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先平
(杭州萬向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構建“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研究
——以杭州萬向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
尹先平
(杭州萬向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在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籃球選項課中構建并實踐應用“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對參與籃球俱樂部教學的學生在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并結合APP跑步軟件合作,對學生的課外鍛煉進行管理與監(jiān)督。結果表明:“課內外一體化”俱樂部教學模式對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有良好的效果。
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
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將課外體育活動、運動隊訓練、群體競賽等納入體育課程教學管理范疇;將課外體育活動有關內容有計劃的組織起來,開設體育第二課堂,是體育必修課的延伸和補充,形成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教學模式。
2016年10月25日,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指出,到2030年,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領域發(fā)展更加協(xié)調,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務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健康產(chǎn)業(yè)繁榮發(fā)展,基本實現(xiàn)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著重強調了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構建相關學科教學與教育活動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經(jīng)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此背景下,在如何實現(xiàn)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階段學校體育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因此,構建“課內外一體化”俱樂部教學模式,將課內體育教學拓展與延伸到課外體育活動,兩者有機的結合,對提高大學生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等素質,將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研究對象為構建“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的運行模式。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jù)研究的目的和內容,通過圖書館及學院學術期刊網(wǎng),查閱了有關高校體育改革、體育俱樂部、教學論、教學模式、“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等相關的論著和文獻,全面了解和掌握本課題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和前沿動態(tài)。
1.2.2 實驗法 (1)實驗對象:杭州萬向職業(yè)技術學院2015級籃球選項班。(2)實驗方法:通過前測,從2015級籃球選項班選取4個班的學生,隨機抽取2個班為實驗班,每班30人,共計60人;2個班為對照班,每班30人,共計60人。由同一教師執(zhí)教,實驗班采用采用課內外一體化俱樂部模式,包括課堂教學、課外俱樂部活動相結合和課外APP跑步鍛煉;對照班采用常規(guī)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即每周1次體育課,同時也參加課外APP跑步鍛煉;2組的課堂教學內容、方法一致。實驗前對實驗對象進行身體素質測試,并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版)對學生身體素質進行評(表1);1學期實驗結束后,用同一測量標準進行測量,得出數(shù)據(jù),用作對實驗結果的分析。(3)對選取4個班的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表2)。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與分析。
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是近年來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涌現(xiàn)出的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其特點在于將體育課程教學與課外體育鍛煉看成一個整體,強調體育課程教學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有機結合。
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指根據(jù)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在體育教學中以注重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及教師教學能力為教學指導思想,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這種輕松的學習氛圍下可以自己選擇、自主練習、自我評價為教學主題,最終可以真正掌握1~2項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運動項目的一種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
“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是學生在自愿選擇籃球項目作為本學期的體育課學習內容,同時加入籃球俱樂部,按計劃完成課內教學活動,并自覺參加俱樂部的各種課外活動。該體育教學模式是以俱樂部的組織形式,將課內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學生長跑、運動訓練、群體活動、競技比賽等)融為一體。
表1 實驗前對照班與實驗班學生身體素質評價表
眾所周知,每周2學時的體育課遠遠不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滿足不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很難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更不可能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罢n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將課內體育教學拓展與延伸到課外體育活動,兩者有機的結合,共同構成高校體育的完整體系?!罢n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在運行模式上分為課內教學與俱樂部活動以及學生的APP跑步自主鍛煉。
2.2.1 “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課內教學 “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課內教學程序上是按每周2課時進行授課,讓學生充分了解本學期教學內容、目標、要求等,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點設計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教師根據(jù)學生水平不同分組,在教學的內容、方法與手段也不同?;A好的學生應注重技術水平的提升與實踐應用;基礎薄弱的學生應注重技術鞏固與熟練運用?!罢n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由于學生自行制訂學習計劃不盡相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練習的不同內容加以指導;學生學習方式可以選擇自主練習、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競賽等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教師的角色轉變?yōu)閷W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型體育教學的單調與乏味,極大的滿足了學生的個性要求,在指導過程也加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整體互動。
表2 實驗前后學生每周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情況統(tǒng)計表
表3 考核內容與比例
2.2.2 “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活動的開展 依據(jù)課改方案,籃球俱樂部應根據(jù)籃球課內教學進度同步開展。學生參加俱樂部活動次數(shù)與教學時數(shù)的比例為1:2,即學生在完成2個課時的課堂教學的同時,必須參加1次俱樂部活動。俱樂部活動內容包括運動競賽、技能提升、裁判培訓等,核心是運動競賽。俱樂部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者,改變以往課余體育鍛煉無序、學生缺乏輔導的狀態(tài)。學生體育骨干是主要組織者與管理者,在學生管理上實行“汗水”簽到制;運動時間不得少于1h。通過俱樂部開展的一糸列活動,讓學生走出宿舍、走下網(wǎng)絡、走進操場。
2.2.3 利用APP跑步軟件將學生課外鍛煉納入“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管理 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智能手機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與普及,智能手機對于傳統(tǒng)課堂產(chǎn)生了巨大沖擊。各高校針對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的都有嚴格規(guī)定,關于手機的負面報道屢見不鮮。如何將新媒體技術運用與創(chuàng)新轉變?yōu)閷W生的學習服務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杭州萬向職業(yè)技術學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與XXX跑步軟件合作,利用APP跑步軟件間督與管理學生課外跑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學生在手機上安裝跑步軟件后,自選時間、自定距離完成課外跑步鍛煉。學生跑步完成后,教師在通過手機上的軟件即時了解學生跑步情況。學生課外跑步不受跑步時間、距離的限制,學生可以選擇早上、下午、晚上跑步,根據(jù)自己當天的體能狀況選擇跑步距離,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跑步概念。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跑步,滿足了學生展示個性需求,也充分調動了學生課外自主鍛煉的積極性。
表4 實驗后對照班與實驗班學生身體素質單項評價表
2.2.4 “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運行模式下的評價體系 “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側重于對學生完成學習過程的評價,使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學習;評價的意義在于促進學生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主要對課堂教學、參與俱樂部活動、課外自主鍛煉3個方面進行評價(表3)。把1學期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全部內容按一定比例納入學期體育課成績評定,是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過程的雙重評價。
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所有學生的肺活量、50m、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1000m、引體向上等身體素質方面測試(表3),并對總分等級評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經(jīng)過1學期的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在各單項成績的合格率上都的有所提升,但實驗班學生在身體基本素質的提高幅度上要好于對照班;在總分等級上實驗班明顯優(yōu)于對照班。這充分說明在“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運行模式下,能比較全面地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掌握了符合其個性發(fā)展所需知識及練習方法;在俱樂部活動中激發(fā)了學生鍛煉身體的興趣和主動性,逐步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再通過課外APP跑步鍛煉,進一步提高身體素質,最終實現(xiàn)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表5 實驗班與對照班專項技術等級百分率
調查顯示,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很不樂觀。由于多年來杭州萬向職業(yè)技術學院只對一年級學生開設體育課,課時開設不足;課外活動也只時組織以系為單位的比賽,學生參與少,學院對學生也沒有早操或跑步要求,大部分學生上完體育課后基本上不到運動場;學生課外自主鍛煉的積極不高。在“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運行模式下,將課內教學、俱樂部活動以及APP跑步有機的結合成一個整體。學生不但要學習課內教學內容,還要將課堂教學內容在俱樂部活動中進一步提升,參加有一定對抗性的俱樂部比賽,同時,通過APP跑步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無論是在每周運動時間、運動次數(shù)和運動強度上都有大幅提高,學生每周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也顯著增多,這也是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較大幅度的主要原因。
由表5可以看出,實驗班專項技術評定的優(yōu)秀率和良好率分別為8.3%和50.0%,明顯高于對照班的優(yōu)秀率和良好率 3.3%和36.7%。說明實驗班學生在“課內外一體化” 籃球俱樂部教學模式下,經(jīng)過課堂教學后積極參與俱樂部活動,專項技術得到了進一步鞏固與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提高速度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班的學生。而對照班多數(shù)學生只注重課內學習,課后很少主動對技術動作進行鞏固,在技能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技術動作的泛化和分化,達到良好以上成績的學生相對較少。
構建并實踐應用“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把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使課內和課外融合為一個整體,有效的增加了學生參與課內外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技能掌握方面有著顯著效果。課程的評價體系是對學生完成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評價,把學生平時課外鍛煉都納入評價體系,改變了體育課程評價只注重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的評價,實現(xiàn)了學生由被動學習向積極參與學習的轉變,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自覺學習的能力和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
3.2.1 加強學生體育骨干培養(yǎng)是“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運行順利開展的關鍵。教師是俱樂部活動的指導者,學生體育骨干是俱樂部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充分發(fā)揮學生體育骨干的技術和校隊隊員的影響力,細化分工合作,有條不紊推進俱樂部活動。
3.2.2 完善場地器材是俱樂部活動正常開展的保證。學院應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學校體育場館設施。
3.2.3 開展籃球訓練和競賽是俱樂部活動的核心。在“課內外一體化”籃球俱樂部運行過程中,要抓住訓練和競賽這個核心,開展有針對性技術提升指導和小型多樣的比賽,為學生提供展示籃球技術與個性的舞臺,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加俱樂部活動。
[1]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S ]. 2017.
[2] 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 S ]. 2016.1.
[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 S ]. 2016.
[4] 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 S ]. 2002.
[5] 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職業(yè)(??疲┰盒9搀w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試行)[ S ].2012.
[6] 王遠超.FMS在“課內外一體化”俱樂部教學模式中的運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1):222-223.
[7] 王兵.建立高?;@球俱樂部長效機制的研究——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為例[J].體育時空,2015(23).
[8] 張勃.劉俊榮.“課內外一體化”俱樂部教學模式對學生身體素質及技能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5(34):8-9.
[9] 李欣悅.實施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對大學生終身體育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以高校乒乓球選項課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1(4):112-113.
[10] 陳小蓉,等.大學體育課程改革[ 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11] 紹偉德.體育教學模式論[ 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G841
A
1674-151X(2017)16-048-04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24
投稿日期:2017-06-15
尹先平 (1972—),講師,本科。研究方向:學校體育教學、學生體質健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