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作為公司法人人格獨立和股東有限責任的重要補充和完善,對于保護公司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有著重要意義?,F(xiàn)行《公司法》第20條規(guī)概括性地規(guī)定了我國的公司法法人人格否認制度,但是這一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實踐當中存在著諸多不完善之處。本文在介紹法人人格否認概念特征的前提下,結合目前立法上的缺陷,探究和完善我國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
關鍵詞:法人人格否認;法人人格;有限責任;完善
一、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概述
1.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概念
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國,美國的公司法將其形象地稱為“揭開公司的面紗”。其后這一制度被德國、日本等大陸法系所接受,但其稱謂有所不同,例如在德國該制度又被稱為直索制度,日本將其稱為透視理論。盡管各個國家對這一制度有著不同的稱謂,但其本質是相同的。所謂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指為阻止公司獨立人格的濫用,就具體法律關系中的特定事實,否認公司的獨立人格與股東的有限責任,責令公司的股東對公司債權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負責的一種法律制度。
2.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前提是公司法人資格的合法取得,也就是說只有法人資格合法取得之后,才有可能存在公司法人人格否定的情形,談論法人人格否認制度才有存在的價值。試想,如果公司未能夠沒有能夠依法成立取得法人資格,其所從事的行為所產(chǎn)生的后果必然不能夠歸于公司,也就不存在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問題。
第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只存在于個案處理之中。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僅僅是一種例外情形,即股東濫用公司獨立的法人地位和自己的有限責任進行損害公司債權人的行為下才會否認公司的獨立人格,要求該股東對外直接承擔責任。因此,該制度可以稱得上是對公司法人人格制度的補充和完善,僅僅存在在特定的法律關系之中,在個案中所否認了公司的獨立人格,作為對公司人格被濫用后采取的一種事后的補救機制。
第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認是并不代表法人人格的消失。前文所述,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僅僅存在在個案當中,僅僅在某一特定的法律關系之中對公司獨立人格的否認和股東有限責任的突破,并沒有在實體上消滅公司,其所產(chǎn)生的效果和公司的解散也是不同的。
二、我國公司法法人人格否認的適用情形
1.公司資本顯著不足
公司資本最為公司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公司對外承擔責任的保障。如果公司的資本顯著不足,便不具備承擔公司經(jīng)營的風險,公司的債權人的權益也就缺乏足夠的物質擔保。因此,公司資本顯著不足是適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一種重要情形。
2.回避合同義務
利用公司獨立的法人人格回避合同義務的行為大致可以分為下三種:①當事人采取設立新公司的方式用來規(guī)避合同上的不作為義務,例如競業(yè)禁止等義務。②當事人利用名義進行欺詐來規(guī)避合同上的義務。③股東為了逃避公司的債務而抽逃資金或者解散該公司,之后以原公司的資金、設備、員工和場所設立另一公司的行為。這種情況下需要否認新設立公司的獨立法人人格。新設立的公司和原公司將被視為同一主體,共同對公司的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
3.規(guī)避法律義務
所謂規(guī)避法律義務是指由受到強制性法律規(guī)范制約的主體,主要為公司的股東,利用了公司的獨立法人資格,達到了改變該強制性規(guī)范制約的效果,逃避了其本來應當承擔的義務的一種行為。之所以在這種情況否認公司獨立的法人人格是因為,如果允許上述規(guī)避法律義務的行為,便會使得法律的尊嚴不復存在,法律強行規(guī)定的目的不復存在。
4.公司法人人格骸化
公司法人人格骸化是指,公司和股東完全混同,公司完全被控制股東所操控,成為了控制股東的工具和代理機構??刂乒蓶|個人的意思取代了公司作為獨立法人的意思,使得公司不能夠獨立地做出決策和經(jīng)營。特別是在一人公司和母子公司之中,公司法人人格骸化的情況較為常見。
三、我國公司法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不足與完善
1.行為要件規(guī)定模糊
現(xiàn)行《公司法》的第20條對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認制度作出了概括性的規(guī)定,對于股東濫用公司獨立人格的行為并沒有做出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在這種情況下,就賦予了法官較大的自由裁量權,極容易造成司法腐敗和對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濫用。為此,筆者以為對此,該制度在立法中應將列舉式與兜底式條款相結合。即通過列舉典型適用情形為法官審理案件提供依據(jù)并以“其他情形”來做兜底概括,為該制度的適用提供一定空間。
2.舉證責任分配不合理
民事訴訟中關于舉證責任分配的規(guī)定是“誰主張,誰舉證”。而在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情況下,僅僅是在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情況下,適用舉證責任倒置的相關規(guī)定。對于其他情況下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認,仍然采取的是傳統(tǒng)上“誰主張,誰舉證”舉證責任分配。筆者以為,在公司法人人格否認中適用傳統(tǒng)的舉證責任分配,由公司的債權人承擔證明責任會大大加重其負擔。這與公司法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設立初衷是相違背的。因此,在法人人格否認的情況下,應當使用舉證責任倒置,由被告承擔證明責任。
3.缺乏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賠償責任
現(xiàn)行《公司法》僅僅規(guī)定了濫用法人人格的股東對遭受損害的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對于因該濫用行為遭受損害的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損害賠償問題,卻是只字未提。而在實踐當中,股東濫用行為不僅僅是對公司的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也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因此,筆者建議法律應當擴寬濫用股東的賠償范圍,彌補國家和社會的損失,以更好地體現(xiàn)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立法價值。
參考文獻:
[1]趙旭東.新公司法制度設計[M].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尹超.論我國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及完善[J].山東社會科學,2013(12).
[3]周建軍.試論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及其適用[J].社會科學家,2008(1).
[4]王新新.論我國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J].東南學術,2009(3).
作者簡介:
馬先亞(1990.12~),男,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