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浮生六記》以回憶的筆法,追述了作者“樂”、“趣”、“愁”、“快”的生活,蘊含著許多不同于傳統(tǒng)文化的新特點。其中關于主人公與妻子之間“良友”般的愛情和患難與共的深情描寫尤為感人,這種關系超越了傳統(tǒng)夫婦舉案齊眉的生活,更具有一種文化關系。“余”為“逸趣的追求者”,“蕓”為“妻性的營構者”。兩者之間的關系即使在現(xiàn)實社會中,也有深刻的影響。其一曰:家庭生活藝術化;其二曰:情感深沉感人;其三曰:亦妻亦友相處模式。以上可資今人取鑒。
關鍵詞:《浮生六記》;話語;私人空間;兩性關系
中圖分類號:I20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浮生六記》產生于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葛兆光在《中國思想史》中指出:十八世紀的清代文人實際上使用的是三種不同的“話語”。一種是在公眾社會中使用的“社會話語”,它是一本正經的,未必發(fā)自內心但人人會說的話語,尤其通行在官場、文書、禮儀、社交的場合;一種是在學術圈子里使用的“學術話語”,它是以知識的準確和淵博為標準的,只在少數(shù)學者之間通行,由于它的使用,這些學術精英彼此認同,彼此溝通,但它并不是一個流行的話語;還有一種是在家庭友人之間使用的“私人話語”,它是呢喃私語或淺斟低唱,人人會說但不宜公開,滿足心靈卻不可通行,最多行之詩詞。[1]518其實,這種“私人話語”在《浮生六記》中也有所體現(xiàn),它所記述的“樂”、“趣”、“愁”、“快”就是生活中的“呢喃私語”和“淺斟低唱”,是一種最符合“私人”性質的敘事話語。在其具有私人性質的豐富內容中,大多數(shù)是圍繞夫妻之間同甘共苦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展開的。文本以一種藝術化的手法描寫夫妻生活,注重情趣,以真摯的情懷對“平淡”真情進行追憶。在物欲橫飛、兩性關系日趨緊張的今日,我們通過分析這部作品中的兩性關系,期冀對現(xiàn)實有所指導。本文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家庭生活的藝術化
《浮生六記》注重情趣,獨抒性靈,將日常生活藝術化,延續(xù)了晚明文人的理想生活方式,顯示出了文人享受人生的文化氣質和處世態(tài)度,表現(xiàn)了文人閑適清雅的生活情趣。作者沈復如數(shù)家珍般記錄他和妻子一起經歷的生活片段。如二人一起觀月:
是夜,月色頗佳,俯視河中,波光如練,輕羅小扇,并坐水窗,仰見飛云過天,變態(tài)萬狀。蕓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間,亦有如我二人之情興否?”余曰:“納涼玩月,到處有之。若品論云霞,或求之幽閨秀闥,慧心默證者固亦不少;若夫婦同觀,所品論者恐不在此云霞耳?!蔽磶祝瑺T燼月沉,撤果歸臥。[2]6
觀賞月色乃尋常之事,但夫婦同賞卻看出了不同尋常的意境之美。又如飲茶:
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蕓用小沙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2]24
這里,飲茶不僅是物質的享受,而且蘊含著追求美好生活的內涵,茶香浮動,營造出一種清幽的氛圍。這種文人審美情趣滲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表現(xiàn)在他們對盆景布置,室內擺設的講究上:
種水仙無靈璧石,余嘗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黃芽菜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支,用沙土植長方盆內,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頗有意思。以此類推,幽趣無窮,難以枚舉。
蕓教其家,做活花屏法甚妙。每屏一扇,用木梢二枝約長四五寸,作矮條凳式,虛其中,橫四檔,寬一尺許,四角鑿圓眼,插竹編方眼。屏約高六七尺,用砂盆種扁豆置屏中,盤延屏上,兩人可移動。多編數(shù)屏,隨意遮攔,恍如綠陰滿窗,透風蔽日,迂回曲折,隨時可更;故曰活花屏。由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隨地可用。此真鄉(xiāng)居之良法也。[2]18
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他們所愛好的盆景也帶有詩意,處處能感受到清新自然,恬淡雅致的藝術美感。
再如蕓為丈夫飲酒設計的梅花盒:
余愛小飲,不喜多菜。蕓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蓋均起凹楞,蓋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頭,如一朵墨梅覆案;啟蓋視之,如菜裝于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隨意取食。[2]23
這種因陋就簡的創(chuàng)新,為他們的生活營造出一種高雅的藝術氛圍,讀之,令人羨慕不已。文章細致地描寫這些生活瑣事,讓我們看到沈復和妻子想方設法裝扮自己的小家,他們善于在有限的物質生活中,竭力挖掘藝術感悟,讓日常生活中充滿了情趣。從這一點上來看,兩性間和諧美好的關系可以建立在日常生活藝術化上。相反,在現(xiàn)實社會中,往往因為工作生活節(jié)奏的緊張,將本來就世俗化的生活變得更索然無味,所以,家庭生活藝術化在現(xiàn)實中很難實現(xiàn),而且,《浮生六記》中主人公對人生的追求,并非貪圖物質的享受,而是尋求精神的和諧與快樂。這點在物欲橫飛的今日,可以作為我們改善兩性關系的一種理想化的途徑。
二、夫妻情感的深摯感人
《浮生六記》內容豐富,視野開闊,涉及沈復生活的許多方面。其中《閨房記樂》和《坎坷記愁》是一類,因為關于“樂”與“愁”的描述,大多是圍繞夫妻之間同甘共苦的生活經歷展開的。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大都避寫夫妻之情,但《浮生六記》“列夫婦于卷首”,自始至終貫穿夫妻二人的愛情生活,展示了沈復不同凡俗的愛情追求,因此陳寅恪先生在《元白詩箋證稿》中指出:
吾國文學,自來禮法顧忌。詩文不敢多言男女關系,至于正式男女關系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妮之情意,家庭米鹽之瑣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籠統(tǒng)之詞,概括言之而已。此后來沈三白《浮生六記》之《閨房記樂》為例外創(chuàng)作。[3]103
俞平伯在《重刊<浮生六記>序》也有類似的觀點:
《浮生六記》——上不為名山之業(yè),下不為富貴的敲門磚,意興所到,便濡毫伸紙,不必妝點,不知避忌。[2]71
陳俞二人的評論,道出《浮生六記》“私人話語”的特點,這本書通過相當?shù)钠鑼懥朔蚱拗g感情的深摯。這一特點不但表現(xiàn)在閨房燕妮之“樂”上,也表現(xiàn)在人生坎坷之“愁”上。這在當時社會文化中,可謂與眾不同。首先我們來看他們的閨房之“樂”。
應該這么說,所謂閨房,自然是一種私人空間,在傳統(tǒng)社會中這種私人空間是很難詳細描述,但《浮生六記》的作者卻將夫妻間的恩愛一一展示,寫得別有一番韻味。這一韻味首先表現(xiàn)在沈復初見蕓娘的情景中,在沈復的眼中蕓娘并非艷麗過人,但有其可人的儀態(tài):
其形削肩長頸,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惟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tài),令人之意也消。[2]2
雖然蕓娘“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但一見鐘情的沈復告其母曰:“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笨梢娝粗械牟皇菍Ψ降摹凹严唷保恰耙馊ぁ?。
成婚后三日,沈復深夜歸來:
蕓卸裝尚未臥,低垂粉頸,不知觀何書而出神若此。因撫其肩曰:“姊連日辛苦,何猶孜孜不倦耶?”蕓忙回首起立曰:“頃正欲臥,開櫥得此書,不覺閱之忘倦。《西廂》之名聞之熟矣,今始得見,真不愧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庇嘈υ唬骸拔ㄆ洳抛?,筆墨方能尖薄?!卑閶炘谂源倥P,令其閉門先去。遂與比肩調笑,恍同密友重逢,戲探其懷,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春乃爾耶?”蕓回眸微笑,便覺一縷情思搖人魂魄;擁之入帳,不知東方之既白。[2]3
這段文字將小夫妻間的羞澀、歡情描寫得生動形象,沈復用自己的親身感受描摹二人在閨房中的樂趣,擺脫了傳統(tǒng)思想的禁錮,用一種自然的筆觸描述私人生活,給人以獨特的享受,自然讓我們也感受到兩性間情感的炙熱。
夫妻間的深摯情感不僅有樂有趣,還有對于愁苦的共同承擔。這在《坎坷記愁》中有集中地描述。如蕓失歡于翁姑后,夫妻雙雙被逐出家門的一段情景,令人不忍卒讀:
雞聲三唱,蕓含淚扶嫗,啟后門將出。逢森忽大哭,曰:“噫,我母不歸矣!”青君恐驚人,急掩其口而慰之。當是時,余二人寸腸已斷,不能復作一語,但止以“勿哭”而已!青君閉門后,蕓出巷十數(shù)步,已疲不能行,使嫗提燈,余背負之而行。[2]29
沈復與妻子離家之后,對于生活中的艱辛和苦難,蕓娘不但沒有抱怨,反而為丈夫籌劃道:
妾亦籌之矣。君姊丈范惠來現(xiàn)于靖江鹽公堂司會計,十年前曾借君十金,適數(shù)不敷,妾典釵湊之。君憶之耶?……聞靖江去此不遠,君盍一往?[2]30
這為走投無路的沈復,提供了一線生機,令他深為感動。后來陳蕓病情嚴重,沈復欲為其延治,陳蕓因丈夫早已身無分文,窮困至極,極力勸阻。她說:“人生百年終歸一死;忽焉長別,不能終奉箕帚,目睹逢森娶婦;此心實覺耿耿?!闭f完,淚落如豆?!熬坏糜H心,流離顛沛,皆由妾故。妾死則親心自可挽回,君亦可免牽掛。堂上春秋高矣,妾死,君宜早歸。如無力攜妾骸骨還,不妨暫厝于此,待君將來可耳。愿君另續(xù)德容兼?zhèn)湔?,以奉雙親,撫我遺子,妾亦瞑目矣!”面對妻子的一片真情,沈復以生死相諾道:“卿果中道相舍,斷無再續(xù)之理。況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耳。”酸楚凄切,淋漓盡致,創(chuàng)造出凄美的意境,把沈復夫婦生死不渝的摯愛真情推向了高潮。
這種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的深情,到現(xiàn)在也是兩性關系相處的基本原則。
三、亦妻亦友的相處模式
沈復和妻子意趣相投,所以他們既是夫妻關系,又是閨中良友。書中特別寫道“其癖好與余同,且能察眼意,懂眉語,一舉一動,示之以色,無不頭頭是道?!边@種善察“眼意”,讀懂“眉語”的同感共鳴,為二人的夫妻生活平添了許多藝術樂趣。如果說,善于察言觀色還只是“閨中良友”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那么,“良友”的深層結構則是一種文化關系。這種“文化關系”,我們可以在下面的敘述中大致窺探到:
一日,蕓問曰:“各種古文,宗何為是?”余曰:“《國策》、《南華》取其靈快,匡衡、劉向取其雅健,史遷、班固取其博大,昌黎取其渾,柳州取其峭,廬陵取其宕,三蘇取其辯,他若賈、董策對,庾、徐駢體,陸贄奏議,取資者不能盡舉,在人之慧心領會耳?!笔|曰:“古文全在識高氣雄,女子學恐難入彀;唯詩之一道,妾稍有領悟耳。”余曰:“唐以詩取士,而詩之宗匠必推李、杜。卿愛宗何人?”蕓發(fā)議曰:“杜詩錘煉精純,李詩瀟灑落拓;與其學杜之森嚴,不如學李之活潑?!庇嘣唬骸肮げ繛樵娂抑蟪?,學者多宗之,卿獨取李,何也?”蕓曰:“格律謹嚴,詞旨老成,誠杜所獨擅;但李詩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種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愛。非杜亞于李,不過妾之 私心宗杜心淺,愛李心深。”余笑曰:“初不料陳淑珍乃李青蓮知己。”……[2]4
夫妻二人在談詩說文中各抒己見,體現(xiàn)出一種“課書論古,品月評花”的文化關系。這種文化關系,不僅表現(xiàn)在談詩論文中,也表現(xiàn)在夫妻之間的調侃逗樂中,尤其在夫婦談論吃“鹵瓜”和“臭腐乳”時。這兩種食物是沈復平日最不喜歡的,卻是妻子蕓最愛之物。因此,沈復因狗沒有胃所以食糞,蜣螂團糞變蟬,反問妻子“卿其狗耶?蟬耶?”[2]9
蕓曰:“腐取其價廉而可粥可飯,幼時食慣。今至君家已如蜣螂化蟬,猶喜食者,不忘本也。至鹵瓜之味,到此初嘗耳?!薄嘈υ唬骸扒湎菸易鞴芬??”蕓曰:“妾作狗久已,屈君試嘗之?!?/p>
二人調侃,俗中透雅,給人藝術美感。之后沈復亦喜食此二物,蕓曰:“情之所鐘,雖丑不嫌。”這一談論話題,已超越了柴米油鹽的俗世生活。這正是《浮生六記》的獨特魅力所在,恐怕也是林語堂高度贊揚之所由。
上述相知相愛的夫妻關系,不僅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也體現(xiàn)在他們的書信往來圖章中。在一次七夕賞月時:
是年七夕,蕓設香燭瓜果,同拜天孫于我取軒中。余鐫“愿生生世世為夫婦”圖章二方;余執(zhí)朱文,蕓執(zhí)白文,以為往來書信之用。[2]5
這一情感的巧妙表達方式,比直接敘述更具有文化內涵和藝術情趣。另外,此種關系還表現(xiàn)在他們的人生追求和審美趣味的一致上。作為妻子的蕓不貪圖富貴安逸。在文中有這樣的描述:“他年當與君卜筑于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仆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边@里表現(xiàn)出悠閑恬淡、自由自在的生活向往。這里與丈夫對于生活的審美化追求和淡泊名利是一致的。
《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是一個有自己獨特見解、率性自然、懂得生活的人。他尊重妻子,為了夫婦能同游洞庭君祠,他鼓勵妻子蕓女扮男裝。
蕓曰:“惜妾非男子,不能往?!庇嘣唬骸肮谖夜冢挛乙?,亦化女為男之法也?!庇谑且作贋檗p,添掃蛾眉,加余冠,微露兩鬢,尚可掩飾,服余衣長一寸又半,于腰間折而逢之,外加馬褂。蕓曰:“腳下將奈何?”余曰:“坊間有蝴蝶履,大小由之,購亦極易,且早晚客代撒鞋之用,不亦善乎?”蕓欣然,及晚餐后,裝束既畢,效男子拱手闊步者良久,忽變卦曰:“妾不去矣。為人識出既不便,堂上聞之又不可?!庇鄳Z恿曰:“廟中司事者誰不知我,既識出亦不過付之一笑耳。吾母現(xiàn)在九妹丈家,密去密來,焉得知之。”蕓攬鏡自照,狂笑不已。余強挽之,悄然逕去。[2]11
在封建社會,以女扮男裝的形式出游,沒有“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勇氣,是很難成形的。這固然和“余”的個性相關,但也表現(xiàn)出其愛情婚姻理想突破了過去婚姻戀愛中“婦從夫“的模式,主張婦女愛情的自由和平等,具有不同于傳統(tǒng)的某些特征。
綜上所述,他們將枯燥的家庭生活變得富有藝術氛圍;以一種相濡以沫的深情互相扶持;他們談詩論文、互相傾慕,擁有共同的愛好和志趣,產生了知己般的愛戀,以一種亦妻亦友的相處方式達到精神上的高度契合。這是理想中的家庭關系,盡管出現(xiàn)在封建社會,但其中的精神品質,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兩性,也是值得借鑒的。
參考文獻:
[1]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二卷)[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2]沈復.生六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3]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M].北京: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1.
[4]陳文新.文言小說審美發(fā)展史[M].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5]侯中義.中國文言小說史稿[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5]陳平原.中國散文小說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7]張?zhí)K榕.淺論《浮生六記》的藝術魅力[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1998(1).
[8]夢琳,白林編.林語堂散文經典全編(第四卷)[M].九州圖書出版社,1997.
[9]張宏生.明清小說與性別研究[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10]敏澤主編.中國文學思想史[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孫琳,陜西澄城人,博士研究生,西安文理學院人文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
(責任編輯: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