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穎
【摘要】兒童詩是童心與詩美的聯(lián)盟。兒童詩是兒童的心與大千世界的對話,是孩子與大自然的對話,是孩子與生活的對話,是孩子與教育者的對話,是孩子與夢想世界的對話……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兒童詩教學的重要性已經日趨提高。只要我們打開現(xiàn)行的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語文實驗教科書,你會發(fā)現(xiàn),兒童詩已開始在字里行間輕盈地舞蹈,一二年級教材中,兒童詩已占閱讀總篇目的42%。這個相當有分量的比重,吸引了語文教師特別是低年級語文教師的注意力,在教學工作中紛紛思考:應當如何開展兒童詩的教學?
【關鍵詞】低年級教學 兒童詩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8-0123-02
特級教師王崧舟一直倡導詩意語文教學,他曾經說過:“兒童是詩,詩是兒童?!眱和瘜懴碌氖窃娨粯拥拿篮蒙睢T妼懴碌?,是比詩更美好的童年。讓兒童詩意的棲居,是語文教師的天職。如果說詩意語文教學是一片遼闊的耕地,那么低年級兒童詩教學無疑是其中新田園。作為一位低年級的語文教師,經過了幾年的摸索,我發(fā)現(xiàn)只要巧用方法,就能播種好兒童詩教學這片新田園。
一、以朗讀吟誦育種,誘發(fā)詩韻品味的萌芽
兒童詩具有語言童趣、情感飽滿的特點,十分適合孩子朗讀。語文教材里的的兒童詩,短的,三五句話,長的,也就十幾行百來個字。這些詩讀起來有的如心中絮語,有的像穿澗山泉,有的似抒情小曲,錯落有致。因此,“朗讀”是兒童詩教學的首選。
1.以圖助讀,引領孩子走近兒童詩
人教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在拼音教學中就安排了許多充滿童趣、瑯瑯上口的兒歌,一方面是為了增加孩子們的識字量,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孩子們感悟語言文字的情趣美?!恫屎纭?、《登山》、《在一起》、《有禮貌》、《輕輕地》、《歡迎臺灣小朋友》……一首首小詩不僅以它純真的童心、盎然的情趣、天真的言語感染著孩子,更以它色彩鮮明、新穎感人的插圖吸引著孩子。一年級的孩子剛接觸文字,插圖便是他們與課文的媒介。插圖用得活,引得妙,孩子的感官受到刺激,生活經驗得到激活,會讓他們一下子接納課文,情感也會迅速調動起來。孩子們看了,讀了,喜愛了,課文讀懂了,情感也豐富了。如教學《菜園里》時,我先用課件出示一組菜園的優(yōu)美風光圖,讓孩子們說說在圖中看到些什么?之后我又說:“菜園的風光是多么美啊!菜園里還有各種各樣的蔬菜,每一種蔬菜都有自己的特點。讓我們一起走進菜園里,好好地欣賞欣賞這些可愛的蔬菜吧!”頓時學生興趣大增。從孩子們邊讀兒歌邊洋溢著的笑臉中,我知道這些生動的圖畫不僅讓他們接觸和內化了那些生疏的語言,而且激發(fā)了他們的情感,發(fā)展了他們的語感。他們已不知不覺地打開詩歌的大門。
2.誦讀入情,增強孩子豐富的語感
誦讀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臺灣林文寶先生在《兒童詩歌研究》之《兒童詩歌的特質》一章中認為:“兒童詩的特質就是音樂性?!眱和姷囊魳沸灾饕憩F(xiàn)在押韻和節(jié)奏上。通過韻腳的變化、句式的錯落有致,既兼顧了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同時又可使詩歌具有較強的音樂感和節(jié)奏感,形成全詩的回環(huán)整齊的美感。年齡愈小的兒童,閱讀的兒童詩的韻腳應愈整齊。如《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詩,用“ɑnɡ”韻一韻到底,節(jié)奏感非常鮮明。當學生讀“一座房,兩座房……三座房,四座房”時,一座座房子便排列在他們的意識中;當學生讀“青青的瓦,白白的墻,寬寬的門,大大的窗”時,房子的形象更是生動地浮現(xiàn)在他們的腦海里。朗朗誦讀,不但可帶給學生輕快愉悅的感受,更可讓學生品味兒童詩的美感和韻味。
二、以想象思考澆灌,促進詩意感悟的生長
1.激發(fā)想象,促進對詩文的理解
兒童詩都是以符合兒童心理的豐富想象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意境,抒發(fā)兒童的童真童趣。建立在生活基礎上的大膽想象加上依賴這種想象的巧妙構思,使平凡的生活現(xiàn)象在兒童詩中變成一種兒童式的神奇和余味無窮的美麗。教學兒童詩的課堂上,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詩趣,就要引導學生感悟詩歌中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例如,在教學《小小的船》時,我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覺得哪些詩句寫得可愛?為什么?然后引導學生體會把“彎彎的月兒”比作“小小的船”,是一個多么形象的聯(lián)想和想象,而“我在小小的船上坐”又是多么大膽的想象,多么美好的夢想。又如在教學《柳樹醒了》時,我會引導學生對“春雷和柳樹”、“春雨和柳枝”、“春風和柳梢”、“春燕和柳絮”之間的關系進行想象,在想象中使學生深切地體驗了詩歌內涵和趣味。
2.引導思考,深化對詩文的感悟
兒童詩采用了精妙的語言結構和靈活的用詞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生動的意象,展現(xiàn)豐富的情感,營造生動的意境。如果學生能通過思考,開展師生對話、生生對話、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就能加深詩歌的理解和感悟。特級教師蔣軍晶就提倡運用“大聲思考”的教學方式開展以“理解“為重心的詩教。所謂“大聲思考”,就是把原本無聲的快速的復雜微妙的思考,放聲說出來,這是一種向學生作直接、明確的童詩閱讀示范的方式。運用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分享自己讀詩的質疑、思考和經驗,拋開教學的枷鎖,單從一個讀者的立場,去激發(fā)學生的讀詩的思考,并回應學生讀童詩的感受。例如在教學《小小竹排畫中游》時,我便提出自己的疑惑:“竹排不是在水里游的嗎?為什么詩中會說‘小小竹排畫中游呢?”從而和學生交流各自的思考與理解。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我要求學生先自讀詩歌,再說一說自己讀詩的時候想到的問題。學生們在提問題的時候,都表現(xiàn)得熱情高漲?!盀槭裁葱‰u畫的是竹葉,不能畫梅花?”“為什么不用顏料不用筆都能畫畫?”“為什么青蛙在洞里睡覺,不參加畫畫?”……各種疑問紛紛冒出來。教師將學生的問題簡單地歸納整理后,再讓學生集體交流,對問題逐一解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多方對話,深化了對詩文的感悟,領略了兒童詩的巧妙。
三、以仿寫創(chuàng)作施肥,實現(xiàn)詩趣體驗的豐收
兒童詩的趣味性,不單單表現(xiàn)在孩子們誦讀和理解上,更體現(xiàn)在兒童自身的創(chuàng)作上。兒童詩表現(xiàn)的是兒童的生活,抒發(fā)的是兒童的情感,因此,學習兒童詩就成了兒童認識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一種需要。這種需要在語文課堂上通過具體的言語實踐活動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在課堂上,除了要讓學生通過誦讀活動充分展現(xiàn)自己對詩歌形象個性化的理解、體驗和感悟外,還要引領學生用詩歌的語言和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特級教師蔣軍晶曾提出疑問:“兒童詩的寫作教學是要‘形式模仿還是要‘創(chuàng)意啟發(fā)?”在我看來“形式模仿”和“創(chuàng)意啟發(fā)”這兩種教學方式都有其存在價值。但是,我們不能片面地進行取向,應當結合教學目標、學生學情等具體情況來取舍,選擇有利于自身教學的方式。低年級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形式模仿”更適合他們。因此,在學完一首兒童詩之后,我都會指導學生進行仿寫創(chuàng)作,讓學生更充分地體會兒童詩的趣味。例如,在教學《比尾巴》時,我先引導學生思考:“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尾巴呢?”接著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句式進行仿寫創(chuàng)作,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此時,我并沒有讓學生停留在“尾巴”這一意象上,而是引導學生升級思考:“那你們知道動物的耳朵嗎?能不能讓動物們來比耳朵?”最后進行發(fā)散訓練:“你們還能用什么東西來比一比呢?”這種階梯式的仿寫訓練,不但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在課外閱讀的課堂上,我曾指導學生學習《感謝》一詩。當時,我也嘗試讓學生進行仿寫創(chuàng)作。孩子們的思維相當活躍,精彩的詩句不斷涌現(xiàn):
“我們感謝親愛的媽媽,用關懷和愛護撫養(yǎng)我們長大。”
“我們感謝辛勤的農民,用勞動和汗水提供我們食物?!?/p>
“我們感謝可愛的醫(yī)生,用醫(yī)術和藥物守護我們的健康?!?/p>
“我們感謝美麗的園丁,用勤勞和汗水送給我們花朵?!?/p>
……
也許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稍顯稚嫩,但是只要我們平時多引導學生讀詩,讓他們積累語言功底,多指導學生寫詩,讓他們開拓思維訓練;假以時日,他們不但積累了語言能力,也積累了美好的情感。
兒童詩教學是對于兒童心靈的教學,是一群最純真的人對世界萬物萬象的生存狀態(tài)作最本真的關懷與感悟。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我們肩負著讓兒童詩教學煥發(fā)生機的重任。只要我們不斷努力,積極探索,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必定能播種好兒童詩教學這塊土地,迎來詩意語文教學豐收的喜悅。