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雄軍,黃嘉成,張燕輝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松崗人民醫(yī)院 1.放射科;2.超聲科,廣東 深圳 518000)
.經(jīng)驗交流.
超聲、CT及X線在腸梗阻中的診斷價值研究對比
白雄軍1,黃嘉成1,張燕輝2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松崗人民醫(yī)院 1.放射科;2.超聲科,廣東 深圳 518000)
目的 對比超聲、CT以及X線在腸梗阻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268例經(jīng)手術(shù)確診為腸梗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在手術(shù)進行之前通過超聲、多層螺旋CT以及X線進行掃描診斷,對比3種手段的診斷符合率。結(jié)果 CT在診斷陽性率方面優(yōu)于超聲,超聲診斷在發(fā)病原因和梗阻部位方面的診斷準確率優(yōu)于CT診斷(P <0.05);此外,超聲在各方面的診斷符合率均優(yōu)于X線(P <0.05)。結(jié)論 超聲診斷可作為診斷腸梗阻的有效手段,將CT診斷與多普勒超聲診斷聯(lián)合使用有利于提高診斷準確率。
多普勒超聲;X線;螺旋CT;腸梗阻
腸梗阻作為常見外科急腹癥,其病情進展速度較快且死亡率較高。因此,及早對該病進行診斷并采取相應(yīng)的治療措施對于救治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義[1-2]。由于該病發(fā)病位置主要集中于小腸部位,在手術(shù)進行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失誤就容易導致小腸穿孔、患者休克甚至死亡的情況。因此明確腸梗阻的發(fā)病原因以及梗阻部位等十分重要[3-4]。本研究對當前臨床上常用的幾種影像學手段在腸梗阻中的診斷價值進行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于本院胃腸科就診并接受手術(shù)的268例腸梗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包括男152例,女116例;年齡19~76歲,平均(45.8±5.6)歲。患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包括腹部持續(xù)性脹痛、嘔吐、肛門排氣和排便異常。268例患者中有114例有手術(shù)史。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超聲診斷 采用飛利浦EPIQ-7C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進行診斷。探頭頻率為3.5~7 MHz。首先選擇右上腹位置進行掃查,之后對腸管擴張部位進行追蹤從而確定梗阻部位。診斷過程中主要對腸腔形態(tài)、腸壁厚度、腸腔積液、腸腔腫塊、腸蠕動情況以及腸壁血液流量情況等進行觀察。
1.2.2 螺旋CT診斷 利用16層螺旋CT機(美國GE公司)對腸梗阻患者進行掃描,從膈頂部至恥骨均接受掃描,設(shè)定為螺距1.0~1.5,厚度3.0~5.0 mm。掃描參數(shù) 200~300 mAs,120 kV,掃描結(jié)束之后將掃描圖像送至CT工作站并進行多層平面、曲面重建以及最大密度投影等從而對遠端病變和梗阻部位情況進行觀察。
1.2.3 X線診斷 利用AXIOM Aristos VX數(shù)字化X光機(德國西門子)對患者進行腹部X線檢查,檢查于患者行胃腸減壓前進行。取仰臥位以及站立位,部分患者加側(cè)臥位掃查。本研究中所有檢查以及影像學資料分析均在本院經(jīng)驗豐富的高年資超聲、放射以及胃腸科醫(yī)師的參與下進行。
記錄不同影像學檢查手段對腸梗阻、發(fā)病原因、梗阻部位以及腸絞窄等的診斷情況,并與手術(shù)過程中檢查結(jié)果進行比較,判定超聲、多層螺旋CT以及X線在4項指標中的診斷準確率。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手術(shù)確診發(fā)現(xiàn),268例腸梗阻患者中共包含212例小腸梗阻,56例結(jié)腸梗阻。梗阻原因包括:123例腸粘連,68例腸部腫瘤,29例糞石,14例腸系膜部位血管栓塞,11例腸扭轉(zhuǎn),10例腸套疊,7例受蛔蟲影響,6例因結(jié)核引發(fā)。腸梗阻患者中共115例存在腸絞窄。
超聲檢查針對腸梗阻、發(fā)病原因、梗阻部位以及腸絞窄等4個方面的診斷符合率為84.70%、80.60%、85.07%、80.22%;多層螺旋CT的符合率為89.93%、71.64%、75.00%、79.10%;X線的符 合 率 為 79.85%、56.72%、68.28%、48.13%。CT在診斷陽性率方面優(yōu)于超聲,超聲診斷在發(fā)病原因和梗阻部位方面的診斷準確率優(yōu)于CT診斷(P<0.05);此外,超聲診斷均優(yōu)于X線診斷(P<0.05),見表 1。
表1 不同影像學手段診斷準確度對比 例(%)
腸梗阻是目前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腸道疾病,若不及時進行診斷、影響患者治療則會對患者生命造成嚴重威脅。當前臨床上針對腸梗阻的診斷手段主要包括實驗室診斷、體征觀察以及影像學等[5-6]。由于患者在發(fā)病初期體內(nèi)變化不顯著,因此影像學手段成了對該病進行診斷的主要手段[7]。腹部X線在以往最為常用,但利用該手段進行檢查時極容易因為人體腹部結(jié)構(gòu)的復(fù)雜造成影像的交叉和重疊,對檢查結(jié)果造成影響[8]。螺旋CT檢查能夠比較清楚地對腸梗阻具體位置進行顯示,診斷陽性率較高,但該手段多通過增強檢查的方式進行,存在甲亢、二甲雙胍、碘過敏以及心腎功能不全等禁忌[9-10]。多普勒超聲檢查可通過透聲窗對被檢者的腹腔腸壁結(jié)構(gòu)進行很好的觀察,清晰顯示梗阻部位具體情況。
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CT在診斷陽性率方面準確性較高,但因為行增強檢查禁忌癥較多因此也存在一定局限性。X線檢查在腸梗阻的診斷中準確率為79.85%,但該檢查方式難以很好確定腸梗阻的病因。同時,X線檢查難以對單純性、絞窄性以及閉袢性腸梗阻等進行有效區(qū)分。多普勒超聲檢查在腸梗阻的診斷中具有較大優(yōu)勢,超聲檢查診斷符合率較高,在診斷發(fā)病原因以及部位方面的準確性也優(yōu)于其他兩種診斷方法(P<0.05)。同時,超聲檢查操作簡便,對人體傷害性較小,成本較低。但也要注意在使用超聲這一診斷手段時由于受到腸道積氣擴張的影響,因此對操作者的技術(shù)也具有較高要求,這就要求臨床上具有一定資歷和經(jīng)驗的醫(yī)師進行。
綜上所述,多普勒超聲診斷成本低并且操作方便,可作為診斷腸梗阻的有效手段,將CT診斷與多普勒超聲診斷聯(lián)合使用有利于提高診斷準確 率。
[1]張世勝, 楊超, 鄭燕. CT、DR、超聲檢查在診斷腸梗阻的臨床應(yīng)用[J]. 四川醫(yī)學, 2013, 34(2): 301-303.
[2]Ogata M, Tamura S, Matsunoya M. Sonographic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anisakiasis presenting as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Journal of Clinical Ultrasound, 2015, 43(5): 283-287.
[3]劉瑩, 李劍, 魏夢綺, 等. 雙源CT增強掃描對腸梗阻梗阻部位和梗阻病因的診斷[J].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3, 29(6):937- 939.
[4]褚鷙, 王寶愛, 坑蓉. 多層螺旋CT與腹部X線平片分組臨床診斷老年腸梗阻的診斷價值[J]. 中國CT和MRI雜志,2015(6): 71-73.
[5]馮蓮崧, 植金興. 超聲、CT和X線診斷腸梗阻臨床價值的對比研究[J]. 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 2016, 18(5): 358-359.
[6]邢文靜, 鄒正霖, 葉維霞, 等.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小兒常見急腹癥疾病的診斷價值[J]. 西部醫(yī)學, 2016, 28(4): 548-551.
[7]張耀朋, 王愛英. 選擇性小腸造影對腸梗阻診斷的影像學價值:98例病例分析[J]. 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4, 46(5):711- 714.
[8]易宏鋒, 盧月月, 謝瓊. 多層螺旋CT與腹部X線在腸梗阻中的診斷價值[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5, 24(9):1098- 1099.
[9]譚承富. 多層螺旋CT多平面重建對急性腸梗阻病因的診斷價值[J]. 現(xiàn)代儀器與醫(yī)療, 2014(2): 22-24.
[10]Millet I, Taourel P, Ruyer A, et al. Value of CT findings to predict surgical ischemia in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European Radiology, 2015, 25(6):1823- 1835.
(張立芳 編輯)
R574.2
B
10.19338/j.issn.1672-2019.2017.08.029
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