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娟
[摘 要]學生的反思能力是評價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反思性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方式、思維過程、學習結果等方面進行再認識,積極開展自我批評,并對自己的心理進行自我調控,以實現(xiàn)最佳的英語學習效果的能力。高一學生英語反思性學習能力相對比較欠缺。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高一學生對學習過程、學習策略和學習結果三方面進行反思的能力。
[關鍵詞]高一學生;英語;反思性學習;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16002902
語言學家霍雷克提出,外語教學的目標應該是兩個:一是幫助學生獲取語言和交際技能,二是幫助學生獲得自主學習能力,即學會獨立學習。杜威也認為,教師應該掌控學生的內(nèi)在沖動、好奇心和興趣,幫助學生成長為獨立的思考者和具有個性的獨立體。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必須了解學生,并引導和指導學生發(fā)展反思性學習能力。
事實上,學生的反思能力是評價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而反思性學習能力是指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方式、思維過程、學習結果等方面進行再認識,積極開展自我批評,并對自己的心理進行自我調控,以實現(xiàn)最佳的英語學習效果的能力。
反思性學習的第一理論支撐來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它倡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自身為中心進行學習,強調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和對所學知識的主動建構。在這一學習理論中,教師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轉變?yōu)橐饬x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由此支撐的反思性學習,主要是以學習者的學習活動為對象,在對學習的過程、內(nèi)容、策略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檢測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這種反思性學習活動是建構知識體系的內(nèi)在的學習要求。
反思性學習的另外一個理論支撐就是元認知理論。元認知,也被翻譯成反省認知或反思認知,它最初由美國心理學家弗萊維爾于20 世紀70 年代提出。元認知指人們對于有關自我的認知,即人們反省自身的認知過程、結果和一切相關事物,把思維過程上升到一定高度,構成元認知策略,進而形成元認知能力。從元認知的角度來看,反思能力就是認知者在思維活動中對自身認知過程的自我覺察、自我評價、自我探究、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
為了解筆者所在學校高一學生英語反思性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筆者在高一開學時對所教班級的90位學生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共收到有效問卷88份。問卷調查表如下:
該問卷中,1-8題是調查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反思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第1、4、5、7題,學生選擇“A.一點不符合我的情況”和“B.有時不符合”的總人數(shù)都超過了60%。由此可見,學生在學前缺少充分預習,沒有對所學內(nèi)容有清楚的預設。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缺乏自主反思意識,對教師所授知識只是被動地接受。而且,學生普遍沒有形成學以致用的意識,知識未能成功地轉化為能力。
譯林出版社的《牛津高中英語》在每個單元末都設置了Self-assessment(自我評估)板塊,幫助學生對照單元各個學習項目按五個等級進行自我評估,并算出百分比。通過自我評估,學生可以對單元的學習進行自我反思,為下一步的學習制定行動計劃。遺憾的是,根據(jù)筆者的了解,極少有教師對這一部分內(nèi)容加以利用,而這正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階段性反思的最好材料。以模塊一第二單元語法部分為例,Self-assessment(自我評估)設置了以下問題供學生反思:
How confident are you of:
● beginning an attributive clause with:
■ preposition + which?
■ preposition + whom?
● using relative adverbs like:
■ when?
■ where?
■ why?
通過思考這幾個問題,學生可以反思自己對定語從句中“介詞+關系代詞/關系副詞”的掌握程度,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并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制訂更明確的目標。
問卷中9-15題是調查學生對學習策略的反思情況。
著名英語研究員李靜純提出,英語學習策略可以分為三類:內(nèi)省策略、認知策略和情意策略。其中,內(nèi)省策略又被心理學家稱為 “元認知策略”,通俗地說,這類策略就是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反思的策略??鬃釉f過:“吾日三省吾身?!保ā墩撜Z》)現(xiàn)代學習策略實際上就是把這句話變成具體的活動。認知策略包括學習者如何接受語言材料,如何存儲語言材料,如何組織語言知識,如何理解語言結構(包括語法關系),如何提高語言操作的技能,等等。情意策略包括學習動機、學習信心、學習持久力、學習激情、團隊合作等。
對于高一學生而言,以往的英語學習以識記為主,因此他們的策略意識非常淡薄。調查表中所涉及的自主學習、猜測詞義、附帶習得、錯題積累等英語學習中很基本的學習策略,他們都用之甚少。而調查表明,中學生普遍缺乏如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估、自主學習、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素養(yǎng)。要讓學生成為一個成功的英語學習者,教師務必先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以英語閱讀為例,教師首先應幫助學生體驗好的閱讀習慣,如在閱讀時嘗試略讀和查讀,了解文章大意。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糾正以往的不良閱讀習慣,不斷尋求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并加以鞏固和優(yōu)化,從而形成適合自己的閱讀策略。這就是對學習策略進行自主反思所要達到的效果。
問卷最后的16-20題重點調查了學生對學習結果的反思情況。
開學一個月后,學校在高一年級舉行階段性檢測。檢測結束后,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自己的分數(shù),而在教師給他們核對答案和講解錯題時,他們則顯得有點漠然,尤其在聽到教師講解自己做對的題時,一些學生更是似聽非聽。這一現(xiàn)象完全印證了問卷調查的結果。
由于受到當前高考制度的影響,還有來自家長、老師和同學間競爭的壓力,學生中存在著“唯分數(shù)論”的功利思想,所以,他們對成績的關注遠遠高于對錯題、錯誤原因的關注。要轉變學生這一觀念,教師可做以下努力。
首先,教師應該淡化“分數(shù)”的概念,尤其是在平時的階段性檢測中,教師更不應該在班級中給學生排名次、分等級。其次,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還學生以自主權。在檢測過后,教師可以留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反思錯題,查閱參考資料,或者讓學生相互答疑。
學生在訂正錯題、整理錯題集之后,還應該進一步反思導致錯誤的原因,并在錯題集上加以文字說明。如:
Is this factory your father once worked?
A. the oneB. where
C. the one whereD. in which
正確答案為C。
學生通過反思發(fā)現(xiàn),在解答該題時犯錯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錯誤運用定語從句關系詞,而在于沒有正確分析主句結構。如果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題干中主句缺少表語成分,那么解答該題就不是難事了。
這樣的反思,不僅能幫助學生“對癥下藥”,而且可以起到“治標更治本”的“療效”。
通過上文的論述,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熊川武教授所說:要求學生有內(nèi)省的習慣,教師本身首先要成為一個習慣內(nèi)省的人。因此,首先,教師應具有內(nèi)省的意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這樣才能對學生言傳身教。其次,教師應還學生時間,給學生空間,把學生當作具有獨立人格的學習者,而非知識的被動接納者。再次,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應當學會根據(jù)學情作相應的取舍,做到因材施教。
我國先秦時期著名學者荀況在《荀子·勸學》中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處于高中起始年級的高一學生,尤其應該培養(yǎng)自身英語反思性學習的能力,及時對學習過程、學習策略和學習結果三個方面進行反思,為自主學習、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Brown HD.根據(jù)原理教學:交互式語言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2]Brown H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Regents,1994.
[3]李永坤. 高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反思性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4]施濤,傅巖,蔡娟.論反思性學習的層次性及其建構[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7).
[5]張虹然,史曉燕,于紅.英語學習中構建反思性學習方式的探索與研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0(8).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