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洪敏
摘 要:普通高中足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是針對普通高中足球教學現狀提出的,在實踐的基礎上,依據教育教學理念,對其實施途徑與方法、取得的成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對足球教學、大課間足球活動、課外足球活動的目標對接、內容銜接、評價連接及其實施等提出相應的策略與方法,以期為新時期高中足球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普通高中;足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7-0067-03
隨著校園足球的啟動與推廣,各地各校積極響應,校園足球發(fā)生了喜人的變化,但普通高中校園足球開展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一些學校重視足球教學,忽視足球課外活動,致使足球課外活動開展松散低效,未能真正發(fā)揮其補充、拓展功效;二是一些學校重視足球訓練,忽視足球教學,錯把校園足球從“課內為主”偏離到“課外訓練為主”,導致足球資源配置出現偏差;三是足球教學、足球課外活動、大課間活動缺乏銜接與整合,活動開展缺乏合理運行機制的保障,未能起到課內外相互促進的效能。這些現象都偏離了校園足球開展的真義與初心,也不符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與精神。因此,如何根據校情,以《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教學指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和《教學指南》)為基礎,構建融足球教學、足球課外體育活動、足球大課間活動于一體,形成目標對接、內容銜接、組織連接、評價連接的一體化教學體系,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普通高中足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1.把握本質定思想
高中足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核心價值是提升學生足球運動能力、形成健康行為和培養(yǎng)體育品德,本質是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因此,它需要以堅持《課程標準》和《教學指南》的基本精神與要求為前提。
高中足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是對足球活動的課程化推進和制度化保障。它將足球教學、鍛煉、訓練、競賽等活動納入課程之中,形成目標對接、內容銜接、組織連接、評價連接的教學體系,從制度上保障了足球活動的規(guī)范開展;充分利用了足球課程資源、拓展課堂空間,使課內外足球活動產生良性互動,使教學具有更高質量。
基于以上認識,學校根據自身特點和條件,在堅持《課程標準》和《教學指南》基本精神與要求的前提下,確立以“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在構建足球教學目標時,強調“個性化”和“多樣化”結合,強化“差異性”教學目標的實現,以促進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強調“適切性”和“系統(tǒng)性”相結合,以提高教學有效性;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空間,強調規(guī)范性練習和情境性練習相結合,促進學以致用;在教學評價上,打破課內外界限,將課外鍛煉要素納入體育學習評價中,以促進學生的足球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使足球教學由學科結構向學習結構方向轉移,使足球教學成為培養(yǎng)終身體育興趣,學習終身體育方法的過程,凸顯足球教學與終身體育的有機銜接。
2.全面規(guī)劃建體系
足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為高中體育課程的校本化實施提供了新思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足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實施并不獨立于學校體育課程之外,因此,足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需要在學校體育課程的整體框架下,通過全面規(guī)劃,建立體系。
例如,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在對自身的課程實施條件和學生學習需求進行科學評估的基礎上,首先通過學校體育場館外包,引入資金、引進師資等途徑,優(yōu)化課程實施條件,確定以整個年級為單位的選項分層教學組織形式,以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其次,規(guī)劃高中各年級、各學期足球課程活動在教學、課外活動、大課間活動的課時數。如高一年級足球模塊教學為18課時,課外活動中去除體質測試,校運動會裁判培訓以及比賽項目指導與訓練、冬鍛活動后,足球課外活動為18課時。第三,要以足球運動能力提升、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培養(yǎng)為核心,根據課內外足球活動的性質、要求以及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建構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課外鍛煉、課余訓練與競賽為拓展和延伸的一體化教學的基本內容,例如,課堂教學主要安排基本技戰(zhàn)術、體能發(fā)展等內容;課外足球活動主要是圍繞所學技戰(zhàn)術運用與提高的練習與比賽、校園足球等級測試、校園足球競賽等內容,提高班學生則還要增加課余訓練等內容,并最終形成足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體系(圖1)。
3.內外一體編綱要
課程綱要是規(guī)定時間內的課程計劃,是對即將實施教學的整體設計,具有連續(xù)性,由于學生的體育學習是以學期進行劃分,因此,足球課程綱要應以學期為單位進行編制,這有利于教師把握足球教學的目標與內容。內外一體,一是指課內外教學目標的對接,即要以課堂教學目標為基礎,以課外鍛煉、課余運動訓練與競賽目標為發(fā)展,形成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目標;二是指教學內容的銜接,即在目標的統(tǒng)攝下,將技戰(zhàn)術、規(guī)則與裁判的學習,體能發(fā)展、競賽、足球等級考試與嘉年華等活動,統(tǒng)籌安排到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中,使課內外足球活動產生良性互動。三是指教學組織與時間的連接,即以足球選項班學生為主體,打破課內外時間界限,根據教學需要靈活安排教學、競賽、訓練等活動,以拓展課堂教學的時間與空間。
教學目標的構建,要以《課程標準》和《教學指南》為依據,教師在理解課標的基礎上,通過延用、替代、拆解、組合等策略進行構建,使教學目標與課標保持一致。延用策略,通過一對一的對應關系,對一些明確、具體的內容標準,直接延用形成目標,如“懂得不良情緒對健康的危害”;替代策略,通過一對一的對應關系,以相關主題替換原內容標準中的關鍵詞而形成的目標,如“自覺運用所掌握的運動技能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用“所學足球的技戰(zhàn)術”替換“所掌握的運動技能”,形成教學目標。拆解策略,通過一對多的對應關系,把某一條內容標準拆解成相互關聯的幾個細項指標,形成具體的教學目標,如標準中“較好地掌握球類項目中某一或某些項目的技術與戰(zhàn)術”,可將其內容指標拆解形成“較好地掌握足球運動中運球、傳球、射門以及二過一等技術與戰(zhàn)術”。組合策略,是指將多條內容標準加以合并,或把多條內容標準中具有關聯性的內容作為教學的焦點,形成相應的教學目標,如將“根據自身情況制訂簡單的個人鍛煉計劃”“按計劃進行體育鍛煉”“制訂改善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的計劃并予以實施”組合,形成“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制訂個人鍛煉計劃并予以實施”的教學目標。endprint
教學內容要依據目標和學生實際,依托教材,參照《教學指南》,運用“聚點、定線、鋪面”的策略進行選擇與安排?!熬埸c”就是選擇切合學生實際的基本技術、戰(zhàn)術、體能發(fā)展內容及其組合技術、對抗性練習與教學比賽等作為教學的基本內容。 “定線”就是根據足球運動和學生的特點確定教學的主線。如根據運動教育模式的思想,確定以教學比賽為主線,通過“嘗試性教學比賽-診斷性教學比賽-總結性教學比賽”,聯結起足球知識與技能、體能等內容的學習,使教學的各個部分形成有機整體;根據領會教學法思想,確定以戰(zhàn)術意識培養(yǎng)為主線,通過“項目介紹-比賽概述-戰(zhàn)術意識培養(yǎng)-瞬時決斷能力訓練-技能演示-動作完成”由表及里地展開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戰(zhàn)術學習的“了解-理解-見解”中,將知識、技能、體能等內容有機融合成一個整體。“鋪面”就是依據教學內容的內在關系,將各個教學內容的“點”嵌入教學主線中,形成有序的教學面。
4.評價連接促學習
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因此,足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評價既要評價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也要評價學習結果。教師可以通過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構建學習評價體系(圖2),綜合課堂學習、課外鍛煉、課余訓練與競賽等情況,對學生足球學習的全過程與結果作出評價。在教學的不同階段,教師可通過表現性評價、課堂觀察、問卷調查、技評與達標、量表評價、紙筆測試等手段,收集與反饋學生體能、知識、技能、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等方面的信息,為教與學的改進以及評定學生學習成績提供依據。
對于足球學習評價的設計,首先,要明確評價目標,即依據學生實際,細化學習目標,形成若干具體的技、戰(zhàn)術和情意表現等方面的細項指標。其次,要確定評價的具體內容,即從細項指標中確定學習的具體內容及其要求,并從中選出核心的學習內容作為評價具體內容,其中的核心內容是指與足球教學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有關的知識與技能。第三,設計評價任務,評價活動既要能保證學習目標的全面覆蓋,又要緊緊圍繞學習內容,并與教學策略有效交融,可以將技術展示、對抗性練習、各種比賽、校園足球等級測試等活動作為評價任務,收集有關信息。第四,制定評價標準,即教師要通過對評價任務的分析,明確其要素與特征,如二過一中的“三點三線”等,然后用行為動詞對所確定的要素按最高水平、中等水平、最低水平的順序進行描述,最后選擇呈現的類型并合理呈現評價標準,一般復雜性程度較高的,采用分項式呈現,復雜性程度一般或較低的,采用整體式呈現。
5.合理實施促互動
如何實施是影響足球一體化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學校應根據自身條件、學生和足球教學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以保障和充分利用有限的體育學習與鍛煉時間,拓展足球課堂的時間與空間。
首先,學校要整合每周2節(jié)體育課、2節(jié)課外活動以及大課間活動的時間,形成每周4節(jié)體育課和1~2次足球大課間活動的實施方式,即在周二至周五的上午第三節(jié)安排各年級的體育課,形成各年級每周都有1~2次的75分鐘大課,從制度上保障了足球教學的時間,在豐富大課間活動的同時,實現課堂教學與大課間活動時間的連接和內容的銜接。
其次,學校要堅持選項分層的組織形式,通過異質分組形成普通班和提高班,通過不同的教學內容與形式,為不同層次學生實現不同發(fā)展的目標創(chuàng)造條件。
第三,要依據高中學生特點,圍繞教學內容,展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促進課內外的有效互動。例如,學生分組探究性學習《二過一戰(zhàn)術配合方法》,通過“確定主題—明確任務—探究活動—展示與交流—合作學練—評價激勵”等學練過程,掌握二過一配合方法;在課外練習時,通過一對二、二對三、五對五等情境性練習,體驗運用時機,理解配合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運用—再學習”的過程中,提高技、戰(zhàn)術運用的謀略性。
第四,變革校園足球競賽制度,促進課內外教學活動的良性互動。學校要以多樣性、小型性、趣味性、考核性為原則,設計與實施校園足球競賽活動,如以所學技戰(zhàn)術為核心,以選項班為單位,設計特殊規(guī)則的組內、組間比賽;以考核內容為基礎,設計校園吉尼斯挑戰(zhàn)活動為評價任務,實施評價活動;以所學知識為核心,開展教師指導下的“自主組織、自主裁判、自主比賽”的主題活動等。
二、普通高中足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成效
足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實施兩年多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價值認同、制度保障,使足球教學更加規(guī)范
調查顯示,足球班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的認可度達100%,對教學的滿意率由原來的85%上升至99%,出勤率由過去的 93%上升至100%。這是由于足球一體化教學打破了課內外的壁壘,每節(jié)課都目標明確、內容具體、組織合理、要求一致,從制度上保障了足球教學活動的開展,改變了原來課外活動“目標不清、內容隨意,要求不嚴”的現狀,學生對課程價值的認識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其態(tài)度與行為得到轉變,從而使足球教學更加規(guī)范。
2.內外互動、優(yōu)化課程,使足球教學更具質量
調查顯示,能積極參與學練與競賽活動的學生由原來的83%提升至97%;通過足球學習,認為自己運動水平提高較大的達90%;2015年體質健康測試統(tǒng)計顯示,足球選項班學生合格率為100%、優(yōu)秀率為30%;由足球提高班學生組成的校足球隊,在各級比賽中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這是因為足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為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提供了平臺,校外足球教練員和足球教師的共同參與,使校內外足球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目標對接、內容銜接、評價連接的一體化教學,拓展了足球課堂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練、賽、訓等活動產生良性互動,發(fā)揮出“1+1>2”的現實效應,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yǎng)了其終身體育意識、能力與習慣,從而使足球教學更具質量。
3.活動豐富、文化浸潤,使足球教學更具特色
足球課內外一體化課程的實施,變革了校園體育競賽制度,以多樣性、小型性、趣味性、考核性為原則設計足球競賽活動,成為課程教學的紐帶,對學生的足球學習起到引路、啟思、誘疑、倡省的作用,同時也豐富了課程內容和校園文化生活。學生在參與中,提升足球運動技能,吸引、同化群體內力量,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強化了自律約束的規(guī)則意識,促進人格完善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使足球教學更具特色。
足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為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校本化實施提供了新思路,它需要運用系統(tǒng)、綜合的方法整合課程各要素,促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整體優(yōu)化;需要教師在實踐中,發(fā)現并解決問題,以充分發(fā)揮其具體功能和整體功效,才能使足球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
參考文獻:
[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陳雁飛.運動教育模式對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啟示[J].體育學刊,2005(3):93.
[3]劉志敏,丁振峰.普通高校體育課程內容新體系的構建——課內外一體化體育俱樂部探索[J].體育與科學,2008(3):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