性的文句表達視而不見,對作者為什么一定要用這樣的文句表達更是不作思考。一篇文章教學結束,學生收獲的只有人文性。就《散步》而言,至少以下三個寫作手法是值得玩味的。endprint

第一,贅余之語有深情。

例:“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p>

“贅余”之語,往往是句子的語病所在,從表述簡潔的角度看,是必須要刪去的。但有時候,句中的“贅余”之語會有一種特殊的修辭效果,會在特定的語境中傳達出別樣的情趣,會讓作者的言語表達更有情感,增強語句的表達效果。就《散步》開頭這句來看,句中的兩個“我的”顯然是贅語,去掉之后,該句則變成了“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母親、妻子和兒子。”就言語內容清楚的表達而言,完全不影響句意的清楚表達,從前后語境看,“母親、妻子和兒子”一定是“我的”而非他人的??蛇@兩個“我的”的贅語留在句中,我們讀出的則是濃濃的親情流露,“我的”不僅起到了強調和突出的作用,而且還有一家人幸??鞓泛湍狼楦械淖匀涣髀丁嶋H上,這句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調,少了兩個“我的”,就完全沒有了情感傾向,根本讀不出作者要表達的內心情感。索緒爾認為,言語是“個人意愿和智力的行為”,是說話者“表達他個人思想的手段”,“言語中沒有任何東西是集體的,它的表現(xiàn)是個人的和暫時的”(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

第二,轉述體中藏親情。

有人說莫懷戚的《散步》是帶有小說性的散文。也許正是基于這樣的顧慮,避免讀者把《散步》當作小說來讀,從而削弱了作者在《散步》中所獨抒的“這一個”情感,作家莫懷戚改用轉述體,而自述體的語句少之又少。在這篇文本中,“我”的兒子只說了一句話:“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薄拔摇币仓徽f了一句話:“走大路。”“我”的母親說了兩句話:“還是走小路吧”“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從文章所寫的散步的過程來看,應該還有許多人物對話的??扇绻堰@些對話改寫出來,把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寫出來,文章一定會變得生動有趣些。那樣的話,文章就真成了小說了。一旦文章成了小說,散文的個性情感表達就無法完成,作者借《散步》想抒發(fā)的人生感悟就不可能這樣順暢地表達出來。

作家一定是掌控寫法的高手,為了減少不必要的誤讀,有意把自述體變成了轉述體,文中母親、兒子和妻子的自述語言大多由“我”轉述。一方面力避讀者誤讀成小說,另一方面達到了行文的簡潔,再一方面方便作者情感的表達。如:“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比绻麚Q成自述體,就是這樣的:“正因為您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累,才應該出來多走走,多出來活動活動筋骨?!边@樣的自述不僅啰嗦,而且會沖淡了“我”主觀情感的表達。而轉述體的表達,并沒有想費盡心思說服母親的目的,因為母親很聽“我”的話,只是想告訴讀者“我們”出來散步的原因,想表達自己對母親的孝順、責任,以及母子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幸福感受。這樣的轉述體少了人物對話的生動,卻更符合散文的特性,更能表現(xiàn)作者獨特的情感。

第三,長短句里隱溫情。

散文是個性化色彩極濃的文體,散文更多的是作者情感心靈的個性表達。文句表情達意的目的也許是一樣的,但表現(xiàn)手法則各有千秋。長短句,往往常見于古代詞曲中,是詩歌文體的外部形態(tài)。古代詞曲中的長短句,不僅使詩歌有了建筑美,而且還使詩歌有了音樂美。長短句交融在一起,使句子長短相間,疏密相交,急緩相應,抑揚相映,文章讀起來就有了音韻美。

在《散步》中,處處可見長短句的有意安排。比如,“他老了,身體不好?!焙铣梢粋€長句表意是一樣的,但一旦分成兩個短句,讀起來語氣舒緩,不顯急促,而且還突出強調“他老了”三個字。再如,“我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比绻铣梢粋€長句,就是“我的母親要走平順的大路?!笨煞殖蓛蓚€短句后,讀起來就有了長停頓,長停頓后再讀“大路平順”,情感就無比的舒緩、平和,并且這樣的頂針手法,還使句子語音連貫,讀起來朗朗上口。又如,如果把“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合成一個長句,詩歌的韻味兒就消失殆盡,由“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所構成的一唱三嘆的效果盡無,讀起來還那么別扭??傊?,作家莫懷戚在文中對長短句的使用,使文章有了散文詩一樣的句式,舒緩的短句,舒緩的停頓,舒緩的節(jié)奏,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溫情,做到了表現(xiàn)手法與文章內容的完美融合。

語文應該“怎么教”,應該“教什么”,教育界一直在爭論。“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怎么做才更有效,怎么做才不會是“耕了別人的地”,老師們還有些茫然。但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是一致的認知。只是什么是“語文”的方法,不少語文教師還有疑惑。通過用“語文”的方法教《散步》,學生明白的不僅是“孝道”“責任”之類的道理,而且更多的是語文知識、能力的生成和運用。這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的語文課,能把承載言語內容和言語形式學個清楚,能把表現(xiàn)文章內容的表現(xiàn)手法或表現(xiàn)方式弄個清楚,真真正正地學到了“語文”知識和能力。也許,“語文”的方法就是這樣的方法吧!endprint

猜你喜歡
散步言語形式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呂魁:難以用言語表述的特定感受
散步的收獲
散步
小議過去進行時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散步暢想
一起去散步吧
發(fā)現(xiàn)“形式” 踐行“形式”
關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