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琳芳
【摘要】占世界總人口的0.3.%的猶太人囊括了全世界20%的諾貝爾獎,人口如此之小的民族,卻為世界創(chuàng)造了遠遠超越其人口的卓越貢獻,為推動世界經濟科技思想發(fā)展培養(yǎng)了無數杰出人才--思想家馬克思、弗洛伊德,科學家愛因斯坦,富豪羅斯柴爾德、蒙蒂菲奧里,比爾蓋茨,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鱷索羅斯,華爾街的金融巨子摩根。這與猶太人重教育分不開,更在于猶太人完善的家庭教育。猶太教育無疑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猶太教育不但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也引領著整個猶太民族走上民族復興之路,這是值得我國借鑒的。在進行東西方教育比較中,忽略猶太文化,將對我國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學習西方文化形成阻礙。
【關鍵詞】猶太教;中國;家庭教育;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3-0036-02
一、內涵介紹
我國學界關于中國文化和猶太文化的比較研究較少,涉及中國家庭教育與猶太家庭教育比較的研究更少。猶太文化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世界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浇膛c伊斯蘭教共同起源于猶太教。猶太文化以《圣經.舊約》為核心,影響著東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核心是基督教文化,其中基督教與猶太教有著一脈相承的關聯(lián)。在進行東西方教育比較中,忽略猶太文化,將對我國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學習西方文化形成阻礙。
(一)猶太教育本質介紹
猶太教育的本質是猶太教,而宗教,其本質是人類精神的慰藉,心靈的向往,即人內心世界的一支拐杖,所有的行為應歸結為反省和修心。、《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說:“猶太教是猶太人的宗教,是基于同一信仰的一種民族文化的復雜表現(xiàn)形式,是一整套基本信仰和崇尚,又是一種生活方式,它表現(xiàn)為宗教文獻和宗教觀念,也表現(xiàn)為習俗、社會體制和文化?!薄冬F(xiàn)代漢語詞典》說“猶太教是主要在猶太人中流行的宗教,信耶和華為唯一的神,基督教的《舊約》原是它的經典”。猶太教通常也被稱為是“倫理-神教”。在猶太教中,占據核心地位的是律法,律法的戒命規(guī)范著所有團體和個人的行為。對于猶太人來說,重要的事情使人們如何去行動。另外,盡管猶太教具有其鮮明的民族性,但其教義卻有其顯著的普世性,所有它也是一種相信全人類都終將獲救的宗教。
二、猶太家庭教育與儒家家庭教育比較
從本質上來看,猶太文化是宗教文化,猶太生活是宗教生活;中國文化是倫理文化,中國生活是世俗生活。由于文化、制度、歷史背景、社會狀態(tài)的不同,中國與猶太家庭教育在各自的土壤和歷史長河中都有其鮮明的特點。猶太文化和中華民族文化在世界文明長河中源遠流長,這都歸功于兩個民族對教育的重視。兩個民族重視教育傳統(tǒng)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力證了教育的巨大力量和永恒的魅力。通過對中國和猶太家庭教育的比較,我們看到兩者在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不同和相同點。
(一)相同點
1.教學方法重誦讀,強記憶
拉比和儒生都以背誦大量經典著稱,都有研習注釋經文的治學傳統(tǒng)。猶太人家庭教育與中國家庭教育有相似之處,都要求子女養(yǎng)成誦讀乃至背誦經典的習慣,甚至成為了猶太人世代不變的教育法則,他們認為在子女小時就要學習代表民族最高智慧的經典,為其一生打下堅實的人文基礎,兩三歲開始背誦經典是常態(tài),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七歲就能熟背3萬多字的《圣經》馬太福音,字數相當于六本《老子》字數總和,并深受書中所學啟發(fā)應用于生活。
我國孩子也是從小熟讀經典,《弟子規(guī)》、《論語》、《三字經》、《大學》等經典,但差距卻顯而易見。我國孩子可以為了一場考試,雅思,托福去背誦詞典,背誦能力較好,但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在孩子幼年時具備的能力就被父母,家人,教師扼殺在搖籃里,凡事要求聽話,墨守成規(guī),這是教育的差距,尤以家庭教育的差距更為突出。
2.教學內容重歷史和道德
對史事的記述在猶太典籍中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舊約》也是一部史書。正是從先人的業(yè)績中猶太人吸取了生存斗爭的力量,儒生則往往言必稱饒舜,現(xiàn)實的措施都要找到歷史的依據方能證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借古說今,托古改制也就成了士大夫的常規(guī)武器。蒙學經典《三字經》中有關歷史的敘述有很大篇幅。可見,認識到歷史教育對民族文化傳承已成為中猶兩民族歷代教育的共識。
倫理觀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論語.述而篇》指出為學要“志于道,據于德”。將德操品行作為處世的根本。猶太教育體系與近代西方教育制度強調書本知識不同,重視實踐,注重行為,旨在使受教育者在實際生活中能分辨善惡知所抉擇。儒學也強調人格教育,如“是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品行的培養(yǎng)顯然比知識的傳授更為重要?!抖Y記》“儒行”篇歷述儒家的自立、客觀、剛毅、舉賢、任能、交友等,充分反映了儒學特別注重道德人格教育。猶太人重視宗教祭祀和節(jié)日慶祝儀式,但僅僅是一種外在的行為,是手段不是目的。行為的善惡才是關鍵所在。同樣,儒家講究禮樂,所謂“夫子循循善誘,博我以文,約我以樂?!倍Y樂只是達到培養(yǎng)德行的目的的手段。
(二)不同點
1.教育中心:教師中心與父母中心
縱觀中國家庭教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僅僅是入學前的潛移默化教育,更多的是父母將教育的中心放在學校和老師身上,忽略家庭教育的作用。而家庭一直是猶太教育的主要場所。猶太人非常強調父親對子女的教育。在他們看來,父親是上帝委派的第一位教師。父親的職責不僅僅是要把子女撫養(yǎng)長大,而且要第一個把神圣地契約與律法傳授給他們,教會他們如何做一個猶太人。猶太教是猶太教育的基本點和統(tǒng)帥,因此重視教育是猶太教的支撐點。猶太教育中神圣地彌漫著猶太教思想,因此猶太教經典的傳授成為猶太教育的主要內容。而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主要受儒家、法家、道家三大主要教學流派的影響,其中尤以儒家思想為重。儒家教育歷年主要以君子的榜樣為學習典范,德育優(yōu)于智育,以圣人人格為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強調成人的教育理念。endprint
2.教育重點:知識與創(chuàng)新
古代中國人將“四書五經”奉為經典,對于孔孟之道只能服從,不能有絲毫懷疑,否則視為大不敬。反觀現(xiàn)在,在升學壓力下的家長,又將教科書和教育專家的話奉若神明。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重視的是學習知識。猶太人崇尚創(chuàng)新,認為沒有創(chuàng)新的學習知識只是單純的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于懷疑,隨時發(fā)問。猶太人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3.教學方式:填鴨式與啟發(fā)式
在中國大的教育背景環(huán)境下,學習成績成了評判的主要標準。因而價值只關心孩子的分數,而孩子分數的提高,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給孩子灌輸知識。而在猶太家庭中父母更傾向于用啟發(fā)式教學來培養(yǎng)孩子,筆者曾讀過一個故事,一個猶太父親把三歲的兒子放在窗戶上叫他往下跳,父親在下面接。孩子玩得很高興,一連跳了兩次。到了第三次,孩子跳下去后父親并未去接,孩子問父親為什么不接他。父親教導兒子:“你為什么以為我接了你前兩次,就一定有理由第三次再接你?我雖然是你的父親,但并不是每次都可以幫助你的?!庇纱丝梢钥闯鰞烧咴诮虒W方式的差異。
4.教學內容:知識與技能
猶太人更注重謀生技能的培養(yǎng),職業(yè)教育是猶太人教育的基本內容。教育不是單純地教授書本知識,而是當做生活中的一種訓練,通過實踐達到教育的目的。而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教學方式只側重書本知識的學習,嚴重地忽視實踐環(huán)節(jié),因此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重理論輕實踐。猶太教育體制的形成與早期猶太民族歷史的演變是息息相關的。從亞伯拉罕時代到摩西出埃及,并未形成系統(tǒng)的教育制度。兒童只能通過部落集體生活和參加集體活動進行學習當時希伯來教育以家庭為主,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師,長輩把謀生技能傳授給孩子。教育內容主要為狩獵的技能、獲取食物的方法以及本民族的傳統(tǒng)風俗習慣。整個教育注重實際,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相比之下,儒家的教育觀則更富有理性。儒家罕言天命,對超自然的神邸采取敬而遠之不置可否的態(tài)度,這與猶太人有著天壤之別。在儒家經典中充滿了“仁”“禮”這類的道德箴言,對非禮非仁的言行亦作義正辭嚴的駁斥,但絕不借助神靈來噓聲恫嚇。中國的平民百姓雖非人人熟讀孔孟經典,但儒學“仁義忠孝”的倫理觀念卻可通過《三字經》,《二十四孝圖》之類的蒙學讀物傳播于民間,化民成俗,以求得社會的穩(wěn)定。亡國后的猶太人即無民族政府管轄,又無官方思想維持,唯有《托拉》為每家必備的生活教科書。其中宗教、律法、倫理、歷史乃至日常衣食住行的種種細則無所不包,而又無不與上帝的戒律有關。上帝的鞭策是猶太人生存斗爭的動力,對耶和華的敬畏成為維系民族精神唯一有效方法,故而猶太家庭教育也是宗教教育,這與我國的家庭教育截然不同。
三、啟示
(一)猶太教育的務實性
猶太人作為一個民族,他們從來就重視職業(yè)技能的學習。在猶太人看來,自己的一切物質,財產都隨時有被其他人掠奪的危險,只有知識和技能才是自己唯一可以隨身攜帶、終身受用不盡的財產。在猶太教育中,職業(yè)教育得到充分重視?!白詈檬前蜒辛暋锻欣放c從事某種世俗的職業(yè)結合起來,因為從事這兩者需要付出的勞動能使人忘掉罪惡。只研習《托拉》而不勞動終將一事無成并成為犯罪的起因”。在猶太文化中,工作被視為人的責任,掌握技能不僅僅是為了謀生,同時也是為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是在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至今,重職業(yè)教育的傳統(tǒng)依舊在保持。務實和重利是對猶太人的典型寫照,這也是猶太人中不乏商業(yè)精英的原因。猶太人認為,接受教育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但學習知識和鉆研律法并不能代替勞動的技能,所以猶太人要求自己的子女無論貧富貴賤都必須掌握一門手藝。為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培養(yǎng)孩子謀生的能力,除了教會孩子獨立地獲取知識的能力外,從小還要培養(yǎng)孩子謀生的能力,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促使年輕一代具備社會生存競爭能力。
(二)嚴以律已,遵守律法
猶太人最基本的律法就是“摩西十誡”。猶太教不僅要求自己的信眾要學習律法,而且認為學習律法的目的就是要遵守律法,認為只有遵守律法才是可教之人,可以值得信賴,成為朋友的人。在家庭教育中,誦讀熟讀經典被列為首當其沖的教育內容。事實上,這也是猶太人數百年來散居世界各地卻能不被其他民族同化的重要因素。只有從小讓孩子的成長扎根于高度智慧的文化,即經典教育,才能從中獲得供給孩子一生能量與智慧的活水源頭。猶太人從小就被教育故而,猶太人在經商活動中特別重視契約,一旦與對方簽訂合同,他們就會遵守并認真履行合同的一切細節(jié)義務,并且他們很重視商業(yè)道德,重誠信,所提供商品服務貨真價實。
(三)培養(yǎng)良好習慣
猶太人認為,要自幼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當孩子到三歲時,他們會被帶到類似我國私塾的地方,教導他們希伯來語,等到他們會讀以后,就開始拿著有希伯來文的書本來教育他們如何寫字,接下來就會讓她們開始背誦。到了五歲,她們就開始背誦圣經,摩西律法。在七歲前,他們必須背誦摩西五書當中的創(chuàng)世紀、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他們配合旋律,反復誦讀幾百遍,到了七歲則學習舊約圣經剩下的部分,以及猶太教法典。猶太人在滿十三歲接受成人典之前,就已經全部會背誦最基本的學問了。猶太教徒早上的禮拜祈禱書大約有150頁,每天早上都必須要朗讀,在這朗讀過程中,每個人都能背誦。不可思議的是,一旦腦部這種大容量的記憶系統(tǒng)完成之后,接下來就很容易吸收各式各樣的知識,完成了高技能的計算機頭腦。猶太人優(yōu)秀、獨創(chuàng)的思考產生的原因在于豐富的信息來源,優(yōu)秀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只能從貯藏在頭腦當中的優(yōu)秀知識來創(chuàng)造,記憶容量越大,越容易產生新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
(四)抗災難與抗挫折
猶太人歷史上沒有固定家園,二戰(zhàn)后才建立了世界上唯一一個猶太人國家-以色列,他們長久以來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飽受苦難,災難。這些災難錘煉了猶太民族頑強的意志,成為了猶太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從小,每家每戶,父母就和孩子一塊過所有的節(jié)日,這些節(jié)日都與相關歷史事件有關。逾越節(jié)是為慶祝逃出埃及;大屠殺紀念日是為緬懷二戰(zhàn)時唄法西斯屠殺的猶太人所設立的。正是這種從小的歷史災難教育,使每個猶太人銘記自己悲慘的過去,激勵他們積極進取,勇于競爭,不斷走向強大。這與我國家庭教育相去甚遠,苦難應該成為我們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成為培養(yǎng)子女人生的財富和良師,有意識地讓孩子“遭受”一些挫折,有利于錘煉孩子堅韌剛毅的性格。
參考文獻
[1]弗萊德里克·斯爵恩,金澤、何其敏譯.人與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2.
[2]顧曉明.猶太人與世界文化[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6.
[3]張燕嬰.論語[M].上海:中華書局,2015.
[4]韓玉群.成功的猶太教育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教育探索.2011(8):156-157.
[5]王思靖.論猶太民族的早期家庭教[J].文理導航,2016(01):70
[6]王奕麗.猶太文化的教育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比較[J].現(xiàn)代交際.2011(03):63.
[7]作者不詳.猶太人的獨特家庭教育觀[J].知識文庫,2015(08):40-43.
[8]張武升.引領家庭教育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作-關穎《家庭教育社會學》評價[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6(02):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