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婧
【摘 要】 在學校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往往依托德育教育來完成。然而,目前,學校中的德育教育無論從模式、方法、形式都不能滿足現(xiàn)代受教育者對理論知識、新知識的接受需求,也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為了提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效,提高受教育者的整體素質和修養(yǎng),培育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文章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藝術實踐的概念入手,以藝術院校的藝術專業(yè)背景,探析以藝術實踐為載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
【關 鍵 詞】 藝術實踐;載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發(fā)表的講話中指出:夯實國內文化建設根基,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從思想道德抓起,從社會風氣抓起,從每一個人抓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文化建設的內在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需要。在藝術院校中,以形式多樣的藝術實踐為載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的學習、再現(xiàn)和傳播活動,以鮮活的形象、具有感染力的作品,針對性地影響著廣大青年學生的言與行。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和戰(zhàn)略任務。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
體系是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根本任務。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術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做出的重要論斷,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zhàn)略任務。
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世界范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下,面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價值觀較量的新態(tài)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化的新特點,面對國內國際大局的變化,各種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紛繁復雜。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行動向導,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提供強大的價值支撐。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擴大主流價值觀念的影響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集聚正能量。
二、藝術實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 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首先,無論是什么樣的教育,都客觀地存在著兩個主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者作為教育的責任主體,承擔著“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的任務,而受教育者作為教育的實踐主體,需要履行主動學習的義務。長期以來,德育教育受社會本位價值觀的影響,被作為社會主義政治服務的工具,在學校教育中實施。德育教育常常將受教育者置于客體的地位,忽視了人的主體性,德育內容在不斷的重復過程中卻不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其次,我國的德育教育往往依托教學課堂,通過開設思政課、宣講等模式,采用教育和理論灌輸的方法,注重對道德知識的傳授,表現(xiàn)出統(tǒng)一性、政治性和規(guī)范性。這種方式需要順從聽話的“好學生”的配合。然而,當代90后這一代青年學生,對具有時代氣息的新知識的渴求和對新知識的接受方式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杜威認為“教育即經驗的改造或改組”,他批評傳統(tǒng)的教育是“把教學看作將知識灌進等待裝載的心理和道德的洞穴中去填補這個缺陷的方法”。而目前,我國在實施德育的過程中,為了達到教育者預計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往往以教導者的身份,要求受教育者服從、遵守,也如同一種“灌進去”“填補的方法”,同樣沒有讓受教育者接受品德情感的體驗和意志的鍛煉。單調重復的說服、榜樣教育,已成為陳年的心靈雞湯,使受教育者對德育教育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德育教育收效甚微。
2. 藝術實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藝術實踐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個重要過程,是課堂教學延伸及拓展的一個重要空間,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將藝術實踐活動作為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間,將德育理論知識用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更加貼近受教育者的生活,更符合受教育者對新知識的接受期望。事實上,藝術實踐者對理論的需求和研究遠大于理論研究者對實踐的愛好。受教育者在藝術實踐的過程中,將德育理論知識內化,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形成全新的知識架構,并外化于形,真正達到德育教育的預期效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國家層面倡導真、善、美的有機統(tǒng)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社會層面倡導借助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的各種載體將美的、可感的社會風貌傳遞給人民群眾;“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從個人的層面倡導人性美和人格美。藝術實踐是將“美”之事物內化于創(chuàng)作者內心和頭腦中,與創(chuàng)作者的知識結構融為一體,外化于創(chuàng)作者的言與行,經過提煉與創(chuàng)作,達到學習教育、社會宣傳的作用。
三、以藝術實踐為重要載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藝術院校培育和踐行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勢在必行。通常學校采用德育教育的方式來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由于當前我國學校德育教育的局限性,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阻礙。為了增強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效果,在藝術院校中以藝術實踐為重要載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夠“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發(fā)揮作用。
1. 制定活動規(guī)劃,健全工作機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依靠某幾個部門的單打獨斗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需要整個學校團結協(xié)作,有計劃有目標地開展教育工作。
2. 提高教師素養(yǎng),積極指導實踐。在藝術實踐的過程中,教育者是實施和組織受教育者有效開展藝術實踐的責任主體,因此教師,特別是專業(yè)教師與受教育者之間點對點的指導和交流,使專業(yè)教育與受教育者之間形成一種更親近的師徒關系,甚至于類似于父子或母女關系。這樣的親近關系使專業(yè)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受教育者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也使專業(yè)教師相比一般學生工作人員更易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更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教育。
3. 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開展藝術實踐。藝術院校具有得天獨厚的藝術專業(yè)優(yōu)勢,做好頂層設計,統(tǒng)籌兼顧,依托各系(部)學習和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組織學生走入社會,走進田間地頭,走進大街小巷,發(fā)現(xiàn)和收集一切表達和展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事、物,充分發(fā)揮各專業(yè)特點,開展諸如劇本撰寫、詞曲創(chuàng)作、文化評論、攝影、微(短)劇、戲劇表演、詩歌朗誦、歌曲演唱、主題設計、繪畫創(chuàng)作等藝術實踐活動,學習傳統(tǒng)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愛國主義精神、團隊精神和組織紀律性,增強受教育者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行之有效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 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 人民日報,2013-12-23.
[2] 劉艷萍.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控討[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4,27(1).
[3] 成清琴. 藝術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探析[J]. 青年與社會,2014(28).
[4] 蔡云卿,吳卉蓮. 把美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之中[J].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