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書含
內(nèi)容摘要:厭學是目前我們高中生學習中的一種常見的心理表現(xiàn),容易降低我們高中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為激發(fā)我們的學習興趣,改變厭學心理,需分析厭學心理的形成因素,并針對具體原因采用應對策略,轉(zhuǎn)變學習態(tài)度,更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
關鍵詞:厭學心理 高中生 形成原因 應對策略
眾所周知,學習態(tài)度影響學習效果,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可以更積極主動地學習,達到樂學效果,反之降低學習效果。厭學心理是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一種消極表現(xiàn),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特別是我們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升學壓力都較大,加之課程知識點難度高,有時難以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表現(xiàn)出厭學心理。我作為一名高中生,對此深有體會。下面結合日常學習情況,對我們高中生的日常厭學心理及其成因進行了分析。
一.高中生厭學心理及其成因
(一)厭學心理表現(xiàn)
從日常學習情況看,我們厭學心理主要體現(xiàn)在認知、心理及行為上[1]。第一,認知方面:受社會上的一些不良思想影響,有的同學認為成功與學習沒有多大關系,錯誤地認為成功只是物質(zhì)豐足,認識不到讀書學習的真正價值,學習興趣不高;第二,心理方面:老師、家長提及學習時,一些同學的情緒反應大,如大吵大鬧,認為學習只是重復簡單、枯燥的行為,不愿探討深層次問題;第三,行為方面:上課不認真聽講、下課不做作業(yè)、逃課等。
(二)形成原因分析
1.消極情緒
調(diào)查顯示,我們很多同學認為高中學習太苦,學習負擔重,心理壓力大,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不樂于學習,常常是被動的、消極的學習,滋生厭學心理。
2.學習動機不足
有了求知需求,就會產(chǎn)生學習動機[2]。當前,我們不少同學的學習動機不足,只是被動的執(zhí)行家長、教師的安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而且,繁重的課業(yè)任務加重了我們學習的疲憊感,感知不到成功感和樂趣,漸漸對學習失去興趣。
3.認知偏差
社會上有很多沒有讀過書的成功人士,受“讀書無用”思想的影響,我們同學中的極少數(shù)人對學習活動產(chǎn)生了認知上的偏差,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反感學習。
4.意志力不強
意志力薄弱,最易產(chǎn)生厭學心理。我們中的一些同學如果沒有家長、教師的敦促,很容易失去學習自制力,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學習以外的地方。高中三年是一個持之以恒的學習過程,要想升入理想大學,需要較強的意志力。
二.高中生厭學心理的應對策略
(一)采用多元化的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
多樣、新穎的學習方法,能增強學習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任務驅(qū)動學習法、幫帶學習法,通借助各種各樣的活動去學習,消除以往學習生活中的枯燥感,增加學習樂趣,以打消厭學心理。
(二)增強成功體驗,強化學習動機
根據(jù)社會心理學觀點,自我意識對個人的言行、活動有指導、推動的作用,可以使個體正確認識自我,幫助個體樹立正確的生活目標和人生理想。從這一點看,良好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能在學習上表現(xiàn)出積極態(tài)度、強烈的責任感?;诖?,我們?nèi)粘I钪袘敳粩嗟亟邮軐W習動機教育,從教師、家長及周邊的一些人中吸取正能量,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與理想。
(三)改變不正確的認識,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是學習的主場所,而家庭也是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之一,影響著我們學習的態(tài)度和認識。我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可以將學校學習與家庭學習要緊密地結合起來,多接觸一些引導式、挫折式、培訓式的學習活動,對學習形成一個正確認識,體會“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改變片面、偏激的思想,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中去。
(四)要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
養(yǎng)成堅強的意志、吃苦耐勞的品格,在學習和實踐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以堅定不移的態(tài)度和頑強意志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實現(xiàn)既定學習目標,到達成功彼岸。
三.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面對日常學習中的厭學心理,要采用針對性的解決對策,激發(fā)學習動機和興趣,形成正確的認識,才能從被動學習轉(zhuǎn)為主動學習,以輕松、自如的心態(tài)去學習。
參考文獻
[1]劉明威,劉迪.高中生厭學心理的成因及其應對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04:184+201.
[2]黎秀清.貧困地區(qū)高中生厭學的心理分析與策略研究[A].《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年1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2.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第一中學2015級高二.十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