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情
摘 要:本文以海涅的小說《巴赫拉赫的拉比》為例分析了海涅作品中的猶太性。海涅作為曾經(jīng)改宗的猶太人在后期仍回歸了猶太教。猶太教對其作品的影響值得關(guān)注和研究。本文選取了《巴赫拉赫的拉比》中對猶太性飲食儀式、禱告儀式和朗誦儀式等三個方面的反應和體現(xiàn),試圖對海涅與猶太教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海涅;猶太教;巴赫拉赫的拉比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3--02
引言:
詩人海涅作為猶太人,青年時改宗,迫于生活領(lǐng)取過法國的救濟金,晚年又再度回歸猶太教。對于宗教,他的態(tài)度總是莫名其妙地不堅定。他起初是泛神論者。他常嘲笑任何一種宗教信仰和宗教狂熱。到晚年他患了嚴重的脊髓病,多年來臥床不起時,他又一次轉(zhuǎn)向上帝。他寫道,好好想過之后,他拿定主意,和天上的父在一起似乎舒服一點??删驮谶@些話中也都透露出譏諷和缺乏信仰。可能,宗教在他那里所占的地位相當于一張比較軟和的床墊。對于他這樣一個病人來說,和上帝在一起比較舒服一點,至于有沒有上帝,這反正是無所謂的。但是,海涅的確感到痛苦。他曾說,一條把世界分成兩半的裂縫貫穿他的心——“這就是我的心感到痛苦的原因”。他明白自己是一個病人,他嫉妒那些具有堅定信念的人,雖然他又不時地取笑他們幾句。
他說,可以把所有的人分為“猶大教徒”和“希臘人”。猶太教徒是這樣一些人:他們信仰任何一種崇高的事物,不論是耶和華或是社會主義,并把自己的整個一生奉獻給它。他們的日子過得沒有樂趣:玩樂、愛情、一般日常生活,以及他們的個性本身都沒有樂趣,他們覺得有趣的只是計算著離那個念念不忘的理想,也就是距離回到迦南是近了還是遠了。而希臘人唯一關(guān)心的是:但愿每一天都是美的,但愿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像一件藝術(shù)品。海涅說:雖然論種族我也是猶太人,但是論氣質(zhì)我是希臘人。
但是,我們通過他的作品會發(fā)現(xiàn),他對德國、對猶太教仍然割舍不掉。海涅表面上嘲諷著德國、叛離了猶太教,但實際上猶太教仍時時刻刻影響著他,并在他的作品中刻下了印記。
本文以海涅未完成的小說《巴赫拉赫的拉比》為例,從猶太教的飲食儀式、禱告儀式、其他儀式等方面分析海涅作品中的猶太性。這部小說講述了德國巴赫拉赫地區(qū)的牧師亞伯拉罕·拉比和他的妻子莎拉迫于對猶太人迫害而逃亡的故事,以此來描寫了猶太人區(qū)和在中世紀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凌辱猶太民族的事件。
1.小說對猶太教飲食儀式的體現(xiàn)
有關(guān)猶太教的飲食規(guī)定源于早期的宗教禁忌,起初只是為祭司制定的,如經(jīng)文“耶和華啊,我素來未曾被玷污,從幼年到如今沒有吃過自死的,或被野獸撕裂的,那可憎的肉也未鐘入我的口”。由于猶太人被認為是上帝的祭司民族,所以猶太飲食規(guī)定涉及了個體的猶太人,如經(jīng)文“你們要在我面前為圣潔的人,因此,田間被野獸撕裂牲畜的肉,你們不可吃,要丟給狗吃”。猶太教不僅要求猶太人保持內(nèi)心純潔,同時也要求猶太人保持外部純潔。達到這點要求的一條重要和唯一的途徑就是遵守誡命?!妒ソ?jīng)》中多次提到猶太民族是上帝的選民,保持純潔和為其他民族做出表率是對猶太人的根本要求,也是猶太人必須履行的宗教義務。
在《巴赫拉赫的拉比》中,海涅不厭其煩地描述著亞伯拉罕·拉比等人在各種猶太教節(jié)日中的飲食情況。小說里無一不細致地描寫了猶太教節(jié)日上餐桌的布置、餐具的精美、餐前的準備工作和食品的制作過程。小說在第一部分寫到“夜晚降臨,女主人點燃了燭火,把桌布攤開在桌子上,在桌子中間擺放著三個扁的無酵餅,她鋪上餐巾,并在上面放上六個小碗,上面盛著具有代表性的食物,雞蛋、萵苣、蘿卜根……”。小說在第二部分接近結(jié)尾處,在婦女們的聊天中敘述到:“她們在上一周是怎么幸苦地工作的,按照安息日的要求去打掃房間和清潔廚房里的器具,以保障發(fā)酵面包的面包屑沒有粘附在任何地方?!?/p>
這兩段即體現(xiàn)了猶太教的規(guī)定:猶太人在逾越節(jié)期間不能吃面包,只能吃用面粉制成的、未經(jīng)發(fā)酵的薄餅,以此來紀念他們的祖先逃出了埃及并逃離了奴役;在逾越節(jié)前,每個猶太家庭都要徹底巡視屋里各處,看是否留有最后一點發(fā)酵物的痕跡,哪怕是一點點的餅屑也必須象征性地用羽毛撣子掃除干凈,同時,將平時用的廚具、餐具收起,改用逾越節(jié)專用的一套餐具和廚具。
食用肉類被認為是奢侈的,一般猶太人很少食用,同時,猶太教還要求齋戒。在小說一開始對亞伯拉罕·拉比的描述中就提到了這兩點猶太教的飲食習俗,“自打從西班牙旅行歸來,這個完全純凈、虔誠和嚴肅的拉比就小心翼翼地履行著每一個最微小的宗教習俗,每周一和周四都齋戒,只有在安息日或者在其他節(jié)日才食用肉和酒?!?/p>
除了以上提及的段落,《巴赫拉赫的拉比》里還有多處對于猶太教飲食規(guī)定或習俗的描寫,主要包括在贖罪日禁食、在逾越節(jié)吃無酵餅,以及在安息日不得做任何與勞動有關(guān)的事情,而且必須提前準備好與節(jié)日有關(guān)的食品等。這些都鮮明地表現(xiàn)出了海涅對猶太教飲食文化的見證和記憶。
2.小說對猶太教里禱告儀式的體現(xiàn)
正如上文所說,猶太教不僅要求猶太人遵守包括飲食規(guī)定在內(nèi)的律法,而且要求猶太人必需嚴格地去實施這些律法。這都表明,猶太教并不滿足于只肯定上帝的存在,或僅僅確認這一信仰所倡導的道德準則,而是認為有必要讓信教者去身體力行實施某些特定的行為。
而猶太教讓信教者去遵守某些特定禮儀,例如祈禱,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猶太人認為,禱告和祝禱都不應受時間的限制。因為祈禱不是履行義務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愿望。猶太人通常每日都要無數(shù)次地禱告和祝禱,贊美和頌揚上帝,以表明自己與上帝之間聯(lián)系的不斷。
2.1日禱
在猶太教中,重要的祈禱活動包括日禱和祝禱。日禱是每日進行的祈禱活動。根據(jù)猶太教傳統(tǒng),猶太人每天要進行三次祈禱:晚禱、晨禱和午禱。由于猶太歷是以日落作為一天的開始,晚禱是一天當中的第一禱。晚禱在日落后進行,也可以在午夜前的任何時候。晨禱則在破曉后至上午10點之間的任何時間進行。而午禱是在午后進行的祈禱,可以在中午12點半至日落前的任何時間進行。
小說中寫到“拉比·耶書亞、拉比·埃利澤、拉比·亞撒利雅……挨著坐著,一晚上都在聊著以色列的子民逃出埃及的故事,直到學生們跑來叫他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白天了,在猶太圣堂里人們已經(jīng)開始重大的晨禱了”就是對于猶太人晨禱的反映。小說在第二部分長鼻星der Nasenstern與傻瓜約克J?kel Narr的對話中說道,“Veitel Rindskopf有鑰匙,他現(xiàn)在安靜地站在角落里并開始他的第十八次禱告;人們不能打斷他”,“但是你看吶,Rindsk?pfchen已經(jīng)開始第四次鞠躬了,他在第三次說著Heilig這個單詞的時候像是跳蚤一樣得跳來跳去……”,“長鼻星又小心翼翼地鎖上了大門……不斷喃喃自語地禱告著”。這同樣是海涅通過“第十八次”這夸張的次數(shù)和“像是跳蚤一樣”諷刺的比喻等方式對猶太教禱告儀式和禱告次數(shù)的辛辣描寫。
2.2 餐前祝禱
餐前祝禱是猶太人在用餐前對著面包吟誦一段感謝詞的習俗。猶太教認為在進食前要感謝神的恩典,用餐前不祝禱是對上帝的不敬。具體的做法是在行了凈手后對著面包誦讀祝禱詞。在周日,應該對著一只整面包進行祝禱。在安息日,應在安息日禱告后對著兩只專門為安息日準備的面包進行。在逾越節(jié),禱告可對著無酵餅進行。
小說在第一部分對亞伯拉罕·拉比等人慶祝逾越節(jié)的描述中提到“在桌子旁,周圍圍繞著他的親戚和同宗兄弟,男主人朗讀著一本講冒險的書,也就是阿伽達……在慶典的中途,豐盛的晚餐端上桌來……之后,眾人吃了分成小塊的無酵餅并喝了四杯紅葡萄酒”就體現(xiàn)了猶太教的規(guī)定,當有數(shù)人一起進餐時,應由男主人或最年長的男子吟誦餐前祝禱,然后用手將而包扒開分給每一個人。
2.3禱告時的方向
由于耶路撒冷的圣殿是猶太教傳統(tǒng)獻祭的主要場所,那些不能在耶路撒冷圣殿獻祭的猶太人往往在祈禱時而朝圣殿方向,而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地方則而朝耶路撒冷方向。久而久之,這一習俗成為祈禱的附加條件,也為全世界猶太人所共同遵守,特別是在圣殿被毀,猶太人被逐出園后更是如此。
小說在第二部分接近結(jié)束時,莎拉從昏迷中醒來后的情節(jié)里,對法蘭克福猶太會堂里的情景描寫到,“現(xiàn)在是第十八次禱告了,沒有人會耽誤,得莊嚴地吟誦,忙碌的婦女們匆忙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開始禱告,正如必須發(fā)生的一樣,把臉面向東邊,也就是耶路撒冷的方向”就體現(xiàn)了上述猶太教里祈禱時必須而朝耶路撒冷方向的習俗。
3.小說對猶太教里朗誦儀式的體現(xiàn)
上文說道,猶太教讓信教者去遵守某些特定禮儀,而除了上述猶太教中禱告和祝禱儀式,猶太教還要求信教者每逢節(jié)日或慶典朗誦經(jīng)文或經(jīng)典的書籍,以回憶祖先的事跡,并且勉勵自己不忘實現(xiàn)回歸迦南的目標。此外,在猶太人看來,誦讀那無數(shù)代猶太人誦讀過,并且未來世代將繼續(xù)誦讀的經(jīng)文,會加強自己猶太人的身份。
3.1朗誦與應答
在猶太會堂,有朗誦者會在誦經(jīng)壇朗誦經(jīng)文,包括《阿伽達》、《塔木德》、《圣經(jīng)》等。朗誦者會選取經(jīng)文中的某個段落或故事。例如在小說中就提到,當亞伯拉罕·拉比和妻子莎拉進入法蘭克福的猶太巷子里時,其猶太會堂里就正在朗誦著《圣經(jīng)》里以掃的故事。當朗誦者誦讀經(jīng)文時,首先要吟誦,然后眾人會重復著應答。
小說在第一部分寫到“……男主人朗誦著阿伽達,聽眾們跟著應答,人們的內(nèi)心是如此深情的、慈母般的,同時又是令人有所感悟的,以至于就連那些早就背叛了其祖先信仰并追逐陌生快感和榮譽的猶太人,在其內(nèi)心深處也被震撼了,當他們聽到這古老的、熟悉的逾越節(jié)的音樂時”。海涅對這種朗誦與應答形式的細致描寫就明顯地表現(xiàn)出了這種儀式能讓每個猶太人都融入其中,受到儀式的感染,并強化內(nèi)心的歸屬感的作用。
除此以外,小說中仍多次描寫到了這種儀式,例如“這是一篇美麗的詩篇。眾人合唱,重復著最后的詩節(jié),在猶太會堂的中間突起的舞臺上,領(lǐng)唱者緩緩地舉起神圣的經(jīng)書,男人們和男孩們爭先恐后地向前,去親吻或觸摸那天鵝絨的書皮?!?/p>
3.2朗誦儀式的形式
至于朗誦儀式的形式,可以誦讀,也可以是隨著即興的曲調(diào)唱誦。小說中就提到了多種不同的朗誦儀式的形式。
第一種是上文所說的朗讀的形式。第二種是歌唱的形式。例如,小說在第一部分對亞伯拉罕·拉比在逾越節(jié)上進行朗誦儀式的描寫中寫到“正如要求的那樣,亞伯拉罕·拉比坐在一個斜倚著的帶有紫色天鵝絨墊子并且最高的沙發(fā)上,讀并歌唱這阿伽達,彩色的合唱隊和唱并回應規(guī)定的段落?!庇秩纾诜ㄌm克福的猶太會堂里,朗誦儀式是由專門請來的領(lǐng)唱者和伴唱者進行的:“在七臂狀的會堂燈下,站在被照亮的約柜前,領(lǐng)唱者低沉的聲音由他的兩個伴唱者伴隨著,也就是男中音和高音……當這個領(lǐng)唱者提高音調(diào)并出乎意料地用一種可愛的聲音歌唱那熟悉的古老的曲調(diào)時,莎拉像孩子一般地笑了……”
結(jié)語:
從上文以《巴赫拉赫的拉比》為例分析海涅作品中猶太性可以發(fā)現(xiàn),海涅通篇都用著極其細致的筆觸來描寫猶太教的各種儀式和習俗。不得不說,雖然海涅曾經(jīng)改宗,但是猶太教對海涅及其創(chuàng)作仍然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猶太教作為海涅作品中重要的一個因素,值得人們對此作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亨利希·海涅.自白.選自 張玉書譯《自白——海涅散文菁華》[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
[2]亨利?!ずD?旅行速記.選自 錢春綺譯《海涅詩集》[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
[3]亨利希·海涅.巴赫拉赫的拉比.選自 趙蓉恒譯《佛羅倫斯之夜》[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5.
[4]李娟. 魏玉奇,譯.《圣經(jīng)舊約》[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