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婭娜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顯得很不協(xié)調。因此,我們立足于語文課堂的實踐探索,就要著眼于信息技術環(huán)境發(fā)展帶來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化,研究如何在教學方式變化下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的教學。
【關 鍵 詞】 語文素養(yǎng);信息技術;生本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以電子白板、智慧教室軟件、IRS反饋系統(tǒng)、電子書包、創(chuàng)新實驗室、優(yōu)課資源等為主打產品的新媒體、新技術的有力沖擊下,以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多媒體化和智能化為特征的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并實現(xiàn)了教育的最優(yōu)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顯得很不協(xié)調。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立足于語文課堂的實踐探索,就要著眼于信息技術環(huán)境發(fā)展帶來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化,研究如何在教學方式變化下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的教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將數(shù)字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將新媒體新技術更好地用于課堂,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
筆者以《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堂教學為例,就“生本+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自己深刻的見解。
一、信息技術,讓自主學習更自然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其教學內容非常廣泛,絕不僅局限于一篇文本。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讓學生做到高效率地吸收大量信息,提高課堂效率。
基于這樣的思考,在開課后的兩次自主學習中,我利用ipad兩次向學生推送與本首詩相關的資料,一份是注釋,幫助學生更順暢地讀通,一份是有關作者、寫作背景、地理位置的學習資料,以幫助學生能更好地讀懂古詩。學生在自主學習時,一邊閱讀資料,一邊動筆記錄重要信息為自己所用。那么兩次的資料對本學生的學習到底有無幫助呢?事實證明,有,且?guī)椭艽蟆?/p>
只有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知識能力“最近發(fā)展區(qū)”上的“以學定教”,課堂教學才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師生才能最大程度地產生共鳴!
二、信息技術,讓合作學習更有效
生本課堂營造了浸潤著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的人文課堂環(huán)境。教學活動不是依靠教師和學生的單打獨斗,而是靠團隊進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要轉換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組建“學習共同體”,讓全體學生參與其中,共享課堂。
在本課的學習中,在讓學生經歷了剛才的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先請學生在四人小組內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推薦組內最值得討論的一份成果,然后通過piad拍照功能把學習成果推送到大屏幕上,最后進行全班分享交流。
我們一起來看看課堂上孩子們的成果分享:
師:同學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上傳了6組成果。讓我們先來看看這6組的學習成果。首先看最先上傳的小鵬組成果。
軻青:我選的是“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我抓了兩個關鍵詞“愁何在”和“喜欲狂”。從這里可以看出杜甫一家人的愛國情懷。他在知道薊北收復之前是愁眉苦臉,知道收復之后是欣喜若狂,很激動。這句詩有一種“對比”的感覺。(組員小鵬配合利用電子白板進行重點詞圈畫,并板書“喜欲狂”)
師:能把這種開心的心情,用你的朗讀體會出來嗎?
生讀詩。
師:好。我們繼續(xù)交流。
魏超:我找的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下洛陽”中的“穿、下、向”三個字(白板書寫)眾所周知,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四地相隔甚遠,作者卻巧妙地用“穿、下、向”三個字把它們連在一起,展現(xiàn)出了急速飛馳的感覺。從巴峽到巫峽,作者用了“穿”這個字,體現(xiàn)出了狹窄的地方有一種極度飛馳的感覺;從巫峽到襄陽,用了“下”,從襄陽到洛陽,用了“向”,體現(xiàn)出了______(師接上:歸心似箭)(魏超一邊交流,一邊利用白板畫圖)
師:誰能來評價他的交流。
羽冉:原詩的字里行間皆是化不開的鄉(xiāng)愁。而魏超的批注就很好地顯現(xiàn)出了作者的鄉(xiāng)愁,讓我們很好地感受到了當時的畫面。
師:同學們的學習成果很棒。老師要給你們點個贊。(利用小組加分系統(tǒng)進行點贊。)
以上是本課教學中最為精彩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基于學生小組交流后的全班交流。這樣的學習,既有組內的討論,又有組間的討論,真正體現(xiàn)了TBL團隊合作學習的理想學習模式。在這樣的過程中,既有“讓學”(讓學生先獨立的學),再有“研學”(組內一起研究學,集體一起探究學),還有“補學”(生生之間的補學,師生之間的補學,生與文本間的補學)等。此環(huán)節(jié)利用平板電腦的拍照、上傳,接著是同種成果的不同感受和不同成果的補充,把信息技術與生本學習有機地進行了融合。用群體智慧來解決問題,發(fā)揮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積極功能。
三、信息技術,讓課堂教學更生本
“課堂教學”就是啟發(fā)學生學,組織學生學,教會學生學。生本課堂努力讓每個孩子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成長。要相信學生,還要依靠學生,人人都是小老師,人人都做小老師。教師不僅要把學生看作“對象”“主體”,還要把學生看作是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者和生成者。有了這種“活資源”的意識,教師才會在課前、課中和課后,把研究學生、傾聽學生和發(fā)現(xiàn)學生作為備課的重點。
在初讀這首詩時,有位學生把“漫卷詩書喜欲狂”中的“卷”讀成了juàn,當時就有一位同學站起來為她指出,應該讀juǎn。那么這個字是不是就這樣糾正一下就可以了呢?其他同學的意見又是如何的呢?于是在課堂上,我利用IRS反饋系統(tǒng),請學生當堂對兩個音進行了選擇:
師:這里有個字“卷”(閃爍筆顯示),它有兩種讀音,一個是讀第三聲(白板寫),第二個是第四聲(白板寫),應該讀什么呢?我們拿出手中的按鍵器。
(學生選擇)
師:我們來看看你們的作答情況。(課件出示)有24位同學選第三聲,有8位同學選第四聲。來,請說說理由。
潔儀:我覺得應該讀第三聲,這里是作動詞用。
師:請同學們做個漫卷的動作。經過潔儀的點撥,同學們你們說應該讀什么?
生:juǎn。
師:請剛才選錯的8位同學再正確地讀一遍。(生讀)
此教學環(huán)節(jié)看似有點費時,但我們老師要舍得“浪費”。正因為有了這樣的錯誤,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如同波浪般精彩紛呈!
縱觀本堂課,我在孩子的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把“聽”“說”“讀”“寫”很好地滲透其中,體現(xiàn)詩詞教學的本色特點,力求課堂“以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真真切切地上出語文課的味道,實實在在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從學一首詩再帶出另一首詩《春望》的學習:同樣是春天,同樣是杜甫,一首喜欲狂,一首傷痛心。請學生對比學習,寫下感悟,再經平板拍照上傳,讓學生把感悟分享出來。不難看出,孩子們已經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走進了這兩首詩,走近了杜甫的內心。然后再從兩首詩到引出一本好書《世界名人系列——杜甫》,這就是我們語文學習獨特的魅力。
相信在這樣的信息技術的背景下,我們的語文教學必定能采擷到更多、更美的果實,我們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必定會開出更絢爛的花朵!
【參考文獻】
[1] 金瑩. 信息技術下的小學語文素養(yǎng)滲透[J]. 遼寧教育,2017(1).
[2] 劉光文. 以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J]. 語文天地,2017(1).
[3] 林秀文. 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 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